人生讀後感【熱】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讀後感【熱】

人生讀後感1

利用五一假期,把對我影響有些大的《百歲人生》再翻了一遍。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倫敦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這本書在上市被評為20xx年最值得閲讀的十大圖書之一。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你的這輩子很可能真能活到一百歲,請問該如何規劃和看待你的人生?

隨着壽命普遍延長,我們的人生格局將發生巨大改變,過去人們的三段式人生已無法維持,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多段式人生。

三段式人生:人生分成了邊界非常明顯的三個階段:上學、工作、回家養老。比如説一個人,他七歲上學,二十來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是第一個階段,全部消耗在學校裏;開始幹工作,到60歲退休,這30年就是第二階段,全部耗在工作裏;退休回家,抱孫子,養花,頤養天年,等着走向人生的盡頭,這是第三階段。

多段式人生:一輩子可能被分割成四段、五段,甚至七段、八段乃至更多的小階段,每個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題,各段之間穿插進行,不會再有明確的邊界。比如:十幾歲你在上學,三十的時候你可能又重新回到校園;二十歲的時候忙得沒空戀愛;四十歲的時候談了對象,結婚;五十歲的時候,你從公司辭職,中間花了一年時間去旅行,放空自己,回來之後又找到了一個新行業,重新開始創業;六十歲的時候你創業成功,決定再回到學校裏讀一個新學位。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就像是一個不長的音樂會,大家坐着聽完三個樂章,音樂會散場。

多段式人生就好比是一場時間很長的跨年聯歡晚會,時間長了,三個節目大家可能受不了,所以整場晚會必須有很長的節目單,每個節目時間還都不能太長,中間還要安排休息,上廁所的時間,這樣,整台晚會才能撐得起來。

在多段式人生中,我們的工作時間會更長,個人養老負擔會增加,人工智能將會取代多數人的工作,跨年齡交往將會成為主流,婚姻的選擇將會越來越慎重等等。

壽命增長,這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但面對禮物,我們有能力好好接住嗎?

這些對未來的預言,雖然不一定準確,但作者這種將人生過成多段式的想法,深深的觸動了我。

在沒有遇見這本書之前,20xx年前,我一直規劃的人生就是典型的三段式。當時,就想着,等到了20xx年,孩子就會進入大學生活,工作趨於穩定,未來,對於我來説,就是按步上班,等着退休,想着這樣的一生,總是有些不甘心,老是覺得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

直到,遇見了這本書,幫我打開了一扇窗。雖然,在我的有生之年,活到100歲的可能性是1/2,但,按100歲人生來規劃自己的以後生活,是多麼開心,多麼有力量的想法。

在未來的40年中(按80歲來計劃),我至少可以再有精力充沛的20年,讓我折騰。

現在的我,除了認真工作外,對健康的管理、課餘時間的學習安排、無形資產的積累都是我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在這個過程中,近1年的時間,回家葛優躺的時間少了,手機上瞎逛的時間少了,但我活得有目標,心中的陽光。

生命的意義,是成為你自己。

感謝遇到這一本書。

人生讀後感2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印着這樣一句話:“我究竟為何而活?” 以前很多時候,同學之間都會這樣問,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呢?很多人也都會覺得這日子過得很無聊,很空虛,很迷茫,沒有目的… 確實,“我究竟為何而活?”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的問題。在這本書中,華理克牧師告訴了我五個人生目的(我活着是要神喜樂;神要我成為他家裏的人;我被造是要活像基督;我被塑造來服侍神;我被造是要履行使命)。

我的存在不是偶然。細細的讀這句話,覺得真的很有份量。我,在這個有 60 多億人的世界上,這麼渺小,但是我的存在並不是偶然。這位全能全知的神,他在創世之先就早已經把我揀選了,他按照他的心意來造出獨特的我,他定了我的出生,家庭背景,性格,所有的一切,相信這都有他美好的旨意。

敬拜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第八天中寫到:“敬拜不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是你生命的全部。”之前我也會覺得敬拜是教會裏的崇拜,但是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知道了敬拜是生活的全部。我可以因着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來敬拜神,榮耀神,無論是在哪裏,在什麼時刻都可以來敬拜神。但是神要的並不是我們表面的敬拜,他要我們全然投入的敬拜。在十三天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敬拜可以不完美,卻不可以不真誠。”或許我們沒有好的歌喉,不能唱出優美的詩歌,但是神他看我們的內心,看我們是否真誠,是否是用心靈來敬拜他。

當我想到我是否可以不去團契,自己去教會聚會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正好在書中看到了這句話“神要我們成為他家裏的人,要我們不單是一同聚會,而是要我們一同經歷生命。”想到這一年在團契裏,和弟兄姊妹一起成長了很多,謝謝神再一次提醒我:我的生命需要他人。

