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課心得體會1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議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議課心得體會15篇

議課心得體會1

摘要:目前,評課議課在我校已形成一種風氣。校領導注重把校本研究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引領教師結合實際搞教學研究,積極倡樹校本研究文化,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提升學校文化的品位。不同教書育人的聲音在這個平台產生激烈碰撞的火花,這種濃厚的評課議課研究氛圍使每位老師都能得到較好的鍛鍊和提高,教師正是在這種更新理念,調整行為的過程中獲得了較大的收益。

關鍵詞:教研組互評 名優教師互動式評課 主題性聽課評課

評課議課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只有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保護教師的課改積極性,正確引導課改走向深入。對此校領導對公開課嚴格把關,每堂公開課後,要求全科組的老師進行認真的評課,大家本着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對有研究性的問題、有爭議的問題都能暢所欲言,儘管有時爭論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辯越明的,大家都的確通過爭議都很有收穫,以此推動科組的教研氛圍。但在評課時也存在的一些問題,有的要麼有礙情面,只講讚歌,不講缺點,評課敷衍了事,走走過場;要麼認為評課是專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師、資深教師的事,他是重聽輕評;要麼更多的是教師評課抓不住關鍵,不解決實際問題, 平淡膚淺等等。這樣的評課,不能從根本意義上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更不能從本質上促進教師的成長。為此,根據當前評課現狀,本人認為只有採取形式多樣的評課方式,才能更為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而我校以下評課方式都值得推廣和改進。

一是教師的自評,這個環節在我校的每個教研組都做得非常出色。把“評課”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就必須提供教師自我評價的機會,鼓勵和幫助教師正確評價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培養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評課活動中,要求所有執教者在授課結束後,面對同行評述自己的教學。自評的內容包括對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實施情況,以及教學中的亮點與不足之處。要

求教師在自評時要客觀審視,冷靜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抓住教學中的得與失,有重點、有層次地進行評述。

二是教研組的互評。這個環節容易出現前文所述的問題,不過我們科組的老師對評課向來非常認真,從不避醜,不走過場,授課結束後,在教師自評的基礎上,我們將聽課教師分成教學觀察組、師生互動組等四個小組,推選組長組織教師進行互評,最後集中反饋,這樣有利於促進聽課教師全員參與評課。這種多向信息交流,為執教教師提供了更多改進教學、全面發展的方法與策略。互評的過程又是評課教師相互學習吸納、借鑑反思、提升專業素養的過程,它打開了教者和評者相長的通道,開啟了教學智慧的大門。在活動過程中,引導教師在互評過程中,既要看常規,又要看改革與創新;既要看預設,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師的主體引導,又要看學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評議時要善於發現教者的閃光點,並及時總結交流。教研組對一時統一不了、爭論不休的問題及時和教研室教研員溝通,以待專家定論,對於教者的不足之處,應坦誠指出,並給予幫助指導。

三是總評。在學校開展的評課活動中,學校儘可能地邀請教研員、骨幹教師參與評課。面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師自評、小組互評中爭論不休難以定奪的問題,讓專家給予解答,進行總結性評價,並提出指導性意見。專家的總評是指點教師教學迷津的鑰匙,會使教師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師深刻反思、快速成長。

四是開展名優教師互動式評課,一種方法是名優教師通過課堂,面對面地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使老師們在聽課評課的過程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教師將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解決的辦法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方法進行碰撞、比較尋求最佳的解決策略。另一種方法是在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後,評課的名優教師能在評課的過程中與執教者一起協作,走進學生,走進教材,弄清這堂課在本單元、本學科中的教育價值,共同設計教學流程……在這樣的交流與碰撞中,引領教師從源頭去認識、去理解,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評課者與執教者共同討論教學中

的優點、缺點,提出修改意見後,執教者在修改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再進行評價和修改,如此反覆幾次,使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斷改變、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開展互動式的評課研究,一方面,改變以往教研活動一次性聽課、評課,不求甚解的弊端,通過反覆實踐反思,不斷將理念轉化為行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名優教師的智慧,使不同背景和層次的教師都得到專業發展。

五是開展開展主題性聽課評課活動,主題性評課可以改變過去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的做法,每節課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聽課評課,從而使教研活動更具針對性,更有深度。因此,在設計聽、評課活動前,確定研究的主題內容,聽課教師在聽課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題內容,帶着問題聽課。聽課時要關注細節,不斷思考,找出每個與主題有關的細節背後的教育意義,以便提出新的、有價值和針對性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執教者不斷改進,不斷提高。兩年來,我們根據教研活動小專題開展主題性聽課評課活動,先後進行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在課堂關注個體差異,實施不同要求下的分層教學”等主題研討活動的聽課評課。

總之評課效果如何,這是個方法問題。方法得當,效果就好。否則就會失去評課的意義,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評課議課要使每一位參與活動的教師都品味到其中的真味,真正做到“聽有所悟,評有所得” 。教研能力在聽評中加強,技能技巧在聽評中產生,業務水平不斷提高,達到教學相長,學習教學方法,改進不足,達到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議課心得體會2

維新二小 左後芳

自從我參加工作以來,我經常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因此,我總以為“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沒有區別。本學期參加<國培>學習以後,我才明白二者不一樣。

