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拒絕什麼優秀半命題作文十篇

【篇一:我不拒絕青春的磨礪】

我不拒絕什麼優秀半命題作文十篇

青春,嬌豔如花,熱情似火,純潔若玉,但幾經磨礪,才會更加永恆,所以,當青春的磨礪來臨,請不要拒絕它。

青春,是一朵含苞的花。

精心地呵護它,是我們的職責。然而你若盡力地揮霍,給它無盡的芳華,是的,它會愈發鮮亮、明媚,但那只是一時的耀眼,也許就在下一刻,過了時節,芳華落盡,便只能枯萎、凋謝、落入泥中。但倘若你小心謹慎,不斷幫它剪枝、鬆土、施肥、用心呵護,也許它開出的花朵不是最嬌豔、最迷人的,但它絕對是最健康、最茁壯的。到了來年,便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讓它的生命一直延續,讓它的精神永恆留存。青春,有了磨礪,才讓花香沁人心脾。

青春,是一把熱烈的火。

你若用這樣一把烈火來煮飯,一定會使食材失去本身的鮮味,而且也使營養大量流失。雖然效率高,但沒有了口感。但倘若你能忍受寂寞與時間的考驗,用文火慢燉,一定能把食料的鮮美汁兒煮出,一時的飢餓後,卻能吃到色香味俱全的飯菜,這便是廚藝的檢驗與耐心的見證。青春,只有有了磨礪,才會使火花永恆閃爍與明亮。

青春,是一塊天然的玉。

天然的玉,總是會有毛邊、有瑕疵的,你若把這塊玉藏在家中某個角落,多年以後拿出來,你會發現與之前並無兩樣,還是一樣有毛邊,不同的是,它也許上面已經落了灰、不再具有光澤了。但倘若你把它帶在身邊,跟隨你走南闖北,去經歷一切苦難,等你再次拿出它,細細端詳時,你會發現,它便不再是曾經的它了,通過時光的磨礪,它有了沉澱、有了過往,有了歲月的記憶,有了成熟的氣質,有了同你一樣的堅毅。這時的它,才是無價之寶。青春,有了磨礪,才更有價值,更有韻味。

青春的磨礪,讓我的生活更美好。讓花香沁人心脾,讓火焰生生不息,讓玉石獨一無二。所以,當青春的磨礪來臨,我從不拒絕它!

【篇二:我不拒絕落葉】

秋與落葉,一直以來都是傷感、惆悵的代名詞,多少文人墨客走進秋天,觸景生情。“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兒時的我與母親步於庭院的時候,母親也曾感歎:“我最不喜歡的就是秋天,見不得落葉隨風飄舞,無限淒涼,風一吹就散了,感覺生命真是短暫,如此脆弱。”那時的我,因為這番話,對落葉的灰色不很喜歡。

直到有一次假期,母親帶我去了橘子洲。

正逢秋季,橘子洲漫山的楓林成了這裏的主角。那紅,帶着生命綻放的光彩,震撼了前來觀賞的遊客,其中也有我。眼睛睜得大大的,從未有過的專注,似乎想把這一刻的景象都鐫刻在我的腦海裏。偶然,一片夾着棕紅的落葉從我的頭頂飄落。那麼緩慢地飄過,那麼不捨地從曾今輝煌無比的王座上飄零而下,我禁不住伸手接住了它。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細緻地觀察一片落葉。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片火紅,那麼炫目地展現曾今生命的輝煌與不可一世。細細地品賞,方才發現葉尖已經攀上了點點棕色斑痕。也許就是這點點斑痕,帶來了死亡的訊息。棕痕猶如破竹之勢,將楓葉的生命之火截下,熄滅。於是,它在別的兄弟綻放之時悄然飄落。它的脈絡微微卷曲,好像在為短暫的命運感到不甘。

看着這飄飛的生命,我突然感受到落葉給我的最後訊息,那前所未有的渴求延續生命掙扎的氣息。它的一生單純、執着而熱烈,它不願意過早逝去,才會在飄落之時在空中旋轉、紛飛,來延續自己最後的輝煌,這是生命終結之前反抗死亡的舞蹈啊!我對落葉肅然起敬,原來它,並不只有悲苦與惆悵,它帶來的還有生的熱烈和對即將註定死亡的命運掙扎!

我放開手,讓那片落葉飄向大地,覆在更多的反抗者身上,長眠。我突然想到雪萊的一句話:“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它的身後,將是翠葉抽芽的春天!

落葉,生於希望,死而輝煌。它告訴了我,要與生活作鬥爭,不能放棄希望!

