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作文合集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元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元節作文合集15篇

中元節作文1

今天是中元節,俗稱鬼節。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説:“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小時候我三爺爺説過鬼節到來前後閻王放出的鬼魂會找替身,晚上不能出去,聽起來很慎人,每次聽完了故事,不要説出去玩、就是睡覺都要蒙着被子,腦子裏想象的鬼魂比講的還可怕,懵懂間流着冷汗戰戰兢兢睡着,等到天明睜開眼睛,窗外豔陽天把夢中的恐懼逸散而光,所有鬼魂在陽光下化為烏有,心靈深處的魅影隨之消散。

中元節作文2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中元節作文3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我要去給外婆掃墓。

一大早老媽就把我叫起來,倒計時上去買燒紙也就是所謂失去親人的“錢”到啦集市上各種各樣錢看得我眼花繚亂。有一元。兩元一千元的紙幣上面還有玉皇大帝的頭像。還有金銀元寶,紙銅板……

買好燒紙後我們往回返。

外婆的墳墓在一大片玉米地裏,由於玉米的葉子非常鋒利,很容易刮傷我們於是我們各自都做好啦防護。姑外婆和老媽都穿個破褂子,帶頭衝進了玉米地我也不甘示弱披上雨衣也衝進玉米地在地裏,在地裏我雙手向前伸直,把玉米葉撥向兩邊這樣就傷不到我了。

這樣過了十分鐘左右,我們來到拉墳前用手劃拉一個十子架,接着用打火機點燃啦“錢”火嘩的一下燒拉起來由於玉米地裏本來就悶熱再加上燃燒的火焰使本來就汗流浹背的我們更熱啦,汗珠啪嗒啪嗒的往下落,但老媽卻説“老媽收你的錢在那邊要捨得花錢,別省吃儉用……”此時老媽的表情是那麼嚴肅。痛苦。

中元節,這個悲傷哀痛的日子;這個思念親人的日子;這個令我永生難忘的日子。

中元節作文4

又是一年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又稱中元節。在這一天的前後幾天,都是人們祭拜先人的日子。我家也不例外。

對於七月半,由於自我懂事後沒有親人離世,因此我更期待這一天的食物。在中元節,媽媽會準備一些瓜果、糕點、炒貨進行祭拜,而我就等着這些美食的祭拜完畢。

一大早,媽媽就上街買了蓮藕、涼薯、蘋果、荔枝,還有一些薄荷味、桂花味的糕點。當然,西瓜子、葵花籽和花生也是少不了的。

平時我不太願意上街提東西,但這一天我很樂意!

當我們吃過晚飯,媽媽吩咐我早點去洗澡。洗完後,我就會洗乾淨部分蓮藕、蘋果、涼薯等好吃的,切成一片片的擺在碟子裏,最後和擺好的糕點碟子一起擺在八仙桌上。之後,在爸爸的帶領下,將姥姥、爺爺等逝者“接回家”後就開始了祭祖。

我們先是點了鞭炮,然後對着八仙桌拜了幾拜,等待先人用食。大約十分鐘過後,爸爸再次燒了紙錢,表示可以吃東西了。此時我雖然很激動,但會忍着不表現出來,否則會惹來媽媽的責罵。

不過,罵幾句算什麼,只要能吃到好吃的就好了。我吃一口藕片,又吃一口涼薯,嘴巴里甜甜的……

中元節作文5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而在中國,《佛説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到了宋朝的時候,由於儒、釋、道合流的日趨明顯。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脱。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中元節作文6

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界巡遊,履行職務。它們法力無邊,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舉行“中元齋醮”,俗稱“道場”,為民眾祈福。是日殿上設“太上中元七氣赦罪洞靈清虛大帝平等應善天尊”的神位,廣陳供養。卯刻,道眾聞鼓上殿,經師們加披五彩雲鶴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頭戴五老冠,金蓮蓋頂,身披天仙法衣,手執朝簡,在鐘鼓齊鳴中拈香、宣表,稱“慶賀朝科”,便拉開了法會序幕。法會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誦 《玄門功課經》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錫福寶懺》。晚間唪誦《鐵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後化的祖師,並普渡十方孤魂。

中元節作文7

由於中元節是祭祀先人的鬼節,因此各地習俗都是圍繞祭祀展開的。

相傳農曆的七月七年級,閻羅王會把地獄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回到陽間的家中接受祭祀飽餐一頓。因此,人們會在中元節這一天中,供奉上秋收新鮮的稻米糧食和鮮果,燃香燒紙,宰殺牲畜祭祀先人。同時也會祈求祖宗保佑來年秋收能五穀豐登,驅病除災保家宅平安。在中元節這天,人們為了防止在陽間飄蕩的鬼魂傷害自己,也會在路邊祭祀孤魂野鬼,免他們無人祭祀而危害人間。

