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有感

讀書有感1

以前,每當捧起書時,看着上面寫着密密麻麻的方塊字,我總覺得煩惱,覺得讀書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件事了。

漸漸地,我長大了。讀三年級時,我們開始慢慢地學寫作文了。可是每次開始寫作文時,我都不知從何下筆,也越來越不喜歡讀書了。爸爸媽媽因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媽媽經常給我買許多課外書讓我閲讀。只要一有空,媽媽就會出一些成語來考我,我絞盡腦汁想了老半天都沒有想出一個成語來。爸爸看我這副德性,嚴肅地對我説:“以後要多多看書,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識呀!”聽了爸爸的話,我便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多看書,懂得更多的知識。從那以後,我便慢慢地自覺地捧起書本,啃了起來。漸漸地我喜歡上了讀書。

讀書時,我與書中人物同歡樂共悲傷。一次,我在看《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故事時,看到赤着腳再大冬夜裏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我不由得熱淚盈眶,不停地擦拭眼角。爸爸媽媽見了,奇怪極了。讀了《熊貓京京》這篇童話時,我看見裏面的壞人被抓時,連忙拍手稱快。此後,我利用晚上的一些時間來看書,漸漸地我便沉醉在書的海洋裏。

《國小生新編滿分作文》給我的印象雖然不深刻,但每篇習作寫得都有很生動,有血有肉的。看了以後,從裏面借鑑了許多的寫作方法,我的寫作水平提高。在讀書的過程中,我養成了做摘錄筆記的好習慣,充實了我的作文素材寶庫。

書,帶着我暢遊知識的海洋;書,帶着我打開智慧的大門。我喜歡讀書!

讀書有感2

我熱愛讀書,但我從小就和家裏人有一種分歧,在書上的分歧。

對於書本,不管是課堂上的實用書,還是課餘書,我都會涉及,可家裏人卻不允許,在他們看來,課堂上的書才是我這個年紀的主角,課餘書不能佔用我本就緊迫的學習時間,我的任務是應對每一次的考試。

我反對,我熱愛讀書,更不希望每日裏,我就只能看着與課堂知識有關的書籍,這類書裏可以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去吸收其中的精髓,用最淺顯的故事暗示着我們的人生道理,課堂上的這類書是經過許多優秀的長者為我們量身打製,我喜歡,可我心裏還總覺得不夠。

關於讀書,是要讀好書,但是,並不是只有課堂上,老師發給我們的書才是好書,在歷史長河中,文化在不停轉換,遺留下來的書本更是多的數不勝數,我們就算用一生去讀書,也不過觸其皮毛,這麼多的書中,好書當然不會缺乏。

我與家人的分歧一直就沒有停過,好在他們由最開始的極力反對,到後來的時不時嘮叨,到現在只是偶爾勸誡我幾句,這之中家人的轉變,我知道我的老師功不可沒。

畢竟家人的轉變就是在一次和老師談話過後,才開始轉變的。老師對家人説了什麼話,我不知道,但大致也能猜出來,書,本就是為了開拓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涉及的書越廣泛,我們的認知也就會越全面。

我熱愛讀書,喜歡在每一本書裏隨着故事的起伏去慢慢的品味,喜歡在書裏那些字裏行間探索每一個精美的用詞,也喜歡沉思作者想在書中表達的含義。

拿起一本書,翻到第一頁,靜下心,沉下氣,一場書的旅遊即將開始。

讀書有感3

書籍,是人婁的精神食——題記書是一縷陽光,它能融化心間的冰涼,書是一縷春風,它能消除你內心的浮燥,書是一支蠟燭,它能使黑暗的心變的明朗,書是一種營養,它能讓你精神強壯,書是一壺銘茶,讓我回味無窮……沒去過廬山,卻從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感受到廬山瀑布傾瀉而下的壯闊,沒有到過泰山,卻從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感受到泰山的雄渾高大,沒去過雲南,卻從沈從文中的《邊城》中感悟到匯溪小城的嫵媚動人。

讀書,讓我神遊中華大地。

“日出江花經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詠這優美的詩句,誰不為祖國山川的多姿多彩而讚歎,“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詠讀這優傷的詩句,哪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不滋生出綿綿的思鄉之情,“僵卧弧村不自哀,尚思為國輪台”,吟誦這鏗鏘的詩句,誰不萌生出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

