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談讀書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談讀書作文(15篇)

談讀書作文1

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如出遊,讀得多,見識自然就遠大。書籍的發展源自於文明的進步,正是因為有了幾千年的發展,書籍才能體現出人類文明的高度。

讀書,就是在人生的幾十年中,把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重温一次。讀書既要精,又要深。

一本有哲理的書,第一遍讀過,我們能知道其中的大致情節;第二遍讀過,我們要了解其中的結構、背景、細節等等;第三遍讀過,我們要仔細思考文中的道理以及它對我們的啟迪。讀書就像尋寶,讀一本好書,就像挖到了金礦。但是歷史愈前進,書籍也愈浩繁。在浩繁的書海中,我們要有目的地讀書。

首先,作為公民,我們要讀完必讀的常識性書籍,這種書籍就是我們在學校中學習的書。從國小到大學,我們大約可以讀完一百本書左右,但是其中重要的不過幾十本。但是這幾十年間,只讀這些書完全是不夠。

我們還要涉略中國古代書籍,如《論語》《孟子》,要欣賞國外有名的書,如《安妮日記》、托爾斯泰和雨果等人的著作。除此之外,要想在某一門學科上深究,我們還要專門得讀。其中,有些書可能很枯燥,但只有用心地讀,我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讀書不能只按興趣。比如研究歷史的人只讀野史而不讀正史就會偏離史學正途,研究古文的人只讀典故而不讀文章就只能做到淺顯的功夫,而深入不到內裏,沒有層次。

讀書同時要有所見解,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對文章的見解也不同。讀書時,要把自己融入書中,體會文章中人物的變化,想象作者的筆法。讀書時還要有所記錄,古人説,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要尋找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變換角度去讀,要尋找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記下來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我們也可以從兩本書中找到共性,如冰心的《繁星》《春水》與泰戈爾的《飛鳥集》,它們同樣短小、精悍。冰心就是受了泰戈爾的影響才寫就了兩本名作,我們讀書也可以如此。

並且,在書中我們還可以積累典故,認識作家筆下的人物,與他們結為朋友,做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一起在書籍中領略世界的神奇,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

談讀書作文2

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真正的好書是作者融入自己思想,內心與靈魂所著而成的,同時也是適合讀者本身的。那麼真正的讀書,便是與作者進行思想與靈魂上的交流與對話。如何做到真正地讀書呢?當看完《談讀書》便有了深刻體會。

《談讀書》中孟實先生從“為什麼讀書?”“什麼時候讀書?”“讀什麼書?”一直講到了“怎麼讀書?”。文中,孟實先生對於前3個問題,有些給出了詳細回答,有些提出了較為針對性的建議。例如:“為什麼讀書?”答案顯而易見:“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説。”在“什麼時候讀書?”以及“讀什麼書?”作者舉傑本·富蘭克林及孫中山先生例子,舉自己調查英國公共圖書館例子,都進行了一一解答。卻唯獨在讀書方法這方面,沒有多説。其實,這作者所述最少的一部分,恰是最為重要的,讀書時若做到前3項卻不會讀書,最後便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我們應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文章最後一段作者説到最為關鍵的兩點:一、值得讀的書至少讀兩次,一次掌握文章大意,另一次品讀書的內容;二、讀書時必須進行筆記。同時,作者也提到必須尋找到一個獨屬於自己的合適的讀書方法,這樣對自己的好處才更多。

生活中,有許多“成功人士”都有自己讀書的方法,例如:楊振寧教授的“滲透讀書法”,當我們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有意識地向鄰近知識領域延伸,逐漸地積累下去,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了,思路也活躍了。馬克思有針對性的閲讀則令他在這一方面的思考與見解不斷地加深。當不斷了解他人讀書方法及我在閲讀時不斷實踐與改正中,我發現了其實這些文豪與大思想家、科學家的方法對我都不合適。他們這些方法或許對我有引導作用,可因為自身與環境因素的不同,他們的方法並不能使有從書中獲取到最大的知識。

因此在結尾,作者説道:“你自己終究會找出自己的方法,別人決不能給你一個方單,使你可以依法炮製。”其實不單單是讀書,在學習、交友、生活、為人處事上亦是如此,適合他人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談讀書作文3

時間:20xx年9月11日

地點:家中

採訪人:劉xx

被採訪人:媽媽

萌萌:媽媽,今天我要對您做一個有關讀書方面的採訪。

媽媽:好的。那你就隨便問吧!