我通過認真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評”是對課的好壞下結論,作判斷;“議”不是為了下結論,它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是對話和反思,議課謀求的是課堂教學的改進和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課只是交流和探討的平台。如果説評課是把教師看成等待幫助的客體的話,議課則把教師培養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動者,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解放。

“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可是“觀課議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觀課人,除需要時間和精力外,還需要所有的觀課者共同研究、探討。因此,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時要積極主動地

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繫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授課教師的教學情況,思考其行為與教學理念的'聯繫程度;觀察教學中學生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觀察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聯繫,思考怎樣通過優化過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等。

我深深體會到觀課議課比聽課評課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觀點,能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尊重,營造了教師之間平等對話的氛圍。

議課心得體會3

隨着新教材的使用,廣大教師發現教材內容的增減,編排的順序,選材都有很大的變化,教學中一系列的問題出現在我們教師面前。怎樣使用教材,有效組織課堂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適應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們學校組織了全體教師觀課、議課活動。

通過觀課與議課,尤其是我們低年級數學組組內的觀課議課,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質的區別:觀課議課要求觀課教師與作課教師必須提前溝通,作課教師希望觀課教師觀察他某方面的問題,比如“教師對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導”,觀課教師是帶着明確的目的去觀察課堂的聽課是不強調提前和作課教師溝通的,更不是帶着明確的目的去觀察課堂的。明確觀課的目標後,觀課教師要圍繞觀課目標,查閲相關資料,蒐集有關信息,使自己對要觀察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進而在觀課的過程中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提高議課效率;聽課評課往往是跟着感覺走,甚至走進課堂還不知道要聽什麼課。觀課教師在觀察課堂時必須精力高度集中,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圍繞觀課目標發現問題,完成自己的任務;聽課教師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所以在課堂上可以很放鬆。觀課要求觀課教師儘量坐在學生中間,這樣可以更好地從學生的視角發現問題;聽課教師則往往坐在教室最後面。議課時,議課教師與作課教師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這樣的語言:“我觀察到某某現象,請問你是怎麼考慮的??”;而評課者一般會説:“某某地方處理得有問題??”

效觀課議課,也使我們從活動中收穫經驗得到成長:通過上課,聽課教師瞭解為什麼這樣上;通過觀課議課,使聽課教師明確這堂課好在哪裏,哪裏需要完善等;觀課老師也從活動中得到啟示,給出自己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豐富自己的閲歷。我想在今後的觀課議課中,有以下幾方面是要注意加強的:

 1、 加強交流。

常常我們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聽課的內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課題也不會事先做些瞭解準備,這樣對於不熟悉教材的人來説,聽課的效率就會很低。通常上課者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及意圖聽課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聽課的過

程中自己慢慢揣測體會。而如果課前上課者有所説明、聽課者有所瞭解,那麼聽課過程中目的性就會更明確,效率也會更高。在議課的過程中,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陳大偉教授指出:觀課議課不是為了展示教師自己多麼出色優秀,而是為了發現和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課者和觀課者消除隔閡、直面問題、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議課的成功。

2、明確主題。

通常的聽課評課活動往往面面俱到,這種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隱含着聽課者對課的思考不夠深入,泛泛而談,在有限的研討時間內不能使議課達到一定的深度,對上課者的幫助不大。陳大偉教授提倡觀課議課要有相對集中的問題和主題。看看書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這一點。比如:一節課超時,探討是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語文課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題才能有重點,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 以學論教。

我們習慣在聽課時關注教師是怎樣教的。有時甚至過分注重教師的語調、體態、形象等帶有表演特質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罪於學生,

常常我們會説:你這樣設計是好的,就是學生不配合。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重點,以學的方式、效果來思考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4.加強反思。

教學反思是當下大力提倡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觀課議課的目的是改進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觀課者,不能滿足於這一課的順利結束。應該立足於一課而放眼於將來,要通過眼前這一課的研究與思考,對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觀念進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學行為長效的改進。

總之,值的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還有很多,我要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 “要認真分析教材、鑽研教材,如何抓住重點,怎樣組織教學,使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看了陳大偉的《有效觀課議課》的光盤,可以説讓我受益匪淺。通過觀看這些光盤,我認識到,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質的區別:觀課議課要求觀課教師與作課教師必須提前溝通,作課教師希望觀課教師觀察他某方面的問題,比如“教師對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導”,觀課教師是帶着明確的目的去觀察課堂的聽課是不強調提前和作課教師溝通的,更不是帶着明確的目的去觀察課堂的。明確觀課的目標後,觀課教師要圍繞觀課目標,查閲相關資料,蒐集有關信息,使自己對要觀察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進而在觀課的過程中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提高議課效率;聽課評課往往是跟着感覺走,甚至走進課堂還不知道要聽什麼課。觀課教師在觀察課堂時必須精力高度集中,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圍繞觀課目標發現問題,完成自己的任務;聽課教師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所以在課堂上可以很放鬆。觀課要求觀課教師儘量坐在學生中間,這樣可以更好地從學生的視角發現問題;聽課教師則往往坐在教室最後面。議課時,議課教師與作課教師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這樣的語言:“我觀察到某某現象,請問你是怎麼考慮的……”;而評課者一般會説:“某某地方處理得有問題……”

陳大偉教授在光盤中提倡以學論教,是把學生的學習和活動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這樣的做法能給我們的教提供學習的條件。陳大偉教授鼓勵作課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展。評課需要在全面分析課堂信息的基礎上,之處教學的主要優點和不足;議課強調集中話題,超越現象,深入對話,促進理解和教師自主選擇。如果説評課是把教師看成等待幫助的話,議課則是把教師培養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動者,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解放。

我認為,觀課讓自己明白了以下幾個問題:1)課堂上老師做了什麼?學生做了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2)想:授課教師的思想理念是什麼?3)想假如讓我上這一節課,我怎麼上?4)想:上完課人家讓我發言的時候,我怎麼發言?

