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教學反思

一節優秀的美術課應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那麼對於美術,老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美術課堂教學反思

  美術課堂教學反思1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説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美術課堂教學反思2

美術來源於生活,發展於生活,提煉於生活。美術實實在在地存在於生活之中。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始終認為兒童美術教學不應侷限於教材,而應以教材為最基本的課堂素材,使得美術課堂融趣味化、遊戲化、生活化、知識化於一體。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教材,把美術教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使學生懂得將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啟發想象與繪畫技法可兼得。

在美術教學中,有不少老師或一味地啟發想象,過於偏重聯想;亦有老師只顧着繪畫技法的傳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兒童美術中應有的`位置和作用。總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與想象之間,如果過於偏重某一邊,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會出現兩種情況:1.畫面題材枯燥無味,構圖形式教條、死板,失去童真。2.能夠聯想、想象,但想畫的內容畫不出來。

即繪畫中常出現的眼高手低。我們在美術教學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將嫻熟的繪畫技法與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結合起來創作出的畫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採用遊戲、表演、室外寫生、圖片欣賞等多種方式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並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塗鴉”的技法水平:嘗試各種繪畫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點並善於運用這種特點,創作出五彩繽紛的畫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一雙小手是如此的靈巧,能夠創作出那樣精彩的畫面,便漸漸地喜歡畫畫,喜歡美術課,對美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條條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美術並非只是畫畫,這其中囊括了諸多方面。兒童美術亦是如此。為此,我根據兒童愛動手的心理特點,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了豐富多采的剪紙、編織、撕紙貼畫、貼線作畫以及手工製作等特色課程。通過學生拼拼剪剪、撕撕貼貼等的活動,我們看到,學生無一不陶醉於自己精心製作的手工作品中。我們又將製作的手工作品分類彙總,在班內舉辦手工作品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不僅豐富了美術課堂活動,拓展了美術課堂的內涵,而且令學生享受到藝術的薰陶,使學生擁有一顆美的心靈,達到美術教育之情感目標——美育育人!

總之,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是學生不僅擁有嫻熟的美術技能與奇思妙想的綜合美術動手能力。同時更要使學生擁有一顆純美之心,在廣闊的天空下,盡情地展現童真、童趣的身影。

  美術課堂教學反思3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今天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就在作業本上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1、課前備課要認真全面:

美術課的準備內容廣泛,課前要仔細的鑽研教材,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聯繫實際設計教案,最關鍵的是,要預設一些有啟發性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得到更直觀的視覺感受,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準備好教具,沒有現成的需要自己親手製作。為了達到預期效果,教師還要查閲有關資料。

  2、課堂教學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三、要重視作業的評價

  3、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揮自己的個性: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4 、作業評價不要以鼓勵為主:

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我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