萌萌:媽媽,我想了解一下你小時候的讀書生活。您小時候的書籍豐富嗎?您都看些什麼書?

媽媽:嗯,我小時候書比較少。我一開始都看連環畫,如《楊家將》、《大鬧天宮》、《馬蘭花》等。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厭其煩。畢竟書比較少,有時走在路上,看到流動書攤,就會花一分錢看上一本,但那是比較奢侈的事情了。

萌萌:媽媽,我現在的書種類可不少了。

媽媽:是呀!你現在科普類、童話類、文學類的書籍可不少,但是,你讀書的速度可不如我。小時候,我們互相換着書看,看書速度可快了,這可真應了那句話“書非借而不讀”。你現在都到了高年級了,讀書還只是泛泛而讀,是不是缺少一些讀書的方法呢?

萌萌:是的。讀書有哪些方法呢?

媽媽:我覺得書要先“泛讀”,再“精讀”,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

萌萌:那“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是什麼意思?

媽媽:從薄讀到厚的意思就是在讀得過程中,要做筆記和心得,畢竟”不動筆墨不成書”。因為書中有了自己的東西,所以變“厚”了。從厚讀到薄就是讀出了書中的“靈魂”,品出了書中的“精髓”。

萌萌:媽媽,您還有什麼讀書經驗,再給我傳授傳授。

媽媽:再就是“温故而知新”。一本書,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你現在讀過不少書了,等你回頭再讀,你也會有不同的感受。“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嘛。平時讀書,積累也很重要。我小時候也有積累本,看得多了,積累的也多。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寫了。

萌萌:我現在正在積累呢!

媽媽:記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現在積累多了,對你的寫作會有幫助的。

萌萌:讀書要積累,媽媽,我記住了。其實書對我的幫助真不少。當我一開始寫作文時,總想不出寫些什麼,有時心裏感觸很多,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但看書時,一看到作者和我有相似的經歷,看到那一句句優美的語言,便馬上覺得:呀!這不正是當時我想説的嗎?作者把自己的心理表達得淋漓盡致,我怎麼就沒想到呢?現在,我已經喜歡上讀書了,它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媽媽:既然這樣,我就希望你與好書交朋友,不斷地積累,願書香伴你成長!

萌萌:好!媽媽,我會和好書交朋友的!

談讀書作文4

我們為何天天在讀書,年年在讀書呢?開口説讀書,閉口談讀書,到底讀書有什麼意義呢?我想讀書至少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探求知識,一種是修養品德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腦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每一樣事情都由自己去試驗或親自去看,或用自己腦力去想。讀書就可以幫助我們學到很多事情。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好多的知識經驗寫在這裏面,我們讀了書,不就替自己省腦力、省時間,幫助自己解決困難嗎?其次,書本記載許多忠臣義士取義的故事,或古聖先賢的金玉良言。我們看了這些故事,讀了這些良言,對修養品德有更大的幫助。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有技巧的讀書,不是死記,死記不但被不好,還會讓頭腦整個爆炸,除了讀課內書,還要讀課外書,可以增廣見聞。

孫中山先生説:“有了學問,便有知識,有了知識,便有方法。”有了方法,小則可以獨善其身,大則可以兼善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隻要肯讀書就可以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了知識,就可以教導別人;有了許多知識,就可以橫遍天下。張羣:“智慧如寶劍,必磨礪而刃鋒始利;求知如鍛鐵,必千錘百鍊,始成精鋼。”這句話的意思智慧就像一把刀,想要把刀變的很鋭利,就要整天一直努力磨刀;求之需要鍛鍊,需要整天千錘百煉,到一定的時間,就會變成一位金剛不壞之身的.戰士了。

所以讀書有許多益處,但是我們要懂得活讀書,不要死讀書。那就是求得知識要應用,修養品德要實踐。

談讀書作文5

書,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才華橫溢的人成功的橋樑。也是古往今來,不斷被談論的話題。同樣。書,豐富着人類的生活。書就是無限的寶藏。談到書,一定就會想到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九字!

