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意義

學情分析

探究的意義

本校新課程研究始於XX年9月,初期目標是構建具有“探究性的學習、問題式的教學、合作化的課堂”等特色的課堂教學。本屆八年級學生經過近一年半的新課程理念的薰陶及近一學期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悟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但科學探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學生還不甚明瞭。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中力圖體現:“知識學習”是一種“探究的活動”,知識並不是絕對的、不變的結論。

結合教學實際對本書內容進行更為合理的重組,以更利於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探究中創新,從而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掌握相關的技能,並領悟科學探究的意義,從探究的“程序操作”走向“實質探索”。

並以“探究卷”為“橋”,引領師生共同走向這一“變薄的教材”。

教材簡析與處理

《電阻》是國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書主體內容由“電阻”、“變阻器”組成,編者的實施建議是使學生通過探究“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認識導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電阻,通過實踐學會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為儘可能體現出“探究的意義在於發現與創新”,並尊重編者的建議,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第一環節:打開探究之門。

教師組織學生收集、觀察家用電線並提出思考:普通導線為什麼多用銅製成?

第二環節:探究與發現。

通過探究未發現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與導體材料、長度的關係。在完成“電阻”的知識建構過程中打開創新之門:如何製作可變電阻器件?(至於橫截面積與温度因素對電阻的影響的探究仍按課標建議安排在課外實踐活動中。)

第三環節:創新與實踐。

重組教材內容,通過設計變阻器件和操作實踐,變單一的技能培養為創新意識的'建立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四環節:拓展與延伸。

補充介紹“半導體”以開闊學生視野;多維度建構課堂小結,並對下一步探究方向做出設想,使課堂得以延伸……

教學目標

1.採用實驗、觀察、對比分析、設計創新等多種方法探究電阻及滑動變阻器,知道電阻及其單位,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並會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2.通過了解半導體和超導體以及它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開闊視野。

3.領悟探究的意義。

教學準備

電池組、小燈泡、開關、導線、自制電阻比較裝置、鉛筆芯、滑動變阻器、自制滑動變阻器模型、“探究卷”及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5分鐘)

(師語)請同學們觀察所帶來的各式電線,談談你們的“發現”並提出你們最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可能性的發現和提問:(摘選)

1.一般電線內部是金屬絲,外部包有一層塑料。

2.為什麼普通電線內部的導線多用銅製成,可否採用其他常見金屬材料來代替銅。

(師)結合1再聯繫舊知及實物重新加深學生對導體、絕緣體概念的理解,並指出好的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

結合2引思;能用鐵或普通不鏽鋼材料來代替銅嗎?從而打開課堂探究之門。

(“導入”中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與發現(15分鐘)

1.實驗與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