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精選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精選5篇)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1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是指幼兒園在領會國家和地方課程精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本園基礎與資源條件,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與規劃,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諧、適宜的書面課程計劃。課程實施方案是幼兒園課程實施與管理的基本依據。

幼兒園課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上海市學前教育“二期課改”充分體現了“原則規範、方向引領”的指導思想,賦予幼兒園更大的課程發展權,鼓勵幼兒園在遵循課程設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本園實際及辦園風格,設計切實可行的課程計劃,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實現這一目標,有賴於幼兒園將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實到課程實施方案中,並在實際操作中貫徹執行。有的幼兒園在課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幼兒的自主遊戲、體育運動等得不到保證;又如,課程結構鬆散,內容龐雜、膨脹抑或偏缺,整體性不強。這些問題實際上反映出幼兒園整體課程設計與規劃中的不足。因此,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意義,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研發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待加強的一項工作。下面,我來談談對制定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構想。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於個性

幼兒園課程方案是對幼兒園課程的預設性規劃。理想的課程實施方案既應契合課程改革的主流價值觀,又應充分展現幼兒園自身的特點。

1.基於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

現在,有的幼兒園給予教師充分的課程實施的自主權,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規範機制和適宜的評價標準,一些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課程方案的實施中十分隨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有一些教師由於缺乏課程設計的基本理論與經驗,對形態各異的課程資源缺乏獨立的分析、評判能力。這使得他們的課程實施方案缺乏科學性、適宜性與可行性。

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不論是“園本化”還是“班本化”,課程目標與內容都要體現國家與地方法規的精神,並與本園的發展方向相一致;課程設置與結構都要清晰、合理,能體現學前教育啟蒙性與整體性的特點;課程的編排和設計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能力、興趣及經驗;課程評價和幼兒發展評價要定期化、經常化,評價標準應與課程目標相呼應。這是編制課程實施方案的基本依據。

2.基於幼兒園現實條件與發展需要

如果一個課程實施方案普適性強但針對性弱,就不能適應各幼兒園的具體需要。因此,“因園制宜”是編制幼兒園課程方案的重要準則。

一要基於幼兒園的發展基礎與現實。地理環境、師資水平、生源質量、資源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使每個幼兒園具有不同的辦學條件與教育基礎。幼兒園在制定課程方案時要正視這一點,從現實條件出發,腳踏實地地確立適宜的課程目標與發展願景,規劃幼兒園的課程實施。

二要着眼於幼兒園課程的傳承與發展。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課程文化與課程特色,幼兒園應對此進行系統的思考與梳理,着力分析和總結本園課程的強項和弱項。強項是形成幼兒園特色的基礎,弱項往往既是發展的“瓶頸”,又是新的生長點。因此,有效利用自身的課程文化和課程特色,處理好課程的傳承與發展的關係,能促進幼兒園課程的發展,使幼兒園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凸顯。

  二、課程結構清晰,體現發展需求

一份完整的課程方案應該包含幼兒園發展現狀、課程理念和辦園特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等內容。其中,對大部分幼兒園來説,最難把握的是課程結構與設置,即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哪些活動,又如何協調這些活動之間的比例。對此,筆者有三點建議。

1.優化結構

所謂“優化結構”是主張幼兒園在審視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重新分析各種活動類型和活動項目在課程系統中的價值、功能以及相互關係,既注重目標上的一致性,也關注形式、功能上的互補性,由此確定本園的活動類型與活動項目,形成課程結構。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突出兩個意識:

一是全面意識。在規劃課程結構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系統組織與安排多種活動保障幼兒的基本發展,又要以幼兒園已有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為依據,將幼兒園的辦學特色(滿足幼兒的個性愛好、特殊需要)及個性化發展在課程結構中得到體現與落實。

二是科學意識。正確處理各類活動之間的關係,保證各項內容在不同年齡班的適切性;採用一定的形式將各種活動類型與活動項目組織起來,形成清晰的課程結構。

2.平衡配比

平衡配比是主張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活動項目與內容應保持合理的比重,即教師要平衡各項活動的內容與時間,在相對科學的原則指引下主動而富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避免給教育教學帶來太多潛在的隨意性。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把握四個平衡:

