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讀後感彙編10篇

《白夜行》讀後感1

二刷了書,又看了一遍日劇,才來評價。一直不是很明白亮司和雪穗到底想要什麼。如果只是想在陽光底下手牽手散步,完全可以在兒時去自首,畢竟可以受到未成年法的保護。不過對於十一二歲的孩子,本能就是犯了錯選擇逃避。想想當時如果老警察就抓住了他們,結局又會不太一樣了吧。

《白夜行》讀後感彙編10篇

一旦説了慌,後面就要用無數的謊言去圓。所以兩人後面不斷加深罪孽。如果説前面為了隱瞞過去的真相而殺了那些“壞人”還情有可原,但是對江利子和雪穗的母親下手,能做到這一步,兩個人已經有點反人類傾向。就算最後兩個人沒被抓,亮司沒死,雪穗如願以償事業如日中天,以他們的性格我覺得後面為了達到其他什麼目的也會不擇手段,決不會止步於此。

同時我又有些同情他們。他們一個永遠徘徊在通風管道,一個永遠無法以真面目示人,他們淪落至此,緣於他們的原生家庭。孩子的失足必然是大人的過錯。沒有人喜歡在白夜裏行走,對於亮司和雪穗來説,他們被迫身處白夜,後面自己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

最後亮司以死贖罪,以死解脱,同時也成全了雪穗。故事到這戛然而止,我實在不能想象失去太陽,又不能自我了斷的雪穗,今後只能不斷説謊的日子該如何下去。或許這對她來説,便是懲罰。

《白夜行》讀後感2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代表作,故事圍繞着一對有着不同尋常情愫的國小生展開。1973年,大阪的一棟廢棄建築內發現了一具男屍,此後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與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躋身上流社會,一個卻在底層遊走,而他們身邊的人,卻接二連三地離奇死去,警察經過19年的艱苦追蹤,終於使真相大白。

小説將無望卻堅守的淒涼愛情和執着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東野圭吾對情感的刻畫常常跟緊張的推理懸念扣在一起,處理得出人意料,不落俗套。《白夜行》中的兩位主人公那種始終向上的堅強鬥志與不懈努力,其實是在不斷向下的墮落中完成的。雖然他們都無比強悍地地掃清一個個障礙,成就自己的夢想,但是為此而身負的罪孽卻早已萬劫不復。

雪穗説:“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而亮司的願望是:“有一天可以行走在陽光下。”

他們在黑暗中扶持前行,小心翼翼地掩蓋過去的傷痕,也在黑暗中温暖着彼此。深入骨子的糾纏,只有彼此能明白對方的傷痕。正因為是同一種人,才沒有相互治癒的能力。但即使,兩人的雙手都沾滿了鮮血,依然扶持着前進。

這是愛情的一種吧。不像簡愛和羅切斯特的簡單深刻,不像陸游和唐琬的長久回味,不像艾絲美拉達和鐘樓怪人的悲慘淒涼,不像東坡和朝雲的相濡以沫,不像渡邊和綠子陰鬱中的清澈,不像黃小仙和王小賤的小清新與重口味,不像薛濤和元稹的惺惺相惜,不像小龍女和楊過的轟轟烈烈…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在無盡的罪惡中掙扎,相互救贖,卻深陷其中,再也無法自拔。愛,是最沉重的枷鎖。

《白夜行》讀後感3

東野奎吾的推理小説堪稱部部經典,《放學後》,《幻夜》,《嫌疑人X的獻身》……對於推理小説的愛好者來説都是不可不讀的作品。花了很多個晚上和週末的時間終於把《白夜行》讀完,在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候,我渾身近乎顫抖,又一次被日本小説那種對人性的深刻揭示給震撼到了。

讀完《白夜行》,鬧好中第一個跳出的意象是希臘神話中的Sisyphus,他領受了諸神的懲罰,必須無休止地將沉重巨石推向陡峭山頂,再默默望着它滾落回原點。這個動作帶不來絲毫希望,而終將永遠重複,直到生命為之消磨殆盡那一刻。這個意象雖然通俗,但也精準。絕望而綿延良久的無謂掙扎,恰如桐原亮司十九年來所做的一切,每一次犯案,就像是巨石再一回徒勞地滾落。基於這個理由,讀者甚至無法埋怨作者將整部作品寫得太過宂長。只因篇幅拖延越久,這絕望就越加深重。

