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元宵節手抄片內容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手抄報吧,藉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那些被廣泛運用的手抄報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元宵節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生元宵節手抄片內容

中學生元宵節手抄片內容

中學生元宵節手抄片內容 第2張

中學生元宵節手抄片內容 第3張

中學生元宵節手抄片內容 第4張

中學生元宵節手抄片內容 第5張

元宵節祝福語

1、燈火良宵,魚龍百戲;琉璃盛世,錦繡三春。祝你過一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

2、燈火萬家,良宵美景;笙歌一曲,盛世佳音。祝你元宵節快快樂樂,熱熱鬧鬧!

3、元宵節,也是浪漫的中國情人節,元宵燈會花燈美:香燈,花燈,宮燈,各樣齊;不光燈美人更美,少女載歌載舞踏歌行,如意郎君人羣中,千里萬里來相逢。

4、元宵節:逛廟會、猜燈謎、觀花燈、放鞭炮、扭秧歌、跑旱船、鑼鼓喧天真熱鬧。沸騰的快樂,温暖的情懷,美好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祝元宵節快樂。

5、圓圓的月亮,相聚的情;圓圓的花燈,歡樂的情;圓圓的湯圓,温暖的情;團圓的心願,歲歲的情。祝元宵節閤家歡樂,吉祥如意。

6、喜慶元宵佳節,我祝你:日圓,月圓,圓圓如意。官源、財源,源源不斷。人緣、福緣,緣緣於手。情願、心願,願願成真!元宵節快樂!

7、圓圓鍋子煮湯圓,圓圓心情慶團圓,彩燈掛起闔家歡,願你記住每一份甜。甜蜜包裹在糯米里,幸福常留在你心間。祝元宵節快樂!

8、彩燈點綴世界的華彩樂章,湯圓包裹甜蜜的團團圓圓。家是大大的同心圓,把我們的心緊緊相牽。一個美好的夜晚,祝你快樂到永遠。元宵節快樂!

9、停下忙忙碌碌的心,匆匆趕赴一場暖暖的團圓。等待你的是每一張快樂的笑臉,端上桌的是圓圓滿滿的甜。元宵節快樂,幸福定格在一瞬間!

10、天上繁星晶晶亮,地上彩燈換色彩;天上明月寄相思,地上湯圓寄團圓。又逢一年元宵節,温馨祝福送心田;健康吉祥送給你,願你夢想都實現。

元宵節中國花燈的種類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多種工藝、多種裝飾技巧、多種材料製作的綜合藝術,花燈種類繁多,有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龍燈,亦稱“龍舞”,是中國民間燈飾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的很多地方。龍燈前有龍首,身體中間節數不等,但一般為單數,每節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撐舉。每節內燃蠟燭的就稱為“龍燈”,不燃蠟燭的稱為“布龍”。舞時,由一人持彩珠戲龍,龍頭隨珠轉動,其他許多人各舉一節相隨,上下掀動,左右翻舞,並以鑼鼓相配合,甚為壯觀。

宮燈,是中國馳名世界的特種手工花燈藝品。宮燈因多為皇宮和官府製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現存最早的宮燈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宮燈。宮燈的製作十分複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鏤銅作骨架,然後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宮燈的造型十分豐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圓珠、花籃、方勝、雙魚、葫蘆、盤長、艾葉、眼鏡、套環等許多品種,尤以六方宮燈為代表。1915年,北京宮燈首次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榮獲金獎,受到國際好評。其後,宮燈逐漸向實用方向發展,出現各種吊燈、壁燈、枱燈和戳燈等。中國的.宮燈製作以北京最為著名。

走馬燈是花燈藝術中一類獨特的觀賞燈種,其聲譽傳遍海內外,以廣東走馬燈為最佳。走馬燈通常是在燈中置一轉輪,在其上貼好用彩紙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鳥等形象,輪下點燃蠟燭,熱空氣上升,引起空氣對流,使輪子轉動,紙像也就隨之轉動,畫面連續不斷,動感很強,引人入勝。 紗燈是用麻紗或葛麻織物作燈面製作而成,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紅紗燈亦稱紅慶燈,通體大紅色,在花燈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貼有金色的雲紋裝飾,底部配金色的穗邊和流蘇,美觀大方,喜慶吉祥,多在節日期間懸掛。影紗燈則以各色麻紗蒙制,上面多繪花鳥蟲魚、山水樓閣等,並配上金色雲紋裝飾及各色流蘇,更是五彩繽紛,爭奇鬥豔,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

