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之星先進事蹟(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疫之星先進事蹟(通用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抗疫之星先進事蹟(通用6篇)

抗疫之星先進事蹟1

新冠病毒,體積雖小,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如一塊巨石墜入水中,把我們平靜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衝在了一線。吳紅衞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紅衞,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主動請纓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隊伍。在他剛到湖北開始加入急救工作時,身體極度不適,壓抑的工作氛圍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以及密不透氣的工作服壓得他幾乎要趴下。因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再加上嚴實的防護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難,護目鏡也相應地因這樣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視線模糊,這樣導致平常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異常困難。但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倒,吳紅衞堅持了下來,併為自己能在國家危難時機而盡力感到無比欣慰。

經過幾天的適應,吳紅衞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但他又面臨新的考驗。醫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機的支持,而大多數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們精神萎靡,求生慾望極低,這既影響了醫生的情緒,也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早日康復。所以吳紅衞不僅要監護病人的治療工作,還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他在日記中寫道“進入病區的前幾天,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傷看作是一種高尚的事業,看作是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他始終工作在一線,他的誓言是“不勝不歸”。

這就是今天我要稱讚的抗“疫”英雄吳紅衞。他大愛無疆、他醫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隔離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恪盡職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剋星,他是我們晉城人的驕傲。我們等着你的早日歸來!

抗疫之星先進事蹟2

在春節來臨之際,疫情席捲了神州大地,病毒無情,我們看見同胞承受病痛,我們看見昔日小城,變得安靜孤獨,可我們也看見有一羣逆行者成為我們的英雄。但是她不是人們口中,心中的白衣天使,她也不是電視媒體報道的抗疫英雄,她只是澤醫感染科保潔員——申書平。

春節前夕,疫情逐漸蔓延擴大,醫院便指定兩人輪崗,如果出現病例,吃睡便與醫護人員同步。接到這一指令,申書平以及王戍桃毫不猶豫,主動請戰,她説:“本來就沒人願意來這裏,現在又有疫情,還是讓我們上吧!這幾句簡短的話語,沒有過多的想法,卻彰顯出她們的擔當與勇氣,她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疫情的複雜性和嚴峻性,每天衞生打掃的比往常更仔細,更乾淨。

就這樣,在滿懷希望的“晉城守住,武漢加油”聲中,她們站上了前沿陣地,可是怕什麼來什麼。在一天下午,有一位確診病人住院治療,正好當時是申書平值班,所以只能被一起隔離,原本以為她會焦躁,會抱怨,可是,她卻平靜的説:“遇上了,那就不回了,沒事!"申書平義無反顧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不退縮。不僅如此,還每天與患者近距離的接觸,她面對的最大困難不是辛苦繁重的工作,而是有可能被感染病毒的恐懼和焦慮,雖然,每天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壓力,但她依然毫無動搖地堅守崗位,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呀!

她就是多日奮戰在抗“疫",診療一線,身着防護服,護目鏡,手握拖把,拿着毛巾的英雄——申書平。像申書平默默無聞的人有很多,他們與常人無異,但他們有一個異於常人的心,一顆堅強,善良心繫他人的純潔之心。她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護生命是她們用執着和堅守詮釋着愛的奉獻,我們由衷的向她們致敬。隔山,隔水,不隔愛,封城,封路,不封心。雖然我每天在家裏上課,可我時刻關注着疫情,憧憬着未來,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攻克疫情,迎來美好的春天。

抗疫之星先進事蹟3

2020年2月1日下午,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走進一名自稱退役軍人的年輕人,向醫護人員捐贈醫用口罩1500個。醫院工作人員反覆詢問捐贈人姓名未果後,出具了這樣一份感謝信:“親愛的退役軍人: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戰鬥中,您向我院捐贈醫用口罩1500個。我院將嚴格管理捐贈物資,確保每一份愛心捐贈物資都用於疫情防控工作。我們為您在特殊時期對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蘭州戰役紀念館的同事們不經意發現了這份感謝信,知道了在自己的身邊有這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在抗擊新冠疫情關鍵時刻默默捐贈醫用口罩的同事,他就是齊樂。

齊樂同志2014年部隊退役後應聘到蘭州戰役紀念館擔任講解員。工作以來,他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退伍軍人,始終保持退伍軍人困難面前不退縮、衝在前的精神,在抗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心中有責,主動作為。

“一念起,天涯咫尺”。2020年1月24日,齊樂同志已經準備與家人利用春節假期,前往印尼巴厘島旅遊度假。當天晚上,當他在臨出發時得知新冠疫情惡化的消息,心就懸了起來,轉機時看到機場軍隊醫護人員整裝出發的場面,他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1月25日是農曆大年七年級,全國人民都處在新冠疫情帶來的慌亂中,疫情蔓延、武漢封城、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醫護人員馳援、醫護用具缺乏等讓人揪心的信息不斷傳來,人們的心越來越緊張。

