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合羣的孩子的解決方法

但隨着其年齡的增長,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與同齡人在一起玩了,越來越喜歡一個呆着了,對別人給他的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接了。相信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都碰到過,對此總是以無奈的歎息而了之。到底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對此,心理學家表示,孩子膽小不合羣往往是父母引導不善造成的,所以作為父母的您需要從自身進行反思。

面對不合羣的孩子的解決方法

古語云:“三歲看八十。”三歲以前養成的行為習慣、性格特點,和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息息相關。父母教育得好,家庭影響是正面的,孩子的成長積極向上。反之,父母疏於管教,家庭矛盾重重,養出一個怪癖、不合羣的小孩也不奇怪。一兩歲的時候,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和祖輩,如果性格有問題,多半要從家長自身找原因。比如“家長總對孩子説‘不行’、‘不可以’,就會使孩子從主動學習變為被動學習,從而更加依賴父母。”一兩歲是孩子學習和模擬的重要時期,父母應該多鼓勵他們去嘗試,而不是禁止、阻撓。

要鍛鍊孩子的膽量,首先要在安全的範圍內適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例如有的孩子看見小狗就會很高興,而家長知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讓狗給咬了;這時家長可以拿着孩子的手輕輕撫摸小狗的腦袋,並告訴孩子這樣摸它就不咬人了。不但可以讓孩子從中獲得與寵物接觸的快樂,還能讓孩子學會怎麼做才不會觸怒小狗。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這隻狗必須是自己家的,否則會很危險。

其次是,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爸爸和媽媽的關係,爸爸和外婆的關係,媽媽和奶奶的關係,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都會影響小孩安全感的建立。要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形成合羣的性格。孕期母親的生活規律和情緒是否正常。母親在懷孕的時候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心情愉快,小孩出生後心理健康指數就高。若孕期情緒及身體狀況欠佳,小孩生下來出現情緒行為問題的可能性會增加。如有些孩子屬難養型的氣質,吃飯少,睡眠不好,容易哭鬧,性格孤僻,不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總結:其實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怕生,這是很多家長都會面對的問題。當自己的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您不要首先責怪孩子,要先從自身出發尋找原因,因為父母的行為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以及父母社交能力的強弱,都會影響到孩子後天的發育。平時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一些公共場合,讓孩子多與陌生人接觸,培養孩子的膽量和社交能力。例如今年在北京豐台區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喬木花卉還有各種各樣的.假山,週末的時候帶孩子來這裏玩,對於鍛鍊孩子的同時,還可以讓孩子認識很多花草,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孩子不合羣不善交往的原因

不合羣的孩子雖然説不上是什麼病,只能算是一種氣質類型,但卻妨礙他們去適應環境和學習新知識,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與人合作,也很難適應今後社會發展的需要。

孩子不合羣,性格孤僻,不僅脱離周圍的小朋友,而且明顯地影響孩子的進取心,甚至損害身體健康。孩子不合羣,跟先天氣質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閉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裏,把電視機當保姆,與玩具、遊戲機和小人書等為伴,不讓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擔心與別的孩子一起會產生矛盾,甚至會染上壞習氣,有個孩子在日記裏寫道:“我沒有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又不讓我和別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養在籠子裏的兩隻小鸚鵡作為我的夥伴了。”這樣下去,天長日久,孩子也成了籠中之鳥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羣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家庭環境有重要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事事代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發展合羣性的機會。例如當孩子學習自己玩的時候(約六個月大),父母常過分注意他,拿東西給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樣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為總是父母先開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歡拿他來向人炫耀,次數多了則令孩子感到尷尬。孩子生病時,父母總是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同樣,當孩子頑皮時,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以致小題大做。凡此種種,使孩子太少練習出口得其樂之道,不懂如何合羣與討人喜歡。

入學以後,這類孩子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不容易結識朋友。與同齡的夥伴玩耍時,也不能相安無事,不是爭吵打架,便是畏縮,最後被羣體孤立。

正因為以上原因,使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發展較緩慢。如果不能及時輔導,孩子便逐漸養成孤僻、內向、軟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沒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氣息。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做事非常認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鑽進“牛角尖”。

另一項使孩子不善於交際的原因,便是父母過於嚴肅,尤其是一些初為人父母者,由於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望子成龍之心亦過於急切,便常有管教過嚴的情形出現。就像一個初學騎馬的人,心情緊張,不懂得如何配台馬的動作,而對待馬的方式也常常過於霸道。在這情形下,馬和騎士兩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經驗的騎士,便知道應如何放鬆自己去順應馬的運動,怎樣才能坐得穩,以及怎樣温和地指揮馬。帶孩子與騎馬當然是兩回事,但是在精神上,兩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應該放鬆心情,表現出和靄、友善的態度與孩子接近。

如何培養孩子合羣的性格

要培養孩子合羣的性格,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而不應等到孩子不合羣後才被動進行糾正:

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交談。節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做遊戲,當熟悉之後可讓他們自己玩。每次遊戲後父母都應比較誇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夥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父母要又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辦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互相信賴,彼此尊重,以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糾正他們的行為,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羣體活動。不論是類還是球類,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蔘與才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有利於培養興趣,也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友誼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