或許很多人始終無法諒解雪穗,但在塵埃落定後,很少有人完全不同情亮司的遭遇。十九年來,他犧牲了太多東西,得到的卻又太少。在他死後,甚至無法換來雪穗的一次回顧,而這竟正是他希望的結局。聰明如雪穗,又怎能不懂得他最後的苦心。所以她也只能不回頭,無論她心中對他究竟是怎樣的感情。説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嫌疑人X的獻身》。如果説《白夜行》是一部不那麼令人親近的艱澀書籍,《X》則無疑是它通俗簡化之後的版本。《X》更像一本純粹通透的推理小説,主線單一,懸念集中,主人公間的互動也更加直白,至少我們可以確信那是出於愛情。而《白夜行》中,一切都透不過茫茫迷霧。主人公聽不到表白,甚至無法從童年時光的追述中得到日久生情的證據。它不是合謀,又不是單純的陪伴,共生兩個字,同樣不足以描述出背後那些人情味的存在。

在第一章結束後,故事就偏離了本格推理的謀篇軌道,反而變成無數破碎片斷的羅列。作者精心選擇繁雜的視點,在恰當時機拋出一個個令主人公露出馬腳的細節,讀者反而比書中偵探更早得到真相。這些碎片彼此勾連,分散在看似獨立的案件內,互相印證而又推翻,一步步顛覆或證實既有的疑惑。在整個格局之內,“兇手是誰”早就昭然若揭,在老辣推理小説讀者眼中,連“手法如何做到”或“核心線索何在”都無需爭論。對作品的閲讀快感,純粹寄託在一種超然觀賞的格局上,——讀者們已不是華生,而是法官,只需靜靜地等待罪人自白,“為什麼這麼做”。

每晚日落之刻,都會有短暫的時分,太陽剛剛以一個微小的角度沒入地平線,西方天空中依然泛着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氣層對日光的最後折射,也正是所謂的“白夜”。在臨近結尾之際,雪穗有過一番難得一見的坦白:“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似乎是對全文主旨的闡述,但其實什麼都沒有説清楚。對她來説,與其相信亮司照亮了世界,還不如説他們是在聯手抵擋黑夜的降臨。他們都是心存恐懼的孩子,只懂得掠奪他人光熱,來燃燒自己天空一角,彷彿向無底洞中傾瀉水流,妄圖將它填滿。讀者冷眼旁觀之時,似乎能夠親眼看見他們肩頭的擔子越來越沉重,攫取光熱的源泉也幾近枯竭。直到亮司鬆手而去,太陽才終於轟然墜落。這樣一場鋼絲上的舞蹈,憑着兩個人過早的成熟,居然堅持了十九年之久。如果不是事出湊巧,或許亮司永遠都能繼續他異想天開的守護,不必面臨法律的威脅。可他們犧牲了太多無辜者手中的幸福,就算能瞞過警察和旁人的耳目,畢竟還是逃不出天譴。平心而論,結局對於“為什麼這麼做”的解釋,並不能令所有人坦然信服。再怎麼青梅竹馬的深厚感情,也未必值得整個後半生的犧牲,更無法抵消旁人們為此而遭受的傷害。哪怕東野一貫擅長結尾翻盤,在此也不得不遭遇到尷尬困境,使他無法給予兩人一個光明圓滿的結尾。然而,至少亮司的願望終究是實現了,這一點上他比石神老師幸運許多。用死亡得到解脱,比起永無休止地推動巨石,或許已是一種另類的仁慈。

日系作家往往具有細膩的人生體悟,在字裏行間緩緩流露出感傷悲憫的情調。不論《白夜行》還是《嫌疑人X的獻身》,都充滿了東野內心深處噴薄欲出的表達慾望,因而更不可能用圓滿結局去沖淡整部作品的現實力量。——你們看吧,人性中的確存在某種成份,是可以讓人做到如此地步而依然義無反顧的。它會帶來不容於世的罪行,或達致個人的悲劇,卻仍可具有榮光與尊嚴。