北宋時,有個叫賈似道的人鎮守淮陰(今揚州)時,有一年上元燈節張燈,門客中有人摘唐詩詩句作門燈聯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據説,此聯為我國最早的燈聯。此後歷代都有人爭相效仿,在大門或顯眼的柱子鑲掛壁燈聯、門燈聯,不僅為元宵佳節增添了節日情趣,也為賞燈的人們增加了欣賞的內容。

被稱為“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皆能詩善對。有一年元宵佳節,張府照例張燈掛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聯試子牶“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小廷玉思索時聽到門外一聲花炮響,頓時領悟,對曰牶“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堪稱妙對。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户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徵對招親。聯曰牶“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牶“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出,被取為進士。歸鄉路過那户人家,聞知指親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一副巧合對聯,竟成就了王安石兩大喜事。

傳説明成祖朱棣於某年元宵節微服出遊,遇一秀才,談得頗投機。朱棣出上聯試他才情,聯雲:“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那秀才立即對出下聯牶“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永樂”是明成祖年號,朱棣大喜,遂賜他為狀元。

傳説,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着一羣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緻風趣,耐人尋味。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了一謎聯,讓大家猜一猜。隨同的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麼也猜不出來,最後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猜謎。

元宵節作文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超市裏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好不容易才搶到了幾包糯米、麪粉,匆匆忙忙回家去包湯圓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一手拿着糯米,一手拿着麪粉將它們加水攪拌。我正準備和麪的時候,“哎呀”不小心把麪粉撒了一地,我趕緊把麪粉收拾乾淨,也學奶奶那樣和好面。然後,我疑惑地問奶奶:“到底怎樣才能包好湯圓呀?”奶奶笑眯眯地説:“你要輕輕地揉它,不能太重,要剛剛好……”奶奶還示範給我看,我也照着奶奶的做法依葫蘆畫瓢,一個可愛的小湯圓就在我手上誕生了!

媽媽把我們做的湯圓放進鍋裏,那香味真讓人饞得直流口水,媽媽煮得非常細心,一個個白白的小湯圓“撲通……撲通……”地從鍋底冒出來,挨挨擠擠的,真像一個個胖寶寶,可愛極了!

“出鍋啦!”媽媽説着。我趕緊拿起一個往嘴裏塞,啊!太燙了!我一下子吐了出來。我看了看大家,原來他們都在吹湯圓呢!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趕緊把湯圓端到風扇下,不一會兒就變涼了,我輕輕咬了一口,又軟又甜。味道也太香了吧,真讓人陶醉!

元宵節吃着美味的湯圓,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這湯圓的香氣當中,真是幸福啊!

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楓亭元宵遊燈習俗),流行於福建省仙遊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楓亭元宵夜遊燈的習俗始於宋代,至明代更是盛況空前,傳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七日,遊燈活動在楓亭集鎮區的下橋、下街、蘭友、學士社區及下街北門自然村依次舉行,參與者達四千餘人。儀仗隊簇擁着裝飾精美的頭牌主匾前行,車鼓隊、十音八樂隊、女子腰鼓隊則穿插在各式各樣的遊燈方隊之中行進。由蜈蚣燈、松樹燈、寶傘燈、水族燈、蓮花燈、花籃燈、蝴蝶燈、鴿子燈、蜻蜓燈、鳳凰燈、菜頭燈等組成的燈架隊陣容壯觀,千奇百態,異彩紛呈。百戲彩架燈中融入了戲劇、雜技和燈藝技巧,精彩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2008年6月7日,元宵節(楓亭元宵遊燈習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X-71。

元宵節歷史典故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生氣,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統統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同意,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現人間一片火紅,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塊。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