議課就是要通過詢問,思考前前後後的問題,找到有意義的方法.目的是改進而不是評價,作課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而不是為了展示。

新的教育觀念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 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 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

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保持開放的心態, 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 在實踐中學習, 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

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 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這些天,我認真學習了繼續教育課本陳大偉教授著的《有效觀課議課》一書。本書首先以課學教學研究的故事為引子,在此基礎上分析和討論觀課議課的價值追求,觀課議課的實踐操作,以及觀課議課如何更好地促進和實現教師發展。案例與討論相結合寫作形式,讓你在讀書中不知不覺成為了思想的參與者,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尤如聆聽名師的講座,置身於爭鳴的學堂。

感悟之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觀課議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以人為本是觀課議課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這一理念落實在觀課議課中,首先體現在要關心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滿足人。以人為本不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過對眼前人的關懷使以人為本中的“人”具體化和現實化。具體表現為:以人為本,要以眼前的教師為本,其中包括參與觀摩的觀課議課教師,更要包括做課獻課的教師。以人為本要致力增進學生的福祉。觀課議課致辭力教師發展和教學改進,更好地促進和實現學生髮展。以人為本要務人之本。人之本在於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觀課議課要致力引導教師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師生活。幸福的教師生活來源於創造性的勞動和對創造性勞動的審美性體驗。“大創造,大突破,大快樂;小創造,小突破,小快樂;無創造,無突破,無快樂。”

人有思想的權利,人會思考,在思考中能對收益和得失進行算計,並在算計中根據自己所理解的價值標準追求利益最大化。觀課議課要尊重參與者思想的權利,並搭建交流與表達思想的平台,鼓勵參與者在觀課議課中積極主動的思想。要防止參與者對他人思想權利的剝奪和對他人思想過程的包辦代替,也要防止權威思想對草根思想的禁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觀課議課是促進教師思想、實現專業成長的捷徑。

“以學論教”是觀課議課的重要思想,也是本書重點論述的一個內容。新課程改革由“懵懂”走向“成熟”。由會場走向課堂,由理念走向教學實踐,由效益預測走向效果評價。使教育越來越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和課堂教學。陳老師在聚焦課堂教學中,走出了一條適合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觀課議課的模式。並用“以學論教”指導我們的思想,“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以生為本”、“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等先進的理念。掩卷思之,學校每一個學期舉行的聽評課研討活動,無不在經歷“漫長而煎熬”的煉獄中而“痛不欲生”。聽課教師條分縷析一一道出自己的觀察,尤其是教研組長的最後總結性的“幾點建議”、“幾點希望”發言,令做課教師如坐鍼氈。看似效果突出的教研活動,實則在這種“高厲害”的重壓下,課堂教學還是“濤聲依舊”。陳老師在書中有力的鞭打了這種活動形式,他從形成共同願景,降低利害關係,在合作中互愛三個層面作了闡述。“在觀課議課中,做課教師成功了要學會享受成功的成就感。如果

議課心得體會4

有幸參加靈寶市高效課堂之“獨學”研討會,兩位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至今仍歷歷在目,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起了示範引領作用,領導的講話精神更是發人深思——師生共讀,促進“獨學”出成效。現就本次活動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 師生共讀,為“獨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教師的讀

教師首先應是一位樂讀的人,讀教育理論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讀經典美文豐富自己的內涵;研讀課程標準及教材,準確把握每節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教師還應是一位善讀的人,能讀出文章的內涵與外延,更要善於將讀書的方法經驗梳理概括以便授之於學生。

2、 學生的讀

讀是“獨學”的最基本的途徑,李智民老師對學生“我能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時,要不斷提高要求,培養學生會讀書、善讀書,進而愛讀書,形成終身受用的自學能力。

二、 學生主體,促進“獨學”出成效

學生不是產品,不可以用模具來進行規模生產,他們是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個體,只有讓他們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自己的閲讀、觀察、思考、操作、表達等一系列活動,才能形成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尹娜老師的課堂思路清晰,一步一步的隨着學生的認知需求通過觀察、抽象出三角形的數學圖形,再畫三角形、進而去讀一讀知曉定義,深刻理解,明晰特徵,輔以及時恰當的檢測活動,一直把學生放在構建知識的主體位置,很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每參加一次教研活動,都會帶來心靈的`觸動,都有沉甸甸的收穫,教學的方向越來越明,思路越來越清,真誠地感謝領導組織的教研活動讓我們更快的成長,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經常開展,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聆聽專家的引領,實地感受精彩紛呈的課堂。

議課心得體會5

1.有效觀課議課心得體會

學習了陳老師的《有效觀課議課》,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新的認識:

拿到書就以為觀課議課就是聽課評課,其實,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是不同的。觀課議課,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我們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我們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我認為觀課議課的首要前提是仔細觀察課堂教學情況,收集課堂教學信息,“坐在學生身邊”觀察學習效果,這樣在議課中才能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觀課時,不僅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靈感悟和體驗,用頭腦思考和判斷;“觀”對觀課的老師來説只是形式,而實質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如今,我們是否真正做到正確的觀課議課呢?

