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全詩與賞析

  【詩句】澹然離言説,悟悦心自足。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全詩與賞析

  【出處】唐·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意思】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説,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

  【全詩】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説,悟悦心自足。

  【全詩賞析

“淡然離言説,悟悦心自足。”淡然:心性恬淡自然。蓋言因抬頭見月,遺經而得道。是以不待言説而心自悟,經豈必深讀焉。《詩眼》雲:“其本末立意遣詞,可謂曲盡其妙,無毫髮遺恨也。”説得有一定道理。佛理禪趣既然文字難以表達,當然只能靠人的內心的神祕體驗,從總體上直覺地去領會,即所謂“以心傳心,皆令自解自悟”。(《壇經·行由品第一》)

此詩“言讀經而迷,覽物而悟也”(《唐詩解》)。清潔身心,取經以讀,專誠如此而不獲其真源。今觀草木自得於天,而性在是也,是以不待言説而心自悟。到了這種境界,語言文字都無必要。從讀經中解脱,也就是從語言文字中解脱,自解自悟。一旦用了語言文字,反而成為“滯累”。因為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有限,而每一字一句,又有它的明確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反而使被表達的事物固定化了。禪宗的潛意識思維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下茫茫都不見”。無邊無際,無內無外,八面橫通,自由自在的。當然,也不是説文字對佛學全無意義。如果這樣,數不清的佛教經典,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語言文字還是要的,只是藉助語言文字而尋求佛理禪趣,一旦得其真諦,達到“悟”的境界,任何的語言文字也就沒有必要。子厚此詩,由借言(讀經)而離言頓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一片清新禪味,從詩中自然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