(1)幼兒園四類活動的平衡:對各年齡段幼兒四類活動(生活、運動、遊戲、學習)的時間作出明確、適宜的規劃,以作為活動內容選擇與組織的依據。

(2)特色活動與共同性活動的平衡:從整體性上考慮特色項目的價值定位、內容以及比例。

(3)區角活動與主題活動內容的平衡:既要考慮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的聯繫,也要關注五大領域教育內容的平衡,以及主題和非主題活動的平衡,使課程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規劃與安排。

(4)幼兒主體與教師主導間的平衡:既要保證幼兒自主遊戲和娛樂的時間,又要保證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時間,同時也要關注這兩類活動的融合與轉換。

3.細化安排

雖然幼兒園在課程規劃中給予教師彈性空間,但這種彈性空間並不是越大越好。理想的課程管理應對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作出細緻的安排,然後由各年級組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使保教工作形成穩定有序的良性發展態勢,使課程目標更好地落實到每一天。

1.幼兒園一日(周)活動的安排及作息時間安排。首先,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各項活動,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證幼兒每天兩小時的户外活動時間。其次,時間安排要根據各年齡段、季節、地域等特點作出調整。第三,要遵循動靜交替的原則,室內與室外,全班、小組與個別活動相結合,以提高幼兒的活動效率,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2.幼兒園大型活動以及專用室活動等安排。除了常規性的一日活動外,幼兒園在開展各種大型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專用活動室活動、混班混齡活動、親子活動前應事先作出計劃與安排。另外,幼兒園還要對户外公共場地、教學儀器設備、多功能室等資源的分配作出具體安排,編制詳細的規則與要求,以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的課程結構與設置既要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又要關注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需求,使幼兒園課程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三、研發與實踐互動,提升課程品質

課程實施方案的研發與制定需要教師共同傾注熱情,奉獻智慧;同樣,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發展也需要教師全力以赴、同舟共濟。只有研發與實施實現“無縫對接”,才能真正發揮出課程方案的規劃、指導作用,提升課程的實施品質。

反思當前一些幼兒園制定的課程實施方案,不難發現一些應該極力避免的問題。例如,脱離幼兒園的現實條件與基礎,好高騖遠,方案可行性差;方案制定流於形式,與實踐脱節;閉門造車,由少數人壟斷方案的制定權;過分追求幼兒園的特色,標新立異,不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等等。對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制定的探索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紮紮實實地研究,以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和課程改革的要求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2

  一、幼兒園課程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

  二、幼兒園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羣、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三、課程的具體目標:

1、初步瞭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衞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四、課程特點:

1、本園的課程特點:生活性、體驗性、互動性、整合性

生活性——強調學習內容來源於兒童的生活,關注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通過圍繞幼兒生活的核心經驗選擇課程內容、設計教育活動,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既考慮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幼兒的經驗積累和視野的拓展”。

整合性——注重課程組織的平衡性,使課程內容有機聯結,充分挖掘和利用周邊鄉土資源,整合教育力量,使幼兒擁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強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聯繫,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促進幼兒整體、全面、和諧的發展。

體驗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堅持“在體驗中成長”的教育思想,創設富於變化的、支持性的環境,充分運用豐富多樣的資源和形式,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互動性——關注幼兒與周邊人與物的有效互動,注重引導幼兒在與環境、材料,與同伴、教師、社區的積極互動中發現世界。

  五、幼兒園課程設置與組織形式:

課程設置:我園全日制招收3~6歲幼兒,按幼兒年齡設置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三個年齡段,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設置相應的課程。我園課程的設置以《綱要》為基礎和指導,主要包括:

幼兒體驗活動:每月一次體驗活動和各類親子體驗活動(親子游戲、親子製作、親子表演、親子運動會、親子春遊等)。 幼兒閲讀活動:每週閲讀集體活動、每學期1-2次閲讀專題活動(親子閲讀、講故事比賽、看圖編故事比賽等)、每週專室活動、每班閲讀區等。

基礎性課程:參照《學前教育課程指南》,包括生活、運動、遊戲、學習四種課程類型。通過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實施基礎課程,關注幼兒多種經驗的感受和獲得,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羣、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生活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覺地發展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交往行為,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長。主要內容有生活自理、交往禮儀、自我保護、環境衞生、生活規則等。

運動活動: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幼兒健康的體質奠定基礎。主要內容有體操、律動、體育遊戲、器械運動、自然因素鍛鍊等。