“我們不過是神的僕人…各人按着主所交付的去工作:我栽種了種子,亞波羅又澆灌了,但使它成長的是神。”——林前三 5-6 。書中從 S ( spritiual gifts )屬靈恩賜、 H ( heart )心、 A ( abilities )才能、 P ( personality )性格、 E ( experience )經驗,五個方面來告訴我神如何塑造我去事奉。我總會覺得自己沒什麼特長,懂的也很少,但是書中告訴我,神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才能都是獨特的,他不會浪費我們的才能,並且他希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靠着他給我們的一些經驗更好的用心來事奉。

心態遠比成就重要。書中告訴我服侍源自我們的思想,神要我們有僕人的思想。他希望我們是謙卑的,忠心的,真實的,信靠他的僕人,並是甘心樂意服侍的。看到其中有一個問題:你的時間有多少是屬於神的呢?這也讓我想到前面提到的:我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重視程度,只要看我們花多少時間在這件事情或這個人上就可以知道。

在這本書中,讀完每一天後都會有一個思考問題,這也讓我學到,要時常來思想神的話,就如書中寫到的:假如我們曉得怎樣憂慮,就一定懂得怎樣默想。

讀這本《標杆人生》,讓我更多的思想我的人生目的,人生意義,我究竟為何而活。希望自己能更好的過一個目的導向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3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裏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温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説,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説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人生讀後感4

有些書過目就忘,但霧滿攔江著寫的《我不過低配的人生》,他裏面講述的故事和道理對我卻是“餘音繞樑”,因為他的話語讓我產生共鳴。在如今這個紙醉金迷,科技迅猛,信仰迷失的年代,我們或許得過且過,我們或許肆意揮霍,我們或許舉步維艱苦,我們或許努力前行……

忙碌着,奔跑着,痛苦着,快樂着,焦慮着,疲憊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後仍生活在我們越來越不懂的迷茫世界裏。在這個紛亂浮躁的大染缸裏,要想出污泥而不染,要想獨起一支新秀,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身體力行,更需要思想的轉變,而他的這本《我不過低配的人生》就是在和我們探討人生,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讓我們在迷失的世界裏重新找到真實的自我,重新認識暫新的自己,擁抱富人的思維,過上更好的人生。

要想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必須要突破思維障礙與邊界。普通的人物,只要找到自己非凡的一面,並將其體現出來,就會成為顯赫的明星。再強大的人,不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優勢,始終以最軟弱的一面示人,那麼他的表現,邊普通人都不如。人可以強大無比,氣勢如虹,也可以卑微懦弱,愁苦悲涼。

人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希望激發自己的哪一面,劉邦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犯嘛。我們不是郎朗,我們不是姚明,但是我們有我們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熟知自己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學會正確地思考,而不是偽思考,遇到冷靜,能正反方面來看待問題,靜心、温和,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我們周圍的世界,就能夠讓心中的智慧浮現,遇到真正的自己。

我們看重別人的是人品,而別人看重我們的是能力,如果你擁有其中一個,那就加快步伐提升另一個;如果兩個都有,那你只要繼續保持就好;如果你兩個都沒有,那你不得不反思你目前的狀態了。因為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你也不是人見人愛的毛爺爺,你只能靠自己的實力慢慢往上爬。不要高估了自己的付出與勞作,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離了哪一個照樣轉得歡。不要時常抱怨,如果你有這個閒情,那就沉靜守拙,在專業上面多付出點時間與精力,讓你的努力體現更高的價值。

沒有誰不向往美好的生活,沒有誰不想過更完美的人生,但是你得找準你人生的槓桿,藉助一切有力的機會,就像阿基米德曾經説過的那句話,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但是前提是你得足夠優秀。學會思考,學會付出,學會努力,懂得愛別人,更懂得愛自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術業也有專攻,沒事多讀幾本通透的書,只有你瞭解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讀懂你。

因為學習,所以優秀;因為付出,所以收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理解,所以相愛……你嚮往什麼樣的人生,定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朝着那個方向努力就好。縱然有風雨,但是終能見彩虹。因為我們都不願過低配的人生,我們願意過有深度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5

中國知名學者、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先生因心臟病於北京時間7月11日上午9時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98歲。

我讀過季羨林先生的《季羨林談人生》、《牛棚雜憶》,儘管《季羨林説自己——鏡頭人生》中有的文章我在其他書中讀到過,但其中的照片我大多沒有看到過。以照片為主,再配以適當的文本,完整地展現季先生的一生,這樣的圖書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讀起來更加親切生動,形象有味。

季羨林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在多學科、多領域長期耕耘,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不僅是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而且是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學界泰斗。

讀完《季羨林説自己——鏡頭人生》,而我要説季羨林是一個敢於説真話的人,是一個“説出來的一定是真話”的人。

什麼叫好?什麼叫壞?季羨林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慮個人利益,就是壞;反之能替別人着想,考慮別人的利益,就是好。”他進一步解釋説:“為自己着想和為別人着想,後者能超過一半,他就是好人;低於一半,則是不好的人;低得過多,則是壞人。”他説,拿這個尺度來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認自己是一個好人”,儘管也有不少私心雜念,但總體來看,“我考慮別人的利益還是多於一半的”,因此“我是一個好人”。想想我們自己,哪個人沒有私心雜念,不考慮個人的利益,可關鍵在於,你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有沒有考慮他人的利益;你在達到個人利益的同時,有沒有損害他人利益。

