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老師教育敍事新教育開闢我寫作之路

自打學校搞新教育實驗以來,就一直要求教師寫隨筆,有時覺得挺麻煩的。寫隨筆可能是想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師生日常的教育和學習生活,來促進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吧!。

國小老師教育敍事新教育開闢我寫作之路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説:“如果一位內行教師、富有創造性的教師在結束其一生的創造活動時,把他在長年勞動和探索中的一切成都帶進墳墓的話,那將失掉多少珍貴的教育財富啊!”對於學生而言,日記可以記錄成長的痕跡,反思自己的行為,傾訴心中的祕密。這是一個心靈的窗户、靈魂的寓所、青春的陽台,是一筆人生的精神財富。而對於我們教師寫隨筆而言,為了寫的精彩,就必須做得精彩、活的精彩。慢慢地就會養成習慣,閲讀、思考、寫作也便將成為我們教師的日常生活方式,終生受益。

然而寫隨筆就是要倡導教師要立足於每一天的`教育、學習生活,在寫隨筆的過程中,體驗生活,反思自己,促進和超越自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天堅持寫一篇千字文,長期下去,教書育人怎麼可能不得心應手?當然,“寫”只是形式,以“寫”帶動的的卻是閲讀,是思考,是實踐,我們如果每天堅持這樣做,就能讓我們的寫作在教育生活中進行,就能體驗有意義的教育生活。

不過,有時還是會覺得我們的負擔已經夠重了,還讓我們讀書寫作。細細想來,反思本身是教育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孔子很早就説過“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一個平庸的教師,很可能是教了一年書重複了三十年,重複了一輩子。但是,一個善於思考的老師,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兩年,就認真教了兩年,他認真教了五年,就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優秀教師。

新教育實驗要求寫隨筆也許不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文筆,而是讓我們和學生生活得更精彩,因為只有活得精彩、做得精彩,才能真正寫得精彩,才能讓教育變得精彩,讓平淡無奇的教育,甚至過去枯燥無味的教育生活也會變得豐富多彩。因為我們用心生活了,用心了就有發現,用心了就會有喜悦。在這過程中,我們的專業發展和孩子的自主成長就會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