遊戲活動: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遊戲活動主要由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自由活動等構成。

學習活動: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態度上不斷進步,為幼兒後續學習打下基礎。學習活動主要通過多個有層次、網絡狀的主題活動及各類專用活動室活動來展開。主題式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大、中、小三個年齡段9大主題。

  六、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與調整:

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承擔課程實施的信息收集、課程評價與調整、指導等工作,定期針對課程理念的貫徹、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的運用、幼兒需求、資源準備、師生互動特點、即時及長遠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具體途徑包括:隨堂聽課、半日活動調研、專題交流、各類教師例會(教研組長例會、主班例會、教研活動等)、各類問卷調查(教師問卷、家長問卷)、幼兒水平測查、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多途徑、全方位的瞭解課程目標及內容的落實情況及實施效果,作為課程調整和評價的參考。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3

  一、 課程的特點

1、在課程目標上,以“兒童發展為本”為主旨,服從於使每個幼兒全面地、和諧地、富有個性地發展的先前教育總目標,並將這一目標藴涵於實現幼兒園課程的一切活動之中,幼兒園大班建構式課程計劃。

2、在課程內容上,建構式課程的基本原則是:選擇對兒童發展有利、適合幼兒學習的有意義的主題內容,充分地讓幼兒主動建構。

3、在實踐的方法和策略上,建構式課程首先進行多種教育活動的整合,即主題線索、區角活動、日常生活多項活動的有機整合,五大領域聯結整合;其次,建構式課程的主體是教師和幼兒。其三,建構式課程注重學習過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動、注重合作,但不輕視學習結果、教師的預設和幼兒的獨立活動,而是讓過程和結果、生成和預設、互動與主動、獨立和合作辨證地統一起來,使幼兒和教師共同成長,都成為課程的建構者和創造者。

  二、課程的內容

健康

(一)身體健康,能較好地適應環境。

(二)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積極主動、愉快。

(三) 生活、衞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 逐步形成自我保護和安全的意識,知道一些避免危險和意外傷害的方法,能主動遵守必要的規則。

(五)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動作靈活。

(六)能獨立地、創造地運用各種器械鍛鍊身體,有良好的整理習慣。 語言

(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

(二)能集中注意力地傾聽他人講話,理解講話內容。

(三)能清楚地説出自己想説的事。

(四) 喜歡欣賞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能有感情地朗誦和講述並樂意創編,對書籍、閲讀和書寫感興趣。

(五)會説普通話。

科學

(一) 能積極、主動、較長時間地參加科學活動,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 能主動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尋求答案。

(三) 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四) 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五) 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和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社會

(一)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二)能積極與人交往,學習和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三) 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規則。

(四)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五) 熱愛和尊敬周圍的人,有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藝術

(一)對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愛並有初步的感受力。

(二)積極主動地參加藝術活動,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作活動。

主題(一):悠悠華夏情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長江、黃河是中國的象徵,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現代的火箭衞星,“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聰明的中國人”,這些都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了痕跡。

中華健兒奮勇拼搏,勇奪金牌,領獎台上,一次次國歌的奏響,國旗的升起,都讓孩子們歡呼、跳躍,他們用那稚嫩的童聲一同頌唱,對於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孩子們從生活的點滴中瞭解了中國的國粹——京劇,萌發了設計京劇臉譜的慾望;在2004雅典奧運的激情影響下,積極為2008北京奧運設計屬於孩子們的標誌;在活動的不斷深入中瞭解了我國的悠久歷史,瞭解了少數民族的魅力,激起對民族服飾的無限嚮往……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的發現越來越多,驚奇越來越多,感受也越來越深。

此活動從十月正式開展

第一週:

1、語言:月亮船

2、社會:聰明的中國人

3、打擊樂:大中國(一)(二)

4、詩歌:天安門

5、繪畫: 未來的世界(一)(二)

6、計算:學習2的加、減

7、科學:娃娃到北京

8、計算:學習3的組成

第二週:

1、語言:有趣的漢字

2、美術:我的簽名(一)(二)

3、藝術:中國功夫

4、欣賞:國粹——京劇(唱腔、唱角、臉譜等)

5、語言:我是中國小娃娃

6、計算:學習4的組成

7、社會:祖國之最(教師指導用書)

