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識記本文的生字詞,瞭解本文的文學常識。

2、理清文章的結構,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3、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

4、積累本文的佳詞妙句,達到熟能成誦

學習重點與難點

1、結合重點詞句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2、學習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導學過程:

一、回顧有關冬天的詩句

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戲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話劇《___________》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台上的奇蹟”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1、脈絡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點)

第一部分,(1段)濟南冬天 的天氣特點,具體:無 、無 、無 。

第二部分,(2、3、4段)濟南冬天的山景。

一層;寫陽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點: 二層:寫雪後的山景。 特點: 三層:寫城外遠山。 特點:

第三部分(5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特點

2、文章第1自然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寫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簡要説明。

二、【課堂研討】

1.聽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標劃生字詞並掌握。

(1)注音:濟南()鑲()水藻()貯蓄( )髮髻()澄清( )着落() 看護( )

(2)釋義:響晴: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1.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2.本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你能用第一段的一個詞語説明它的總體特徵嗎?

3.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方法對景物進行描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4.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5.全文的結束語和課文標題有怎樣的聯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三、細讀課文,探究文意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極妙,理由是:

四、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讀,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結合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五、【學習反思】

六、【教師批閲】

時間: 等級或分數:

七、【獎勵記錄】

優勝學習小組: 優勝展示小組(個人): 優勝點評小組(個人):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節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再到“精讀賞析”,直到最後的“對照梳理”“體驗反思”都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

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閲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繫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應相輔相成,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覆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

與此同時,教師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優化了教學過程,節省了時間,有助於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自己一學期以來自己的教學實踐,靜下心來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後教學中改進。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他們對國中學習生活還不能瞭解,所以我在開學後開展系列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硬筆書法練習,把臨摹分為兩步:先摹,讓每名學生選擇優秀字帖進行摹寫;後臨,在期會考試後讓摹寫好的同學進行臨寫。

2、加強閲讀訓練。根據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年齡特點,我安排學生閲讀故事性較強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強化課前五分鐘。從新生入學開始,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環節,包括課前,內容有:古詩朗讀和背誦,經典散文朗讀,文言文語感培養等。雖然內容不是很豐富,但有助於新生從課前向課上延伸。

二、不斷實踐、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交給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習慣的主陣地,所以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狠抓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優化課堂:

1、抓好備課關。雖然本學期班主任工作非常繁雜、無序,偶爾會出現上課了,還沒有備好課現象。但我竭盡全力備好課,有時會把工作帶回家。備課中,我不僅考慮教學內容,怎樣在課堂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更多考慮起始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接受知識的過程,接受知識的方法等。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個單元至少兩節課使用大屏幕,以此衝擊學生視覺和聽覺。

2、上好每節課。語文教學的改革必須從課堂入手,因為它是教師主導的體現,學生主體的實施,所以我盡力做到:我的課堂你做主,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課堂中只要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無論你説什麼都不為過,所以在一學期我和他們的磨合、交流、溝通,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角色向課任教師角色的轉變。由於班主任工作繁忙,上傳下達的工作需要佈置,班裏出現狀況需要解決,但我都盡力迴避我的語文課變成班主任工作會議課。原因之一是:教學任務的不允許。根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教學內容,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導致教學內容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學生的不允許。班主任教師,同時也是課任教師,你必須學會角色的轉變,因為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對自己教學的尊重。

三、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努力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首先,不斷學習。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必須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學習,無論是教學內容方面,還是和他們之間的代溝,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傾心學習教育教學相關書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離。為了使學生喜歡我,我不僅在課堂上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貼近他們的心靈,做到心靈溝通,而且我還和他們逐步通過課下,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師生情。

四、挑戰自我,反思中成長。

一學期教學工作讓我真正感覺自己和學生一起成長。對於我的課堂模式,學生基本適應,偶爾會出現課堂疲憊感,怎樣去進一步調到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是今後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再有,隨着時代的進步,我已有的知識、經驗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怎樣去面對、解決好?