在季羨林先生看來,衡量一個人品行好壞的另一個標準,是説真話還是説謊話。他説:“我説過不少謊話,因為非此則不能生存。但是我還是敢於講真話的,我的真話總是大大超過謊話的。”能承認自己説過不少謊話,這本身就是真話,就需要勇氣,就很了不起。季羨林先生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造物主,要加恩於我,讓我下一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走的這條路?”經過慎重思考,他的回答是:“還是走這一條路。但是有一個附加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這就是真話,是一般人不敢説的真心話。

季羨林先生被譽為北大“鎮校之寶”、國寶、國學大師,學富五車,涉及的研究領域包括語言學、文學、歷史學、宗教學、民族學、翻譯學、哲學、教育學等多方面,精通語言近十種,其學術著作在文化交流、佛教、語言學等方面均成為獨家之言,堪稱傳世之作。季羨林先生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傑出的學術成就?他告訴我們:“我的經驗壓縮成兩個字是勤奮。再多説兩句就是:爭分奪秒,念念不忘。”他説靈感這東西不能説沒有,但是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勤奮出靈感”。“無論幹哪一行,沒有勤奮,一事無成。”初聽起來,季羨林先生這話好像是謙虛,是假話;但細細一想,這是人生的體驗,是經驗的總結,是肺腑之言,是真心話。

“説出來的一定是真話。”這就是季羨林先生的與眾不同,也是他的奇特的吸引力和人格魅力。《季羨林説自己—鏡頭人生》不僅用文字、更多地是用照片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真切、真情、真話的季羨林。

人生讀後感6

2月3日下午,拿到了圖書館的青蚨送書--《《于丹 趣品人生》》,這本書送的很及時,是在一個恰當的時間(正當有些迷茫時)拿到的,回家我就開始了閲讀。《于丹 趣品人生》給心靈及時做了按摩,鬆乏了身心。

序,是白巖鬆寫的,題目為《做一些無用的事》,洋洋灑灑也寫了六小節。總之,説明了茶、酒、琴或者其他是一些手段,讓心靜下來,讓生命分一些時間給看似無用的事,才是目標。心不靜,幸福來不了;人沒有更多與內心對話的機會,生命鮮活不起來。

也挺喜歡這本書的,于丹寫了七個章節,再加一個後記。

第一章:一山一水一世界。

這個標題是蠻流行了,有些佛語禪學的意味。于丹在這裏介紹了林語堂《生活的藝術》;清人張潮《幽夢影》、《菜根譚》等詩書名句;還有李漁、曾皙、蘇軾、王維等名人名家的情趣生活,通過古人親歷山水的生活方式,希望給今天的我們一點啟迪、一點佳趣,能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獲得一個爛漫今生。

第二、三章,講了茶之味

作者講到了茶聖與《茶經》-陸羽,講到日本茶道講究的四個字—“和、敬、清、寂”。

介紹了日本一位精通美術和茶道的藝術家—岡倉天心,和他1906年寫的《茶之書》;

還介紹了《警世通言》裏的小説--《王安石三難蘇東坡》,從中看到辨水煮茶的種種意趣。

白居易的《食後詠茶》詩、元稹的《茶》詩、左思的《嬌女詩》等

介紹了作者與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的相遇故事。

這章裏,于丹解讀了一些詩句、轉述了相關的傳説,期待看書者能夠會意,能喝出內心的清雅、安閒、灑脱。茶禪一味,將喝茶當做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儀式,靜心與清茗相隨,有所體悟。

第四、五章,寫了酒之品

從酒的發現發明寫起,又介紹了人生之酒,四季輪迴、重大節慶喝的酒;興亡之酒、人心之酒、清醒之酒、從容之酒、智慧之酒、豪情之酒,將自古而今,各聖賢名流飲酒的故事、不同的喝酒境界逐一介紹,總結了:每個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箇中滋味,須自己品嚐。

第六、七章,寫了琴之趣

首先將對牛彈琴的故事做了詳細的描述;接着介紹了史鐵生的小説《命若琴絃》。阮籍的《詠懷詩》,《琴史》中羅列的七忌;白居易的《清夜琴興》等。

作者總結了:與琴相關的一切都是清潔的、寂寥的、含蓄的、典雅的,唯有如此,才能獲得生命的感悟和宇宙的通靈。

最後一個後記,感悟生活智慧—對話澤道法師

作者通過和澤道法師(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住持)的對話,一問一答來闡述寫此書的緣起目的及生活的思考。

