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作文教學中的悟性培養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師傳授基礎知識,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對優美語句的賞析,對具體文章結構的指導上獲得的。更值得重視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悟性的能力。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悟性培養

首先是感悟能力。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無到有,從淺到深,寫作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培養感悟能力,必須養成閲讀的習慣。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經驗之談。因此必須介紹大量的優秀的文藝作品給學生,並引導他們感悟好的句段,使他們感受詞語的豐富性,語言的優美性,感受新思想,把握新時代脈搏,創作出時代的精品。如《媽媽的眼睛》一段,“母親不再年輕,歲月的雕刀在她眼角刻下深深的魚尾紋。”讓學生感悟“歲月的雕刀”的`一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如把它換成“隨歲月的流逝,媽媽的眼角增添了深深的魚尾紋”。這就不形象了,沒有語感了。一位同學在《我依然如故》的作文中寫到“當傳純文學已逐步消失,作家們紛紛改行時,我依舊品賞托爾斯泰﹑雨果、巴金﹑沈從文的文學精品。”教師對此加以修改為:“當傳純文學已瀕臨絕境,作家們紛紛改行時,我依舊相信託爾斯泰的威信,雨果的力量,依然吮吸着巴老的文學乳汁和傾聽沈從文的諄諄教誨。”這樣讓學生跟着“感覺走”,去感受一種新的思想境界,一種民族精神的昇華。所以帶領學生感悟句段的優美性是培養寫作的先決條件。

其次是領悟能力。培養學生領悟能力必須儲備豐富的詞彙量,領悟語言的多樣性,多義性,教師指導學生對好的文章,好的句段,好的景語反覆記誦,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積累詞彙,豐富語言,擴大知識面,增強領悟能力,逐步建立起語言的信息倉庫,運用時就會出口成章,卒章顯志了。如:《小船》是一篇以物寫人的文章,結尾是:“小船,奮鬥吧!理想的彼岸正在召喚!”這領悟其意是小作者對理想美好的追求,自強不息精神的寫照。它不僅僅是表象——船的前進,而且昇華成一種精神。又如《孔乙己》中寫到“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説笑聲中,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了,”這就帶領學生去領悟,去展開聯想,想象,去結合課文中所談到的孔乙己的遭遇,去想:孔乙己後來是死了,還是傷已好了,或己變成殘疾人了,生活愈加窮困等,只要是合理的悟解都行。

一位同學在《我的家鄉》中寫到這樣一段結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人那樣淳樸一如家鄉的泥土,打我記事的時候,就很少有鄰里之間大吵大鬧得翻天覆地的。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家鄉的人,只知道與他們在一起就如同雪天坐在火爐旁,心裏總覺得暖和,踏實。”這樣的結尾很有語感美、含蓄美,教師把它作為範文和同學們一起賞析,領悟一:家鄉的人淳樸而不是“土”,所以“家鄉的人是那樣淳樸一如家鄉的泥土。”一句運用很恰當。領悟二:家鄉的人和氣,互相關愛。因此,“只知道和家鄉的人在一起就如同大雪天坐在火爐中旁,心裏總覺得暖和,踏實。”一句是點睛之筆,是主題的昇華。這種領悟叫“共融”,把自己的感情與小作者的情感及同學們的感情融為一體,這叫“有美共享”“共悟”吧!這樣不斷地培養領悟能力,運用時就會下筆如有神了。

其三是覺悟能力。隨着領悟能力的加強,對事物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在收集材料,選擇材料,篇章結構,語言的運用方面也隨之得到改善。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題目,選擇材料,選擇寫作方式,描寫方法,以及刻畫人物的角度。如學習完《誰是最可愛的人》後,佈置作文題《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學生自然覺悟到是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其寫作方法是點面結合。課餘生活的例子太多,如何選擇適合中心的幾件事來體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性,就很自然的聯相到《誰是最可愛的人》的選擇材料的方式和寫作方法。

覺悟是在感悟,領悟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昇華,覺悟訓練到了,作文起來就如行雲流水,水到渠成。

作文教學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只有充分把握好每個環節,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