通過私家*探今枝的口,作者告訴所有人,唐澤雪穗最愛的人並不是她的丈夫。終其一書,同樣不曾聽到她親口表白,承認這個人就是今枝所猜測的筱冢一成。這是《白夜行》書中遺留於世的最後懸念。我們不妨相信,雪穗心中的名字其實是桐原亮司,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這只是私心中無法忽略的一種可能,卻微妙地被作者交待過的所有線索容忍和默許。綿延無盡的白夜之行,終將不可避免地走到終點。雪穗和亮司的一生,從沒得到過救贖的希望。一點出於同情的温暖揣測,已是讀者所能做到的唯一寬恕了。

《白夜行》讀後感4

東野圭吾是我較為喜歡的一名作家,東野先生的書總能帶給人一種精神及思想上的衝擊。他的很多書我都很喜歡,比如《迴廊亭殺人事件》、《宿命》、《我那死去的童年》、《時生》等等,讀來都讓人震懾並久久回味,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白夜行》。

很多人稱“本書將無望卻堅守的淒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被眾多‘東飯’視作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無冕之王,被稱為東野筆下‘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出版之後引起巨大轟動,使東野圭吾成為天王級作家。”

我感覺這樣的評語是絲毫不誇張的。

故事形成了兩種視角,由男女主角二人來寫。女主角雪穗是一個在絕望中成長起來,因生活變得邪惡的人,她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惜一切手段,就正常的視角而言,她是一個壞人,是一個犯罪者,甚至是一個卑劣的生物體。但是她卻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動人。她的表面是明亮的,但她的內心從來是陰暗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在不停的“奪取”中才找到一點自我。為了找到自身的地位她不惜利用亮司、利用自己的美色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讀者卻很難恨她,因為她也是一個從小受盡折磨的人。

再來説説男主角亮,小説中的他從一個喜歡剪紙的男孩成長為一個在黑暗處的實行者,他也是在不斷的犯罪,可東野先生的筆下卻總讓人對亮心生同情憐憫,他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只對於雪穗和他唯一的朋友友彥,對於其他人,他“精明冷酷猶如地下魔王”。

亮和雪穗之間有着千絲萬縷不可斬斷的聯繫,但在整部小説裏,他們唯一處在同一空間卻是在故事的結尾,亮生命的最後一程,加上雪穗轉身離去的背影,在下着雪的冬季留下了無限的悲哀。

日本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這個國家拍的恐怖片非常出色。美國的恐怖片往往是血腥暴力的,中國的恐怖片往往是“哄”的一聲嚇你一跳,但是真正讓人心理感到説不出來的恐懼的還是日本的恐怖片,我感覺由此折射出的日本人的心理層面也是非常複雜的。而在《白夜行》中,我除了感到男女主人公之間感情的複雜之外,更多的是疑問:“日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有為了生活讓自己還未成年的女兒出賣肉體,有隻顧自己享樂而視兒子無物的,這讓重天倫之樂的中國人是無法理解的。“虎毒不食子”,亮司和雪穗性格之所以如此扭曲和陰暗,和他們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因果關係。

東野先生的這部書被稱為是絕望小説,就字面來理解,亮和雪穗的成長是絕望的,因而才會不擇手段的追求希望。白夜行——在沒有太陽的白天行走,縱使是白天,眼前的卻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推薦大家讀一讀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

《白夜行》讀後感5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初初讀到這段話,頗令我震撼。我以為這或許是為數不多的雪穗的真情流露的一面。沒有看過電影版也沒有看過電視版,但《白夜行》作為東野飽受好評的一部佳作,我終於連着3天看完了。

我雖然看過東野的小説不敢説很多,但總覺得他的敍述帶有一種特點:他總是在敍述一些“碎片”,初看起來這些碎片似乎只是描述某一事件,而讀者未必能再剛開始就發現這些事件背後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到了最後作者再揭露讓人意想不到的發現。但我個人覺得最後那個推理結果似乎不是東野所想要敍述的目標,不似有些推理作家,以難倒讀者或描述詭計為主,東野注意的是事件中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奇妙關係,愛與恨的糾纏總是讓人着迷,不是嗎?

