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相思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長相思讀後感

長相思讀後感1

《哈利?波特》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羅琳。這本書讓我對哈利?波特產生了同情。

哈利?波特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孩,也是個大難不死的男孩。他從十一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個男巫。這讓他吃驚不已。而且他後來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被一個名叫“伏地魔”的男巫殺害了。她頓時憤怒不已。就是這一點讓我對他產生了同情。

看到後來才知道哈利?波特是個善良的人。雖然父母雙亡給他帶來了痛苦,但他有許多好朋友。這些朋友都給他帶來了歡樂,這些朋友裏其中就有一個是羅恩。羅恩他們家雖然貧窮,但是無論哈利?波特會受到魔法不怎樣的懲罰,他們的父母都會把哈利當成自己的親兒子。哈利想過把自己金庫裏的錢全部給他們,但是想過韋斯萊一家是堅決不會收下的。

似乎是這種原因,每次去對付“伏地魔”的時候,哈利都有一堆的朋友在旁邊支持他,鼓勵他,他覺得非常快樂

想到有一次,我放學回家時,突然發現自己忘記帶公交卡,於是我只好想辦法讓爸爸媽媽來接我。就在這時,有一個六七年級左右的大姐姐問我:“你怎麼了?”我着急地告訴她,“我忘帶公交卡了,而且我也沒有帶零錢。”大姐姐就從她的口袋裏掏出了兩元錢,把它遞給了我。我接過她的錢,心裏癢癢的。

現在我明白了,我們要幫助他人,使他人忘記以前的痛苦,開開心心的過以後的日子。這樣,使別人減少痛苦,增加歡樂,我們自己也會真正的感覺到幸福。

長相思讀後感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這是《論語》開篇的第一章,宋代大儒朱熹對此評價極高,説孔子的這幾句話“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縱觀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樣事情最重要,即:自我學習、人際交往、提高道德修養。

在開篇,孔子首先提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教育理念。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習很重要,二是在學習中要講究方法,即時常温習和實踐,帶着快樂的情緒去學習。人生有涯,而學無止境,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學習永遠是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人是羣居動物,任何人都不能脱離羣體而孤立存在。朋友是性格相仿、志趣相投、文化層次相近、心靈相通的人。好的朋友,既是益友,又是良師,所以,任何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社交就不能有長遠的發展和進步。

“人不知,而不愠”強調的則是人的道德修養和自我人格的塑造。對於別人的不理解不去惱怒和怪罪,體現的是君子寬以待人的大度風範,也是儒家所要求的作為君子的最基本的要求。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謙恭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若芳香,蝴蝶自來,是金子終會發光。

長相思讀後感3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王國維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樸素之美,莫與之爭。境於一字中。“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鬧”字寫出了花開得熱烈,陽光下的灼灼其華。所謂只是一字,便盡顯風流。“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傾瀉,渾然天成,極其自然。千古壯觀之境界,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

山水之程,路途遙遙,行跡千里,夜色深深,千帳之燈尤為壯觀美麗。帳內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脈脈,卻又是怎樣的酸楚。王國維先生以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人間詞話,詞話人間,先生之風,境闊言長,再讀此書,感悟愈深。

長相思讀後感4

那天,我和孩子一起買完課外書高興地回到了家。我打開書包準備給這些書貼上名字,突然發現一本薄薄的繪本——《石頭湯》,我的好奇由然而生:石頭能做湯嗎?帶着疑問我打開了繪本,開始吮吸着繪本中的每一個文字。

這個繪本故事講述了三個和尚:阿福、阿祿、和阿壽。他們經過了一個曾經經歷過很多苦難的村莊,村民們都不願意相信也不接納任何人。三個和尚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從村民哪裏獲得了許多豐富的食物。

讀到村民們的歡喜的那部分,我似乎也看到那歡喜若狂地一幕。和尚不僅看到一個煥然一新的村莊,而且讓村民們深深地體會到在生活中相互分享與團結的重要性。

當三個和尚離開時,在那個和風送暖,楊柳依依的早晨,村民們都聚在河邊道別時的那一刻,和尚們感謝村民的熱情款待,和尚們説:“你們真是太慷慨了。”村民們也非常感謝和尚為他們帶來這麼珍貴的禮物,這是永遠也享用不盡的財富,分享使我們更加富足。

是啊!快樂是什麼?幸福是什麼?當我們把自己緊閉在狹小的生活空間中,那便是“井底之蛙。”當你把快樂分享給別人,看到他人的微笑時你會更加快樂。當你聽到別人與你分享成功時,你也會更加快樂。當我們敞開胸懷地付出時,那便是我們最温馨的幸福。就像和尚們所説的:“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樣簡單。”

長相思讀後感5

前段時間偶然發現在學習通可以閲讀書籍,最近看完了毛姆的《面紗》,覺得很有意思。

初看以為這是一本講述愛情的小説,但看到後面發現並不是這樣的。毛姆塑造的人物形象並非十全十美,凱蒂雖然虛榮、不聰明,但是她善良、勇敢,瓦爾特哪怕再機智、理性、偉大,他也曾萌生過想要殺死凱蒂的念頭。

印象很深刻的是這麼一個片段:瓦爾特恰巧遇到凱蒂出軌,他沒有破門而入,後來當凱蒂問他為什麼的時候,他是這麼回答的:或許是源於一種古老的品格,我因高傲而不屑武力。瓦爾特是如此高傲,可是他卻從來不以高傲的姿態面對凱蒂。

