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研修心得

最近通過國培網學習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有些心得。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和幾何圖表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其變換。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圖表的變換,圖形與座標,都以圖形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在這個領域我個人覺得我們在處理時應注意以下這些方面。

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研修心得

1、首先要挖掘數學發展史。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讓學生了解我國數學的文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並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講授勾股定理時,可介紹我國古代在公元前1120年也發現了這個定理。

2、挖掘美育因素。我們教師必須從教材裏去感受美,提煉美,將美的因素融化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領略到幾何中的美的風采,激發學生無空的樂趣和強烈的慾望。如在講對稱圖形時,可讓學生利用對稱的性質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

3、挖掘生活素材。幾何本來就是我們生活空間中的'科學,現實生活中,有很豐富的幾何知識,立體幾何是學生感到最困難的地方,如空間與平面那一個小節學生畫三視圖就是一個難點。我們要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認識幾何,使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初步體驗到幾何的實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熱情和興趣。

4、加強學科知識滲透。數學中幾何與各學科之間在內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互相滲透的。如在學習相似時,可結合物理上的力臂和槓桿那一小節。

總之,要挖掘有利因素,突出空間與圖形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研修心得 [篇2]

數學空間一直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讓國小生學習空間及圖形,激發學生的認知慾望,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想象空間,這一課以學生為中心,貫徹全面發展的理念,一切為了學生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空間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豐富學生對空間的想象,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和創新思維。

這課以我們學生身邊的可感知的圖形入手,來源於生活,讓學生體會生活,觀察生活,並能夠在生活中運用這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牙膏盒的形狀,茶盒的形狀,魔方,乒乓球等入手,瞭解事物觀察生活,引進所學內容,為本課教學提供更好的解決辦法,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