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鑑別教學設計

  物質的鑑別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物質的鑑別教學設計

《物質的鑑別》一直是國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年會考熱點。由於它涉及多個基本概念,而且知識點分散,相關的題型多變,所以它也是國中化學教學的難點。

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利用酸、鹼、鹽的特徵反應,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際問題。為了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方便學生複習零散的化學知識,筆者將有關內容(根據其內在聯繫)整合為知識條塊,使其薄有綱、厚有目;為了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及時發現練習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鼓勵學生主動上台展示學案,共享學習成果、貢獻學習困惑。在實驗過程中,筆者相信學生、敢於放手,關注全體、重視指導,倡導民主、鼓勵質疑,從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化學素養,筆者引導學生以化學原理為核心、以實驗操作為手段去探究物質的組成和變化。為了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提高實驗設計能力和解題技巧,筆者安排學生適當演練實驗習題,而且在解題過程中能夠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解題方法。為了體現化學知識的實

用性和趣味性,筆者還注重聯繫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特徵反應。

另外,製作的ppt課件、編寫的學案簡捷實用,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提高了課堂信息量和複習效率。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並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筆者的教學經歷,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能夠根據物質的特徵和特徵反應,設計鑑別典型酸、鹼、鹽的實驗方案。

②學會藥品的取用、膠頭滴管的使用、實驗廢液處理等基本操作。 ③初步體驗科學家通過實驗手段研究物質的方法。

④培養解決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①編印本節課使用的學案(提前一天發給學生練習)。

②準備有關的實驗用品,擺放在實驗台上。

③調試實物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製作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引言]酒駕猛於虎,那麼如何檢查司機酒駕呢?人們想到了重鉻酸鉀的特徵反應:橙色的重鉻酸鉀遇到酒精會變為綠色的硫酸鉻。據此,研究人員製出了吹氣式酒精檢測儀對司機進行酒精含量檢測。

超市理貨員如何及時發現食品包裝破損?利用氧化亞鐵(feo)的特徵反應:黑色的feo在空氣中會很快被氧化成紅色的fe2o3。在日美等經濟發達的國家,超市食品密封包裝盒的透明蓋內放有少量的黑色feo,一旦密封包裝破損feo立刻變為紅色fe2o3,理貨員能及時發現,從而避免消費糾紛。

可見,化學上的特徵反應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就利用物質的特徵和特徵反應(析出沉澱、放出氣體、溶液變色等),來鑑別一些常見的酸、鹼、鹽。

[板書課題]物質的鑑別

[過渡]下面,我們先來複習有關物質鑑別的知識和技能。

(二)複習鋪墊

[講述]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做好的學案,主動展示(放在實物投影儀上)。

(1)常見酸鹼鹽的重要特徵

[展示]學生上台展示學案上的第1題(常見酸鹼鹽的重要特徵): ■ 師生共同評價答題情況,並交流、探討答題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記不清溶液、沉澱的顏色,寫錯化學式、離子符號等)

(2)常見離子的檢驗

學生上台展示學案上的第2題(常見離子的檢驗)。

檢驗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檢驗o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檢驗co32-用________和_________。

師生共同評價答題情況,並交流、探討答題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使用酚酞試液檢驗h+、不知道活潑金屬也能檢驗h+、不知道銅鹽溶液也能檢驗oh-等)。

(3)膠頭滴管的使用

學生上台展示學案上的第3題(膠頭滴管的使用):

一般用_____指和_____指夾住滴管的頸部,用_____指和____指輕捏膠頭;滴液時,滴管要懸空在容器口稍上方,然後輕捏膠頭使液體______滴入容器內,一定不能將滴管末端_______。

師生共同評價答題情況,並交流、探討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

[演示]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

[學生實驗]練習膠頭滴管的使用(膠頭滴管吸水後滴加到試管裏);教師巡視、糾錯。

[過渡]下面我們就用膠頭滴管和試管來做2個鑑別物質的實驗。

(三)鑑別實驗

首先要確定學生設計的鑑別方案是否可行。

(1)鑑別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學生上台展示學案上的第4題(鑑別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實驗桌上給你提供了石灰水、稀鹽酸、bacl2溶液、酚酞試液4種鑑別試劑,請你從中選用合適的試劑,設計3個鑑別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的實驗方案;方案經師生共同確認可行後,選擇其中的一個動手實驗。

師生共同評價實驗方案,並交流、探討實驗方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選用酚酞試液進行鑑別)。

[學生實驗]按照確認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巡視、參與、指導、評價。

[小結]鑑別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就是在氫氧化鈉干擾下檢驗co32-是否存在;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差異,可以選用石灰水、稀鹽酸、鋇鹽(或鈣鹽)溶液等作為鑑別試劑,但不能選用酚酞試液進行實驗。

(2)不另加試劑鑑別幾種溶液

學生上台展示學案上的第5題(不另加試劑鑑別4種溶液)。

實驗桌上有4瓶失去標籤的溶液,它們分別是氯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請你不另加試劑把它們區分開來(實驗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經師生共同確認可行後,才動手實驗。 ■

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實驗方案,並交流、探討實驗方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利用藍色氫氧化銅沉澱作為第ⅲ步的鑑別試劑、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等)。

[學生實驗]按照確認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巡視、參與、指導、評價。

[小結]解答無試劑鑑別實驗題時,首先找出顯示特殊顏色的待鑑溶液,然後利用該溶液作為下一步的鑑別試劑,這就使問題轉變成了相對簡單的有試劑鑑別題;對於待鑑溶液中沒有特殊顏色的無試劑

  物質的鑑別教學設計(二)

