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一:最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全冊)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第1課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徵: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使用打製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 採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羣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於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

2、體貌特徵:已經具有現代人類的特徵;

3、生產工具:磨已掌握鑽孔光技術和磨製技術(骨針);

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我國古代關於農耕的傳説:

(1)伏羲氏:結網捕魚,創立八卦;

(2)神農氏:教民播種,嚐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誌: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幹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潮濕温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乾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3)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麼決定的,説明了什麼?

是由不同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決定的。説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與自然協調發展,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境。

(4)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人類的生產生活必須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做到因地適宜、科學合理。

  第3課 遠古的傳説

一、炎黃聯盟

1、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2、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説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1、炎帝的貢獻:

(1)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種植五穀和蔬菜;

(2)製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3)製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曆法知識。

2、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教人煉銅,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3、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並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

3、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領沒有特權)

4、繼黃帝之後,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5、大禹治水:與羣眾同甘共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現了刻苦耐勞,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的精神。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四課 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

(一)夏朝的興衰(夏朝是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

1、 建立:約公元前 2070 年, 禹 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 奴隸制王朝,標誌着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從 啟 開始的。

啟 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誌着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

志着“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制定夏曆。

4、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 統治殘暴,約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湯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 1600 年, 湯 建立商朝。

2、盤庚遷殷: 盤庚 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商王紂統治殘暴,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雙方在 牧野大戰,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1)暴政引起民憤

(2)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

(三)西周(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鎬京 ,史稱“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2)內容:①周王根據血緣關係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

②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義或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範圍。

(4)實質: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西周時期社會等級:周天子 → 諸侯 → 卿大夫 → 士 )

篇二:人教版七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第2 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3課 華夏之祖

一、為什麼中華民族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1、炎帝、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幹部分。

2、炎帝、黃帝對中華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禪讓制

堯、舜、禹時期,用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2、夏朝設置了各種國家機構(包括政府機構、軍隊、刑法和監獄等)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3、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鞏固統治 (2)分封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封他們為諸侯。

②諸侯的義務: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分封的意義: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農業、畜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商周青銅鑄造的特點: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分佈廣。

二、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三、奴隸的悲慘生活

1、沒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隨意轉讓和買賣。

2、人牲:商朝奴隸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殺大量奴隸做供品。 3、人殉:奴隸主死了,還要把奴隸殺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諸侯爭霸的目的: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 著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2、齊桓公和晉文公成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麼①前提:王室衰微

②實力:通過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整頓內政,齊晉迅速強大起來。 ③威望:通過“尊王攘夷”或戰爭樹立威望。 3、爭霸戰爭的影響:

(1)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

(2)在爭霸戰爭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

二、戰國七雄

1、戰爭的目的:兼併和統一

2、。戰國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長平之戰,趙軍大敗,東方六國從此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大變革的時代,體現在:

一、經濟上

1、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2、著名的都江堰

①設計建造者:秦國蜀郡大守李冰 ②地點:岷江

③意義: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二、政治上——商鞅變法 ①時間: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展變法。

③目的: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以便在羣雄爭霸中保持不敗地位。

三、文化上——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説,發表意見,並互相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

  第8、9 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

 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10課 “秦王掃六合”

一、秦的統一

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陽

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義: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從此,統一始終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第11課 “伐無道,誅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賦税 ②嚴酷的刑法

秦朝的暴政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陳勝吳廣起義 時間:公元前209年 起義地點:大澤鄉 經過:

①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 ②起義軍在陳建立政權,陳勝自立為王。 ③起義軍打到咸陽附近,發展到幾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