雪穗與亮司,該是何種關係?我不覺得是單純的共生,也不覺得是雪穗在利用亮司。雪穗愛亮司嗎?這似乎很難回答。説否嗎?雪穗的塑造未免冷血,她該是個有感覺的人,否則難以説出上面那話,但是她的心的大部分怕是死了吧,死在自己的親生母親把自己賣給那些猥瑣的男人的時候,所以雖然亮司的愛温暖了她,但這温暖不足以温暖她的全部。而在小小的雪穗的心裏,從那時起就埋下了要為自己而活的決定。只要能好好的活下去,利用與手段是無所謂的。

雪穗的人物無疑是複雜的,卻又可以温柔地安慰美佳,我想在她安慰美佳的時候,所想的該是自己被亮司的父親猥褻時的痛苦吧,所以那時她才能如此温柔,那時她的心是温暖的吧。有人説雪穗在利用亮司,可能是覺得最後亮司死的時候,雪穗竟然對刑警説自己不認識他。可我想那時雪穗的心也已經隨之死去了,這世界上再也不會有這樣一個人愛着自己。而亮司為了雪穗,自然也希望自己的死能夠讓警方不要有任何證據來抓住雪穗。但雪穗身上具有那種能吸引人,使人臣服的魅力可以讓她被稱為所謂的“魔女”。

亮司呢,無疑愛的深沉。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世界是雪穗支撐的吧。小時候的他目睹自己敬愛的父親竟然在猥褻雪穗,又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這對一個小男孩來説可説是天崩地裂的`感覺。雖然小説中沒有詳細描述此時的亮司和雪穗,可我想雪穗一定對殺死父親後的亮司説了什麼,從此使得亮司的世界就只剩下雪穗,他活着就為了雪穗吧。可他也是人,帶有温度的人,不是喪心病狂的殺人狂,所以他也會在殺人後痛哭,這種生活對亮司難道不是一種折磨嗎?所以我想死亡也是他最後最好的結局。

《白夜行》,白夜裏的行走,這本書的確是成功的佳作,美就美在東野留給讀者很多想象的空間,書中基本都是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觀察這兩人,所以亮司和雪穗究竟是怎麼想的,這點作者從來都沒有回答過,似乎能抓住的隻言片語又模糊不清。一本成功的書從來都是能引起讀者討論爭議的書。

《白夜行》讀後感6

看完《白夜行》,留在我腦海中的,是唐澤雪穗像白色幽靈般的背影。“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正如世垣警官所説,唐澤雪穗和桐原亮羽是槍蝦和蝦虎魚的關係,唐澤為桐原提供庇護,而桐原則為唐澤剷除路上的障礙。這種畸形關係的形成自然是特定條件的暴風雨般的催化——桐原的父親買下當時還上小六的兒童雪穗的肉體來滿足自己戀童的慾望,而目睹了這一切的桐原亮羽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這一切讓原本一起剪紙、相依度過艱難童年的兩人有了更加隱祕而不可割捨的聯繫,於是,一個走在白夜下,一個走在黑夜裏,亮羽成為了雪穗黑夜裏那個黑暗的太陽。

比起犯下許多命案的亮羽,雪穗才是更黑暗的那一個人。她洞察人心、利用人性,而為了達到自己的手段,不惜犧牲他人的太陽和光明,讓許多人的人生墜入黑暗之中。她是被黑暗浸泡過的種子結出的惡之花,最終悄悄拋棄了她人生中唯一的光源隱入更濃的黑暗之中。

我質疑雪穗對亮羽的感情到底是依賴還是利用,但是卻毫不質疑亮羽為他父親和他自己做出的懺悔。我相信,亮羽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利用“秋吉雄一”的假名、對友彥的告別都指向了他心中對雪穗的懺悔,他是嚮往正義與光明的,只是在他的世界,對雪穗的過度補償已經成為正義和光明的等價物,最後的犧牲正是最偉大的供奉,亮羽用自己的生命做出了最後的補償,也結束了自己蝦虎魚的宿命。

而對雪穗而言,童年已經夭折在那棟黑暗的小屋之中,夭折在廢棄的工廠之中,夭折在肉體被他人侵佔而靈魂久無依靠之中,隨之夭折的還有對白天的相信和嚮往。利用亮羽對自己的過度補償,結束他人的生命和光明來延續自己在白夜中的路途,童年的經歷讓她堅信只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為他人心目中光芒耀眼的女王才是自己在白夜中努力行走的償酬。最後,亮羽的獻身,她只留下了白色幽靈般的背影,於是故事落幕了,她的白夜也就此終結了。也許亮羽也懂得,雪穗的成長給他人帶來的傷害太多了,多過了他和雪穗共同揹負的傷害,多過了他所能承受的祕密,這是唯一一種方式,讓雪穗行走如斯,而避免更多的黑暗湧上他人的堤岸。

