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草地》教案

【教材分析】

二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草地》教案

課文語言平實,內容也比較簡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因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能僅停留在草地玩耍遊戲和蒲公英的變色上。要聯繫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這也是學習本篇課文的難點所在。

【學習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弓隊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課上交流有關蒲公英的材料

2、要求會寫的生字可在學生聯繫生活後討論交流自學。可藉助讀準字音,分析筆畫結構識記字形;通過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義。

3、同學可自由結合,互相交流學字、學詞的收穫。

4、教師檢查學生學習的情況。其中有幾個字容易讀錯、寫錯,要提示學生加以注意。比如:假、朝是多音字,在課文裏分別讀 jiǎ、cháo,耍上面是而不要寫成西,並注意和要區分;絨的右邊是戎,不要寫作成。

5、要求會認的字由學生聯繫生活互教互學。

第二課時

一、初讀課文

1、學生通過自讀,大體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2、教師用下面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一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二是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

二、朗讀感悟

1、第一件事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課文讀熟,然後讓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並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要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脱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通過表演,學生要能體會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表演時要求學生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以免唾沫濺到對方的臉上。

2、第二件事作者是從兩個方面來寫的。先寫發現草地會變顏色,再寫是怎樣發現草地變色的原因的。教學這一部分,可抓以下幾點:

⑴ 提問,我先發現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兩次發現有哪些不同,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第一次發現是在無意中的偶然發現,有的人可能不把它當回事,輕易地就放過去了;第二次發現是第一次發現的繼續,是深入進去的發現,是帶有探究性的發現,是在有意識、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的發現。至於學生從中受到哪些啟示,可讓他們從多方面去講。

⑵ 這一部分當中有些詞語和句子表達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釣魚這裏為什麼要強調起得很早呢?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因為過去沒有起這樣早,所以一直誤認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並在這裏有哪些含義呢?用上這個並字,給人的感覺是我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現在才這樣認為,並強調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用手掌最簡單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説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

⑶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感情和興趣。

3、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時又是對全文的總結。可利用這一段讓學生思考:聯繫全文,説説蒲公英為什麼會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最後一段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為什麼説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牀?因為蒲公英的花開、花合與人的起居或晝夜的變換相似或相關。

4、課上安排時間,引導學生交流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曾經歷過的有趣事情,或者從對大自然的觀察中自己所受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