8、計算:看圖學習4的減法

9、健康:踩高蹺

第三週:

1、繪畫:京劇臉譜(一)(二)

2、語言:我們小手拉小手

3、社會:領獎台上

4、健康:小小足球

5、計算:看圖學習4的減法

6、繪畫:奧運新標誌(一)(二)

7、計算:為一組圖形制作特徵標記

8、語言:我最愛祖國

第四周:

1、語言:聰明的阿凡提

2、樂:騎馬

3、美術欣賞:民族服裝真漂亮

4、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5、計算:學習5的組成

6、 繪畫:服裝設計師(一)(二)

7、計算:分析圖形特徵

主題(二)亮眼看世界

“看”是人的天性,如何去“看”,深遠地影響着一個人的發展,在諸多感覺中,尤為重要的視覺,因為視覺能夠非常直接、非常明瞭地認識事物,察覺事物之間的差別。然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經意的“看”,而不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因為,周圍的一切日復一日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已經不再新異,不再引起我們注意的興趣。怎樣去除這種隨意觀看的習慣,培養起良好的觀察力呢?

在“亮眼看世界”這一主題的學習情境中,我們選取司空見慣的日常情形與事物設計活動,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感悟到:哦,只有仔細的看,我的身邊、我的生活中有那麼多有趣的事兒——我的眼珠子裏有你、有他、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往高處看是一個樣子、往低處看又是另一個樣子;顛倒的世界裏奇妙又滑稽……只有用心的去看,平常生活之中,處處有意義,事事顯新奇。看看我的家,看看我生活的社區,看看物品,看看環境,看看生活現象……越看眼睛越“明亮”,越看越驚喜。

觀察能力從來不可能通過傳授而獲得,只有在充滿興趣的、積極自覺的觀察之中才能逐漸地發展起來。讓我們引領着幼兒一起步入“明亮看世界”的情境脈絡之中,一起去嘗試各種各樣的“看”,一起去表達看到的映象,一起去思索看到現象。當我們與幼兒共同經歷了有目的、有意識的的視覺認知過程,他們的認知能力及其他相應的能力就會有所發展、有所提升,從而為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一個非常必要的基礎。

主題活動三:動物,我們的朋友

孩子與動物有着天然之緣,他們喜歡與動物為伍,常於昆蟲對話。他們聆聽動物故事,懷抱毛茸茸的動物玩具,翻看各種動物卡片和圖書……觸目所見,隨處有動物。孩子們對動物世界充滿着興趣和好奇,動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然而,現實的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又離孩子很遠。孩子並不能時時接觸,充分了解,真正走進現實的動物世界。如果將動物的奇聞異趣及有關知識講給孩子,只能給他們留下一些記憶的印痕,並不能使他們獲得建構式的發展。

在“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一學習脈絡中,我們選擇了小烏龜這一容易獲得的資源,讓小烏龜以“來賓”的身份走進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主動學習的情境,成為他們飼餵、養護的寵物,經常觀察的對象,遊戲、表達、表現的主角。在直接作用而不是單純講解、傳授的各種學習活動中,孩子不但熟悉烏龜,親近烏龜,而且有目的、有意識地認識、瞭解烏龜,走進小烏龜的生活世界。

在孩子有了這樣的學習體驗,嘗試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後,我們又引領着孩子進入更廣闊的學習天地,去結識更多的動物朋友,讓孩子自主地認識動物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讓孩子以真善美的心靈去體驗動物的生活、動物的喜怒哀樂。

我們期待着,孩子不但本能地喜愛動物,還能自覺地關注動物,善待動物,真誠而理性地對待每一個朋友。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4

  一、課程理念

幼兒園課程是以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導向的、引導幼兒獲得有意經驗的各種活動,是幼兒全身心投入的主動的活動過程,是影響幼兒生活的各種感性的事件,是幼兒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

我園在課改精神的指導下,結合園本特色,在“把最寶貴的給予幼兒,讓每個幼兒收穫成功的喜悦”這一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開發了“節日文化教育”這一園本特色課程,設置了“主題文化節”、“校園國際日”、“傳統節慶日”三大課程內容,嘗試將教育內容有機滲透,以主題課程的形式一步步深入拓展,不僅讓幼兒積累和提升主題經驗,獲得全面和諧發展,還充分體現了我園教師根據本園、本班幼兒發展的實際,創造性地選擇和應用,使園本課程真正成為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升的過程。真正達到開發園本課程,營造校園文化,提高教師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提升幼兒園綜合實力的整體目標。