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難題最大的是作文教學,有時自己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能講講要求、説説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評價,沒有自己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或稱之為操作系統

面對諸多問題,我在及時充電的同時,也和其他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多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都在自己教學中實踐、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名家長滿意的教師。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那麼,新課程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覺得首先應該給學生的是一堂充滿“激情”的課。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整堂課中我一直以充滿激情的狀態進行教學,除了讓文本中的情來感染學生,更易我的激情來渲染、薰陶學生。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時,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小熊的可愛之處了!我提出:“你們讀讀課文,覺得文中的小熊是一隻怎樣的玩具,你從哪裏感受到的,你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竟然要拿曾經給過我快樂的小熊來練拳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就創設了一個語境,學生真正領悟了作者的自責、內疚、慚愧,那種情很自然的溢於言表。

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孩子的説話練習一直以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是,在教《童年的朋友》時,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和你的玩具有什麼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裏,和我一起欣賞月亮裏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着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油……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最後,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如何變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時,我就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體會文中的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朗讀時孩子們充滿着激情,飽含着對玩具小熊無比的喜愛之情……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如何把文中的語言加以積累,我設計了一個説話練習,把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温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

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台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美的享受。

教學本文,我立足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一、《觀舞記》這一課成功之處:

1、新課標多處提到“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而《觀舞記》正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感染、審美薰陶的好例子。因此,教學中,將朗讀與想象充分結合,在讀中感受美、體驗美、思考美、延伸美,進而得到審美體驗、提升審美品位。

2、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3、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 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再一次欣賞了,《千手觀音》。在此基礎上導入本課效果不錯。

4、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用真誠的微笑,樸實的語言以及教育智慧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5、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

二、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1、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

2、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3、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説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總之,要想成為新課改的排頭兵,應該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興趣,乃喜好之情緒也。它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能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先決條件和首要問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及時發現和培養,正確誘導,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應教改的需要。

國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新的迅速發展時期,心理特徵和生理特點都發生了變化,但還學有完全脱離國小生的特點 喜怒哀樂易於表現,並支配他們的行動。意志活動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的影響才能完成,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創造一個良好的培養興趣環境,選擇適合的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完成他們的學習。其過程為新奇 → 有趣 → 學與專 → 掌握知識。我在從事七年級語文教學時,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希望能通過興趣教學發展學生智力,循序漸進增強吸收知識的能力。

(一)興趣來源之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學習語文要聽、説、讀、寫四者並生,培養學生學習説話能力就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環節,七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口關鍛鍊機會少,然而求知慾強烈,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希望引起別人注意。因此,為鍛鍊學生的説話能力,滿足學生心理要求,培養獨立性,適應勇和培養的需要,我在教學中試着開展了課前三分鐘演講。試講一個學期以來效果顯著,達到了預期目的,學生們出表現及濃厚的興趣。

我曾在一個學期中,由淺入深地進行兩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內容簡單,只要求把話説清楚,能使別人聽懂就可以,以培養其膽量。為了讓學生有內容可講,通常前一天佈置第二天的演講內容,如我的家庭成員,包括我的爸爸、我的媽媽、自我介紹,我的童年等,不僅使學生得到鍛鍊,而且加深入了同學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第一階段的成功給第二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有了第一次經驗,鼓足了信心,自學地嚴格要求自己。第二階段的內賓是講故事,這次提高了要求,不僅要把故事講清楚、明白,而且要充滿感情,要有表情,學生們選出自己最拿手的故事,做好充分階段的準備講給同學聽。內容有童話故事、神話傳説、歷史故事、科幻故事、好人好事等,第二次演講時學生們就顯得比較老練,鎮定,有聲有色、層次較為清晰,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至此,課前三分鐘演講成了語文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分鐘演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能力訓練,深得學生們歡迎,現在已經成為學生盼望上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因素,事實證明,這種融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科學性於一爐的做法,舉例學生興趣特點,適應能力培養的要求,形式活潑的練口活動,能務有效提高學生説話能力,同時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

(二)興趣來源之二:美的欣賞

愛美之習人皆有之,“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七年級學生雖然不會全面地、有深度、有廣度地鑑賞美,卻會用自己樸素的感受,獨自的方式欣賞美,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期基所説:“孩子們憑形狀、色彩、聲音和一般感覺而思考事物”。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可以從直觀的具體形象入手,引導學生欣賞美,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悦。