河北省:在河北的部分地區有中元節“送羊”的習俗,在中元節祭祀先祖是會一併準備鮮果與蒸羊送給外孫。而在清河縣人們在祭祀後也會蒸麪羊送給女兒。

福建省:福建中元節也叫“燒紙衣節”,已出嫁的女兒準備父母的衣冠等物放在箱匣之中,用紗蒙上,送到父母家。在福建中元節也有出家的女兒回家祭祖的傳統。

江西省:江西省的吉安人在中元節燒紙錢時忌諱孕婦摺紙錠,據説是孕婦折的紙錠焚燒後就會化為虛無,鬼魂是拿不走的,防止鬼魂生氣,覺得人類燒紙是在戲弄他們導致家宅不寧,因此孕婦不折紙錢。

中元節作文8

很多人一提起盂蘭盆節就會想到日本,其實,這個節日發源於我國,在道教中也稱之為中元節。

據傳,在中元節這一天,地獄的大門會被打開,許多鬼就可以趁此時機回到他們生前的家裏,享受後人的祭拜。而這個節日我家自然也不會錯過。

今天我們家準備燒包。每到這幾天,天氣就會有些發涼,空中也可見一絲絲的細毛毛雨。陰陽相隔,想要見的人都已不在,也許老天也在為此而悲傷吧!

爸爸媽媽在家裏準備晚飯,我和弟弟跟着親戚帶着紙包、紙箱等來到野外開始燒包。

我和小孩子負責把附近的樹枝、樹葉掃開去,以免待會燒到別的地方去。而大人則開始分開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紙包,待拆開繩子後,則將紙包或側放或豎放的擺好,確定待會燒起來之後能夠更容易燒開。

伯伯用打火機點了三支香和一支燭,插在土裏拜了幾拜,然後引燃紙錢,一把把地撒向紙包,確保紙包能夠燃起來。我則和孩子們一人拿着一枝小樹枝,撥弄紙包,將那些沒有燒起來的紙包撥到火那邊,或是將倒下來的紙包撥正……

火光映照在我們的臉上,空氣暖了起來,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這樣温暖下去……

中元節作文9

按照佛教的説法,中元節的來源就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脱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就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節的習俗就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有文獻記載,《詩經》的40篇《頌》即就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就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後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孝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善事父母,而從深層意義上來説,孝更就是一種倫理規範,一種處理宗族關係的方式,一種秩序的建立。祭祖表達的就是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它就是維持宗族關係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説,祭祖正就是這種宗族關係的一種反映,一個寄託。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説,以及中元節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具有雙重意義:

一就是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讓人們慎終追遠。

一就是發揚推已及人,救濟眾生的義舉,換得世界清平。

中元節作文10

早晨,鬧鐘的“叮鈴鈴”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無意中看了一下日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還標註着“中元節”三個字,中元節?沒聽説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問媽媽什麼是中元節?媽媽告訴我:中元節是人們紀念祖先的日子.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媽媽經常疊元寶呢!

到了中午,我們都忙開了:我負責疊紙,爸爸、媽媽負責燒飯菜.我來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應該疊的紙),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桌上的那疊紙足有3釐米厚,事不宜遲,我立刻動手幹了起來.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紙,把它們平均分成幾份,再把它們捲起來,壓平,最後它們一張一張地抽出來,就行了.過了三十幾分鍾,我把紙疊好了,媽媽那邊也好了.我幫媽媽擺好飯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樹枝和耐燒的舊臉盆,再點燃蠟燭,一切準備就緒.

爸爸先從紙堆裏抽出一張紙,點燃後,一張放在大門前,再用另一張引火放在舊臉盆裏,待火燒起來後,爸爸把兩捆紙放在舊臉盆裏,過了一會兒,紙燒成了灰,爸爸把元寶放入舊臉盆中,3分鐘過去了,元寶也燒完了,等火滅了,我們趕緊磕了頭,磕完頭後,我吹滅了蠟燭,爸爸把舊臉盆端走倒掉,我們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節是祭祖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沒有祖先的勤勞,我們也不能過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節作文11

早晨,鬧鐘的“叮鈴鈴”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無意中看了一下日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還標註着“中元節”三個字,中元節?沒聽説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問老媽什麼是中元節?老媽告訴我:中元節是人們紀念祖先的日子。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老媽經常疊元寶呢!

