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養生食譜大綱

清明,是我們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們的節日之一。那麼你知道在清明的時候如何養生嗎?有些什麼樣的養生食譜呢?下面就隨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清明節養生食譜大綱

  清明節氣養生食譜推薦

枸杞田螺湯

配方:枸杞子20克田螺肉100克小白菜200克姜5克葱5克鹽5克素油30克

製作:1.枸杞子洗淨,去雜質;田螺肉清水漂去泥,洗淨,切片;小白菜洗淨,切5釐米長的段;薑切片,葱切段。2.把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六成熟時,下入姜、葱,爆香,加入田螺炒勻,注入清水500毫升,用武火燒沸,加入鹽、小白菜;用文火煮6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田螺肉50克,隨意吃小白菜喝湯。功效:補肝腎,清熱解毒。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同時患有腎病的患者。

炒田螺

材料:

田螺1000克,幹辣椒150克,花椒5克,豆瓣50克,葱花5克調料:姜米20克,蒜米20克,色拉油250克,醬油10克,料酒50克,味精、鹽、白糖適量。

做法:

1.田螺淘淨入炒鍋用水燒沸撈起,去頭部包殼。

2.炒鍋下油燒至五成熟,下幹辣炒呈棕紅色,再下花椒、姜米、蒜米、豆瓣炒至香。

3.下田螺翻炒,下味精、料酒、精鹽、白糖、醬油以大火不停翻炒,待田螺入味起鍋裝盤,撒上熟芝麻、葱花即可上桌。

油爆蝦

原料:

河蝦500克,花生油1000克(實耗15克)醋60克,白醬油15克,味精1.5克,

葱、姜各0.5克,白糖50克,細鹽2.5克,黃酒10克,麻油10克。

製作:

1.將鍋燒熱,放花生油,至油八成熱時,把蝦投入鍋裏炸。炸至色紅、殼脆即撈起瀝油;

2.原鍋留餘油10克,加葱、姜未、醋、白糖、黃酒、細鹽、麻油、味精、醬油,燒滾後,將油爆蝦入鍋顛翻幾下即可裝盤食用。

蕨菜臘肉

原料:蕨菜400克、臘肉50克、幹辣椒、蒜和其他調味品適量。

製作:將新鮮蕨菜摘去幼葉菜苞,搓洗乾淨。用鹽醃漬三天後,切段待用,臘肉切成薄片。起鍋放少量油,再放辣椒、大蒜、臘肉片煸炒後,下蕨菜段翻炒調味即可。

香椿芽拌豆腐

原料:香椿芽100克、豆腐渣200克,鹽、酒等調味品適量。

製作:香椿洗淨切碎待用,起鍋下油,把豆腐渣炒透調好味,再加入切好的香椿芽,翻拌炒熟即可。

蛋炒馬齒莧

原料:馬齒莧300克、雞蛋3只,蒜、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製作:將馬齒莧摘洗好,放入開水中焯水,擠幹水分切段待用;雞蛋打散,放入調味品,略炒出鍋;再起鍋放入少量油,煸炒馬齒莧後與雞蛋一起翻拌調味即成。

薺菜黃魚羹

原料:小黃魚3至4條、薺菜100克、火腿片25克、鮮筍50克、雞蛋一隻,鹽、酒、味精等調味料適量。

製作:小黃魚加鹽、酒、葱、姜上籠蒸熟,取出淨肉備用;薺菜焯水切碎,火腿片切絲,鮮筍切丁;起鍋下高湯放入筍丁、火腿絲燒開加黃魚肉、雞蛋勾芡成羹,放入薺菜即可。

薺菜冬筍

原料:淨熟冬筍300克,薺菜100克,熟胡蘿蔔20克,精鹽、味精、生油、水澱粉、雞湯各適量。

製作:

1.淨熟冬筍切成劈柴狀,薺菜擇洗乾淨,用開水氽一下,撈出放進冷水裏沖涼後,擠出水分,切成粗末,熟胡蘿蔔切成末待用;

2.坐鍋,放油燒熱,投入冬筍塊略炒,加入雞湯、粗鹽、味精,燒開後放入莽菜、水澱粉勾稀芡,開鍋後放進胡蘿蔔未,即可裝盤。

  清明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1.清明節氣中,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可滋水涵木。

2.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適當“增甘”即多食甜食,順應春天養生生機。但肥胖者宜相應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

3.春天,肝陽上亢的老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這就是祖國傳統醫學所説的"春氣者諸病在頭"。老年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飲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

  清明節氣多吃以下食物

青菜類:綠葉蔬菜在春季是有生髮之象的,中醫有“白色入肺,紅色入心,青色入肝,黑色入腎,黃色入脾”之説。綠葉食材入肝,所以清明首選綠葉蔬菜。其中清明食材最經典的,就是能夠養護肝臟的芹菜和春筍,另外,韭菜(韭黃更好)、菠菜也都適合此時食用。

肉食類:中醫講求取類比象,作為養肝來講,肉食中特別推薦的'是動物的肝臟。但動物肝臟的脂肪含量比較多,高脂血症的人要注意慎食。清明時不主張吃温性比較大的肉食,如羊肉、牛肉等。

去風類:“春季多風,夏季多暑,伏天多濕,秋天多燥,冬天多寒。”所以,清明時還應該從抵禦外風的角度挑選一些食材。肉片、皮凍等帶皮一類的東西,此時食用可以有效起到美容、固表,防止外邪侵襲等防風的作用。例如,用黃豆燉肉皮,黃豆裏有雌激素,把肉皮裏的膠質煮出來,加上作料,不僅順應節氣,而且適合女性養顏。

  清明節的來歷簡介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