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的作文600字錦集六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600字錦集六篇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陽春三月,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在至今傳承已久的民俗節日中,唯有清明是兼“節氣”與“節日”的雙重內涵,“清明”從最初的節氣到今天的清明節,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經歷了從自然到人文,從物質到精神上的發展。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在以往,這藴含了濃郁的歷史氣息的節日裏,出現了許多不文明的行為。祭掃時,焚燒紙錢、冥幣者不計其數,在農村除了焚燒紙幣外,還大量的湧現出許多“高大上”的祭祀用品,諸如支票、樓房、手機、轎車……而這類祭祀用品的價格往往都高達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這樣的祭祀方式不僅浪費錢財、污染環境,還會引發大火燒山。所以近幾年來,每到清明節,天空總是濃煙滾滾,成了人們口中所説的:“清明時節火紛紛”。

為了摒棄這種背離傳統文化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人們開始推崇“文明祭掃”。“文明祭掃”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鮮花祭祀,還有植樹祭祀、家庭祭祀、集體公祭等祭祀方式。一枝潔白的菊花,一杯濃烈的美酒,一個莊嚴的鞠躬,一盞搖曳火光的燭杯,都可以用來寄託哀思,表達出緬懷親人的情愫。

不僅如此,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祭祀也悄然興起。各大社交網站近年來,每逢清明,都紛紛開展“清明緬懷先烈”的活動,以向先人獻花、獻詩等方式來告慰亡靈,這也是一種簡樸、文明的祭祀方式。更值得一提的是,各地陵園也利用了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在墳墓上印上二維碼,只需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在網站上為逝者獻花、祭掃。這樣一來,便解決了各地遊子因工作原因無法為亡親祭掃的一大難題,海外遊子們再也不用為此而感到遺憾了。

這樣的“文明祭掃”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孝道傳統,又改變了以往實物、實地祭掃親人的舊風俗,還讓祭祀變得低碳環保而且安全,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保護了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國小生,我不禁要為這樣的傳承與創新點贊!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2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即使氣節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説︰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説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潔明淨之時。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説三月節,物質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桑等名句,正式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解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也就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心土,折幾隻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就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給我的奶奶上墳,我們買了一些水果、紙錢和鞭炮,我們在去的路上看見有的人手裏拿着許多上墳的`東西。三五成羣的來到自己家的墓地,給自己的親人上墳,我們到了那裏先燒香,再燒紙放鞭炮,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的哀思,之後我們還要給死去的親人去掃墓,把掃墓掃的乾乾淨淨的好讓親人看到把她的墓掃的很乾淨。她一定會高興的,我們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看見路上還是人山人海的。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將它傳承下去。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3

小時候,我是個十分淘氣的小孩,常常纏着年滿七旬的曾祖父玩耍。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很開心的,因為可以去掃墓,但掃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掃墓後的宴席上的紅包才是我的終極目標,嘻嘻!

往往掃墓是最無聊的 ,但有了曾祖父的陪伴,便不再枯燥無味。有的年份,細雨綿綿,曾祖父必考我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氣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詩:“街頭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妖邪。東風也作清明節,天遍來禽一樹花。”到了墓園,他也會考我另一首詩:“洛浦林塘春暮時,暫同遊賞莫相違。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我並不明白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只是朗朗背來,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每當此時,曾祖父就會高興地説:“孫兒真乖,真聰明。”他對着自己的晚輩我的長輩們誇獎我,讓我總成了大傢伙關注的焦點。曾祖父大大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我十歲時,曾祖父就患了嚴重的咳嗽,卧牀不起。有一年清明節,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詩。他斜倚牀前,眯縫着眼,頭往後仰,靜靜等我開口。房間裏的人不知什麼時候增加了好多個,連平日極少在家的爸爸也來了。我隱隱覺得不妙,但還是有聲有色地把詩吟誦了一番。曾祖父滿意地點了點頭,努力睜開眼睛,把我細細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領了出來。

不久,曾祖父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嚴重的一次生病。曾祖父最後聽我吟誦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詩,帶着滿足離開了人世。我後來也明白,在曾祖父的眼裏,清明既是一個充滿哀愁的節日,也是踏青賞遊的好日子,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

今年清明節,我和爸爸來到曾祖父的墓前,我高聲朗誦着這三首古詩,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咱們正詩意地活着。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4

自從我懂事開始,爸爸媽媽都在清明時節帶我回老家跟爺爺奶奶、伯父伯母一起過清明節。在我幼兒園的時候學過一首古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學這首古詩時,我問爸爸媽媽什麼叫清明,爸爸媽媽就講給我聽,清明是中國特有的專門祭奠祖先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不管你離家多遠,都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來祭奠自己的祖先。

我的老家在大山的深處,回老家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所以,清明節也是我企盼的。因為這時,爺爺奶奶會講述他們的長輩,也就是我祖先的故事。在我看來這其中充滿着傳奇色彩。家鄉的清明節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家鄉的後山上埋着祖先。當清明節上山祭奠祖先時,平時冷冷清清的山上變得熱鬧了,只見鄉民們攜老帶幼,挑着上山祭祀的貢品,一路上有説有笑。碰着熟人,不停地寒暄,打着招呼。這時山上已響起乒乓的爆竹聲,給平時平靜的山裏增添了不少熱鬧的氣氛。山間也燃起股股青煙。鄉民們開始祭奠祖先。我們來到山坡上散落在林間的土包前。原來這就是我們祖先沉睡的地方。大人們把土包周圍的雜草清除掉,露出刻着祖先名字的墓碑,然後把貢品擺放完畢,點燃香燭。接着叫我們小輩們祭祀祖先。爺爺們開始講述他們父輩的故事。等香燭燃盡,大人們開始三五成羣地喝酒、聊天。這時就成了我們小孩活動的時間、。林間採花、挖竹筍,有趣極了。等天色漸暗,林間開始響起各家呼喚小孩名字的聲音,到了該下山回家的時候了。這時小孩們不知從哪個角落冒出來,帶着山間採的各式花朵歡歡喜喜下山了。

家鄉的清明節如此讓我懷念,也讓我更明白了清明節的含義,更明白長大後不管走到哪裏,我的根都不能忘。因為,那裏有我的祖先。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一年清明,心中再次泛起絲絲淡淡的哀傷,揮之不去,纏繞在我的心頭。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再次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站在爺爺的墳前,向遠處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豔,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裏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好像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讚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彷彿是春天的使者,把盛着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春天的味道,一種充滿生機的味道。

我迎着春的氣息信步走到河邊。河邊春意盎然,一排排的垂柳搖擺着嫩綠的柳條,好像碧綠的長髮,伸向水面,清澈而純淨的一湖春水好像一面明鏡,把春天的樣子,展現的淋漓盡致,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春天的氣息,吸引了一羣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着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後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通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麼深刻的道理。一時間,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閃耀在天空中,温暖着我的心靈。

清明節,一個令人哀傷的日子,更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日子。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6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傳統節日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