到了中午,我們都忙開了:我負責疊紙,爸爸、老媽負責燒飯菜。我來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應該疊的紙),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桌上的那疊紙足有3釐米厚,事不宜遲,我立刻動手幹了起來。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紙,把它們平均分成幾份,再把它們捲起來,壓平,最後它們一張一張地抽出來,就行了。過了三十幾分鍾,我把紙疊好了,老媽那邊也好了。我幫老媽擺好飯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樹枝和耐燒的舊臉盆,再點燃蠟燭,一切準備就緒。

爸爸先從紙堆裏抽出一張紙,點燃後,一張放在大門前,再用另一張引火放在舊臉盆裏,待火燒起來後,爸爸把兩捆紙放在舊臉盆裏,過了一會兒,紙燒成了灰,爸爸把元寶放入舊臉盆中,3分鐘過去了,元寶也燒完了,等火滅了,我們趕緊磕了頭,磕完頭後,我吹滅了蠟燭,爸爸把舊臉盆端走倒掉,我們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節是祭祖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沒有祖先的勤勞,我們也不能過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節作文12

很多人一提起盂蘭盆節就會想到日本,其實,這個節日發源於我國,在道教中也稱之為中元節。據傳,在中元節這一天,地獄的大門會被打開,許多鬼就可以趁此時機回到他們生前的家裏,享受後人的祭拜。而這個節日我家自然也不會錯過。今天我們家準備燒包。每到這幾天,天氣就會有些發涼,空中也可見一絲絲的細毛毛雨。陰陽相隔,想要見的人都已不在,也許老天也在為此而悲傷吧!爸爸媽媽在家裏準備晚飯,我和弟弟跟着親戚帶着紙包、紙箱等來到野外開始燒包。我和小孩子負責把附近的樹枝、樹葉掃開去,以免待會燒到別的.地方去。而大人則開始分開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紙包,待拆開繩子後,則將紙包或側放或豎放的擺好,確定待會燒起來之後能夠更容易燒開。伯伯用打火機點了三支香和一支燭,插在土裏拜了幾拜,然後引燃紙錢,一把把地撒向紙包,確保紙包能夠燃起來。我則和孩子們一人拿着一枝小樹枝,撥弄紙包,將那些沒有燒起來的紙包撥到火那邊,或是將倒下來的紙包撥正……火光映照在我們的臉上,空氣暖了起來,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這樣温暖下去……

中元節作文13

風起,雲稠,鳥哀,花泣;不日又要到中元節了,多少相思無從寄,億萬冥幣、半車冥紙,即使再多也無法割捨那份永遠失去的親情!

萬壽園,車來車往,絡繹不絕,遠遠就能聞到天空中瀰漫着殘香與紙灰的氣味,近處更是煙霧繚繞,朦朧如野;也許如此更能讓活着的人以之安撫,對逝去的親人加以告慰吧!

穿梭在煙霧繚繞的人羣中,偶聞一處暢然歡笑,居然是在這一片逝者的淨土上,絲毫沒有悲哀的情緒,可悲!然,汝奈吾何!?

雙手輕撫您的墓碑,眼淚悄然滑落,四年了,您還好嗎?有沒有想念梅兒?在梅兒心裏,您依舊安詳地躺在老宅裏,依舊在那個盛滿歡笑的家裏,只是在這裏為您立了墓碑而已;紅塵陌路到處都是您的影子,無所不在,累了、痛了都會與您傾訴,只是習慣了沒有迴應的對答;您也一樣,有所不快也與梅兒説説、倒倒,別苦了自己。如今梅兒也只能偶爾來陪陪您、為您祭祀焚香寄冥幣了,以此來告慰您在天之靈;您還記得我們的相約吧,來世,我們母女互換,讓梅兒來照顧您一生一世,以報答您的恩德。

瞧,天也落淚了,也捨不得您離去,如果可能,我願用一切再換回您我無時無刻都思念的母親!您安息吧!

中元節作文14

有關中元節的傳説很多,道教最主要的為修行記説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脱。"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七年級,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説:"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寶島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作文15

在七月初的時候,我們家就會開始為七月半鬼節做準備——寫包。我老是記不住該怎麼稱呼逝世的姥姥、爺爺他們,這時候媽媽就會耐心地教我。説在寫包的時候,稱姥姥為曾祖,稱爺爺為祖考,結尾為老大人,若是女性,則結尾稱呼為老孺人。

寫了包之後就是數紙錢裝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會開始做其他準備。如,將八仙桌擦乾淨,倒乾淨香爐裏面的沙子和香灰,買好過節用的紙錢、紙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時分,我家會將八仙桌擺在堂屋的正中間,香爐倒上一些沙子擺在桌面的上方處。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處則分別擺上一條長凳。在桌子正對大門的那一方,會在桌子腿上方繫上一面方正的步,我們如果要燒紙錢,就要從布的兩側遞到桌子下的盆子中。

等到準備完畢,吃過晚飯、洗過澡我們家就會由爸爸帶頭引着我們去外邊“接客”。爸爸的手上會拿着幾支香燭、一些紙錢,一邊走,一邊嘴裏唸唸有詞,似乎是説“XXX接您回來看看”之類的……

等走到一定距離後就會開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燭,然後點鞭炮。鞭炮點過後,我們就要鞠躬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