洪氏教材中,有 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感情,表達了他們的美學理想,通過形狀、色彩、聲音等方面對自然景物進行分析,對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提高學習興趣有着重要意義。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關於百草園夏秋景色的描寫,從總體描寫“不必説……也不必説……”到具體分述:“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無論是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是擺弄果實,都是學生們所熟悉所喜愛的,再加之作者妙筆生筆生花,安排得聲情並茂,色彩鮮豔,動靜相宜,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因此這美好的景物,無限趣味正符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我便在教學中投期所好,在趣味中教學,給予美的享受,不僅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也使學生記深刻。又如朱自清的《春》,清新秀麗,如詩如畫。“春天的腳步近了”以春的恬情調動了學生的聽覺感受,轉入視覺中把學生引一個夢一般的境界:暢遊在繁花嫩草,柔柔的輕風,綿綿的細雨之中,使人感到親切,作者對新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印在學生們的心中。通過美的欣賞,情感的交流,牢固地掌握知識,永久難忘。新材中類似的文章還有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中冬天濟南的不同美景;陸定一的《老山界》中半夜被凍醒進的感受和周圍景色描寫;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美麗街市的描繪等都以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美感染學生。都德的《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形象,冰心的《小橘燈》中小姑娘純潔、鎮定、勇敢、樂觀的美好心靈等。

(三)興趣來源之三,朗讀

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比較差,但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很強。他們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的學習興趣不大,卻很熱衷於朗讀。他們模仿磁帶的語調,模仿老師的表情,也極力模仿播音員的標準播音。洪氏教材所選課文均易上口,易朗讀。因此,我在朗讀教學中也極力推崇這種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能力。

在朗讀教學中,為加強不同朗讀方法的學習和適應學生心理要求,也進行了兩階段的訓練:一學習鍛鍊,二表演錄音。學齡前習鍛鍊階段着眼於不同文體朗讀知識的傳授和技巧的學習,通過範讀→講解→練習→掌握的過程,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很好地再現了作品的神韻美、聲音美,用範讀的魅力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點燃學生的趣,促進學生的練,藉助於不同形式,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賽讀等,在普遍提高的基礎上進行個別指導,以好帶差。兩個月後較入學時朗讀均有明顯提高。表演錄音階段是對前一階段的考查、鞏固,也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他們總想聽聽自己讀的聲音是什麼樣,朗讀水平如何,於是利用下午自心課時間進行朗讀錄音,每個學生準備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經過充分的準備(課下反覆朗讀)站在錄音機前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後再播放。對於這種新的嘗試,學生們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放音時,老家裏異常安靜,每個人都屏住呼吸,辨別着同學的聲音。聽出是誰的聲音是一陣歡呼,強烈地要求再聽第二遍。朗讀興趣培養為教材內容的掌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興趣的不源還有以唱代講情感交流,辦班報、想象聯想及各種競賽等。

一個學年的興趣的培養,確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綻於了笑臉。“語文課真好玩!我愛上語文課”,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效果也是顯著的,開學初按成績分班,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中,所教授的一年級四班四次在同軌班中名列第一,證明了興趣培養的初步成功,體現了教材紮實、活潑、有序的要求。在今後的教學中將進一步研究、探討,以便更好地適應洪氏教材對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最後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説,主題表現深刻,藝術手法生動,我很喜歡。可從教近10年,這篇課文教了幾遍,每次教完後都有很多遺憾。這一次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和引導下,重新接觸這篇課文,終於找到問題所在: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造成滿堂灌,吃力不討好。再就是拘泥於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進行教學設計和創新了。這一次參賽,我特地選了《最後一課》,並且決定在平時較“靜”的七⑴班上,就是想對過去的教法做個修正,給自己一個挑戰。

考慮到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課前我把課文翻來覆去讀了好多遍,對上課內容做了大膽處理:

第一,去除旁雜,突出重點:這是學生上中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小説這種文學體裁,所以我決定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整節課僅圍繞着小弗朗士作小説人物形象分析。

第二,深入共感,激發共鳴:七年級學生與小弗郎士年齡相仿,班上不少同學就像最後一

課之前的小弗郎士一樣:天真幼稚不懂事,學習不認真自覺,甚至有厭學情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大概瞭解了《最後一課》的故事情節,或許你與文中的小弗郎士一樣,也有過厭學的時候。討厭學校,討厭課本,害怕被老師提問,現在老師問你:假如有一天,外敵入侵,家園淪喪,不再允許你學祖國的語言,也不再允許你説母語,那麼,你將如何面對?