此時,身在國外的齊樂從網上看到了醫護人員防護用具不足,影響抗擊疫情工作的消息後,他的腦海裏浮現出醫護人員緊張忙碌搶救感染患者的身影,浮現出親人、朋友、同事購買不到醫用口罩焦急的神情,想到所在單位沒有應急用的防護口罩影響工作的現實,心想能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

身在異國他鄉的齊樂已經無心享受與家人一起度假的歡樂,時刻想着為家鄉的抗擊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想着千方百計能多籌集一些口罩。接下來的幾天,他幾經周折,在當地多家藥店購得醫用防護口罩5000個。為將這些口罩隨機運回國內,他放棄最初確定的購物計劃,儘量減輕攜帶的行李。

1月31日晚上,齊樂和其他同胞踏上回國的旅程,當得知隨行的旅行社有需要運回國內的醫療物資時,他衝在最前面積極協助旅行社在機場搬運同機回國的醫療物資,以志願者身份在中川機場幫忙搬運大量的防疫物資。

回國後,想到抗擊疫情一線醫護物資緊缺,齊樂顧不上休息,立即驅車趕往省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將價值1000餘元1500個醫用口罩,以一名退役軍人的名義捐贈給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齊樂始終牽掛着單位的防疫工作,在上班的第一天,他將500個醫用口罩及時運到單位,第一時間查看單位還缺少那些疫情防控器材設施,當看到單位消毒防護器材缺乏,他默默的開上自己的私家車四處打聽尋找,墊資購買440斤消毒液和噴霧器等洗消器械,為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保障。他主動擔負起每天為單位辦公場所進行“全覆蓋”消毒的任務,從2月3日起,每天提前上班對單位辦公場所徹底進行消毒,努力為同事提供安全衞生的辦公環境。

“涓涓如流,匯聚成海”。抗擊新冠疫情需要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抗擊,需要每一個平凡的人在危難面前不畏艱險、積極行動、默默付出。“我在部隊參加過生化洗消和防護訓練,這種時候我就應當發揮作用”,齊樂這樣想更是這樣做,在他的車裏,消毒液、洗消服、噴霧器成了必備車載裝備,不管是在單位還是社區,他都能夠隨時進行消毒防疫工作。

齊樂看到社區抗擊疫情一線消毒液緊缺,他就多方聯繫購買消毒液,為城關區火車站街道紅山二村社區捐贈100斤消毒液;當看到社區一線防疫工作人員緊張辛苦,就主動聯繫社區,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社區疫情防範工作,自2月3日以來,齊樂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險、連續作戰,每天下班後協助社區開展噴灑消毒液、人員車輛登記勸返等疫情防範工作,在疫情防控戰場上始終義無反顧,默默奉獻,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

“不忘初心、奉獻有我。”齊樂同志在抗擊新冠疫情戰場上的突出表現,是他長期以來始終保持和發揚的軍人本色、弘揚志願者精神在特殊困難面前的又一次閃光。服役期間,他苦練專業技能,是部隊訓練尖子和骨幹,2019年已經退役5年的他接到部隊徵召複訓命令後,克服家庭困難,按時歸隊受訓,因訓練成績突出受到部隊好評,完美詮釋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作為一名紀念館的紅色講解員,他對本職工作充滿熱情,對講解工作精益求精,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利用業餘時間閲讀大量戰史書,充實知識儲備;他悉心揣摩講解技巧,努力為觀眾提供更好講解服務和參觀體驗,多次受到參觀羣眾留言表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後,為向社會提供服務,蘭州戰役紀念館開展線上觀“戰”,線下抗“疫”,齊樂同志積極協助整理彙總蘭州戰役線上展館資料,發揮計算機技術特長,蘭州戰役紀念館網上數字化展廳進入全國全國網上展廳。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的同時,他愛護守護紀念館這個“大家庭”,苦活累活搶着幹、幹在先;看到紀念館屋頂的紅旗被風吹歪了,他會第一時間爬上屋頂扶正更換;紀念館內電器出現故障,他拿起工具二話不説認真修理;每逢外出巡展,裝卸展板、展架他總是幹在先每一次的志願者服務活動,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充分體現了愛崗敬業的高尚情操,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被評委蘭州戰役紀念館“志願者之星”。

正是因為他長期以來始終保持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作風,養成的困難面前不低頭、迎難而上習慣,使得齊樂同志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重要關頭,展現出胸懷大局、甘願付出,心繫人民、默默奉獻的精神。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齊樂仍然在努力前行,以一個平凡人力所能及的努力,為戰勝疫情做着應有的貢獻。