世垣的堅持讓整個真相擺在讀者面前,十九年的堅持換來對當時那個在老舊公寓遇到的對一切無所依恃、不肯打開心扉的女孩形象的顛覆,也換來對眼前這個站在自己事業巔峯的用完美的微笑俯瞰世界的女王般的女子形象的解剖。從自己的母親西本文代到康晴的孩子美佳,雪穗微笑的背後是面無表情的殘忍和對自己世界的偏執。小時候的經歷像一株黑色的藤蔓,時刻纏繞着她,讓她無法脱離黑夜。

正如世垣所説:曾經有一株黑暗的種子,沒有及時拔除,最後,開出了惡之花。沒有了黑夜之中的光,它最後終會慢慢枯萎。

《白夜行》讀後感7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國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後,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嚮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着雪。或許支持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説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儘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為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為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並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裏被尾隨的亮看見醜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並偽造現場逃逸。那麼,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於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説出賣女兒一事,那麼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麼亮必然受到懷疑,那麼後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説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着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説是為了亮,也可以説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後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説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污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為了雪。對亮來説,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説,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説,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後最後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麼,因為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麼樣。那麼,從今往後,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以上,就是我的觀後感吧。

書中不太完美的地方:首先是今枝的死。作為一個偵探,對器事件那麼敏感,反而死的那麼大意,確實悲劇了點。然後是最後亮的死,雖然“在大阪開店對他們兩人有特殊意義”,但是雪應該知道笹垣在調查亮,既然如此,亮就不該如此大意。有人推測是雪並未將此事告之亮,準備借警察之手除掉亮。這點很難判斷,畢竟雪最後的“臉色鐵青”可能是因為亮的死收到打擊,也可能只是在演戲。這個女人,演了一輩子戲,到了最後,我們也不能理解她真正的想法。這也是悲劇吧。

《白夜行》讀後感8

讀小説的整個過程,心情是沉悶抑鬱的。

唐澤雪穗獲得成功了嗎?她的生活幸福嗎?肯定不是。她追求的不是成功、幸福,而是某種目標——躋身上流社會。這樣活是她的一種選擇。同樣,她的“共生對象”桐原亮司的人生是成功的嗎?如果説他的人生就是為了幫助雪穗進入上流社會,那麼他成功了。按照正常人的價值來衡量的話,他失敗的太離譜:沒有正常朋友、家庭和工作。桐原亮司一身都為了唐澤雪穗而活:為了她殺死自己的親生父親、為了她做了都子事件、江利子事件、典子使事件等等。

回想他們相識之初,桐原為雪穗剪紙,這是懵懵懂懂的愛,他們看一樣的書、他們有同樣不幸的童年。又由於殺父事件把他們綁得更緊。深刻的愛只能來源於坦誠、信任和無私,他們兩人除了彼此不可能會有第三者插足。桐原其實原本可以不這麼做,他甘願付出這麼多,很容易看出這是愛的表達。在我看來,雪穗愛桐原就沒有這麼多了。

在桐原死後,雪穗都沒有回頭看過他一眼。桐原為了保護她,帶着所有的祕密與事實跳樓身亡,心臟上插着那把曾經刺破父親心臟的剪刀。雪穗的心夠硬夠狠!但也許這是她對桐原的理解,如果她承認了一切,他倆的一切努力將付諸東流,全部都將回到原點。

人性就是這樣複雜,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多情中有無情,無情中有深情。

《白夜行》讀後感9

日本推理小説,第一次看這種類型的小説,非常吸引人,這本書讓我讀了很長時間,因為總是要尋找時間的小小空擋,所以看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大。也就讓我產生了很多思索的空間,邊讀邊想,比如洗澡、乘電梯、打掃除時,腦子都可以清晰的思索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我看書絕不看簡介,這樣看起來才能有更多趣味,因為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自己也好像成了作者或者偵探,事件的真相是自己慢慢打開的。