讀書,讓我感悟古人的思慮情思。

雖然生命如流水,隨即而逝,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穿越時光,感歎滄海桑田的變迂,感悟國盛人興的輝煌。古人們將情寄於筆下,用筆墨為我們留下了壯麗的景色,我們只需要用心去把它們復原或原景,呈現在眼前。

讀書不僅僅是享受景物的阿娜多姿,其實也是在扣問一扇扇古人的心扉。屈原的精忠報國,司馬遷的忍辱負重,唐太宗的闊達心胸,明正德的荒謬無稽,岳飛的鐵膽忠心……讀書,讓我瞭解了古代中國的興亡盛衰,讓我感受到了西方愛情的偉大悽美。

文學,向世人展現了憧憬與追求,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憧憬與追求。

享受讀書的樂趣,駕馭着心靈,去穿越時空,感悟自然,神遊中西方。

讀書有感4

書海浩瀚,知識無窮。古人常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中可見,古人對書可謂情有獨鍾。自古以來,書就是人類的好朋友。早到孔夫子,以書為伴,滿肚經論,流芳百世;上到偉人毛澤東,博覽羣書,雄才偉略,振興中華;現代的張海迪,面對高位截肢,在殘酷的命運前發奮努力,創作文學……名人愛讀書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不表明書在社會上的重要地位嗎?

我也是一個愛看書的人,我對好書似乎有一份特殊的情感,雖然不能和書本進行交流,但我覺得它是我最親密的朋友。如果沒有它,可能就沒有了這個堅強而樂觀的我。

記得我讀四年級的時候,在一次數學考試中,我的成績竟是出乎意料的差。面對這次打擊,我心灰了,也氣餒了,喪失了信心,從此我失去了臉上燦爛的笑容。這樣,我的成績是直線下降。此後的每天,我生活在黑暗裏、孤獨裏、父母的責罵聲裏。無意中,我發現了一本好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翻開扉頁,裏面寫着這樣一句話:生命的意義在於奮鬥!這句話雖然很短,但它卻那麼的有道理,是啊!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可是隻要去奮鬥、去拼搏,那麼將會為自己的人生增添輝煌的一頁。在不知不覺中,這句話竟讓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心。幾個星期過去了,我的努力換來了我渴望的成績。

我深深地知道,是好書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是好書給了我自信,這樣我才能站起來,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換來豐收的喜悦。

讀書有感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以引領我們走向知識的殿堂;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可以哺育我們進入成功的大門。生活就像五味瓶,可讀書往往被人們列入了 苦 的行列。我可截然不同,在我認為,讀書是一種樂趣,我愛讀書。

我們就從《四大名著》講起吧。

丹鳳眼,蠶眉 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 勇猛、魯莽、嫉惡如仇 的張飛飛戰馬超;一向以慈悲為懷的劉備與曹操煮酒論英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諸葛亮七擒孟獲 這是讀《三國演義》的樂趣。

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 一百零八個梁山好漢個個有勇有謀,盛氣凌人。一次又一次挫敗,又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號稱英雄。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他們最終滅掉奸雄,取得勝利。這是《水滸傳》的樂趣。

《西遊記》則講述了敢於同邪惡勢力作堅決鬥爭,有大無畏的獻身精神的孫悟空,善良,老實,質樸的豬八戒,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謹守佛門戒律的沙僧和口才出眾,為人熱心,正直善良的唐僧師徒四人斬妖除魔,共取真經的故事。

《紅樓夢》具有酸,甜,苦,辣。充分的戲劇色彩充分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同學們,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讓我們體驗讀書的樂趣,共同領會書香的美好。

讀書有感6

説到讀書,我能説的就多了。

自打我學會説話起,我就對這一種標註着符號的,大人可以拿着這個東西講話的厚東西起了興趣。不過在一開始時,我並不是真的拿起一本《幼兒畫報》大聲地讀下去,(畢竟我還不識字)而是叫爸爸讀給我聽。

聽爸爸説,我小時候老是屁顛地跑到書架邊,吃力地踮起腳,伸出手去抓那一層書上最頂層的一本書,不管它是什麼書,都屁顛顛地拿給他:“爸爸,給我讀一讀吧!”爸爸便給我讀了起來。一開始我還聽不大懂,像什麼“教科書”,我只知道它是一種書,不過到後來,也就越聽越明白了。不過這不能算真的讀書,只能算是“聽書”,那時我還是看不懂那些“鬼畫符。”