2.有效觀課議課心得體會

感悟之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觀課議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陳大偉強調要加強與師生的溝通,瞭解學生為什麼這麼做,瞭解教師這樣教,沒有了解情況前不隨便下結論。

感悟之二:觀課議課是促進教師思想、實現專業成長的捷徑。

陳老師在聚焦課堂教學中,走出了一條適合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觀課議課的模式。並用“以學論教”指導我們的思想,“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以生為本”、“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等先進的`理念。

感悟之三:觀課議課是教師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教師生命流淌的過程。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因此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幸福的教師能影響和促進學生幸福的校園和課堂生活。因此我們不能不小心謹慎,不能不奮力成長和改變。研究課堂,改進課堂就是我們教師的一種責任。

3.有效觀課議課心得體會

繼續學習的目的就是通過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從教二十餘載,經歷較多。很多次培訓都是流於形式,對老師的幫助不大。8月28日聽取了進修學校王長麗主任的學術報告後,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新的認識:

聽課評課不要再流於形式了,不要再“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只聽不評”、“你好我好”了。這樣的教研有什麼意思呢?這樣,還不如自己有問題到電腦上查一查來得快。”可是,當面臨真正意義上的聽課評課的時候,比如評課分等級、評課找問題,我又覺得教學壓力實在太大了,沒有了安定感,更沒有了自豪感。以前總覺得當老師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現在,越來越覺得老師難當,特別是課堂教學,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教了,一旦遇到講課出現問題,被領導批評指責,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緒很消極,自信心都沒有了。和同事們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不可否認,教育的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個永久的'壓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這樣的壓力下,教師的生活、工作負擔明顯加重,身心疲憊的教師們很少有靜下心來專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行為。那麼,如何減輕壓力,讓教師們願意研究教學呢?陳老師提出了“觀課議課”的方法。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不同,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我們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我們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就是研討課堂事實和現象,不針對授課教師,只針對課堂,探討原因,研究發展變化的可能性和實現條件。從這一點來看,就大大降低了評課評人的的利害關係,從而減輕教師的壓力。我們都希望教師們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傷害和打擊,大家能夠共同觀察、收集、探討、研究和改進教學,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認為觀課議課的首要前提是仔細觀察課堂教學情況,收集課堂教學信息,“坐在學生身邊”觀察學習效果,這樣在議課中才能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觀課時,不僅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靈感悟和體驗,用頭腦思考和判斷;“觀”對觀課的老師來説只是形式,而實質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總之,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需要改進和學習,在新的理論和方法指導下,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4.有效觀課議課心得體會

前段時間,有幸在璩xx工作室線上學習中接觸了各位大家,他們為埋頭於教學一線,受制於成績、制卷、開會、交表、評比各項事務中的我,推開了一扇扇的大門。詩歌教學內容的設計、校本研訓的專業指導、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論文寫作……內容豐富,專業性強,令我受益匪淺。聽了他們的講座,只覺自己如井底之蛙,教書近20年,專業學習意識不強,很多時候憑經驗做事,缺乏理論支持,不科學不高效,應當思變。

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我對成都大學陳教授講授的“觀課議課的相關問題與策略”感受最為深刻。實際工作中,作為教研組長,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評課,可偏偏這樣的場合又特別多。理論上來説,作為語文老師,公眾場合説兩句話不是難事,可為什麼最怕這樣的説話呢?暗自思忖,有三個方面。

一是怕自己評得不對。每一堂公開課來到我眼前,其實授課老師都做了精心的準備,甚至有些時候是團隊在背後共同打磨,比起他們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陣聽課的我,恐怕還沒他們事先收集的資料多,瞭解的背景多,看過的課例多,就憑個人經驗,怎麼能夠一定看出問題呢?個人的看法難道不會以偏概全嗎?對於這一節課,無實踐的假想一定會是最適用的嗎?理論或者經驗只能指導實踐,而不能代替實踐。更何況參與這節課的教師個人風格、學情狀況等各種因素都不能夠獲得足夠公允的信息,於這堂課而言,置身事外的聽課者個人角度的評價是否妥當?

二是怕自己説得不中聽。評課,以往都是大家圍着授課老師七嘴八舌,授課的老師便頻頻點頭。這種感覺不是很好。上課的老師三五次的磨課最為辛苦,課上得不錯(怎麼界定?)固然是好;但如果發揮失誤,或者確實出了問題呢?實話實説會讓人尷尬。很多時候評課,為了不挫傷老師的積極性,我都會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詞,所有聽課的老師估計也是一樣的心理。於是就出現了陳大偉教授所説:先説優點一二三,再説不足一點點,而且不足還要往那些無關痛癢的方面去説。總之,結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務,長舒一口氣,但收穫甚微。

三是怕自己評得不高端。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一次聽評課,實則是兩次學習的機會:授課教師給一次觀摩學習的機會,評課專家給一次研修提升的機會。所以評課專業精當,更有助於青年教師成長。我本人也是在多次大咖的評課中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用之於課堂,頗有感悟。多年以後被代入“專家”的角色,卻只覺修為不夠。想要很誠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給年輕教師一些幫助,奈何眼界有限,愧矣!