建立以人為本的課程文化觀

園本課程需要在幼兒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考慮目標、已有經驗等多種因素,追求一種適宜性。幼兒、社區、教師和課程文化是園本課程的四個出發點,其中從幼兒出發是最重要的核心,課程園本化從本質上説就是課程人本化。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我們抓住節日與教育的融合點,通過節日教育來塑造符合時代發展的幼兒精神觀、文化觀。我們吸收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精髓,使中西文化進行有機的交叉與融合,充分挖掘家庭、幼兒園、社區的教育資源,多形式、多渠道地構建課程,以此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促進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瞭解幼兒是教育的前提,因此,我園樹立了“以幼兒發展為本,滿足每個幼兒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在培養幼兒自主性的同時,讓幼兒感受快樂,體驗成功”的人本課程觀。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注重給幼兒真實的機會,激發真實的情感,而不是空洞的練習;允許幼兒有獨特的表現、表達方式和自己的見解。以教學目標的開放性建構、內容的人本化處理、形式的多樣化選擇、評價的多元化實施,在促進幼兒發展的同時,發揮教師在課程文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為教師創設有利於潛能挖掘、能力提升、個人價值實現的人文環境。節日教育也提供了一個相當大而深厚的平台,讓幼兒能實踐中收穫,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成長。

促進自主性發展的課程文化觀

幼兒個體的發展可以看作是從外部依賴到自主的過程,自主性是幼兒社會化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可以自主地探索自己想知道的各種信息,可以通過自主的交往,協商實現自己的意願。為了這一美好願景的深入實現,我們把節日教育的課堂變成幼兒活動的樂園,努力為幼兒提供各種他們需要的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我們強調讓幼兒親身經歷,親自參與,獲得直接的感性的經驗,在操作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堅持整合教育的課程文化觀

園本課程實施的過程實際上是建構文化、發展文化的過程,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我們堅持整合教育的'課程文化觀,逐步形成了一種開放、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課程並不是一種固定的框架,而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流程。”課程之間需要整合,教材與生活需要關聯,幼兒園與社會之間需要交流,師幼之間需要互動,個體差異需要受到尊重。節日教育課程的持續發展更需要教師具有清醒的課程文化意識,能及時反思與更新各自的課程文化。從《規程》到《綱要》的不斷點化,整合性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節日教育課程中同樣也藴涵着多元的綜合因素:課程目標整合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成長;課程內容整合了幼兒的發展特徵、興趣需要、生活經驗、社會活動等等;課程方式做到視、聽、講、做相結合,以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表達、表現;課程媒體突破書本定勢,整合了幼兒生活中的可視媒體,真正達到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發展的目標。

體現多元化的課程文化觀

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各國都面臨着多元化的整合。多元化已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多元文化,從中體驗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增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尊重每個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努力挖掘不同文化所藴含的價值,相互交融,相互學習。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瞭解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感受了不同的文化氣息,領略了世界各國的風采,體會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會用更加開闊的視角來主動學習,拓展了視野,積累了經驗。讓幼兒在接觸更多元文化體系的同時,培養了他們世界的眼光。同樣,中華傳統文化是極其珍貴的民族瑰寶,也是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在當今社會對外開放,積極吸收世界其他各國優秀文化養分的同時,我們的課程還注重保存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激發了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了審美情趣,萌發了民族自豪感,弘揚了民族精神。

優化家庭資源的課程文化觀

幼兒園要充分發揮家長資源,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的模式是多樣的。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教師除了邀請家長走進來,還對家長進行家教指導,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節日環境。除此之外,教師和家庭圍繞幼兒的發展和節日課程活動的實施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幼兒一起查詢、收集有關資料,共同佈置節日主題環境,進行親子製作,家長還可以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園的日常事務與教育活動。一方面增進了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幼兒、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使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方式,增進家長對幼兒園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社區的參與對家園共育的有效實施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園還優化各種資源,進而促進節日教育與家庭活動的實施以及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通過構建課程形成家園和社區間的有效聯動。