抗疫之星先進事蹟4

從武漢開始爆發的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一時間,震驚、恐懼接踵而至,舉國上下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無數有名的無名的英雄。不斷地感動着我。

金銀潭醫院是戰疫一線的重中之重,院長張定宇幾年前被查出患有漸凍症。他的雙腿在逐漸萎縮,走路腿腳已不再靈便,但是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一心撲在了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感染上了病毒,但是他顧不上照顧他的妻子。只想着醫院又收治了多少病人。報道視頻中我看到張定宇院長蹣跚的腳步如此匆忙,扶着扶手一邊下樓,一邊打着電話。他在和時間賽跑,他恨不得讓他的腿能跑起來。看到這個畫面,我的眼睛濕潤了。

一名護士在抗疫一線奮戰數日,不能回家,女兒想念媽媽,去給媽媽送餃子。當她見到媽媽的時候,卻不能投入媽媽的懷抱,只能遠遠的看着她。她把手裏端的餃子放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喊着:"媽一媽,媽一媽"。媽媽卻不能走到女兒身邊,只能隔空給女兒一個擁抱。她拿起餃子,轉身有走進了醫院。望着她的背影)我的眼眶又一次浸滿了淚水。

重慶的一位87歲的老人倪素英為抗擊疫情捐款20萬。當記者走進他的`家時,看到的是一個陰暗狹小的房子,牆壁和房頂上貼的是舊畫報,裏面擠滿了各種生活用品和老舊傢俱。據瞭解,她平時以擺攤賣小百貨為生,這筆錢,他已經攢了30多年。他平時生活節儉,多年來沒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看到這裏,我思緒萬千20萬啊!她能給自己買多少新衣服啊!但是她捐了。她捐給了祖國,捐給了人民。

無數像他們一樣舍小家為大家的人在為抗擊疫情貢獻着力量。他們是平凡但偉大的人。我也感受到了充滿凝聚力的中國力量。我們是一家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邁不過的坎兒。冬天過後,陽光一定會更加燦爛!

抗疫之星先進事蹟5

醫務人員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少醫務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付出換來了一個個患者的康復,換來了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敬、最值得關愛的人。

在大屏播放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照片,既是向廣大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表達敬意,也是在宣傳醫務人員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宣傳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的事蹟,不僅能起到激發醫務人員戰鬥力的作用,而且也能激發更多人抗擊疫情的信心,還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衞的濃厚氛圍。

宣傳醫務人員要找準宣傳對象。疫情肆虐,全國數萬名醫務人員不懼危險、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有的主動請戰,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書;他們有的推遲婚期,立下“疫情不結束,我們不結婚”的承諾;他們有的親人去世也沒能看最後一眼、送最後一程,詮釋了忠孝難兩全的古語……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體現着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和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的責任擔當。宣傳醫務人員,我們就要深入挖掘這樣的典型人物。

宣傳醫務人員還要找準宣傳載體。不同的宣傳載體背後有着不同的受眾羣體,不同宣傳載體也有着不同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我們要精準研究載體的特點和受眾喜好,讓典型醫務人員事蹟既走進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也要走進微信、抖音等新媒體,還要走上講台、舞台,走進影視劇……只有採取立體化的多載體多形式的宣傳,醫務人員的感人事蹟才能走進千家萬户,使之成為家喻户曉的人物。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通過對典型醫務人員事蹟的宣傳,就會發揮出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鼓舞和激勵廣大醫務人員更加英勇地奮戰在抗疫一線,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同時,也一定能鼓舞和激發更多的人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推動這場戰“疫”儘快全勝。

抗疫之星先進事蹟6

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一批80後、90後脱穎而出,在“逆行人羣”中形成了一道年輕靚麗的風景線。他們職業不同、分工不同,相同的是滿懷着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愛與責任。開原市中固鎮青年黨員張笑涔就是其中的一員。

張笑涔,男,33歲,中共黨員,2010年參加工作,現任開原市中固鎮副鎮長、孟家寨村包村工作隊長。分管民政、扶貧工作,服務對象以困難羣眾、老年羣眾為主,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張笑涔第一時間深入到轄區低保户、五保户、扶貧户和分管服務對象家中,通過開展消毒防疫走訪的實際行動為困難羣眾和老年羣眾提供安全保障。期間結合全鎮老人防護安全、轄區養老院防疫存在的隱患,張笑涔逐一堵塞防護漏洞,確保老年人防疫工作萬無一失。此外,圍繞包村工作,張笑涔帶頭開展排查和防疫阻擊工作,連續30天按時值守,有效保障了孟家寨村防疫工作的有序進行。