聽了陳教授的課,我有頓悟之感。從源頭上,我就應該改變:這不叫聽課評課,而應該是觀課議課。聽課用耳朵,觀課則是調動各感官,除了教師的授課內容及策略,還有學生的聽説讀寫反應,還有整個課堂狀態。另,評課是自上而下的審視,議課則是共同參與的研討。觀課者亦是當事人,他和授課老師一樣,在有計劃有目的的觀課議課活動中擔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思想上一轉變,問題便迎刃而解。既是團隊探究,直言無妨,意見相悖無妨,課不成功亦無妨,思維只有碰撞才能產生火花,事物只有處於矛盾中才能發展變化。探討更好的教法學法,成功固然可喜,失誤同樣富有價值。

除此之外,陳教授還特別指出,缺乏課前溝通協商是傳統聽評課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的確如此,接到通知去聽課,授課內容課堂上才知曉,40分鐘聽下來立馬評課,聽什麼?評什麼?聽的評的恐怕都只是一個大概的印象。每次聽評課都是這樣的程序,聽課目的不明確,評課重點不集中,大家的對話失去共同的基礎,研修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改變現狀,陳教授特別指出,課前要確定議課主題,確定議課團隊人選,分解議課主題觀察與研究的方向,還要根據各自方向挖掘經驗,收集信息。換言之,要讓散漫的聽評課變成有主題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主題”是我在陳教授講座中聽到最多的詞。這個詞讓我意識到,教學教研,是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每做一個活動都力求探討或解決一個問題,只有這樣逐步推進,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通達千里。陳教授説,觀課議課提倡以發展性取向“獻課”。我想,着眼於發展,就要有一個方向的指引,“主題”就是我們前行的方向。什麼是主題?陳教授指明瞭兩處來源:一是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二是教師在教學中有超越有創新的地方。即這堂課,我們嘗試用某種方式解決教學活動中的困惑或問題,大家都來看一看,説一説,這麼做可以嗎?或者這堂課,大家來看一看,我的創新之處是否有價值?確定好主題,再圍繞主題,思考討論,反覆嘗試,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學問題,當然事半功倍。

學習之後,很想要把這樣的理念帶到工作中。剛好,有一個青年教師同課異構的活動,有幸作為評委之一參與。這堂課來自七年級下冊綜合性活動“我的語文生活”。因通知倉促,沒有時間組建議課團隊,便自行閲讀教材教參,在網上查找相關課例資料,最終給自己確立了觀課議課的主題——如何合理設置任務情境,並據此細分觀察方向: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任務情境設置,學生參與的熱情度和表現力的區別。為此,我製作了簡易的表格,想要嘗試一下該種方式的觀課議課。

活動結束,回顧這兩堂課。老師功底都不錯,信息技術運用純熟,也依次完成了教材規定內容,作為活動課課型,有學生的成果展示,有教師的要點歸納,但在新的觀課議課理念下,通過實時記錄,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課堂學生表現力的高下除了班級的差異外,還深受教師創設情境的影響,動畫指引、生活實景、虛擬故事、時事背景……各種情境細細比對,讓人覺得這裏很有研討的價值。

走在求知的路上,也許所思所行還很不成熟,但我願意勤勉奮進,實幹篤行,永遠做一個樸實沉毅的教育追夢人。

議課心得體會6

怎樣更有效地觀課,就是讓自己累起來。怎樣議課,就是發現聯繫,發現教學變化的可能性。《有效觀課議課》全書分五個專題,專題一理解觀課議課,專題二準備觀課議課,專題三有效觀課,專題四有效議課,專題五觀課議課與教師專業成長。本書先舉例子講什麼是觀課議課,再講如何有效的觀課議課,最後講觀課議課的意義,全書邏輯井然,非常有條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非常有幫助。

"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可是"觀課議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觀課人,除需要時間和精力外,還需要所有的觀課者共同研究、探討。因此,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時要積極主動地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繫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授課教師的`教學情況,思考其行為與教學理念的聯繫程度;觀察教學中學生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觀察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聯繫,思考怎樣通過優化過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等。通過學習《有效觀課議課》我深深體會到觀課議課比聽課評課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觀點,能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尊重,營造了教師之間平等對話的氛圍。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經驗是建立聯繫,建立聯繫的目的是為了從經驗中學習,要想積累經驗關鍵要主動,主動就是建立教學活動與教學結果前後的聯繫,這是教師成長的一個祕密。反思是比較和批判,經驗很重要,並不一定正確,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經驗,從中獲得相對正確並且有用的經驗。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擔負着太多的責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師這個崗位的時間還很長,讓我們在創造中為生命歷程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議課心得體會7

今天,全市數學教師匯聚一堂,一起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獨學”環節研討課。

從今天的兩節課,我們不難發現以下亮點:

一、 注意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尹老師課前和學生一起玩做相反的遊戲,師生臉上掛着開心的笑容,真正做到學生溝通,拉近師生距離,做好“高效課堂”的前奏。