故事起因是一起廢棄大樓被殺的中年男人,典當行的老闆。接着出現的人物,被害人的兒子亮。死者生前最後拜訪的貧困母女,尤其是那個11歲的小女孩雪穗。

隨着雪穗母親煤氣中毒死亡,案子就這樣被懸在了那裏,慢慢長大的亮和雪看上去是完全陌生且平行的兩個生存軌跡。

雪被條件好的姑媽收養,上了很好的私立中學,亮高中畢業為求生存而輟學。雪一帆風順的成長總伴隨着很多意外的事件,比如好友被襲,身邊男友所從事經營的學術資料被盜……

結局是變態的不可思議,又另人同情,同時又感到終於結束的放鬆以及對未來還要發生的隱約的擔憂……

《白夜行》讀後感10

黃昏微頹的陽光照射進圖書館,女孩背對窗户靜坐,面前是一本翻開的《飄》,恬靜專注的目光卻投向坐在一側的男孩。男孩用剪刀裁剪紙張,手法細膩流暢。

片刻間紙張已經變成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手牽手的圖案,男孩戴着帽子,女孩頭上繫着大大的蝴蝶結,非常精緻。温柔的橘色光線穿過空氣在地上投下兩個人重疊的影子,隨着一輪殘陽靜靜遷移,影子無限延伸開來。

在我的理解裏,這應該是《白夜行》未寫出的起點。全書沒有一處明寫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然而匠心獨具的東野圭吾通過一個個碎片式的故事,通過對日本社會變遷的描寫和情節敍述場景的切換,將西本雪穗和銅原亮司絕望而又深刻的情感不動聲色地剝露開來,直至十九年前那個硬生生扭轉二人人生的下午。銅原洋介對雪穗的獸行讓男孩對世界的信任和愛訇然傾塌,為了金錢出賣女兒的西本文代也抽離了幼年雪穗最後的隱忍和善良。殺父弒母,亮司和雪穗在一開始揹負的罪孽極為沉重,銅原眼中藴涵的深沉黑暗,雪穗懲治他人的不擇手段,東野圭吾寫來力道千鈞。

迥於中國文學的含蓄温暖,日本文學似乎更帶有一種清冷氣質。它像一把利刃,直捅進生活裏最為陰暗的傷口,那些難以啟齒的,偽善表象下掩蓋的最真實的現實,像腐爛化膿的瘡,伴隨着慘痛的尖叫和汩汩流出的鮮血,被毫不留情地剜出。

暗流洶湧的生活,不得救贖的愛與殺戮,這個混雜着零碎的、斷續的、明滅的真相的故事,或融入犯罪、感情、尊嚴的和絃,即使加以對人性温情的正面描寫,也無法掩蓋基調的絕望和一路血跡斑斑。

故事從容展開,破碎的拼圖一塊塊呈現,視角不斷變換,情節豐滿生動,雜糅以相關人物的盈虛悲喜,最終成為完整而令人唏噓的圖畫,文中隻字未提的兩人戀情也浮出水面。這裏是全書構思最巧妙的地方。

最終,老刑警垣潤三抵達了沉睡十九年的真相。在追捕過程中,亮司選擇從樓上一躍而下。雖然很難説這不是一種解脱,但是充滿無望守候的人生對亮司來説具有超越既定現實的意義,也是他為什麼要用死亡來對峙的原因。

人的存活,不僅僅是一個過程,而是為了尋求一種成全,在此基礎上創造出超越自我的存在。而超越自我即意味着要克服自己本質上的善惡矛盾,這種克服是如此艱難,以至於會讓人感到絕望和荒誕。最大的悖論在於,人不斷地為自己打造囚籠,又渴望走出去。早年的經歷已經扭轉了亮司和雪穗本來平靜幸福的人生,更為他們以後的性格形成打下烙印,終生不得解脱。這也就是“絕望對於人的規定性”:“Wearepr is oners of our own experience。”

存在不是一個敷衍的話題,存在的意義也絕非一個應當輕浮對待的與口號同等地位的泡沫。不解釋,只是跳躍着閃過一幅幅場景,雪穗和亮司的面容在文字中血淋淋地從書中拔起頭來呈現;不抒情,只有亮司精緻的剪紙和亮司死後雪穗幽靈般的背影,穿過早先的澄然歲月,穿過遊移不定的陰影和不可逗留的命運假象,穿過幻覺的碎片和心靈的空白,穿過宿命和不朽。

“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是隱喻《白夜行》故事內核的絕望念想。然而它的內涵遠大於愛情本身。像冰涼的手指撫過尚未痊癒的傷口,人性的質地永遠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