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育兒知識問答

經常多的爸爸媽媽在早教階段都會給孩子進行各種教育,可是到底什麼樣的早教方法才能夠非常好的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簡單的育兒知識問答,希望大家喜歡。

簡單的育兒知識問答

  寶寶為何會對手機和電腦情有獨鍾?

手機和電腦深受孩子的喜愛,不單單是因為樣子,主要是由於它們會發光、發聲,有按鍵,能聽懂孩子的命令並且還能夠進行互動。對於六個多月大的孩子來説,手機和電燈的效果是一樣的;對八九個月的孩子來説,手機就像是電器;孩子再大一點後,手機就像是陪伴自己的故事機。不過,還是會出現對手機和電腦着迷的孩子。

原因是什麼呢?很多時候,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卻沒有進行反省。名人説過,孩子的錯,都是大人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寶寶有的時候能夠從自己手機裏翻出一張照片,有時候還會幫爸爸媽媽接電話,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的父母都會誇獎寶寶厲害,次數多了以後,寶寶就會默默覺得,玩手機的話爸爸媽媽會表揚自己。請各位爸爸媽媽好好想想,你在批評寶寶的時候,是不是有時候也覺得寶寶很聰明,很讓我們自豪?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可是寶寶有時候也是能夠感受到的。因此,寶寶內心就覺得,玩手機的時候爸爸媽媽覺得自己很聰明,那麼我就應該多玩玩。

第二,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電腦了,空下來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玩手機。要知道,寶寶擅於模仿,看着爸爸媽媽玩手機,寶寶也會想要玩。大人會覺得,自己是為了工作,但是寶寶也會有自己的理由。偉大的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經把寶寶的學習定義為“工作”。

第三,除了手機、電腦,寶寶沒有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爸爸媽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為寶寶買他喜歡的任何玩具,可是,寶寶最想要的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會注意到,當爸爸媽媽和寶寶玩最簡單的拍手唱歌遊戲的時候,寶寶的心情會變得特別好。

  幼兒階段與國小階段的數學學習各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幼兒階段應該怎樣學數學?

幼兒階段與國小階段的數學學習有較大不同。首先,目標要求不在同一個層次上。幼兒數學學習的總目標是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到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趣味性和重要性,養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國小數學學習的總目標則是獲得數學的基本知識、技能、思想、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等。從具體的認知目標來看,幼兒不需要學習很多具體的數學知識,更不必學習太多的數的運算。其次,從學習方法上看,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是在遊戲中完成,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獲得數學活動中的體驗、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再次,從學習內容上看,幼兒數學學習更多的功夫應在數字之外,比如對圖形的感知,對東南西北、前後左右等方位的認識,對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的理解,這些建立在直觀感受上的對圖形、數量、數值、位置的比較與理解,恰恰是國小乃至後續階段數學學習的經驗基礎。這些經驗,不僅僅是靠老師教就能明白的,更不能僅僅從簡單的數字加減中就能感悟。

幼兒數學學習與國小數學學習存在上述不同,原因在於學齡前兒童與國小生分別處於不同的認知水平。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指出,人的認知發展大抵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①0-2歲,感覺運動階段;②2-7歲,前運算階段;③7-11歲,具體運算階段;④大約從11、12歲開始,形式運算階段。根據他的這種理論及相關的研究,在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教給他們相應的知識。如果超前或者落後,就是強制性學習或者無謂的重複。

幼兒是在遊戲中生活,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的。因此,我們應積極開展以遊戲為主線的幼兒數學教學,使幼兒數學學習成為一種準備性的`學習,成為培養數感、激發興趣、初步建立數的概念和形成簡單邏輯思維的過程。幼兒教師應在遊戲中滲透數學知識,設計出數學內涵豐富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幼兒對數學的感情。比如,,老師可以一邊讓幼兒踢毽子,一邊數出踢了多少個。老師也可以讓幼兒學唱童謠《青蛙跳下水》(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讓幼兒在一邊唱一邊數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數數,同時領會當青蛙的數量增加時,青蛙的嘴、眼睛、腿、跳下水的“撲通”聲等也跟着增加,進一步感受“倍數”的概念。

關於幼兒的數學學習,家長們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

(1)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各種事物(包括各種圖案、立體圖形、乃至不規則物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概括共性、區別個性。這種能力,將來在數學學習上是必需的。

(2)陪孩子一起玩積木、玩摺紙。學前期及低年級兒童偏愛搭積木、摺紙等操作性活動,國小高年級學生偏愛模型製作、圖形設計等,由此積累的豐富活動經驗以及初步形成的空間觀念,構成了他們學習幾何知識的重要方法基礎。

(3)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孩子數數。比如數一桌子上有幾個碗、籃子裏有幾個蘋果等,並嘗試運用簡單的實物做加減運算(僅限於10以內的加減法),逐步讓孩子估計物體的多少,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總而言之,要抓住一切機會發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加兒童數學學習的信心,而不是一味的讓他們超前學習,那樣往往適得其反!

背誦是否有利於培養記憶力?背誦下來的知識會不會成為幼兒的知識?