二、 選擇恰當的閲讀時機

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學本,自主學習首先應從“我能讀”教材做起。尹教師從生活中的圖形去掉花外衣引出數學中的三角形,讓學生動手畫和用自己的話説“你認為什麼是三角形?”學生看着自己畫的三角形試着總結,“我們概括的和書上的.一樣嗎?”讓學生在想説出來卻説不出或説的不完全正確的時候,老師讓學生第一次讀書。李老師讓學生獨立解放程,並找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同學進行板演,學生的書寫格式肯定是有對有錯,是在學生想做卻做不出或者不能判斷做的是否完全正確的時候,李老師抓住這個閲讀時機讓學生二讀課本,會解方程——這就是學生真正需要“讀”。

三、 精心設計練習,體會學習快樂

練習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兩位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題由淺入深,形式多樣,讓每個學生練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感悟數學的魅力,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等在編織精巧的練習過程中得到培養,讓學生能夠自主—快樂地學習數學。

聽完這兩節課,使我想到這樣一句話:你講給我聽,我是要忘記的,你做給我,我説不定記住了,你若讓我參與,我肯定能夠學會。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中自主起來,靈動起來吧!

議課心得體會8

肅寧鎮數學教師等級授課活動結束了,我有幸全程參與了這次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聽了各位們的課,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先用情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特別是滑村張雲琴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數學課更能體現語言的嚴密性和嚴謹性,要儘量的簡練,例如東澤城國小李坤麗老師的課,她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她的語言樸實無華,但恰到好處,一步步引領着學生去探索知識。

以前我也參加過很多聽評課活動,很多老師都不願意或者不敢發言的`現象,整個氣氛比較沉悶。但這次議課大不相同,老師們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做課老師大方得體,説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處,議課老師或直接或委婉的發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討着所出現的問題,是那麼的和諧快樂。

通過這次觀課議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會把這次吸取的經驗應用到教學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讓自己有更多的進步。

議課心得體會9

在我工作的幾年中,我其實挺喜歡備課、上課的,可不知怎麼地總是不喜歡觀課,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評課、議課,我也發現這不僅僅是我有這樣的反應,有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有這種感受。但我們心裏面都很明白,讓我們在教學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觀課、多評課、多議課、教學反思。聽了孫老師的講解之後,我覺得我們這些老師不願意做這幾樣事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它真正的意義所在。不過,我現在也已茅舍頓開、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是一定要積極主動地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繫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教學中學生的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師都講過公開課,無論是具有資深的老教師,還是有待提高的年輕教師,公開課似乎就是盡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為此,歷經幾輪試講,反覆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聽課老師,事先對這節課一無所知,臨時坐進課堂。一節課觀摩下來,首先要對講課的老師的教學情況依項打分。如果有評課的要求,就會聚集老師來評論一番,或者給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譭譽參半。這種情況下,上課的老師都表現出很謙虛的樣子,之後,就會心裏暗暗下決心,不是萬不得已,就決不開課了。

而且結合我這幾年的工作來談,我也發現了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雖然他好像是可有可無的.,但我認為卻是非常必要的。教師通過課常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等多種方式,及時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些方面,對自己的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好處。總之,無論是教學中的那個環節,對我們教師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否則,將無法達到這節課最好的效果,聽了這節講座之後,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個環節做好、做細。

議課心得體會10

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效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評課議課稿

我有幸聽了唱老師上的一節生動有趣的公開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獲益匪淺。對於唱老師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課,我想作一個簡要的評議。唱老師紮實的語文功底和開闊的思維方式從他的課堂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從他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也可以看出這位老師的教學理念,緊密地與新課程改革結合起來。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的教。

唱老師語文功底深厚,教師語言豐富、優美、感染力強。既求新又求實,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中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了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課文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課前備課準備充分,導課精彩,使課堂更具有語文味。

用一組讚美春天的優美的排比句創設情境,再用“美國阿拉斯加自然保護區銀狼逐鹿”的故事導入新課。這個導課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對月色的描述,又為下面理解蘇軾的情趣、突破本課的難點埋下了伏筆。這個導課可以總領本課內容與主旨,高屋建瓴,實在精彩,可見唱老師課前充分的準備及對文本透徹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立足一個“準”字。

根據課標要求,上好一堂課,要凸顯這堂課的“三維”價值,謀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這節課,唱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學生資助研讀文本,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翻譯課文,掌握一些字詞的特殊用法。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文章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藴含的道理。

唱老師將教學目標分散開來,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分為四個模塊,逐一完成各項學習目標。

三、教學流程思路清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這節課教學思路的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實際,符合學生的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一新鮮的感受。故事導入,創設情境——確立目標,明確重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全文,積累學法——課後整理,積累素材。整個教學流程能把欣賞文章的權利下放給學生,努力打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縱觀這一節課,老師能很好地把握“導”的尺度,努力把欣賞文章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學習的主人,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創造力不論把握情節,給學生以課堂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解決了本文的教學難點,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四、緊扣教學內容,以讀促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一篇文言文,就文言文教學來講,讀課文是至關重要的。唱老師重視了朗讀和朗讀指導,這是文言文教學的根。重視了基礎知識,即字詞句的教學,落實字詞句的教學應該是國中文言文教學的核心。注意到了文言文教學的時代性,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一些和現實生活相聯繫的拓展與延伸,體現了古為今用的原則。善於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活化、豐富了文言文教學的手段,便於學生理解,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教學環節緊湊、科學,教學方法、策略恰當得體。