這奇異讀好書意思是要愛讀書才能知其中的道理。這樣,無論在為人,處事,學習,生活,工作上都會對我們有一定的幫助和啟迪。不然怎有得羅曼羅蘭的欲與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息?不然怎有的狄德羅覺得不讀書的人生活就會停止?不然怎有的陳壽的一日無數,百事荒廢?要知道,我們不僅是為了成績而讀書,而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想當年,偉大的毛主席讀書是真的是孜孜不倦,無論做任何事手都離不開屬何必,邊讀邊記錄,記在書上的感悟甚至多於書上原有的字,正是這種好讀書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偉人啊!

其二,讀好書則説明了書有無數種,我們應取其精華,堅決不讀違法,對我們無益的書,歌德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可見讀一本有益的書足矣讓我們提高自己的修養,也足矣是我們的學習,生活得以充實。

這讀書好證明了讀書使人受益匪淺,高爾基不也曾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嗎?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概也源於這讀書好三字吧!不然又怎有得人們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豁達呢?

胡適説過: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無論是散步還是學習,總有所收穫,左宗棠説過: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無論是良友還是故人,都會有所信息。冰心也曾説過: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情,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無論是抒發情感還是僅僅為了單純的寫出一篇文章,都離不開書。

每每你埋身於眾書籍時,不要忘記了,好讀書,讀好書和讀書好。

談讀書作文6

國小已經過了四年,我已經讀了不少的書。我認為讀書重在理解而不是在字字句句上過分地深究,就像五柳先生所説的“不求甚解”。

高爾基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語道出了書的深刻內涵”法國哲學家巴羅深有體會地説:“一個愛讀書的人,他必定不會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導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幽婉的安慰者”,這全部道出了讀書的真諦。

首先,讀書不是平時泛泛地朗讀,而是閲讀。通過讀,分析材料要表達的中心,揭示的道理;通過讀,找出材料中最能誘發感慨的方面,及感點;通過讀,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儘量使自己的感情與作品產生共鳴,這就是所謂的理解。

並不是光讀書就能理解,而是要真正做到以上幾點。有些書,我們對它不感興趣,也是不能體會到它的真諦。所以,我們讀書時要全身心的投入道書裏,找到樂趣,這才能達到讀書最好的效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的好處是眾所周知的,可是那是針對好書來説的,可是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是只有好書的,選什麼書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正所謂我們不僅要好讀書,也要讀好書。讀書要與生活相結合,落實到生活中去,不能光紙上談兵,這也是讀書的必要條件。

這些就是我積累的讀書心得,希望我在將來的讀書生涯中有所幫助,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遨遊!

談讀書作文7

有許許多多的同學常常會因為作文而煩惱,他們認為寫作文是一件登天的難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怎麼寫出讓人讀起來“口齒留香”的好文章呢?下面,我就把我的讀書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作文優美的詞句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把事物生動、形象地寫出來,而這樣表達出來的祕訣就是多讀書。説到讀書有的同學小嘴嘟起來,讀書一點兒也不好玩。又有的同學説:“我讀了,可根本就沒有什麼用。”面對着這些話,我只能對同學們説:“讀書不能帶着情緒去讀,不然,讀書就變成了一個青蘋果,不會像紅蘋果那般甜脆,咬上一口,澀到心頭。文章中再美好的味道,也會被你忽略過去;在橫溢的才情也會變成一堆破銅爛鐵;讀書也就成了以一種痛苦、一種煎熬,讀書也就徹底的失去了意義!”我們應該帶着興趣去讀,帶着疑問去讀,帶着好奇去讀,那是,書中的知識會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你,讓你如痴如醉。你會發現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青蘋果將會慢慢變紅,咬上一口,甜味沁入心頭,清香漫入心肺……

我們除了要帶着興趣去讀,還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記書中優美的詞語,記描寫精彩的段落,這樣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訓練思維,還可以積累知識。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多練練筆,及加強了寫作水平,又可以節約時間“無事之時,大肆揮毫幾筆”。好詞好居室要積累的,只要做到“動筆墨”,才能提高寫作水平。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的食糧;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能從書中得到一切美的享受,所以,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談讀書作文8

書,在我們人類世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有着很高尚的地位。莎士比亞説“書是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生活了沒有陽光。”皮羅果夫説:“書是,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與氣質。”而我説:“書是路標,指領我們走向智慧和思想的城堡。”

雖説開卷有益,但讀書不能盲目,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必須有選擇的讀書,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好的,適合的書籍上。在選書上,不看庸俗無聊之書,不求高深專業,但要切求實用。讀書不要過於專一,要追求廣博。讀書如同交友,只是呆在一個小圈子裏,容易自我封閉,自我限制,所以要廣交朋友,經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種書籍都要儘可能涉足。