幼兒的認知發展遵循從無意記憶向有意記憶、機械記憶向邏輯記憶過渡的過程;與此同時,長時記憶的能力越來越強。幼兒的記憶是無目的、無意識、短時為主的;利用形象鮮明和有興趣的物品,能促進其記憶。因為缺乏知識和經驗,幼兒的記憶常不準確,有必要在生活中進行反覆的記憶訓練。

人的記憶非常複雜,記憶力並不是單一種能力,而是包含各種能力,絕不僅是我們一般認知中的語言、背誦的記憶力而已。比如,有的人視覺記憶力強(如:過目不忘);有人則是聽覺記憶力強(如:曲子聽過一次就可記得旋律);有人則是運動記憶力強(如:很會記舞步和節拍)等,記憶力其實包含許多層次。心理師也呼籲家長,從小多讓孩子接受各種面向的刺激,看他的長處在什麼地方,鼓勵並營造合適的環境,讓他的天賦得以發揮,而不是一味灌輸孩子背誦、抄寫的填鴨式教育,進而扼殺孩子的學習動機。

死記硬背是人們訓練記憶力的方法之一,或許對於短時記憶有效,但僅限於記住了,並不意味着對記住的東西能夠獲得真正的理解和運用。死記硬背的下來的知識只是書本知識,永遠也不會成為幼兒自己的知識。“我聽我會忘記,我看我會記住,我做我會明白”,幼兒知識的獲得源於親歷、運用。這樣得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

  為什麼幼兒園要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幼兒園之所以要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因為遊戲是兒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發展。南京師範大學虞永平教授曾經指出,“兒童遊戲不是浪費時間,不是虛度時光,而是他們自己的現實生活,是他們生命成長不可缺少的內容和過程”,“在遊戲過程中,兒童可以假裝吃點心,事實上他吃不到點心;他去銀行取錢,事實上他取到的不是真正的錢。這些都説明遊戲過程是不能滿足兒童真實的慾望的,但就是這個過程讓兒童覺得很滿足,這種滿足也許是短暫的,但‘這種滿足’有時它遠遠超越了‘吃點心’和‘取錢’,也許與動手的樂趣聯繫在一起,也許與審美的享受聯繫在一起,也許與數量的感知聯繫在一起,也許與內心特定的愉悦或挑戰聯繫在一起。……因此,遊戲使兒童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兒童可以在遊戲中宣泄、分享、合作、發現、訴説、同情、想象,這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兒童精神世界迸發出的核心能量。這就是兒童的生活,與成人的日常生活不一樣的生活,對成人的日常生活來説似乎‘毫無意義’的生活。但正是這種以遊戲方式展開的生活支撐和捍衞了童年,豐富和充實了童年”。而系統的研究也已表明,遊戲對兒童發展具有多方面價值。

(1)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如:孩子們在奔跑、跳躍、鑽爬的遊戲中,身體得到了鍛鍊,大肌肉動作和多種運動技能得到了發展,形成了協調平衡能力等。在擺弄操作物品、使用工具、材料的過程中,小肌肉運動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了促進。

(2) 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如:幼兒在遊戲中與環境相互作用,通過操作物品,認識事物的特徵、發現事物間的異同,進而意識到事物間的關係,能對物體進行分類、形成概念。幼兒在遊戲中以物代物,這正是創造性想象的源泉。幼兒在遊戲中大量運用語言,促進了其語言的發展,而語言能力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幼兒智力活動水平的提高。

(3) 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如:在遊戲中幼兒作為集體成員,需要相互適應、服從共同的行為規則,掌握和學習輪流、協商、合作等社交技能,為幼兒步入社會,從事正規的學習生活做了最初的必要準備。

(4) 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遊戲能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情緒情感,幼兒的不良情緒也會在遊戲中得到釋放和宣泄。如:我們常用好玩的遊戲來吸引新入園的幼兒,以緩解或消除其分離焦慮。同時,在遊戲中幼兒需要克服困難,自我約束,因而有助於形成自制力和意志力。

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説,“沒有遊戲,兒童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沒有遊戲,就談不上兒童的幸福生活,也談不上兒童的生命成長。”,“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提出的保護兒童的遊戲權,其實就是保護兒童的生活權和生命權”。因此,幼兒園必須要堅持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孩子為什麼有怪問題

孩子在幼兒時期,對於很多事情其實是非常迷茫的,而且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好奇心又比較重,所以總是充滿着十萬個問什麼。孩子對於看到的東西都會覺得非常奇怪,然後自己想不通就會問爸爸媽媽。

  怪問題對孩子的意義

孩子的問題很奇怪的話,爸爸媽媽不要覺得非常不耐煩,主要是孩子的好奇心在引導,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增長知識。要是知道的話爸爸媽媽一定要告訴孩子,也可以讓孩子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的方式去尋找答案。孩子要是總是問問題的話那麼説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愛動腦愛思考,對於孩子來説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情,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鼓勵孩子的這種學習精神,要讓孩子知道不懂的話最好是問大人。

  爸爸媽媽要怎麼樣面對孩子的怪問題?

1、耐心對待孩子的諸多怪問題

孩子的問題要是又多又奇怪的話,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媽媽要學會理解孩子,千萬不能覺得不耐煩,然後隨便回答孩子,一定要耐心去幫孩子解答。

2、用孩子的理解思維去解答孩子的問題

幫孩子解答問題,也要看看孩子對於答案是不是完全理解了,不要用大人的科學道理來回答孩子,因為這樣孩子完全理解不了,就會讓孩子更覺得疑雲重重。爸爸媽媽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話,根據孩子的理解思維去幫助孩子解答問題,如此一來孩子才會明白。

3、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尋找答案

孩子有時候問你問題,不要一下子就告訴孩子答案,最好帶着孩子通過動手動腦的方式,讓孩子在學習中自己發現答案,如此一來對孩子才是最有用的。

4、鼓勵支持孩子不懂就要問

孩子不懂就會問,爸爸媽媽一定要表示支持,千萬不能覺得厭煩就對孩子持有敷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