唱老師能夠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有效組織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更多是參與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主動性和創作性,在教學中努力體現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合理的安排課堂結構,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科學、恰當。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適當,針對性強,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與學雙邊活動協調。注重交給方法,培養能力,注重引導學生。

1、導語,唱老師先採用優美的的語言創設情境,再用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朗讀課文:教師面對全體學生先範讀,再讓學生朗讀,還注意朗讀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讀的技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3、疏通文意,欣賞課文: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積累重點文言實、虛詞。通過對課文的研讀分析,唱老師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這些問題緊扣教學目標,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學習,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另外唱老師還選擇了重點的詞、句進行點撥,賞析,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課文主旨,進而突破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鑑賞能力。

 六、教學效果良好。

唱老師的這節課是應時而生的,既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還使課堂具有濃濃的語文味。本節課很好的達成了預期的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實效性較強。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閲讀思考,討論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學生受益面大,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

總之,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謂是眾説紛紜。現在,對新課改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我個人認為,成績不容否定,信念不能動搖,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改的靈魂。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就應該適應時代的召喚,教育的需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理念。

議課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教培院的吳益平的老師講的《走向更加專業的觀課議課》讓我真正明白觀課的真正意義。首先,聽課者必須對課堂認真觀察,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意圖可以闡述,我們的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全是觀看老師的表演。

一、把觀課的重點由教師向學生轉移

以往聽課,我習慣坐在後面,把重點放在記錄上,上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提問等方面,一節課下來我總是不停地在記錄,也沒有時間抬頭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聽了陳老師的講座,我明白了聽課時應該坐到學生中間去,不要只記錄老師的表現,教學設計流程。主要觀察學生的表現,把某個環節中學生的表現記錄下來。因為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要關注的是學生在這節課上的反應。這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在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的深入程度,也反映出教學活動的組織的有效性,其實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真反映。

二、把握重點,隨時記錄自己的觀課的感受

在日常的聽評課活動中,更讓我不知所措的是評課,老感覺沒有話説,不知道應該怎樣評?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能象其他教師一樣侃侃而談呢?那就要象陳教授所講的,在觀課之前要對本課教學內容、重點,以及教師教學努力方向有所瞭解,使自己在聽課的時候有方向。在聽課的同時,還要把自己隨時想到的問題馬上記錄下來。哪怕是一個字,記得越是及時越是好。等到交流的時候就可以説出自己的想法與大家交流了。這樣的觀課議課也能使老師們從活動中收穫經驗得到成長:通過上課,聽課教師瞭解為什麼這樣上;通過觀課議課,使聽課教師明確這堂課好在哪裏,哪裏需要完善等;觀課老師也從活動中得到啟示,給出自己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豐富自己的閲歷,為上好以後的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以學論教

我們習慣在聽課時關注教師是怎樣教的。有時甚至過分注重教師的語調、體態、形象等帶有表演特質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罪於學生,常常我們會説:你這樣設計是好的,就是學生不配合。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重點,以學的方式、效果來思考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四、加強反思

教學反思是當下大力提倡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觀課議課的目的是改進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觀課者,不能滿足於這一課的順利結束。應該立足於一課而放眼於將來,要通過眼前這一課的研究與思考,對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觀念進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學行為長效的改進。

總之,值的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還有很多,通過這次學習,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議課心得體會12

觀看陳大偉教授的《有效觀課議課》錄像也有了較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裏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觀課議課的目的在於促進一線教師的發展和成長,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陳教授以對眾多案例的運用為載體,以分析、討論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研討教師教學的目標性和有效性為主要形式。從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學中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所存在着的問題。在很多時候,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但與錄像中的教師們比起來卻如蜻蜓點水般膚淺,反思僅停留於一些表面的現象中,並沒有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想,和學生長遠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思想,教學細節等進行更深入更本質的思考和研究。

在錄像中陳教授提出了“觀課議課”這個有別於傳統的“聽課、評課”的方式。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我來説這是一個意識上的轉變,轉變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極的思想。他指出觀課要對教師“教”的行為進行觀察。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議課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以及寄託的教育理想進行詮釋、理解、討論和對話。議課是寫問號,評課是寫句號,二者的內涵和外延,前者更豐富深刻和有效。觀課議課摒棄了傳統評課的概括式評價,議課者要作為參與者帶着問題和研究方向全程參與授課的全過程。

我想,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陳教授認為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學生的現實幸福和未來發展是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堅持以學習為本,以學論教。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切實提高教師的教的水平。陳教授的話,具有很深遠的教育意義,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念,時刻都是以學生自主發展為前提,倡導了與時俱進的綠色教育,他的講座實在幽默,能夠讓人聽進去,不會枯燥無聊,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收穫了很多,觀課議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上的有效途徑,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更應該積極地參與到觀課議課中,以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教學水平與發現自己的不足,能夠迅速的在教師領域中成長起來。