“讓每一個教師自主發展” 是實施節日文化課程方案的保障;“讓每一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是實施節日文化課程的最終目的。

  二、課程結構

幼兒愛讀書,愛運動,愛探索,愛唱愛跳,愛好一切新生的事物,他們好奇,求知,好動,由此孕育而生了校園文化節主題。奧運會的召開,世博會的舉辦,影視播報的視覺衝擊,當孩子們看到黃頭髮白皮膚的外國人時,他們有了與之交流和了解的慾望,國際日主題的產生就那樣水到渠成。傳統節日文化所積澱的璀璨文化信息,帶領孩子們以感恩親情為主線,走進漸行漸遠的國粹寶典中,傳統節日主題伴隨孩子的春夏秋冬。

校園文化節、校園國際日、傳統節慶日3塊豐富而有意義的節日主題活動構成了我園富有特色的節日文化課程。

節日文化課程是個開放式的課程,表現在主題活動確定的開放性、主題內容選擇的開放性、主題活動實施的開放性,同時也表明了在主題活動中感知途徑的多樣性和表達表現方式的多樣性,使幼兒在一段時間內獲得的信息相對集中,便於幼兒的積累、思考、提煉和歸納,從而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使教育過程內化為幼兒的發展過程。

  三、課程實施

1、將傳統節日與主題文化節日等相結合,通過環境創設、家園互動、節目展演等營造“精彩節日課程”氛圍,賦傳統節日於主題性,使我們的“節日課程”更具幼兒特色、園本特色。

2、以班級特色來強調校園特色。在全園大主題的基礎上,各班選取一個適合班級幼兒的興趣點生成小主題開展活動,活動中注意保持全園活動的整體性,突出各班活動的獨立性。

3、以教研組、學科為單位開展相關的活動,策劃各類比賽、展示、交流、互動、製作、宣傳等,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使“精彩節日”特色無限延伸,發揮家庭、社會資源的有利優勢,豐富我們的活動,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4、以班級互助形式開展,如對應班級聯動(小一、中一、大一作為一個活動整體)、平行班聯動(同一教研組的幾個班合作)、友好班級聯動(任意兩個或幾個班級合作)、特色班級聯動(同一特色的班級組合)等多種形式從不同的層面組織活動,活動中體現幼兒特點、活動特色。

5、活動前各分管人員寫好詳細的可行性計劃,報領導組審批,領導組根據全園活動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計劃通過後各班作好充分的活動準備。注意活動資料的記錄與積累,多方面收集活動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豐富活動內容,活動後開展總結,分析資料、交流經驗、統一認識、提升理念,促使下階段工作的完善與提高。

6、利用家長園地、園報、校園網、環境佈置等做好活動的宣傳展示,充分利用班級家長、幼兒中的有利資源,創設有利於家長參與的活動條件,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從而構建良好的家園一體的活動氛圍。

  四、課程評價

1、全園實施節日文化課程,根據全園的實施方案與班級工作結合開展相應活動,各班確定班級主題,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調整、豐富,一階段後,各班將實施主題製作成PPT進行全體交流。

2、 評價的目的側重於交流活動、發現亮點,體現班級、教師在節日課程實施中的自主地位,引導反思、鼓勵創新。

3、課程評價會涉及對課程目標的評價和實施過程的評價等。由於課程的內容是保障實施過程中目標達成和對幼兒發展有價值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園主要從課程內容本身來進行課程評價。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5

如何以整合的發展觀來看待幼兒的學習,如何打破學科間的界限,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繫,使各個學科互相促進、互相融合,在此,人們似乎更致力於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來實現教育的整合,忽視整合觀念在幼兒園一日活動各環節,尤其是區域活動的滲透。區域活動已成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人們在區域的劃分上似乎仍然按學科領域來進行。區域的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操作方式、教師的指導等實際上具有分科活動的明顯特徵,各區域間缺乏相互的聯繫。這就有礙於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獲得整體性的發展。鑑於此,我園着力於探究如何將整合的教育觀融入區域活動中去。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整合課程教學目標與區域活動目標的整合