萬物有靈,如果我們用生命去滋養,就會遇見生命所對應的信息。有時候感覺總有一顆看不見的心會默默關注我,幫助我,讓我擺脱煩擾。所以我滿心感恩,能夠遇上這麼一本書,給我一些啟迪,讓我以後吃飯可以嚼出香,喝茶可以品出醇,所有的努力和追求可以無悔。

人生讀後感7

事業方首先是是要明確自己熱愛的目標是什麼?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發現了嗎?人生依然從為什麼開始,找到生命的意義,才能真正激發自己生活的激情和動力。我發現自己就特別喜歡能夠去幫助和影響他人,教育就是我們去改變原有假設的過程,就是用一盞燈去點燃另外一盞燈,這也是我願意為之去努力的事業;做這件事的時候,我能夠心無旁騖,能夠不分週六周天能夠白天晚上一股勁的去做,這就是所謂的心流。假如你能找到這樣的意義,這可能就是你可以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二是有應急方案;我記得在很多的書中都講到了人生必須是要有備份的,是要有應急方案和安全空間的,就像我們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為什麼我們很多的人會覺得壓力非常大,是因為我們一下子經濟上斷了糧,我們只有一個收入的來源,很多人又沒有做很好的儲蓄計劃,通過這次新冠肺炎我們開始明白人生是需要有應急方案的,當然此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和反思遠遠不止這些,我們開始重新理解人生;三是有效分配資源(時間精力和才能),這個其實還是要事第一的原則,我們需要尊重二八定律,把60%~85%的時間裏頭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真的能夠保證完成目標!

家庭方面:1.好錢和壞錢理論,如和孩子多溝通(孩子,3歲前你和他多説話他就具備4000萬以上詞彙,少説話1300萬詞彙)孩子會更聰明;而且孩子在三歲以前是建立情商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你能多擁抱你的孩子,多傳遞對他的愛,多讓他去讀書,多讓他去聽音樂,多讓他去欣賞藝術,那你的孩子就會有足夠強大的安全感,也會去對這個世界有一個非常願意去感知的態度,這樣的話你的投入就是一個好錢的概念。2.需要完成任務的理論,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扮演了好多種角色,比如説我既是女兒又是妻子還是母親,還是妹妹、姐姐等多種角色,那我需要根據不同角色設身處地的瞭解需求。哈佛大學做的研究發現一個人能夠健康長壽最重要的祕訣有和諧的家庭和人際關係。3.經驗學校理論: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形成勇氣的經驗。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孩子的耐挫力是很差的,原因是我們的父母保護的太好了,但同時我們又發現人類所有的事情只有自己親身體驗了才會得到經驗,因此我們需要給孩子提供讓他去經歷困難體驗挫折的感受,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去引導和陪伴,讓他形成好的勇氣。假如我們一輩子就希望把孩子放在身邊,有你去看着顧着,那可能我們培養出來的就是一個巨嬰。

最後,如何確定人生不偏離軌道:關鍵堅持100%原則而非99%原則,防止邊際思維陷阱。其實原則只能是100%,如果是99%就不叫堅持原則,這可能是提醒我們特別要注意的,在歷史上著名的巴林銀行因為一個交易員把整個銀行都搞垮的事件相信大家都還記得,所以原則是要100%的去堅持的。

人生讀後感8

他雖然已經失去了一條腿,但那條僅存的腿撐起了他的人生——題記

一次偶然的語文期會考試,讓我重新認識了幾個詞——“頑強”、“自尊”、“誠信”以及“樂觀”。初次讀文,我的心就再也靜不下來了。一支腿便能撐起他的人生,這個人真不簡單啊!

“他的獨腿頑強地與後退的力量抗爭着,車輪發出“吱吱”的尖叫,車身搖搖晃晃,極不情願地向前扭動……”讀到這,我被他那頑強不屈服的精神震撼了。他可真拼,為了那區區3元。“車伕黝黑的後頸高高繃起一股筋來,頭使勁地向前躥”可想而之,他當時有多麼吃力,多麼用勁。回想一下,平時我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個3元。現在真對之前的舉動感到愧疚。我又何曾不是每天找父母要錢,只管花,去不知道這錢的來之不易。他,只不過一名普通的車伕,可他卻不向命運屈服。一隻腿便能穩穩地踏着三輪車,而我兩隻腿騎車都搖搖晃晃。雖然前方道路不是那麼平坦,但他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區區為了那3元嗎?不是,他是為了向大家證明,證明他能行;他是為了向命運抗爭。而我卻僅僅因為手劃破了一個小口就哭得死去活來。我和他相比,真是差得遠。簡直不能比較。他雖然平凡,但他的精神卻不平凡。

他用那笨拙的行為向我們展示了誠實的可貴。是啊,中國自古就有“一諾千金”之説。他説到做到。説好的3元一分也不少,絕不多要。現在這個小康社會最缺乏的就是“誠信”。沒有誠信你就啥也幹不了,更別提找個好工作了。我也曾反覆思考過,人為什麼天生就會撒謊,是被身來就具有的慾望控制了嗎?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尊了。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的歧視,侮辱。它是一種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沒錯,這就是當客人為此感動多給錢時,他卻欣然拒絕的原因。如果別人不僅能欣賞我們的弱點與缺陷,這種被尊重的感覺更能使我們體驗到快樂與感動。無論是自己對自己價值的肯定,還是他人對我們價值的肯定,都是快樂的。