從此,我不再拒絕落葉。

【篇三:我不拒絕缺憾作文

在一個令人遺憾的破碎裏,我們或許能望見另一片美麗風景。——題記

人人都愛完美。

一個故事,讀到最後我們總喜歡圓滿的結局;一件藝術品,我們總喜歡它完美無缺;人的一生,我們總渴求一帆風順而不經歷坎坷,但殘酷的事實往往事與願違。如果你還在懊惱,如果你沒忘記抱怨,就請試試換種心境,別拒絕缺憾。

任何輝煌,都會有謝幕的那一刻。我曾反覆歎息秦朝的歷史,慨歎竟如此短暫,如此驚鴻一瞥,似蜻蜓點水。我多希望她可以譜寫更多文明的奇蹟,可歷史總還是如此缺憾。但細品秦的歷史漢的盛世,你或許能豁然開朗。雖短暫,卻留存下極致美麗的文化沉澱,她孕育了後世漢代的詩歌經典,以另一種存在形式輝煌着。存於心中,流淌在血液裏,生生不息。這樣的缺憾,讓人惜,又讓人喜。惜她歷時太短,喜她的文化傳承如此悠久。如維納斯的雕像般,雖不完美卻是世間最美的藝術品,令人讚歎。

從前總是為自己的學習擔憂,憂心一退步,就再也無法跟上步伐而遭人恥笑。現在我知道,頭一次的不滿意成績,是下一次改進的信念,知恥而後勇,才能促使前進、奮鬥,在不完美的缺憾中奮勇直前。我不會拒絕缺憾,而將它改寫成推我前行的動力,改寫成更刻苦的投入,更持續的努力。最終缺憾帶來的便是下一次的完美。一味地拒絕,接踵而至的是下一次的缺憾,循環往復。就這樣缺憾成為了一個永恆的漏洞,無法彌補。所以,請不要拒絕。

換個角度,缺憾就是美麗的,讓你在惋惜中反思,在懊惱中奮進。就如破碎的圓的故事,在缺憾中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而那風景,是令你驚歎的。

縱觀歷史,展望未來,我接受每一個缺憾惋惜,再看出別樣風光。

陽光透過窗外破碎的樹葉照進教室,灑下點點光影。我不拒絕缺憾,因為小小的缺憾可以造就大大的完美,透過缺憾,我們看到另一片藍天。

【篇四:我不拒絕冬天】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也生於北國,長於北方,並深深地熱戀着故鄉的冬天。——題記

冬天,縮手縮腳的,穿得跟棉球似得,很不舒適,更不美觀,愛美人士常常懼怕“美麗凍人”的季節,於是抗拒冬天,我卻不然。那裏承載着我兒時滿滿的最美好的記憶。冰天雪地,我與小夥伴們堆雪人打雪仗,棉衣上全是雪水,但那絲毫不影響我的興致。有時堆成一堵雪牆,搓上幾個雪球,在那雪地裏刺眼的白光下,閃耀着少年們活潑的身影。冬爺爺把雪作為禮物帶到我們身邊來,雪是我兒時最珍貴的回憶。

冬天,在我看來,不是冷的,而是暖的。因為嚴寒,大家疏於出門,時常只在家裏窩着。鄉村生活從來都是鄉鄰和睦的:男人們在家裏圍着火爐,光着膀子,喝幾口烈酒,額頭上也居然還能沁出汗。女人們大都嗑着瓜子,有的低着頭納着鞋底,笑着説着,東家長李家短的故事,成為他們永遠的話題。爺爺奶奶倚靠在門邊,曬着太陽,看孫兒們堆雪人,打雪仗,笑着羨慕着,愜意的神情莫不也是想起自己兒時的時光?太陽照在他們臉上,他們似乎有一冬天的笑容等待綻放。冬,不是冷的,是暖的,有了鄉鄰的陪伴,冬天也會燃燒,定然温暖。

愛冬,不乏其人。我如此愛冬,情結也源於古人吧。思緒忽然回到了過往,文人墨客們賞雪論雪的情形浮現於眼前。那是多少個春秋前,謝太傅於寒雪日內集,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傳於冬天,被冬天凝記。疆場上,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詠雪千古絕唱,瞭然於胸。戰事如此緊張,仍能感受自然之景的絕美佳境,能有如此高雅情趣,非常人能及了,詠歎之情油然而生。冬爺爺自然記下了它。古人的冬天,也定是讓他們喜愛的吧!冬天的腳步,邁着邁着。

我從不拒絕冬天,它是四季中最獨特的一季,接過豐收,迎來新生。他一定不是冷酷的,我堅信它是多彩的。它有梅蘭竹菊相伴,有蒼松古木相伴,必定是多了幾分深沉。門前蒼松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松葉泛着深青,泛着金光。

坐在窗邊,書被捧於手中。忽地,書頁被一片雪花打濕。我不禁楠楠月:“冬,你好!”