在整合課程的活動目標中我們希望提供一種既兼顧兒童發展個別差異性、又考慮兒童發展全面性的課程構架,尋找相對符合兒童興趣和可以容許不同兒童共同提高的目標,我們需要將各個領域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有效地整合到整合課程的目標中去,我們需要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學習,摻入各個領域的內容,設立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為整合課程的目標。整合課程活動目標的生成為區域活動目標的設立起到了明顯的導向作用,課程目標的整合概念孕育了無數個整合性區域活動的目標,其中的區別只是在於課程的整合目標是由教師來引導,幼兒參與來達到,區域活動則側重於讓幼兒自身在與物體、與材料相互作用中,去觀察、去體驗、去探索、去發現、去認識、去進行自我建構而達到整合性區域活動的目標。因此,整合性區域活動的目標是來源於整合性課程的目標中的。

以中班上學期主題“傘的世界”為例:

這個主題目標是:帶領幼兒從認識傘入手,引導幼兒觀察傘的外形、種類、花樣,探索傘的特性,感受傘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幼兒形成對傘的聯想帶來的豐富經驗。在這樣的主題目標引領下我們設立了“花傘加工廠”的區域活動,把這個遊戲的目標定為:

①提供各式各樣的傘面,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傘面進行裝飾,鞏固小傘製作的方法。

②引導幼兒整合各遊戲區域進行遊戲,能創造性的利用“傘”進行交往、表演等活動。

③通過活動感受傘的多樣性以及不同圖案的美。

2.教師把主題的整合目標下放到了各類區域活動的目標中去,將主題性區域活動目標轉化為各區域活動的發展目標,使各區域保持內在的聯繫。我們還以”花傘加工廠”遊戲為例,角側重於豐富社會生活經驗,制定的發展目標為:

①鼓勵娃娃家、點心店、銀行的幼兒嘗試用傘進行活動,感受傘的多樣性和美。

②美工區側重於發展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③表演區換上抒情的音樂,請幼兒表演花傘舞,發展幼兒的表現表演能力,增強自信心。

④花傘店換上各種各樣美麗的傘,讓當老闆的幼兒與前來買傘的顧客友好的交流。

  二、區域活動內容與主題課程活動內容的有機整合

1.主題內容的預習。即在集體教學活動前,讓幼兒先到區域活動中對有關材料進行操作感知。一是讓幼兒積累直接經驗,二是使教師更好地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需求和問題,以便生成集體教育內容。這類內容常見於探索區、美工區,如在進行“傘的選美會”集體活動之前,先在探索區投放一些傘的漂亮拼圖,讓幼兒通過操作擺弄,初步感知傘面不同圖案的美,培養幼兒探究的興趣和慾望。然後,教師根據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生成集體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意在通過教師的提升,發現規律。

2.主題內容的鞏固和拓展。即指區域活動的內容是集體教學活動內容的延伸。通過區域活動中頻繁的個體性操作和練習,將集體活動中沒有達到的目標得以彌補和遷移。例如“花傘加工廠”的遊戲中,美工區的幼兒在運用多種材料製作漂亮的花傘後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鍛鍊與提高,他們需要在交往能力、表演能力方面獲得提升,於是教師在活動正式開始前以談話的方式讓幼兒討論花傘加工廠做好的小傘可以做什麼,哪些地方的工作人員可以拿傘做遊戲。這些目標的達成是在有限的集體活動中無法實現的。

3.主題內容的下放。即將主題內容直接通過區域活動形式開展,目的是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和便於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個別指導。這類內容較常見於美工區、益智區。如在“傘的世界”主題區域活動中我們在美工區提供了製作降落傘、小紙傘、彩繪傘的材料、工具讓孩子們探索、製作,這樣教師既可以在邊上觀察,又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個別的指導,特別是幫助那些動手相對差一點的幼兒提高能力。

主題內容的預習、鞏固遷移及下放,使區域和主題、區域與區域有機地整合起來,特別是主題內容的預習和鞏固遷移,促使區域活動和集體活動有機滲透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區域活動和集體教育活動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當然,主題內容的預習、下放、鞏固遷移在實施時,並不是絕對的,而是視具體情況而定,有時也可以交叉使用。如原本是主題內容的下放,而教師發現孩子在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是一樣的,為了提高教育效益,就組織了集體活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變成集體活動的預習了。

總之,整合課程的教學活動與區域活動是息息相關的,整合的課程指引了整合的區域活動,整合的區域活動又為整合的課程提供了新的活動材料。遊戲與課程之間的必然聯繫,兒童期是人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發展將會影響個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