生活中,人人都可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如長得不漂亮,個子長得不夠高,甚至有審理缺陷。只要不氣餒、不灰心、不放棄,你終會得到好報。他雖然因為一次特殊的事,失去了他的親人和他不到兩歲的兒子,還有一隻伴隨了他37年的腿。面對這麼多的不幸,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的攔路虎。接下來,我要説的就是樂觀。

生活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處處都有障礙,唯有樂觀去面對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他就憑藉樂觀活了下來,雖然失去了腿,但什麼也阻擋不了他。憑藉豐富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為中國人爭氣。讓韓國人感動落淚。此刻我的眼眶也微微濕潤,他就是我最敬佩的那個人。

沒想到,一篇短小的文章,卻能激發我無限遐想。我承認,我的確想過瞧不起他,但他震撼了我的心靈,使我受益匪淺。

人生讀後感9

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燈,為你照亮前進的路;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座標,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理想是人生道路上行駛的動力,為你補滿前進的信心。

前幾日,受推薦,我與《理想點亮人生》這本讓人讀後受益匪淺的書籍來了一次邂逅。

書中講的是一些關於名人的故事:從小病魔纏身卻不放棄的張海迪;身高僅150釐米卻獲得150餘枚國內外獎章的鄧亞萍;聽不到美妙音樂卻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邰麗華;立志為祖國造結實的大橋的茅以升;畢生夢想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為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拿其中一個來説吧!

鄧亞萍身高僅及乒乓球枱的她,多次因身高被乒乓球館的教練拒絕,可是鄧亞萍卻從不氣餒,一直苦練,據統計,她一天接球打球要重複一萬多次!汗水浸濕了她的訓練服,只好不停地換,一天下來,她至少換了8-10件訓練服。皇天不負有心人,身高雖為150釐米的鄧亞萍,先後獲得了150餘枚國內外乒乓球比賽獎章!

是什麼使她不斷堅持下去?是什麼使她擁有如此堅強的毅力?是什麼使她越來越努力的訓練?是理想!是理想!理想,就是我們的那盞燈!點燃理想之燈,我們就有了前進的勇氣。再大的風,再大的雨,我們都能迎着風雨前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追求理想的道路不會是一馬平川,而是充滿着坎坷與荊棘。孤獨,寂寞,挫折,打擊更可能常伴你左右。但是沒有血的歷練不能成為真正的將軍。同樣沒有各種苦難的磨練又怎麼能有能力的提升。一顆堅定的,勇往直前的,無所畏懼的心,能夠支持你披荊斬棘,走向成功的終點。理想信念就是激勵我們向着既定的目標奮鬥前進的`動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我們如果有了堅定的理想,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創造奇蹟。

現在的我漸漸長大,我的理想也越來越清晰明朗。對於人生,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理想不一定要偉大。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出類拔率,傾盡全力來回報為我付出了千辛萬苦的父母,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家人因為我的成功而感到驕傲和幸福。這就是我的理想,很平凡,但卻不卑微。

過去的光陰再也不會回來,我為以後的人生點亮了一盞明燈,它指引我去奮鬥和創造,沒有人可以幫我,除了為理想戰鬥,我沒有其他的選擇。對於我來説,沒有理想就等於沒有黎明在回望那些曾為理想艱苦打拼的人們,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向他們一樣,用心血澆開人生絢爛的花。記住:仰望星空是我們捕捉理想的開始,腳踏實地是我們讓理想成真的真正途徑!

人生的路,因為有了這盞燈便不再黑暗,生活,因為有了這盞燈而不再單調,再黑,再遠,再難的走路我們都不會膽怯了!我們的青春會因理想而更加精彩,給自己點亮那盞理想之燈吧!

人生讀後感10

看完哲學與人生這本書,我對人生的看法有很大的提高,感覺人生的幸福指數是由哲學的價值所產生的。人生要是沒有哲學,那這一生差不多就是虛度,沒有任何價值。哲學是人生的精華。人生其實就意味着哲學。一個人,不論他是聲名顯赫還是平凡如一粒不起眼的灰塵,當生命到達終點時,總能或多或少的有些對人生的感悟,而這,大概就可以被叫做哲學吧。

或許,討論哲學,討論人生意義這題目起得太大,大到我稚嫩而單薄的雙肩擔不起來的地步,但是,我還是想試一試,不論結果如何。泰戈爾曾經説過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是啊,我們所謂的人生,其實就是一段軌跡,一個過程,既如此,又何必在乎結果呢?而我們所要的其實也就是一個過程。流星劃過天際,或許未到地面就已銷聲匿跡,但那剎那間的美麗就能夠震撼一顆心,就能震撼整個宇宙。