等到了國小,我認識的字就多起來了,我也就自己拿一本《世界童話》在那裏一知半解地讀下去。雖然有些字音不對;比方“大顛和尚”的“顛、和”兩個字我不認識,我就讀成了這樣:“大真頁禾口尚”。

後來我聽同學説《三國演義》很好看,我家正好有一冊半文言的,我也就在那裏用自認為“深沉”的語氣搖頭晃腦起來:“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後來,讀到“關羽死了,大哭了一場,好長時間沒再讀。”第二次讀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把書丟下了”……最後忘了是什麼時間讀到“分久必合”的結果了。

總的説起來,我看過的書也不算少了,不論是什麼書,我看它的時候,是最快樂的,和書裏的人一起歡笑,一起落淚,從書中我也讀到了許多道理,這些都是課本上看不到的。

不由地,我想起了冰心奶奶説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有感7

爸媽從小就告訴我,讀書很重要,讀好書就可以考上好大學,讀書好就可以找個好工作,好讀書就可以有自己追求,實現自己的理想。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老師教導我們要好好讀書,我們幼兒園有可多書啦,我每次最喜歡在圖書角看書,一看就是一小時,並且特別認真。我也很自覺,每次讀書都不用大人催,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不愛看書,經常只有我一人在角落裏看着,於是我就養成了一個讀書的習慣。

有一次學校老師問了我們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了掙錢生存而讀書嗎?如果不是,那我們為了什麼而讀書?”有的人説是,有的人説不是,有的人説為自己讀書,還有的人説為父母讀書,下面的人竊竊私語,但最後老師什麼也沒説,只是微微一笑説:“這留作你們的課後作業,你們回去自己想吧。”

我回到家問媽媽,我為什麼而讀書?媽媽説:“為了人生而讀書。”我還是不太懂。後來有一個老師説:“讀書學習分為物質和精神兩種。好好學習的話,可以考上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可以供養家庭,為自己的父母,為自己的兒女。精神方面的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找到人生方向,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精神追求,為社會為國家。

現在我已經四年級了,我知道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要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奔走,周恩來總理曾説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一定要努力讀書學習,像周總理那樣,為社會爭光,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讀書有感8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算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

讀書有感9

書,散發着墨香,喚起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書,流動着智慧,賦予人們駕馭心靈的力量。

人們常常認為讀的書越多就越好。但讀書也是有方法的。詩人朱熹曾有一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我也有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靜心。只要把心沉到書中,就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用心來認真品味書籍。

媽媽常對我説“一心不能兩用”。一次,媽媽出去買菜,我在家裏看課外書,家裏的電視開着,説笑聲不斷地浸入我的耳朵裏,我心裏突然閃現了一個念頭,趁媽媽不在家,我為何不放鬆一下自己、犒勞自己辛苦的學習。我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終於抵擋不住那強大的“敵人”,我成為了電視的俘虜。我津津有味地看着電視,不知不覺已經過了2小時了,媽媽快回來了。我卻捨不得關掉電視,就一邊讀書一邊看電視。可一心終不能兩用,沒過多久,手裏的書早已丟到了九霄雲外,連門外響了媽媽開門的聲音也沒察覺。“原來你是這樣學習的!”我愣住了,乖乖的像一隻小貓咪似的接受着媽媽嚴厲的批評。經過了那次深刻地教訓後,我悟得了一點道理,讀書需要靜心、專心,認真地讀,才能夠學到東西。

現在,我整個人完全沉浸在書裏,有那種自己好像變成了書中主角的感覺。我好似一隻快樂的蜜蜂,在書的花朵上採集知識的花粉。也因此,我結識了許多朋友:魯迅、巴金、冰心、朱自清、老舍……等前輩,能在他們的文章中徜徉,我就會像一匹餓狼貪婪的吞食着“獵物”,翻着飄出油墨清香的書頁,在先哲描繪的精神世界徜徉,沒有浮華,沒有塵埃,心靈在此中靜默。 忘了時間,忘了整個世界,唯有我與書獨在!

