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觀後感

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林沖棒打洪教頭》,那無與倫比的精彩一課,至今餘音繞樑。

《林沖棒打洪教頭》觀後感

竇老師在課堂上沒有過多的牽引,一切教學目標都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實現的。我們一直都在強朗調讀的重要性,我們也深知朗讀的重要性,可我們困惑於怎樣讓課堂上的朗讀更有層次性,讀進自己的`理解,讀出作者的情感。我們欣賞、品讀、學習名師的課堂實錄,可實錄中名師們的“講問”又是我們所不能學習的。朗讀的理念究竟該如何踐行?竇老師用這節課為我們做了成功的示範。

竇老師以評書話的語言還原了它的本味。這節課教師就多處使用串口式的語言過渡、評價,體現了評書味道:“對林沖,那真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兒,一百二十個不滿意”;“這人要露臉,牆城都擋不住。”;“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這真是説時遲,那時快……”

在談到書中通過着力描寫洪教頭反襯林沖的特點時,她沒有采用“反襯”這個來自西方文藝理論的詞彙,而是中國古典叫法“背面鋪粉法”,讓人深為感歎。這種文法也是通過學生的讀,水到渠成習得。

同樣的文字,竇老師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有帶着問題的思考性朗讀,有帶着感悟的表達性朗讀,還有帶着動作的表演性朗讀。學生從各自的感悟出發,體其情,摹其形,擬其聲,讀得繪聲繪色,入情入境。讓學生讀出了人物的豐富性,讀出了文章的厚度。竇老師在孩子們面前立起了有血有肉的立體的英雄。既崇高,又有缺陷。既有固有的個性特徵,又有不斷髮展的軌跡。情節的發展,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長史。讀懂了林沖這一個人,也就讀懂了整部《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