第三,全面參與,動腦動筆:中學語文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閲讀理解和作文能力,可是,通過一個多學期的瞭解,我發現現在的這批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相當差,不少同學沒辦法用恰當得體的書面語言把心中想説的話描述出來,鑑於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熱鬧,設計了為課文做旁批,發揮想象力,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續寫這些既動腦又動筆的環節。

第四,水到渠成,暢談感想:中國自古講究“文以載道”,所以,當學生通過交流慢慢了解小弗郎士之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最後一課,不僅使小弗郎士變懂事了,更喚醒了他的愛國熱情。那麼,你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麼有益的東西?沒有生硬的説教,學生自然而然就得出“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東西”,“熱愛祖國,就要熱愛祖國的語言,學好祖國的語言”等體會。

就這樣,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根據小説故事情節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了。

可是,遺憾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熱烈。而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更加體會到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為課文作旁批之後,不會將相關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告訴大家;在談小弗郎士內心變化的時候,對老師的態度變化只想到由於老師變得温和而產生的親切感,未能注意到韓麥爾先生由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一個愛國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後的教學當中還須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我們的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着中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迴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裏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麼?這跟我們的教師導向有很大關係。在中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其他的閲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麼?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捨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直接將文字理解為意思,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其中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自主選擇方式讀文時,學生往往避難就易,總喜歡用平時慣用的方式去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所以,我決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等其他的方式去讀文。

2.“你學懂了什麼”。

上課完,我們總會問學生“你學懂了什麼?”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我們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儘量就某一個問題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談的深入與透徹。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我們閲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學生還沒有對課文內容產生強烈閲讀慾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彙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彙報什麼,我們就教什麼,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鬆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我們既反對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着學生走。我們應該是學生的領隊人,當學生需要“引導”時我們就站到隊伍前,當學生需要“穿針引線”時我們就插到隊中,我們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真正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我們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但是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彙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我認為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本學年度,我擔任七年級語文一個班的教學任務。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本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緊緊扣住新課標的要求,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反思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特點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個別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

2、應付老師

這些學生迫於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學過了”的回答;回到家裏騙父母説“在學校完成作業了”或者“老師沒有佈置作業”。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着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上課簡單記記筆記,課後沒有複習,考試前卻是臨陣抱佛腳,等到考場臨陣發揮。

二、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明確學習目標,讓每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凸顯出來。如教學《塞翁失馬》一課時,師生定下的學習目標:(1)背誦課文,翻譯課文;(2)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3)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課堂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在教學文言文詞語的古今異義時,我向學生介紹“走”在潮汕方言的含義與文言文中的含義是一致的,與現代漢語“跑”的含義一樣。又如在教學《赫爾墨斯與雕像者》一課時,我問學生如何評價赫爾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這一舉動?學生一時回答不出來,我舉了生活例子:在家裏,兄弟姐妹都在學習,唯獨你看見鄰居在做其他事就走過去觀看,這時父母會怎麼説呀?有學生就回答:“還不趕快去複習!”還有學生説:“正經事不做,跑來這裏幹什麼?”我緊接着學生的話:“對,赫爾墨斯他就是這樣,正經事不做,——他是商人的保護神,可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離開工作崗位,結果還是自取其辱。”這樣的例子,使課堂學習效果大大提高了。

三、其他

由於七年級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在學習上經常需要老師的“催逼”,但是本學期來我未能經常檢查學生的背誦,讓部分學生偷起懶來。在新的學期,我將擠出更多的時間,多多督促學生,嚴格要求學生。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結束。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有諸多不足,針對本學期具體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如下反思:

首先,對語文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細緻

對於剛剛步入語文教師行列的我來説,由於缺乏語文教學工作的實踐經驗,所以對語文教材的整體把握不夠深入。本冊書一共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其固定的單元説明,簡要説明這個單元的編排意圖和教學時應注意的一般性問題。起初之時,尤其是前兩個單元,我一直以為這個單元説明只是給任課教師的一個教學提示而已,並未引起我的重視。直到一次偶然中我才明白,這個單元説明給予師生共同的一個單元提示。在每一個單元開始之前,都要給學生講明本單元的的單元説明,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瞭本單元他所要掌握的整體目標是什麼。同時,在每一個單元結束之時,並未具體做到對這一單元的總結與反思。沒有讓學生及時反饋,本單元的目標説明是否做到了,要求達到的各種能力是否已經掌握,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注意到單元説明的重要性。

其次,對學生的要求不夠明確、細緻入微

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對學生提出的部分要求不夠明確,同時部分要求落實不夠到位。所以造成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比如週記的完成質量。本學期確實要求每一個學生每週必須寫一篇週記,同時規定了字數。但是隻在開始幾周進行強調,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同學週記只寫了幾行,字數不夠。屬於完全地應付差事而已。又如學生對古詩、古文、生字生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並未做到課課檢查,課課清理。從而加大了期末複習基礎知識的壓力。從而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期末過關。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必須加大力度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掌握的監督與檢查,及時消化,及時掌握。切盡全力做到堂堂清,課課清。同時對學生的要求應該做到細緻細緻再細緻,能夠讓學生便於執行。

同時,教師備課不夠充分,課後反思不夠及時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我經常會丟三落四,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與知識點,並未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環節展示給學生,而是需要做課後補充。這樣,便失去了相應的教學效果。正如先人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切實落實到紙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丟三落四的情況出現,以不至於事後補充。從而讓學生形成誤解。

再次,教學方法不夠恰當,仍需不斷學習

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並未充分利用課堂小組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是重點在於教師的滿堂灌。經常是教師一個人站在講台上唱獨角戲,學生在課桌上昏昏欲睡。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參與活動不夠,課堂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舞台。同時大多數情況之下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教師已經迫不及待地展示答案。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及課堂的時效性,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最後,未充分地向老教師學習,未及時給予學生表揚

本校要求新入職教師必須週週旁聽老教師的課,多學習,多思考,多反思。要求課時不得少於三十節,但是本人的聽課課時未達到要求。所以在下學期的教

學工作中,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向老教師虛心請教,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同時,學生在出色完成學習任務時,沒有及時給予口頭上的表揚,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要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讓學生在肯定表揚中不斷成長。

縱觀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諸多不足,需要改進及提升的空間有很大。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學習,虛心向他人請教,完善自己。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20xx-12-22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時光匆匆,一個學年倏忽而過。在這一年裏,常規工作踏踏實實,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和鑽研,勇於嘗試和創新,積極實踐新課程理念標準,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成果。當然也還存在不少遺憾和不足之處,為促進後段語文教學工作的改進和提高,現將相關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首先嚴格落實教學常規,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本期以來,我們嚴格遵守學校的教學常規,使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穩步推進。堅持認真備課,全面鑽研教材,廣泛蒐集課堂素材,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合理有序的教學流程,為提高教學效果做好第一步準備。按時上課,嚴格課堂秩序,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活潑的課堂交流和研討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思維。精心選擇作業,精練精改精評,加強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落實。對學習有困難和出現問題的學生對其進行個別輔導,釋疑解難。

其次積極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我的課堂教學上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輕鬆、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眾。他們的個性

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充滿着平等、和諧與交流,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多方面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大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在平時教學中我適度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台。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期還積極參與科組的教研活動,認真研討交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每週能準時參加集體備課,交流>心得體會,與其他老師共同學習促進;認真參加聽評課活動,虛心學習,吸取好的教學經驗,學習好的教學方法。結合南開實驗學校學生基礎和學校教學要求,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運用感知――探――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學習法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部分學生語文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達能力還是不 能令老師和家長滿意,這些問題還值得下學期繼續努力改進和加強。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重"雙基",重拓展,重激發語文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大語文環境下學語文,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我的理念和追求,我將認真總結反思,不斷探究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爭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今年接任的兩個七年級教學班,是學校教導處根據好中差相搭配原則編排的,四個班級入學平均值相差無幾,這,結束了本人連續六年任教年段差班的屈辱歷史,給了我深呼吸的機會,為我鼓足幹勁積極實施分層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