時常想到宇宙的起源問題。霍金説,宇宙其實與大爆炸,而且將終結與黑洞,那時整個宇宙的毀滅還是重生呢?空間是不是物質,如果不是物質,又能叫什麼?如果宇宙真地歸結為一點,那麼一點外是否存在空間呢?這些問題,正是體現出人生離不開哲學,只有哲學,才讓我們想着如此多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我們發現,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正是哲學給了我們的生活這麼多美好。

時常考慮人為什麼要思考,為什麼不簡簡單單的生活,為什麼要有競爭,或許,這是天性,快樂就是要建立在痛苦之上才能顯出快樂吧。只有思考,只有競爭,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才能讓我們慢慢進入生活真實的節奏,才能讓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生就是有快樂和痛苦。這其中快樂和痛苦也是相對的,沒有慾望,又何來痛,何來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一種境界,讓自己的生命填充了痛苦與快樂之後,死去。儘管如此,我仍對他充滿敬佩之情,雖然沒有了境界,但是卻有了過程,這過程雖然充滿了辛酸,充滿了心力交瘁,但畢竟或過,在世上留下了自己的軌跡,在青史上銘刻下自己的名字,有什麼比將自己的生命填滿更有意義呢?

可以説每個人都有理想,理想也可以解釋為一種人生態度吧。可是,當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作為承載理想的個體,又將何去何從?是否我們可以攬起千年的纖繩,衝破重重阻礙,無悔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如夸父追日一樣?是否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隧道,始終不渝的追尋着我們心中的伊甸園,我們的樂園!

當現實的壓力向我們逼近時,我們是否依然可以找一塊海灘上青色的礁石,悠然的彈奏我們褪了色的吉他,用心去詮釋人生?

托爾斯泰死後未立墓碑,但這卻使墓地成為最偉大的墓地;拿破崙躺在水晶棺中,他的人生耀眼的足可以和水晶的光彩相媲美;他們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哲學,才能被後人所銘記,被後人所仰望。他們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我也已經生活了22年,回想起它,有的時候確實有一點哲學的意思,但大多數時候還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我希望我今後的人生中多閃現出哲學,讓哲學讓我的人生更加完美,更加幸福。

人生讀後感11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説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為伴,不乏“悲劇”。

“現實不是伊甸樂園,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現實條件的殘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論是事業還是愛情有充滿着悲劇。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卻不能拋開現實,以求得到現實條件下還不能得到的東西。我們需要擺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對於一個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一個人來自本我的慾望適度,會給我們以激勵。而過分氾濫,則會吞噬我們的內心,失去本心,我們則是最大的輸家。

貫穿《人生》,我們可以看到高加林無論是事業上還是感情上都伴隨着悲劇,伴隨最終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觸頗多,跟隨本心,我最大的感觸則為他愛情道路的不堅守。

高加林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感情糾葛是這部書的主線之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才子,有才有貌,才貌雙全,且文武兼備。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樸實、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注重實幹。對於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賞的,對於他事業上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支持且有共通的。而對於他的愛情道路的選擇,我卻是太多話要説,但又彷彿説不出什麼。

初戀是美好美麗的,巧珍美麗善良,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姑娘,沒有文化,卻真真切切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以她充滿激情且實際的方式愛着高加林,純真無暇。被大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愛着,高加林感覺到了這份幸福。伴隨事業上的“騰達”,他離開那片黃土地,來到城市,重逢了黃亞萍。與巧珍相比,她作為現代女性,熱情開放,開朗活潑與高加林有着共同的知識背景,共同的交談話題。

高加林婉言拒絕舊愛巧珍,接受黃亞萍的感情。巧珍含淚答應,堅強着,豁達着,繼續着對高加林不變的關心關懷。我不去想高加林於兩人間面臨怎樣的艱難抉擇,怎樣的內心掙扎,我只想説他的這次抉擇預示着上帝絕不會再繼續偏愛他,最後愛情道路的一無所有就已經盡不在意料之外。他拋棄了曾經的誓言、約定,曾經的純真,曾經一切的美好,丟了責任,丟了彼時的本心。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眾多讀者一樣偏愛着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説,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為重要,更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請守護我們的內心,守護本真,做真自我,才不會懼怕“步步驚心”,不懼怕做出過的選擇、在做的選擇、將做的選擇。

人生讀後感12

空檔時間,看完了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腦海裏不斷的回味書中的一些片段,總想寫點什麼,思緒萬千,卻無從下手。

麥家説,人生太複雜,太寬廣,如果沒有一顆悲憫心,沒有一點所謂的生命的頑強,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敗下陣來。他在這本書中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愛講道理的爺爺,沉默寡言的父親,滿身是迷的上校,老保長,活觀音,小瞎子……每個人的命運,都和上校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跟隨一個孩子“我”,用耳朵去聽,聽爺爺父親的爭吵,聽爺爺老保長用煙酒祕密交易上校的故事,聽表哥小瞎子講上校的故事。