在瓦爾特臨死前,説了這麼一句話:“死的卻是狗。”它引自戈德?史密斯的詩《輓歌》最後一句。它的典故是:一個好心人領養了一隻狗,起初相處融洽,後來結仇,狗咬傷了人,大家以為人會死,結果是狗死了。有人説,這類似於當下的舔狗,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瓦爾特對凱蒂,是一名紳士的愛,他尊重她,理解她,愛她。

書中凱蒂的轉變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她終於明白了:假如她沿着眼前這條越來越清晰的小路前行——不是詼諧的老韋丁頓説的那條沒有歸宿的'路,而是修道院裏的嬤嬤們無怨無悔地行於其上的路——或許所有她做過的錯事蠢事,所有她經受的磨難,並不全是毫無意義的——那將是一條通往安寧的路。

長相思讀後感6

我叫納蘭性德,本來叫成德,為了避太子諱,我便改成了性德。我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我的家在滿洲。雖然我是皇親國戚,但我可不是嬌生慣養的,我寫了342首詞,大家稱我“清代第一詞人”。畢竟我是個男子漢大丈夫啊,國家有難,我要帶兵打仗去了。

我和我的將士們跋山涉水。那山,是裸露着的利得像刀子一般的山,將士們的鞋被巖石劃破了,腳也被劃得鮮血直流。將士們,咬緊牙關,挺住!水,則是翻滾着巨浪的河,將士們只靠一根竹棒,趔趄的過河。大浪衝走了將士們的包袱,棉被。在寒冬,將士們的衣服濕透了,加油將士們,咬緊牙關,挺住!我們向山海關走去,駐紮下來。夜深了,所有的帳營都亮着,或是在思考戰術,或是天太寒睡不着,或是在思念家鄉,也或許在寫遺書。我再也睡不着!

半夜裏,我和我的將士們經歷風雪交加。那風,是隻要再大點兒就可以把人吹起的風。那雪,是齊腰深的厚厚的雪。風颳一更,雪下一更,我和我的將士們是寸步難行啊!這嘈雜的風聲雪聲,打破了我們那回鄉的夢啊!我安定滿洲,我温暖的家鄉啊,沒有這大風大雪只有無盡的燈火,無盡的温暖。

我這有不少感受,存了一路。有對戰士們敬佩謳歌的;有對於家鄉思念留戀的;有對於戰爭勝利期盼渴望的。我看到了敵軍的陣營,我回過頭來衝我的將士們喊道:“衝啊,打了勝仗,祖國強大起來,我們就都可以回家了!”……

長相思讀後感7

小説《士兵突擊》封面上一句話:“步兵就是一步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兵!”正是許三多的堅持,讓他一步一步一步從草原上被人遺忘的紅三連五班走到王牌部隊鋼七連,再走到特種兵A大隊,讓他一步一步一步從平凡的孩子成長為“兵王”。

堅持咬着牙做333個腹部繞槓;堅持獨守營房半年,讓僅有一個兵的連隊成為全團衞生標兵;堅持自己修成了一條几代老兵都沒能修成的路。就在這樣的堅持中,他從連隊的老末,不知不覺地超越了絕大多數人,讓一貫瞧不起他的高連長、成才都心服口服。

許三多的父親告訴他:“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他把每一個平淡的日子,過的都有意義;他把每一個任務,都當做自己的救命稻草。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實心實意,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寂寞,扛得住折磨。

經歷了跟史今班長、跟鋼七連的分別,經歷了家庭的變故,經歷了殺人的心理煎熬,他終究成長、成熟起來,繼續昂首前進,去迎接自己人生歷程的下一個篇章。

許三多的身上折射的是我們的影子,我們也能從許三多身上學到很多。他的自卑、怯懦、迷惘,曾是我們成長曆程中的一抹剪影;他的自信、英勇、堅毅,將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我們學他,就是要學他那份看上去甚至有些笨的堅持。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需要這種許三多精神。

長相思讀後感8

今天,我閲讀了中國著名作家茅盾所寫的一篇文章——《白楊禮讚》,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茅盾是誰?他的原名是沈德鴻,筆名有矛盾、郎損、玄珠、沈明甫等,字雁冰,1896年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説《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茅盾的這篇《白楊禮讚》創作於1941年,主要內容是:一輛汽車在高原上奔馳,望着無邊無垠的連峯,剎那間,看到了一排甚至只有三五株筆直地像哨兵一樣的白楊樹。它們有筆直的乾和枝,而且丫枝也似人加工過一樣。白楊它沒有婆娑的姿態,也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有頑強的生命力。不但可以生活再崎嶇不平的山峯上,就連戈壁灘上也可以堅強的活下來。它質樸,還有力求上進的精神。文章最後高度讚美白楊樹。

通過閲讀這篇文章,我深深的認識到:白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正是因為中國軍隊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才獲得瞭解放,才有了新中國。

如果把人民的領導者比作高貴貴的花草樹木,那麼老百姓就是那些白楊樹。如果沒有白楊,就沒有東西可以為花草遮擋風沙,花草也就不能生存。所以,白楊樹是其他花草生存的前提。就和人類一樣,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人類的領導者。

在這裏,我還要讚美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白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