讀書有感10

説不清喜歡讀書的時間,卻説的明白是因為讀書才喜歡上了宅。

書,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認識了你,那時就是覺得你很有趣,薄薄的一本卻藴含着豐富的內容,短短的幾行字卻代表着生命的長度,輕描淡寫的幾個詞卻寫出了人性,微不足道的標點符號卻包含着種種不同的意思。

因為迷上了書,所以我喜歡上了宅,宅着才能夠安靜的看書,看着你演繹着五千年來的華夏曆史,一部部經典的愛恨情仇,一幕幕難忘的悲歡離合;人宅在小小的空間裏,卻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書中世界,書是醒着時的夢幻世界,在這裏沒有什麼不可能,可以讀着書看着別人的生活,經歷別人的一生,時而歡喜,時而悲傷,隨着主角生命的終結而回首感悟自己的人生,在書中,你總能學到什麼。

國中,高中,大學,都有着書的存在,圖書館,書店是我常去的地方,那裏的位子總是吸引着我,因為一坐在那裏,我便可以獲得書温暖的懷抱,那宛如陽光般的温暖,是一種魅力。大學,有着很多的校園活動,我卻只想宅在宿舍,因為這樣我才能夠獲得片刻的安靜,來讀上幾句書中優美的語句。

書中的童年,是一種艱苦的生活,而我的童年是一種平凡與平淡,只能投身於高爾基的童年,沖淡自己童年平凡的記憶,自己的生活經歷也彷彿隨着讀書而逐漸變得豐富。人們總説:讀書的人自身帶着一股氣息,一種神祕的令人嚮往的魅力。我不懂,也沒有感受到,只能懂得,書能夠給我平凡的人生帶來不平凡的生活。

讀書有感11

從小,我就愛讀書,如今,讀書更是我的一大愛好。讀書真棒!讀書對於我來説是一種享受。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話,也是我的真實感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一直是我最信奉的一句名言。我愛讀書是有原因的。我愛讀書是因為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從印刷術發明以來,這個事實就不可改變了。用思維接觸文字,用大腦去自由的想象,用自己純潔的心去感受那神聖而莊嚴的使者—“書”。書貴在讀,貴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開讀時的那一份虔誠。你想象你在書中神遊,在進行着漫長的旅途、在這漫長的旅途中,當你看到《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會傷心不已,會因此而流淚,當你看到《白雪公主》時,你會同情她的悲慘遭遇,當你看到她與王子在一起時,你會高興。當你看到好看的故事時,你會細細品味,像在回味美食的美味。你會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書中的知識讓你眼花繚亂。在書中你可以體會到任何喜怒哀樂,書的魅力便在於此。

我愛讀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想讓我的學習好點,將來考上重點大學,找一份好工作,讓父母少操點心,可我現在還在國小讀書,哥哥也剛剛升入國中,父母為我和哥哥的學習操碎了心,尤其是爸爸,如今已是滿頭白髮,不知情的人以為是我們的爺爺呢!雖然這樣,但他們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年輕的,我希望我和哥哥快點長大,為父母多分擔一點事,將來讓父母享享清福。

“我愛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不過這也是我的座右銘。俗話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難道不是嗎?

讀書有感12

書是我的朋友,我喜歡看書,在我的書桌裏《西遊記》《365夜故事》有着很高的地位。

有一次,朋友約我出去玩,在港盈路的百貨大樓門口等着我。我帶上那本《西遊記》坐上了取經的隊伍,開始了客車上的“西遊”。我看孫悟空“大鬧天宮”看得入了迷,一直往後看,最後到了西站。司機叫我下車,我還漫不經心地説:“還沒到港盈路呢。”司機看了看我手中的《西遊記》拍拍我的肩膀告訴我:“西天還沒到,西站已經到了。”我這才發覺自己已經坐過了六個站台,到了終點站。沒辦法,就只好帶着師徒四人再乘車“東遊”一次啦。

每次假期,我總愛宅在家裏看四大名著,看《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看《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看《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看《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

我雖然沒有魯迅那樣愛書如命,但也經常去圖書館看書。近期,我正在讀的《青銅葵花》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故事:青銅為了讓葵花上學,在雪中賣蘆花鞋,為了讓葵花看錶演,用自己的雙手托起葵花整整一晚,為了讓葵花不再去別人家寫作業,在夜晚抓螢火蟲,照亮書本上的每一個字。看了這本書,我覺得青銅像大樹一樣保護葵花,讓她快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也要珍惜和朋友間的情誼。