議課心得體會13

學校的每期新書推介導讀活動中,我認真拜讀了《怎樣觀課議課》這本書,感覺自己受益良多。陳大偉教授提倡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師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觀課議課”理論,通過書中一個個生動案例的詮釋,讓人讀完不禁眼前一亮、為之震撼。

“觀課議課”,與以往的“聽課評課”有何不同?書中作了詳細闡述:觀課與聽課比較,“聽”主要指向聲音,“聽”的對象主要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往來;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評課與議課比較,“評課”側重對課的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課”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其實名詞的變化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實質理念與方式方法。

研讀《怎樣觀課議課》一書後,再反思以往我們慣常的聽課評課活動,更為觀課議課理論折服。我想在今後的觀課議課中,有一下幾方面是要注意加強的:

1、加強交流。常常我們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聽課的內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課題也不會事先做些瞭解準備,這樣對於不熟悉教材的人來説,聽課的效率就會很低。通常上課者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及意圖聽課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聽課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揣測體會,而如果課前上課者有所説明、聽課者有所瞭解,那麼聽課過程中目的性就會更明確,效率也會更高。在議課的過程中,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陳大偉教授指出:觀課議課不是為了展示教師自己多麼出色優秀,而是為了發現和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課者和觀課者消除隔閡、直面問題、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議課的成功。

2、明確主題。通常的聽課評課活動往往面面俱到,這種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隱含着聽課者對課的思考不夠深入,泛泛而談,在有限的研討時間內不能使議課達到一定的深度,對上課者的幫助不大。陳大偉教授提倡觀課議課要有相對集中的問題和主題。看看書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這一點。比如:一節課超時,探討是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語文課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題才能有重點,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學論教。我們習慣在聽課時關注教師是怎樣教的。有時甚至過分注重教師的語調、體態、形象等帶有表演特質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罪於學生,常常我們會説:你這樣設計是好的,就是學生不配合。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重點,以學的方式、效果來思考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4.加強反思。教學反思是當下大力提倡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觀課議課的目的是改進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觀課者,不能滿足於這一課的順利結束。應該立足於一課而放眼於將來,要通過眼前這一課的研究與思考,對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觀念進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學行為長效的改進。

革新教學觀念,從觀課議課做起。真正深入進去,切實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加強交流,強化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合格教師。

議課心得體會14

我反思平時我們上課,在聽課時,我們經常關注教師的多一點,議課時,教師們會針對授課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課堂的設計,教學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少關注學生的發展。通過新課改理念的學習,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聽課者必須對課堂認真觀察,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意圖可以闡述,可以爭論。其次他轉變評課的着眼點,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關鍵點,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從授課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向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注意,這裏提評價重點必須轉向,並不是完全忽視或否定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情況)。看教師是否想盡辦法、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看教師講得怎麼樣。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參與面有多大;是否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於質疑,能否提出有價值問題;關鍵還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激發、學業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發併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這樣的課就可以認為是一堂很好的課。

在課堂中,問自己到底能夠給學生什麼?學生能得到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幫他們得到?這樣的方式恰當嗎?這些問題是把學生的需要放在了課堂的首位。而如何幫助學生實現這些需要,則是我們課堂教學設計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思考了這些,我們備課才真正為學生而備,不會出現老師台上表演熱情高漲,台下學生聽課昏昏欲睡的尷尬局面。

有效議課呢?要致力推進有效教學.教學的效益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觀課議課追求有效教學,在思想上堅持以學論教。它強調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通過以學論教,實現有效教學。在方式上要求到學生身邊去。“到同學身邊去”是觀課議課的一個基本要求。“到同學身邊去”的主要作用當然是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附帶的'作用則是幫助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對授課教師的教學實施配合、進行幫助。這種參與,有利於培養參與者彼此的合作精神。瞭解學生另外的方法是請學生提供課堂教學的信息,提出改進課堂教學的建議。

通過學習,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接下來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學、觀課議課水平。

議課心得體會15

  本週開始,進修學校組織我們國小語文骨幹教師第四期培訓班一行五十人前往縣小、民小進行為期一週的觀課議課活動,直到今天下午圓滿結束。本週我們聽了十八位優秀老師的課後, 覺得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這一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觀課議課後的一些體會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聽了這些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例如:阿玲老師的《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阿玲老師緊緊抓住啟示這個題眼,讓學生讀課文從重點句“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入手,讓生讀課文,找一找啟示是什麼?接着讓學生知道釣魚這件事的“是”是什麼?“非”是什麼?然後重點品讀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發生的事的段落,從作者的心理活動,釣到肥美的大鱸魚不願放魚的原因等幾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讓學生明白題眼“啟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氣和力量戰勝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錢以及地位的誘惑。

第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在此次的觀課中我發現好多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方應萍老師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練筆,孫靈梅老師的拼音的教學,萬靜萍老師的`口語交際課《説秋天》的課堂上都體現了新課程的一個理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今後我會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 楊成金老師的《聽聽,秋的聲音》和杜新平老師的《只有一個地球》,楊成金老師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地讀並找出課文中描寫秋的聲音的詩句,再讀課文,讓學生品讀詩歌的美走進秋天的田野這個遼闊的音樂廳,邊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主旨,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周文劍老師就要求學生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教學中他還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有的老師

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表述的準確,讀書和書寫的姿勢,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使學生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此次活動,我知道了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地去讀去感受。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

總之,這次觀課議課的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從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