上校對大家來説就像一個謎,他每天不用幹活,卻每天大魚大肉;他家的貓吃的比別人家孩子還要好;他是一個太監,但是又不太像;村民們一邊看不起上校,卻有什麼事都會和他商量。

上校,一個聰明執着的人格爽朗,幽默,陽剛,天不怕地不怕。最愛兩隻貓,一黑一白,哪怕入獄也拜託父親照顧兩隻貓。他上過幾方戰場,一套純金打造的手術刀,救過幾方大人物。卻在政治的洪流中,幾度淪為罪犯,顛簸起伏。歷經抗日內戰抗美援朝多次戰爭洗禮,多次面臨死神威脅,經歷坎坷,最終擺脱不了肚皮刻字的鬼影和心魔,最終被逼得用救了無數傷員的手,割了小瞎子的舌頭挑了他的手筋,還是沒逃出會上的侮辱,瘋了,從此再也沒有了心理上的痛苦。

老保長,一個吃喝嫖賭,三句話不離女人的老傢伙,卻在上校被時,拼儘性命的保護上校;在老巫頭心病難醫,身體每況愈下時,講出上校的故事,以寬老巫頭的心;在老巫頭,為洗刷兒子的清白,導致上校被捕時,立馬與之斷絕關係。

我的爺爺,一個在孫子眼裏無事不曉,豁達開明,時時口出哲理的老頭,隨着事件的展開,形象一點點崩塌,他只不過是一個要面子維護他的家族聲譽的普通農村老頭兒,舉報上校,最終在周遭的唾棄下在良心的譴責下自殺身亡。

我,因為爺爺的舉報上校被捕,遭受村民的唾棄,開始了逃亡之路。非法偷渡西班牙,歷經千辛萬苦,認識了前妻,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前妻又車禍身亡。帶着亡妻的骨灰,流浪三年。認識現在的妻子,重新開始生活。對故鄉的眷念,22年後再次踏上故土,家已破,人已亡。記憶裏那個偉岸的上校,已是智力退化至5歲的老頭,每天快樂無憂的生活着,他的妻子林阿姨帶着贖罪一心一意的照顧着上校。

這本書,看的很揪心,那個祕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卻又峯迴路轉的岔開,繼續讓上校更多故事一一呈現。小説裏沒有一個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揹着自己的缺陷和污點。在特定的歷史裏,每一個人都在苦難裏掙扎,可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着,就像上校,經歷了戰火,誣陷,牢獄之災,最後屈辱瘋掉,仍然努力的活着。

我們現在的生活已沒有歷史的磨難,和平的時代,快速發展的國家,讓我們能用揚眉吐氣的生活。可生活不會永遠一帆風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遇見困難的時候,希望我們都能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人生讀後感13

《人生》寫的是一個青年與兩個女子的愛情故事。

青年高加林的名教工作,被村中能人高明樓為自己的兒子謀奪了。他無奈之下只能去當農民。在此期間,他與農村的純真少女劉巧珍相戀了。不久之後他因為大官叔父回來又走後門得到了通訊幹事的職位,不久又回到了縣城。為了更好的未來,他拋棄了在他困難時陪伴支持他的巧珍轉向新時代女子黃亞萍。而劉巧珍在傷心痛苦之下,嫁與馬栓。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發走了後門又一次不得不回到農村,但這時的他已失去了巧珍。

讀完不由得心生感慨,人生充滿了機遇,大起大落雖不是所有人都會經歷,但也正是如此,才是人生啊。

路遙在開頭引用了柳青的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本書便糾結在這“選擇”二字上。

書中最為重要的選擇,大概便是高加林在劉巧珍與黃亞萍間的選擇了吧!那時的高加林還只是個懵懂少年呢!他無法區分,他對劉巧珍和對黃亞萍的感情孰輕孰重,再加上當時的社會觀念:瞧不起不識字的人。只有理智的分析造成了這個悲劇。

以我的立場去看,如果我是高加林,怕也是會選黃亞萍呢!

可是路遙的書,又怎麼可能只是一個少年對愛情的選擇呢?

《人生》更多的是一種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大字不識的農村人和沒文化的農村人比起來,有文化的,甚至比不上不識字的呢。他們會為了利益,顛倒黑白、是非不分。

高明樓為了他的利益,可以讓他強行奪走高加林的名教工作,而不考慮他家中的艱難;

馬佔勝為了利益,可以在奪走了高加林民教工作後又為高加林走後門;高加林為了利益,可以拋棄在他困難時陪伴在他身邊的劉巧珍……在利益面前,這些人的面目如此不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不過如此。

高加林是個讀書人。那時雖然已不像古代以德為先,但他一定知道做事一定要不違背良心但他在愛情的選擇中已暴露了他的價值觀:他以利為先。

我無法、也沒有資格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來評價他。他是他那個時代的人的縮影:為利益拋棄了良知。

他的選擇看似只是從劉巧珍和黃亞萍中選擇一個,但隱於其後的則是從利益與良知中選擇一個。

可是他自己卻並沒有意識到這點,那時的他還只是個青年呢!