書是法寶,書是武器,書是歷史,書是文明,書更是我們成長的能源。

讀書有感13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讀書,每當我靜靜的坐在書桌旁,輕輕打開一本本書,細細聞着那淡淡的墨香,不由的,激動之情從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暗流衝擊着我的心,心房被那狂瀾拍打的幾乎要顫動了,於是,整個身體都亢奮了,心緒隨着那優美的語言流浪。

史書,是我最愛,讀着它們,就像與古人在交談,他們那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吸引着我,同他們談天説地,評古論今,焉能不樂乎?雖然手中無杯,杯中無酒,但我已自醉其中,不能自拔,其真不能自拔乎?非也!乃自不願拔也。

歷史長河中,許多史書都經歷了時間篩選,集中了幾千年的華夏文明,讀史書,猶如淬於精華之中,永遠不會被世俗所玷污。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使我領略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廣闊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寄世情懷;讀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使我感受到了“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那份平淡自然的生活之靜……

此中各有真意,豈有不醉之理?

各類書籍,皆有所長,如若細讀,皆有成效。如:讀科學書,能使我們瞭解世界的發展動態,激發人們上進之心;讀自然類書籍,使我們在忙碌之餘增添一份安逸與刺激……

書之愛,貴在讀;讀之餘,貴在解;解之處,貴在用。

只愛不讀,如葉公好龍;只讀不解,似楚人師;只解不用,乃紙上談兵。

前者,猶如由紅線串着的萬貫家財,而後者可喻為:只有萬貫家財,而缺一根紅線來穿,如若更甚,則是:只有一根紅線,而缺少那萬貫之錢。

讀書是一種享受,能消除心頭羈絆;讀書是一種快樂,能淹沒所有不快,讀書是一種生活,能提供生之食糧。

讀書有感14

我的母親常説:“讀書是快樂的,讀書是可以長知識的,讀書是……”母親是一名教師,她很愛讀書。從小在母親的薰陶下,我也變得喜愛讀書了。

記得有一次,媽媽出差回來,給我買了一本《小故事大智慧》,我如獲珍寶,從媽媽手中接過就讀。正當我看的得入迷時,媽媽喊我吃飯,可我捨不得放下書,內容太精彩了太吸引人了,於是我拿着書邊走邊看,一不小心撞到了廊檐下的柱子上,頭上立刻起了一個大包,可真疼呀,但是那疼痛沒有讓我放下那本書。可是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我對書的看法,讀書真是可悲的呀!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是星期六,我高興地從書包裏拿出今天的作業,天哪!這麼多呀!我只好飛快地、用心地寫。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我做完了大部分作業,只剩下作文了。那時的我寫得頭昏腦脹,迷迷糊糊地剛寫了個開頭,就寫不去了。休息休息再寫吧,就隨手翻出了一本書,書名是《哈利波特與密室》。翻開第一頁,上面的標題就吸引了我:最糟糕的生日。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看的是如痴如醉,很快就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三十分鐘過去了……我一直在看書。不知是什麼時候,在外面幹活的媽媽進來了,我居然沒有發現,還沉迷在書裏。等我回過神來,已經來不及把書收起來。媽媽看到這一切,淌着汗水的臉立刻就脹得通紅,瞪着一雙大大的眼睛,眼裏噴着怒火,生氣地説:“你又在看書!作業寫完了嗎?”“沒有。”“沒寫完就看書,太不像話!我幹活不累嗎!”她一邊説還一邊罵我,這還不解氣,她揪我的頭髮,擰我的耳朵,掐我的皮膚,又拿了個棍子打我,一邊打還一邊説:“我叫你看!我叫你看!我叫你看……”

唉!神聖的作業,可悲的讀書!

讀書有感15

我很欣賞汪洙寫的一闕詩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只有讀書,才能使我們的學識更加淵博,活得更為充實。

車胤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學者。他小時候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無法讀書,非常苦惱。一個盛夏的晚上,他看見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來飛去,發出晶瑩的亮光。車胤靈機一動,心想:螢火蟲的光不是可以利用嗎?於是,他捉了幾十只螢火蟲裝在一個網袋裏,做成一盞“螢光燈”。以後每天晚上,他就藉着螢火蟲的光讀書。

可想而知,車胤多麼渴望讀書啊。

讀書對我們以及現代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有了知識,就等於有了在社會立足的資本。金錢不是最重要的,知識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讀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閲歷。

讀書對我們而言是何等重要啊!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雖説知識的長河是無窮無盡的,但是我們也要盡力地去學好現代的文化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