在讀書過程中,也要用腦。在思考中完成與作者的對話,用腦讀書,獲得一種簡單的快樂與安寧,更是一種洗禮與昇華的過程,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學習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優化的效果。

我認為,讀書是一種快樂。

讀書是一種最為簡單的快樂;讀書是一種讓心靈安靜,拋開煩惱的快樂;讀書是一種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交流的快樂。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個精妙絕倫的比喻,一個構思精妙、啞然失笑的結局都能讓我欣喜不已。書的世界,會有激情似火,也會有沉靜似水,也會有百般無奈,感慨歎氣……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歎,所以,我們應該視書籍為進步的階梯,千萬不要“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書的瀚海中遨遊吧!

談讀書作文9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是人一生的伴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隻身一人外出旅行,可以什麼都不帶,但是,你一定要帶上一本書。

“開卷有益”就是在提倡和呼籲我們要廣泛地讀書,讀大量的書。只要你捧起書來,每一次都將會有不同的收穫。但由於書籍魚目混雜,因此開卷有益的前提就是要煉就一顆能夠識別優劣的慧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能夠使自己進步的書來閲讀。

養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還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自學能力。對於高中階段的我們而言,自學幾乎成了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毋庸置疑,對於自學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讀書,能夠提高識別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我們在自學時就可以更加輕鬆地做到預習和回顧課文。自學的效果便能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那麼,自學這個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食糧,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淨化心靈。當我們苦悶時,書可以為我們排憂解難,書可以帶領我們在各種各樣的生活世界裏遨遊。讀書的確是一件神聖的事,當你年過花甲時,憶起往昔讀書的日子,你會驚奇地發現有書陪你走過的時光,精神世界是充實的。

“一本好書影響一生”,讀書,可以讓你獲得無窮無盡的快樂,可以給你帶來一份無形的財富。我們的青春需要知識的灌溉,讓我們一起享受讀書的時代吧!

談讀書作文10

有人以書為心,有人以心為書。讀書者,一曰解心靈之飢渴,二曰解知識之飢渴。飢渴者,求知也,求智也。

——題記

以書為心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應是以書為心者所言。所謂以書為心,即探求,求知。心中對這個奇妙異幻的世界有無限的好奇,以得到答案為樂。方程式、定律、未解之謎、奇異現象……一個個吸引人的標題,一段段大自然給予的真理,造就一位位給人類作出偉大貢獻的數學家、科學家。他們不僅以書為心,而且在許多書中尋找更多未解的問題,於是又有更多的真理公佈於世。

讀書要有“勤”,能“苦”。勤,勤者多得,因為他能接觸比平常人更多的書籍,這意味着他能獲得更多真諦;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些人,稱之為學者。

以心為書

心,是個奇幻莫測的無底洞。它能創造出許多情感, “哭笑不得”、“又恨又愛”、“鄉愁情愁”這類比比皆是。這就是人類和動物的最大區別。

這類人,與其説他們是讀書,不如説是讀心。讀心靈中的悲憤、喜悦、仇恨、愛情、仰慕、妒忌……其快樂決不遜於知識方面的滿足。這是一種感覺,不同的心説着不一樣的感情,但是語言是一樣的。

一汪清泉,一片芳草,一川崎嶇。

我也是個讀心者。

我需要得到更真實的情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會我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每一次挑戰,而且只要相信自己,便無過不去的障礙;《名人傳》以三個世紀偉人的生平經歷,讓我瞭解了文豪、大家們的內心;《簡·愛》説,精神上的堅強比身體上的高大更強悍;《做人·立身·處世》用蒼老而不失威嚴的口吻教育我該是個怎樣的人,怎樣才能成為堂堂男子漢屹立在這個世界上,怎樣問心無愧……

心靈上的充實,才能對知識有“勤”,有“苦”,才可以更上一台階。

這些人,稱之為智者。

探幽

幽靜的角落,往往涵藏着更大的真理。——因為喧鬧的地方已經被蒐羅一空且為世人所知了。黑暗遠比光明更富有吸引力。

所以才有了“蛀書蟲”(著書蟲)……世界上不能沒有他們,他們才能推動歷史的巨輪向前行。因為舊的書“蛀”光了,必然會有更新更好的書面世。這就是文化的進步。

不管是以書為心,還是以心為書,寫書者為讀書者開闢道路,而讀書者讀書多了也會變成寫書者,就這樣讀讀寫寫,寫寫讀讀,一代換一代,書海無涯。——我是一個乘船者,也是一個划船者——這就是我的水手日記。