而年齡已經很大的德順老漢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那豐富的人生閲歷已經教會了他這些。

德順老漢,是一個被這種利益觀傷害了的人。

這不是他們的錯,這是時代的錯。

最後一個篇章,附了四個字:並非結局。

這也再次給了高加林長長的、美好的未來。而經歷了這一場戀愛的他會對這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也許他還會再次犯錯,但他會更加警醒。我相信,他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我也給自己提了一個醒:不以良知換利益。

我會努力提醒自己,不讓自己犯與高加林相同的錯誤。

人生讀後感14

幾天,村團支部給我佈置了一個任務,叫我寫一點關於學習國學方面的內容,遂想起年前買有《國學經典》一書,時常也隨手翻看,這不正好切合“國學”主題嗎?故草草寫就幾句讀後感吧。此書中有比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通過多讀、多背,也漸漸的瞭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為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為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啟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於心。這才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其實《國學經典》裏面每一頁名言上都有詳細的註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讀、多思。“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有幸學過《國學經典》之後令人博雅情趣,開闊視野。讀的是中華文化精品,領略的是人類文化精華,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堅定的是中華復興的信念。雖然裏面節選的一些經典名著各篇的經典段落語句,但讀過之後有一種想讀原文原篇的慾望。

該書中《論語》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荀子》中的“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務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曉,耳熟能詳的經典語句。有的名著,在學生時代老師已講解過,由於當時未認真理解記憶,許多知識已忘記得差不多了,但學習《國學經典》之後又讓我重温了這些名著名篇,更讓我去較深入瞭解了與之相關的內容。

通過查閲資料,我知道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説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國小、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人生讀後感15

之前看過卡耐基的“成功之道”全集,“美好的人生”好像也是其中的一個模塊。這次仔細品味“美好的人生”,學習卡耐基先生的與人溝通的高效法則所謂收穫頗多。

這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與人溝通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我們一輩子用生活來體會的。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因為溝通問題而產生的麻煩,這種麻煩有時可能是一輩子的事。説話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修養。而在我們生活中總是不太注意説,往往口不擇言,説錯話,傷害他人。而我們也非常容易原諒自己,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總會以“我嘴笨,不會説話”來敷衍自己。其實説錯話和做錯事一樣很嚴重。所以我覺得在説話方面也要不斷改正和提高,説話可以最直接的體現個人修養。

那麼我們如何與人友好的相處呢?卡耐基先生給我們歸納了一些方法,熟識它對我們與人溝通更和諧更有效率。首先,我們一定要記住不要與人狡辯,贏得辯論的惟一方法就是避免辯論。在生活中尊重別人的意見,避免指責別人的錯誤,即使在最温和的情況下想改變別人的主意也是很困難的。每個人在發表觀點的時候已經伴隨着強大的自尊心。你越直接他的抵制性就越強。當然,如果我們錯了就迅速而坦誠地承認。生活中因為我們的虛榮心明知自己錯了卻不能坦誠地釋懷,總想別人給自己台階下,其實我們坦誠地承認錯誤就是最好的台階,台階是自己給的而不是別人。如果把與人溝通的方法運用到銷售中,道理是一樣的。許多人已有這樣的共識:做銷售就等於在做人。與陌生人溝通我們要以一種友善的方法開始,要説他人想聽之事,使對方立刻説“是”要得到對方的認同。在交流過程中要使對方多説話,學會傾聽,真誠的從對方的觀點來看待事情,同情別人的想法和願望,提出的建議要使對方認為是他們自個兒的主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理想主意者,都喜歡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個動聽的理由。因此,如果你想改變別人的想法,就要激發他的高尚動機。

在供大於求的市場下,客户主動上門需求已經不可能了。我們要主動出擊,不斷挖掘準客户或潛在客户,而這些潛在客户雖然有着很強的購買力,但他們卻並不容易接受我們的行銷。正是因為他們的需求與我們的產品對接,所以他們會更加的苛刻。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來改變他們的想法以讓他們接受我們的產品。那我們就從讚美開始吧!就像牙醫用麻醉劑一樣,病人仍然要受鑽牙之苦,但麻醉劑卻能消除這種痛苦。哪怕是稱讚最微小的進步。給客户一個好名聲,送他一頂高帽子,讓他去實現,他便會盡量努力,而不願看到你失望。當客户有錯誤的時候,不要直接指出,要是對方保住面子,先談自己的問題,在間接提出一些建議使錯誤更容易改正,最終達到顧客樂意做你所建議的事。

在家庭方面的哲學,雖自己還未談婚論嫁,還沒有組建自己的家庭,但其中的一些處事原則也同樣可以放在改善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上,提高大家庭的和睦上。

總的來説在與人相處中,只要我們多注意一些細節,禮節,用心,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會快樂許多。是的,也許我們做不到完美,但成為一個大眾受歡迎的人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