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漪講座心得體會

對於於漪老師早聞其名,但真正的去了解她的教育教學思想卻是在最近才開始的。在認真品讀了關於於漪老師的事蹟後,我發現這位年逾古稀的老教師身上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年輕後輩學習的地方,但最令我感觸深刻的是“追求人格的完美”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這兩方面。

於漪講座心得體會

“今天怎樣當教師”,於漪老師的回答是首先必須追求人格的完美。她強調-教師的人格力量,做人師不是做教書匠,對孩子不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於言傳。因為我們的教育力量,只能從教師活的人格當中來,這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反思參加工作的最初幾年時間,我一直覺得怎樣讓學生聽我的話,完全按照我的要求來聽課學習,這是最重要的。似乎學生完全圍着我的指揮棒轉,這樣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但經過幾年時間下來,我發現這樣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而且是事倍功半的!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而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他們有思想有主見,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要求。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俯下身來,聽聽他們在講什麼,走近他們,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他們身邊的一位較年長的知心朋友。我們學校這幾年學生的.生源不是十分理想,我們面臨着很多學習困難甚至道德品質有偏差的學生。此時,教師更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動學生、感染學生、感化學生,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師”這樣一個身份去壓制和訓斥學生,這樣學生才會逐漸跟着你走,你的教育才能事倍功半,漸入佳境。

而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而得到學生的認可,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是教師對自己專業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使學生在你的教學中真正獲得有益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其次是對學生充滿愛心,常以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懂得換位思考。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學習是件苦差事,作為教師,要考慮學生怎樣能學得快樂,這就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於漪老師曾説過: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更是師生互動對話,心靈溝通,獲得知識,提高素養的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後,總會有所思考,有所體會,即“教後感”。在此教師會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回顧和小結

將變化、經驗、教訓和體會記錄下來,以利於自己不斷思考、提高。撰寫教學反思也是學校現在要求我們每位教師做的。但説實話,有時工作太忙,總覺得應付一下,隨便寫點什麼就可以了,反思的質量並不是很高。學習了於漪老師的事蹟後,我知道即使是向她這樣一位資深的語文特級教師,她仍是教了一輩子,一輩子在反思。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敗筆”,反思教學過程中的隨機變化和調整,反思學生探究學習中的“攔路虎”、反思“再教反思”,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新境界。

於漪老師的為人、為學都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只有踏踏實實、一點一滴地去學,才能真正不斷地提升自我,真正成為人才的培養者而不僅僅是教書匠!

於漪講座心得體會 [篇2]

岫巖縣特殊教育學校 高明霞 今天有幸觀看了於漪老師的《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的視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從教近六七年,對於教育、教學工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從來沒有認真的反思過,今天於漪老師給了我明確的答覆。在於漪老師60年的教育生涯中,促使她從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成長為著名的教育家,其成功的祕訣就是她用全身心的力量來履行“教書育人”這一教師神聖的天職。“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於漪老師用這樣的話語激勵自我;“站上講台就是生命在歌唱”,於漪老師用這樣的行動在踐行教育的真諦;“教師首先是個大寫的人”,於漪老師用這樣的境界在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她所説的每一句話都是幾十年來奉獻教育事業所總結出的真諦。面對這位教學泰斗的言論,我無地自容。我需要學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於漪老師的講座題目就是這兩句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它們不是獨立的,而應該是因果關係。觀看完我一直在思考,這一觀點的確有一定道理,同時我也在思考,在理解:單獨看學而不厭,意思是説,學習不感到滿足,單獨看“誨人不倦”,意思是説,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將這兩句話聯繫在一起分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的理解是:

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滿足,那麼,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不感到疲倦。所以,我們現在仍然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能總抱着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讓你那一桶水長流長新,不能讓它成為死水、臭水,那就必需要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智慧,只有不斷學習,也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且我們不能只看與專業有關的書籍,也要多讀與教育有關的書籍,多出去看看,並把學到的精髓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沒有失敗只有反饋。“失敗”關注過去,“反饋”面向未來。在我的工作中必然會有許多阻礙,聽了這場講座讓我認識到其實失敗並不可怕,面對失敗,我們絕對不能夠逃避,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其二,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你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是很無奈的事情,厭倦在所難免,又怎能學的下去呢?只有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當作生命的必須,你就會心甘情願地學習,主動地學習,並且能在學習中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和幸福。來到特殊教育學校後,才接觸到“細節教育”。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作為老師我們要擦亮眼睛,去觀察。現在我已嚐到了細節教育的甜頭。我們班有一個男生,語文成績很差,而且平時不愛説話。每次上課我都會提問他,只要有一點點進步,我就表揚他,鼓勵他,有時會提示他。時間長了,他知道我在關心他。開始認真聽講,偶爾會問我題。通過

一學期,我發現他在努力學習語文並且在不斷地提高。通過這件事,我明白學生是那麼的需要被關注。我也感覺到了細節教育的力量。這樣的學習中,我真的體會到了快樂!

其三,學習還應該掌握好的方法。會學習的人總是能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得大量的知識,而不會學習的人則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尤其是現在已經進入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渠道有許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並且獲得信息後又能及時進行整合加工,變成自身素質的一部分,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學而不厭”,不斷探索,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擁有更豐富的知識,也就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了。

其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希望學生“學而不厭”,首先教師要“學而不厭”。“身教重於言傳”,“親其師,信其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一個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老師,其學生也必然會繼承老師的傳統養成善學善思的習慣,要是教師厭倦了學習,學生又怎會熱愛學習?所以,教師要“學而不厭”。

而不厭”的基礎上,教師才能“誨人不倦”。沒有前面“學”的基礎,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誨”,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藴,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的話,“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沒有趣味、沒有創新了,這樣的“誨”自然也不會去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隻把學生當作儲存知識的容器,更不會關

注學生的心靈、人格、健康了,這樣的“誨”甚至可能會誤人子弟、害了學生呢。

像於漪老師説的熱愛,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熱愛教

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享受教育的樂趣,享受教育的幸福,那怎麼會“倦”呢?

學中“誨”的方法,創新“誨”的途徑,更新“誨”的內容,達到“誨”的最佳效果,這樣的“誨人不倦”一定會是受學生歡迎的,也一定能培養出高素質、能力強的學生的。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老師不是先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把皮球踢回去,鼓勵學生思考、尋找答案,或者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這是“授之以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表面上看是很容易的,做起來就非常難。雖然很難做到,但卻可以作為我一生的追求。

20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