談讀書作文1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精神糧食,是學習的一種載體,對人的一生起着關鍵的作用。

讀書開啟心智

韋應物浪子回頭發奮苦讀成為格調淡雅的傑出詩人;王國維飽覽詩書,諳熟儒道成為一代國學大師;于敏最好讀書,勤讀善思,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開卷有益,書裏的知識無窮無盡,在書中可以和高尚的心靈為伴,與傑出的思想共舞,體會字裏行間的奧祕,瞭解事物的真相,探索那些肉眼不可見的精神世界。一個人的閲歷總是有限的,而書恰好能彌補知識的不足,打開我們的心智之窗,使我們走向成熟。

讀書塑造靈魂

身體和靈魂,要麼旅行,要麼讀書,總有一個在路上。人生就像一條長長的路,在書中,不僅有眼前,還有詩和遠方。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讀書就像是在雕塑一件工藝品,擦亮它的眼睛,擴大它的步伐,裝點它的靈魂。“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應是最好的解釋,當你的知識積累得足夠多時,不驕不奢,還能憐惜那不起眼的草木的長勢,這便是人性的完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多了,那些平凡無奇的事物也有了藴味,達到“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的境地。

讀書代表人生

字如其人,讀書代表人生亦為不可。看什麼樣的書,看多少書就決定了人生的走向、人生的高度。所謂“讀書無用論”就是針對讀書所帶來的回報有多大提出的。可是讀書本是“無用”的,因為它永遠不可能等價於物質財富,它的收穫是內在的、隱形的、無功利性的,如同宇宙一樣看似空曠卻豐富燦爛而無邊無際。朱子説:“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字面上看自然給予我們的感悟比書純粹得多,但離開書本,光靠時間的滄桑獲得的感悟,這樣的感悟實在是微乎其微。當你逐漸瞭解自己,拓展視野,放下名利,或者説讀書到了一定程度,書中的理趣便如泉湧一般參悟人生。淡泊、寧靜,人生如同讀書,勤奮不懈,人生才沒有遺憾。

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就像喝不解渴的酒,吃不能飽的點心一樣,看似無用的裝點,其實是人生的必需品。以功利讀書的不過是生活的奴隸,以淡泊之心讀書,也許這一漫長過程無法給你帶來物質上的財富,但你豐厚的心靈足以成為你最寶貴的財富。當然勤奮刻苦的人還是有回報的,而且現在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讀書已成為多數人的追求。

多讀書,讀好書。

談讀書作文1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讓我們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有力於我們寫作文……古往今來,人們以識字為驕傲。

我認為,讀書應該要:

  愛書

中國的魯迅看書前都要:先把手洗乾淨,再將書講仔細的品讀。我們也應該學習魯迅這種愛書如命的方法。有一次,妹妹把我的書拿出來,剛剛拿出來我還沒在意,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哭喪着臉對我説:她把我的書弄壞了,當時我就生氣了……

  不動墨不讀書

現在全省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邊讀書邊讀邊畫,邊思教,讀書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現在我已弄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例如寒假時我在小豆豆這本書,在書上邊讀邊畫,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理解書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一種方法,我們要真正理解書意,掌握其精髓才能別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為我所用。例如,讀書時的好詞好句,時常拿出來品讀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記出這些東西把它牢記在心。

  記書

讀書要記書,理解題意和內容。記書也就是記住重點,好詞好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有自己的黃金屋和顏如玉,我們要認真讀書,好好讀書,記住書中意思理解書中的意思。

  用心讀

讀書要用心讀,不能想這想那。“南思北想無安着。”讀書時坐在桌前心裏什麼也不想,只有安心下來才能學到知識。如果,坐在桌前想西,想東,心無定力,就算讀了之後,也學不到知識。讀書還要“思人患不明,患足以不學,即學患不行。”只要用心讀就可以把學的知識牢記心中。

讀書要多思,多想,多學,多記,虛心求教才是真正的讀書。

談讀書作文13

人生一大樂事——讀書。

一杯濃烈的咖啡,有人説它苦澀;有人説它香甜,各執其辭。讀書亦是如此,有的人認為是一件快樂的事,有的人認為是一件痛苦的事。那麼讀書到底是一件快樂的事呢?還是一件痛苦的事?