一、心繫服務對象——訪民送“安全”。中固鎮政府三樓第4辦公室,五保户李大叔一年總要跑上10來趟,有時是去找民政幹部諮詢扶貧政策,有時乾脆就是拉家常,對此,民政幹部張笑涔總是來時一杯茶,走時有相送。今年的1月25日,剛好是大年七年級,李大叔怎麼也沒想到,民政幹部張笑涔防疫走訪第一個就來到了他家。笑涔説:“李大爺,我知道您自己獨居,您的年紀大了,你們家的防疫我來做!這期間你如果有什麼需要就和村幹部或者我聯繫,需要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像李大叔這樣的五保户,中固鎮還有很多,疫情防護工作開始後,雖然各個村都建立了各自的排查走訪台賬,但張笑涔還是放心不下,他對自己分管的低保户、五保户、扶貧户逐一進行了入户消毒防疫走訪與登記。與各村進行的是否外出登記不同,張笑涔的台賬上對這些家庭、特別是老人的需求情況進行了詳實的登記,第一手掌握服務對象生活需求,並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逐一化解,破解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困難羣眾、老年羣眾突發情況的發生。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張笑涔義務為困難羣眾、老年羣眾進行家庭防疫消毒1000餘次,代為購買藥品、食品、生活必需品30餘次,張笑涔的真情服務,讓轄區困難羣眾,特別是老年羣眾真正體會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温暖。張笑涔説:“把服務送給最需要的人,我的服務才算到位。”

二、織密安全防線——安民解“難題”。通過深入實地的防控疫情排查走訪,張笑涔發現三個問題,一是老年人對疫情防控工作重視不夠,二是家庭防護中對老年人的安全防護重視不夠。三是轄區西地村福壽養老院人員密集存在防控隱患。對此,張笑涔立即着手一一整改。對於老年人對疫情防控工作重視不夠和家庭防護中對老年人的安全防護重視不夠的問題,張笑涔逐村進行走訪排查,實地瞭解老齡羣眾對疫情形勢的掌握,對於思想觀念淡薄的,及時進行勸阻,對於家中子女不關心老人防疫,不為老人出行準備口罩的,立刻進行批評教育,對於家庭防護工作自覺積極,尤其是關心關愛老人的典型認真進行登記,作為文明家庭評比工作的重要依據。農村工作沒有捷徑,要知道羣眾的心,就得見羣眾的面,就這樣一個村一個村的走,一家一家的勸,張笑涔用最基礎的走訪工作,有效地堵塞了疫情防控工作中關於老齡羣眾的防控漏洞。除此之外,關於老人還有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固鎮西地村福壽養老院。該養老院共有養員?人,工作人員?人,疫情防控期間,正值春節,親戚子女的探望、工作人員的頻繁外出、養員的衣食起居的聚集處處都是隱患。對此,張笑涔親自與院長溝通,闡明利害關係,最終達成以下共識:一是疫情防控期間養老院謝絕探望;二是回家與子女團聚的養員,待疫情解除後方可返回;三是工作人員裏不出外不進,採購物品通過電話聯繫,避免見面;四是對現有養員進行摸底排查,對於養員與親屬近期有接觸的,掌握親屬出行情況,涉及到疑似地域的必須進行隔離。五是採取二十四小時監控,全面掌握養員實時動態,避免安全隱患。經過緊密的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間,該養老院日常養護工作穩定有序,養員及家屬對於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均表示理解和支持。

三、堅守防疫崗位——護民保平安。困難羣眾、老年羣眾,對於這些分管工作,張笑涔做到了疫情防控細緻入微,對於自己的包扶工作,張笑涔更是盡職盡責。在張笑涔的建議下,他所包扶的孟家寨村第一個建立起疫情防控黨員志願者團隊,有了黨員志願者的值守,孟家寨村的百姓安心了,也更與黨員幹部交心了。老百姓都知道,鎮裏都派出幹部來村裏支援,我們村民自己更要自覺。從1月25日,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連續30天,張笑涔每天都要來村裏站上屬於他的那班崗,村幹部知道,上崗前,笑涔剛剛走訪回來,大家心疼的説:“老弟,你回家歇歇,你的這班崗,我們替你值。”笑涔説:“再苦再累,我也要站好這班崗,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是啊,是責任感、使命感讓他義無反顧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工作之餘他也想念家中尚且年幼的兩個孩子,妻子和他都奔赴在各自崗位,孩子只好由年邁的父母來帶,父母身體好嗎?孩子懂事嗎?緊張的工作讓他無法顧及周全,他堅信,國家這個大“家“好了,才有小家的幸福,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才有顏面面對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笑涔情繫轄區困難羣眾、老年羣眾,紮根農村,服務村民,在抗擊疫情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彰顯了青年黨員的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