【篇五:我不拒絕批評】

小時候,我最最厭惡和痛恨的,就是長輩批評我。

批評帶給我最深的一次傷害,是在幼兒園裏發生的。那一回,我和夥伴玩鬧時不小心將顏料撞翻在桌上,濺了一手的墨汁。我跑去衞生間洗半天,發現憑手與手之間的摩擦無法洗乾淨,只能用毛巾,可我真不想弄髒自己的毛巾,就偷偷地將那些污濁的汁水抹到了別人的毛巾上。事後被幼兒園的小阿姨發現,一向温柔的她頭一回發了很大的火,當着所有小朋友的面批評我不應這樣自私,其實那時我除了害怕之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自私。就這樣我被貼上了“自私”的標籤,心中一下子也十分討厭漂亮的小阿姨。可從那往後,我牢牢地記住小阿姨批評我時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只是後來我才懂它的真正意思,一直到現在,我始終牢記於心,便也成了我現在為人處世的原則。

上了國小後,雖沒有小時候對批評的憎惡那般強烈,但依舊不很喜歡。可是愛犯錯誤的年齡總免不了錯誤,無論是上課學習,還是課下自習、寫作業,我都有個壞毛病——控制不了的多動,也許這是男孩的天性好動吧,總喜歡東摸摸西看看,屁股在板凳上蹭來蹭去,始終不能如其他優秀的女生那樣專注。班主任將我這一“惡劣”行為告訴了我的父母。回到家後,他們更是嚴厲地訓斥了我。他們説,如果連做一件簡單的小事,甚至是聆聽他人都無法心無旁騖的話,長大後很難做成一件大事、了不起的事,機會也會悄悄地離你而逃。雖然被罵的滋味實在不好受,但我覺得父母的話並非不無道理。後來,在老師的嚴管下,在父母的監督下,終於改掉了這個壞習慣。現在的我,竟如此優秀,能處事不驚,能泰然淡定。

在後來的成長中,我又經歷了許多不同的批評,當時確實曾好多次偷偷難受。但從那一次次的批評背後,我看到的是一個自私的我變成一個會換位思考的我,一個幼稚無知的我變成一個成熟穩重的我,一個貪玩的我變成一個有志向的我,一個愛生氣的我變成一個會包容的我……缺點就這樣在批評中轉化,轉化成了我身上有價值的優點,我也透過批評看到了長輩們的用心良苦。我想,在以後的經歷中,我更應該學會去接納可能還會到來的一次次的批評,並使我在批評中收穫心靈的成長。事實上,我正在努力做,也做到了。

缺點和錯誤是一堵堵成長之路的牆,批評是打破這堵牆的唯一利器。我想要練就更加成熟堅韌的自我,我不再耿耿於懷於批評。

【篇六:我不拒絕牽你的手】

從小我就是在你的手中長大的,一直到現在,我想也會直至永遠。

當我還是個嬰兒的時候,你喜歡把我抱在懷裏,用你那雙無比寬大的手輕輕地托住我的小腦袋,温柔地哄我入睡。後來聽爺爺説,我從小敏感,只要離開你的手掌,我就不肯入睡,就這樣你整整託着我睡了兩個多月。爺爺還告訴我説,你瘦了,而我長長了很多。

到八個月的時候,我已經可以站立,於是我又成了你手中最珍貴的玩具。下班回來,你第一時間總喜歡把我抱起,讓我站在你的掌心,然後你熟練地將我一上一下地舉起又放下,我因為您的逗樂,咯咯地笑個不停,家中的歡笑聲也因此而此起彼伏。

再後來,我調皮地想獨立自由,總想着自己走路,擺脱大人的手臂,但終因沒有經驗和實戰的機遇,摔跤是每天必然的重複。你心疼地抓住我的手臂,怕我摔痛,用力卻又是那麼的輕柔。我在這份難以察覺的温暖中,似乎獲得了力量,很快就學會了走路。

緊接着,我就能奔跑了,而且跑起來總有些肆無忌憚。你不顧自己的勞累,總是緊緊地跟着我,努力地牽我的手,而我卻調皮的甩開。只有帶我去海洋公園看魚,去遊樂場坐海盜船,我才肯願意緊緊地拉着您,而且一刻也不肯放下。特別是我生病時,你用你温熱的大手緊緊地裹着我那因打點滴而十分冰冷的手,緩解我的不適。