巴羅曾經説過:一個愛讀書的人,他必定不至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温情的安慰者。只要有書的陪伴,就有無窮的歡樂,必然會遇到很多的苦,但達到了一個境界,就會真正體會到此苦亦為甜,此甜藏於苦中。

我們現在還是學生,學生就應該好讀書,讀好書。但我們被學習,考試,升學等壓力纏繞於一身,除了為完成任務還是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認為讀書特別乏味,枯燥,是苦差事。因此,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認為讀書時人生一大樂事,把壓力拆除,拋向天地之間。

正如“頭懸樑”,“錐刺股”,“囊螢映雪”等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為了讀書,受到了身體上的痛苦,但是他們覺得苦嗎?不苦,因為他們熱愛讀書,早已把痛苦拋向九霄雲外的地方。“五柳先生”陶淵明他也不是常常“好多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嗎?他們通過讀書,陶淵明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品質,昇華了內心。讀書難道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

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聰慧,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讀書使我們有百利而無一害,難道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鳥魚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正值青春期的我們有着積極進取的心態,有着勇於拼搏的豪情。

因此,我們應該把讀書作為享受,人生一大樂事。善於讀書,熱愛讀書,從中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和自身價值。

談讀書作文14

全國讀書人惠及幾億人口,分別處於各個年齡段,但中學生卻對於讀書時間發出“沒有時間”的荒謬結論。然而,我從《談讀書》中找到了其根本原因:讀書,從來都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不願意“擠”時間去讀。

世間有許多人比我們繁忙,他們或是偉人,或是領導,亦或是科研者,但他們依舊會每天抽空閲讀,以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著名央視主持人——董卿,曾在採訪中談到自己的作息安排,其中有一句發言令我記憶猶新:不管每天我工作到多晚、多疲憊,睡覺前我一定要讀30分鐘的書。不必遠説,你應該記得國父孫中山先生,難道我們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步暇接的老人家還要忙些麼?他生平無論忙到什麼地步,沒有一天不偷閒讀幾頁書。

靜心細品,從古至今哪位文人雅士的成功之道不是讀書。憶往昔,孫中山乃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何讓他這番英勇?是讀書。看今朝,央視著名才女主持人董卿,那骨子裏透出來的自信、優雅,又隱匿着厚實教養氣質從何而來?是知識。

反觀於我們,中學課程固然很多,但是我們撫心自品:週末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可以讀書,但卻選擇打遊戲或刷抖音來消遣;寧願在家裏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也不願邁出舒適圈去圖書館閲讀;再或者,如果我們每天抽出半刻鐘,那每天至少可以讀3、4頁,每個月大約可以讀100頁,日積月累,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如果正值活力的青少年期不去努力讀書,難道想“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嗎?所以,我們能否讀課外書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擠”的問題。

正如高爾基所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會有的”,但還要記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談讀書作文15

時間:20xx年9月12日 地點:表姐家裏

我:表姐,我聽姑媽説你自小就喜歡讀書,現在我想就讀書的問題向你做份訪談,行嗎?

表姐:(笑)當然可以!那你就隨便問吧。

我:你平時愛讀些什麼書呢?

表姐:一開始我是喜歡看漫畫書,它圖文並茂。後來升入國中,我漸漸喜歡上看名著,比如聽《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中國的四大名著我也是在那會看完的。到現在上了大學,我就開始接觸外國的文學,比如《簡愛》、《傲慢與偏見》等。

我:那你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嗎?

表姐:説到讀書方法,沒有一個準繩。就我而言,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弄清楚故事情節、人物關係。然後細細揣摩人物的特點,最後還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態度。這個過程不是讀一遍就能領會的,可能需要讀兩遍,甚是是更多。

我:表姐,我的作文總寫不好,你有什麼訣竅嗎?

表姐:寫作文首先要親身體會,作文自然就寫得具體感人。其次要靈活運用積累過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這樣文章就生動傳神了。最後,還要善於借鑑作家、優秀作文佈局謀篇的方法,這是寫好作文的必經之路。同時,還要多讀書、樂讀書,要有恆心,日積月累,只要腹中有墨,還怕寫不出好的文章來嗎?

我:看來讀書、作文是息息相關呀!我記住了,謝謝你,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