不過,就目前學情分析來看,任教班級的差生面所佔比例很大,各科的期會考試成績即可見一斑。就語文學科來説,我任教兩個班,其他兩個班都是中層領導單班教學,她們經常給班主任討課來上,而我沒有。同時,我還要到其他學校參加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需要與人調課,這必然或多或少影響學生學習情緒。

上半學期,我一種在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很受好生的歡迎,此次期會考,兩班的優秀率高於其他班,但中等生沒長進。我發現,四人小組活動的效果不明顯。原因嘛,一是學生年齡小,好動者居多,他們借討論之機説廢話,真正沉浸在學習中的同學不多。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為具體,變沉默的文字為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愛上語文課,但同時也容易激起玩樂的情緒,忘記課堂規矩。所以,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以學生靜思為主,給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下半學期,準備就教學模式做些微調。第一要抓中等生的補強工作,抓好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背誦百分百過關,一個不漏。差生轉化主要抓學習習慣的培養,敦促按時完成並繳交作業。此外的重點是抓漢字的辨認和書寫,能分清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區分。好生呢,老師積極為他們開小灶,每次作文訓練後,都要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希望通過這樣分成管理,期末有個更好的大收成。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開學兩週了,老師和學生們又回到了以往的緊張繁忙的工作中。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又採用了合作探究性學習。特別是在閲讀方面,效果還不錯。開展合作探究性閲讀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更多地關注閲讀過程,從而提高閲讀質量。但是等到活動中就要注意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交換意見等。從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獨立思考,個體學習。

學生的“個性學習”是合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因為任何知識和能力的獲得與形成必然有一個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才能發現問題,善於思考,學會發問。

2、組內討論,去粗取精。

在個體學習後,八人合作小組即進入討論。通過比較、説理、摒棄一切認為有錯誤後不妥的答案,篩選出正確的、有創造性的答案在組上交流。通過討論,小組內的學習夥伴在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上會有新的提高。並盡力幫助解決組內成員在自學中的困難。如:仿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有……”有的同學寫的優美巧妙,有的則生搬硬套,此時合作能使他們互教互補,各有進步。

3、組際交流,評價激勵

小組的交流只能是一個小範圍內的集思廣益,在組織交流的思維撞擊下,還會冒出一些理解更到位,更富有創意的答案。通過組上交流後,教師應利用較短時間,對各小組的發言情況和討論的過程進行綜合評估,實行加分扣分制,以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我按照上級要求使用導學案展開教學,現反思如下:

1、重視思想基礎準備。比如,上課之初,我要求學生談一下自己的認識:什麼是理想?結果發現,學生對理想的理解大都比較片面狹窄。現在通過師生交流,有了更加準確完整的認識。

2、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指示閲讀、討論,做圈點批註,老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學生大部分時間自主活動獨立獲取知識,得到了鍛鍊。

3、注重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比如,課文最後一節的內容學生理解比較膚淺,老師及時補充那個時代的生活知識,並跟當下的社會環境進行比較,啟發學生想老一輩學習,樹立遠大理想,不懈奮鬥。

不足之處是,老師對導學案的使用不夠熟練,有時候以講解代替了學生的討論;學生對自主討論的課堂組織形式不熟悉,課堂教學進度推進很慢。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收穫很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踴躍發言。從中我看到了學生的熱情,也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現象。也思考了很多,有了一些看法。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論語教學中,我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我在課堂上給每一個機會,不會因為學習好就多叫誰,也不會因為誰學習不好就冷眼相看。誰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要遵循新課程中的理念,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三、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這次的論語教學中,我知道就算是再差的學生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説:“你的看法是錯誤的。請下一位同學回答。”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