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元旦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這不,元旦快到了,孩子們都開始做元旦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元旦手抄報資料,希望你喜歡!

  美觀的元旦手抄報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2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3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4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5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6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7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8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9張

元旦手抄報圖片大全簡約又精美 第10張

  元旦手抄報資料:元旦快樂

歲月匆匆又一年,又一個元旦來臨了

帶着甜甜的笑容,邁着輕輕的腳步,踏上飛速行駛的時光列車,走進了又一個新年。置身於玻璃般晶瑩如意的時空,陶醉在那麼温馨美麗的暖暖冬日的天空,全身心地感受着新年青春的氣息。讓我們引吭高歌,讓我們深深地祝福。在這温馨、恬靜、安寧的氛圍裏,我們懷着那份激動、喜悦、幸福的心情,以更新的姿態,用我們的愛心、我們的赤誠、我們的執着去擁抱新的一年。邁着自信從容的步履,踩着金風清麗和諧的韻律,緊扣時代的步履,帶着穿透時光魅力,沐浴陽光,一起聆聽那熟悉的新年歌聲。讓我們用難以平靜的喜悦之情,在新年如痴如歌的波濤裏泛起陣陣漣漪。

這是積蓄已久的渴望情懷,這是心中期盼已久的情愫。

在渴望和期盼裏,新的一年來了,她披着美麗的雲彩,穿過時光的風雨,迎接我們義無反顧的邁入。新年猶如夢裏水鄉的新娘,她笑一笑,輕輕地向我們走來:金燦燦的光,紅彤彤的臉,雲霧是她飄逸的婚紗,朝霞是她五彩的霓虹,她總把熱情富足帶給我們。

我們,走進又一個新年。

回首曾經風雨兼程的路途,我們無怨無悔;回味曾經一起拼搏的無數個日夜,我們會一如既往地更努力。因為,我們曾唱響至今依然刻骨銘心的歌,我們依然擁有對未來人生的追求,我們依然擁有對命運挑戰的勇氣。在新年的懷抱裏,佇立在新年的門檻前,讓心中的理想放飛,幸福地馳騁在自由的新天地。

走進新年,擁抱新年。

面前是又一條嶄新的起跑線,是又一個更廣闊無垠的新世界,激發我們奮進的衝動和熱情。任時光匆匆,把人生有限的青春在這亙古綿長的時光裏延伸,讓我們的身後長出一片片醉人的濃濃綠蔭。

  元旦手抄報內容:元旦節由來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頒佈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曆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改農曆正月七年級稱為“春節”。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七年級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雲:“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説,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説:“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悦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曆七年級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解放後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後,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曆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後冬閒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願和千百年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