一、説教材

《實驗化學》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模塊有助於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實驗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鑑別”選自《實驗化學》專題3課題2。本節課的主題是物質的鑑別,鑑別的對象是跟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工業鹽(亞硝酸鈉)和食鹽,鑑別方法主要涉及被鑑物質的化學性質,且給學生從物理性質、組成與結構等角度探討鑑別方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教材要求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根據物質的特性多角度設計物質鑑別的實驗方案,並開展實驗探究,感悟化學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進一步提升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説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與歸宿,對本課時教學我們設置瞭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NaNO2:和NaCl結構、組成與性質的差異,學會物質鑑別的基本技能。

過程與方法:通過NaNO2:和NaCI的鑑別過程,培養學生設計、評價、操作、處理等實驗綜合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誤食亞硝酸鈉中毒為載體,建立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在合作學習中提高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述目標的設置,我們在充分體現性質差異決定鑑別方法差異的同時,很好地注意了預設與生成、主體與主導、獨立與合作、收斂與發散、理論與實際等關係的處理。

三、説過程

按照情境引課,情理結合,分合相輔,師生互動,學用一致,不斷昇華的總原則,從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組成與性質、不同組成與性質決定不同鑑別方法、不同鑑別方法呈現不同現象、不同鑑別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選擇為出發點,整節課的教學架構設置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呈現先行,尋找啟迪”、“激發思維,拓展思路”、“搜索信息,明晰方向”、“設計方案,實驗論證”、“創新優化,不斷昇華”等六個實施階段。其主要教學內容與設計意圖簡述如下。

【教學過程】引入:通過工業鹽(亞硝酸鈉)中毒事件的視頻報道,提出“為何會出現這類嚴重的中毒事件?”的問題;通過NaNO2:樣品呈現和NaNO2:用途説明,進一步提出“如何通過鑑別法來避免這類中毒現象發生?”的問題。 .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為學習背景,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所應關注的學習方向,使課堂迅速進入一種有序、高效的教學狀態。把學習與研究放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背景之中,這種“告知”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預設,能有效激發學習者為快速獲得學習結果而規劃系列的預期行為,並逐步將預期行為轉化為實踐行為,使實踐行為與正確的學習結果相匹配。

【教學過程】問題l:怎樣用實驗方法鑑別NaCl與NH4Cl兩種固體?在學生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得出“焰色反應法、氣體法(與NaOH固體反應)、顯色法(與石蕊試液反應)、顯色法(與pH試紙接觸)”等四種方案。

【設計意圖】奧蘇伯爾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可通過先給學習者呈現一個先行組織者而加以激活,其用意旨在為新呈現材料的學習提供一個觀念的框架,這樣有助於智慧技能的保持與遷移。

【教學過程】通過對NaCI與NH4Cl兩種固體鑑別方法的研究,我們可以思考與整理出物質鑑別所應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差異、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差異、根據物質的組成、結構差異等三方面。

【設計意圖】在分析固體NaCI與NH4Cl鑑別方法的基礎上,歸納提煉出物質鑑別的常用原理,完成學生認知結構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昇華,為鑑別:NaNO2,與NaCl固體提供了上位概念與規則的支撐,同時也為學生如何選擇所需信息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作好鋪墊。

【教學過程】問題2:要合理鑑別NaNO2:和NaCl,已具有哪些知識儲備?(呈現已經完成的預習作業:搜索歸納NaNO2:的性質、用途,展示所寫的科普小論文),投影呈現NaNO2:和NaCI的性質對照表。

【設計意圖】通過查找資料、撰寫科普小論文方式使學生了解NaNO:的性質,它既提高了學生搜索、接受信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性質搜索結果與性質比較最終以表格形式展示,不但呈現了信息的高密度,同時凸現了NaNO2,與NaCl在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上的差別。

【教學過程】問題3:怎樣用實驗方法鑑別NaNO2:和NaCl兩種固體?(學生分組討論,初步形成簡要實驗方案)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出要完成物質鑑別的實驗操作,必需綜合考慮方案設計、方案評價、方案實踐、方案反思等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髮現信息、評價信息、吸收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從而優化其思維的遷移、發散、收斂品質,最終形成有序的多個從理論角度得出的實驗鑑別方案。

【教學過程】對學生設計的典型理論鑑別方案,師生共同進行從實踐視角的可行性評價,並分組進入方案實踐(四人一組,進行有明確任務的分組實驗,並彙報實驗步驟、現象與結論)。

【設計意圖】體現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中檢驗理論設計的合理性、簡約性、安全性、可行性,凸顯實驗的“動”的功能,也彰顯實驗的“靜”的功能(實踐對理論的評價功能)。

【教學過程】師生共同歸納與整理進行物質鑑別,必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必需掌握一般的鑑別流程。在此基礎上,思考物質鑑別在理論與實踐中是否存在一定區別?

問題4:建築工人怎樣用簡單的方法區分食鹽和工業鹽?

【設計意圖】知識的達成,能力的獲得需要不斷的總結、不斷的訓練、不斷的思索,並反璞歸真,讓理論知識、理論方法迴歸生活,再次調動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激情和才智,讓學生感受學習化學的成功與喜悦,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堂目標。

【教學過程】總結:驗證與探究是物質鑑別的基本思想,定性、定量方法;傳統、現代方法;局部、整體方法;基礎、綜合方法是溝通具體鑑別方法與物質組成、性質的橋樑,這些方法雖然在運用時一定存在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現象,但其獨立知識、能力的構建應及時融人化學學科的完整體系之中。

【設計意圖】及時的歸納、總結與提升,能凸現對完整、系統知識的有序構建,也能強化對創新、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