是什麼讓您,一個充滿着陽剛正氣的大男人,變得如此的温柔、體貼,給予我温暖和源源不斷的綿綿的愛。

在時光的流逝中,兩隻牽着的手,緊緊相依。一隻由最初的稚嫩,越變越大,光滑的皮膚透漏出青春的色彩;另一隻,則漸布溝壑,暗黃色的皮膚在書寫着經歷的滄桑。

雖然我現在已經比您高出半個頭,散步時我卻仍然會不由自主地牽住你的手。這並不刻意,而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握住你的手,我能感受到一塊塊的硬繭(雖然不舒服)傳遞出的巨大的能量,讓我不願放開,也不能放開。

有一段時間,由於青春期的叛逆和學習的壓力,我變得十分沉悶,不愛説話。和您同行時,也不再願意牽您的手,只將它緊緊地縮在自己的褲兜裏。您焦慮的'眼神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但終究倔強地沒有服軟去拉您的手,您十分擔憂,又平添幾分難過。為了放鬆我的心情,你執意把我拉出去爬山。爬山時,你主動牽住了我的手,而我由於心情的憂鬱,一時也沒察覺。到中午時,有些渴了,便坐下來,找你要水喝。你將水遞給我後,緩緩地説:“爸爸知道你九年級壓力大,也知道你挺刻苦的,這一年總會過去的,爸爸會陪着你。”説着,不由緊了緊握住我手的手。在父親粗糙的大手的擠壓下,我彷彿找到了出路,壓力一股腦的全跑光了。握着這隻大手,我找到了信心,一股厚實的必勝的信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對大手,信心百倍。

我不拒絕牽着你的手,哪怕你老去,我也要握到生命的盡頭。

【篇七:我不拒絕學習】

學,其樂無窮也!

與校相伴學習,其樂無窮也!課堂上老師講解萬物之理,囊括天之大,包容地之廣。我痴迷於方法多變、思維活躍的數學老師,他如同一位魔術師,將看似一團亂麻的題目拆解又合併,在支離破碎中解析得清清楚楚;我沉浸於廣闊無垠的科學世界,由須彌至芥子,由無形到有質,水為什麼會結冰,地球為什麼繞太陽轉……一個個看似簡單但又難以理解的疑問,在老師的講解下逐層打開,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除了科學還有誰能給予?我也陶醉於博大精深的語文,幾千年文明的沉澱,時而輕柔如風,時而厚重如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李太白一首《俠客行》,跨越百年依在口底留香;“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再別康橋,不帶走一片雲彩,留下片片悲傷。一個個漢字從筆尖流出,一屢屢情思在心中淌過。啊!語言的絕美佳境,又有誰能探得個究竟!

與社會學習,其樂亦無窮也!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身處塵世,何去何從。成為怎樣的人,又該如何有價值地生活,也許在書本里找不到完美的答案。書本里難以尋覓的知識,就滲透在豐富多彩的社會裏!與同學或父母拌嘴,沉靜下來思量斟酌對策,細細論來,化干戈為玉帛。怎麼樣與競爭對手相處,當是不卑不亢,謙和有禮,不攻擊不貶低。社會之大之雜,所含自無可比擬。只要你用心思考,細細品味,當會學會為人之根本。

從萬物中學習,其樂亦無窮也!粽子稜角分明,為何?是在於方便入口,以防一口下去滿臉米粒,做人也如此,多多便利他人,最終獲利自身。松濤滾滾如驚雷,由遠而近,轟轟撲來;好男兒,當如此,雄稱天地,無所畏懼。一杯香茗,雙手輕捧,小酌一口,滿嘴温暖芳香;女子當如茶,暖人肺腑,沁人心脾。“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世界萬物,皆藴含天道之理。那一瞬間的接觸,心靈顫動,又何嘗不是在學習?

學,何樂而不為也?學則人生更美滿,生命更充實;學則精神更豐富,情緒更歡愉。人生在世,百年光陰,莫負“學”之一字。

因此,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從不拒絕學習!

【篇八:我不拒絕冬天】

提起冬天,浮現在眼前的總是寒冷,肅殺,蕭條。正因此,很多人害怕,甚至討厭冬天的來臨。但於我而言,冬天卻使我歡欣鼓舞。冬天,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季節,它更是一段温馨的回憶,一摞真誠的思念。

小時候,我在南方長大,談起想象中、書本中的冬天,驀然色變。和許多人一樣,十分恐懼。冬天到來,温度下降,一切都變得蕭條、肅殺起來了。國小時,因為父母的工作原因,我回到老家與爺爺奶奶一同生活。正值初冬,寒氣凌人。爺爺奶奶幫我穿上厚厚的棉衣,裹上厚厚的毛圍巾,再戴上極不自由的手套,武裝整齊後我才敢出門去玩耍。一出門,寒氣便撲面而來,冰涼的冷氣立刻全身傳遞,不由得打了幾個寒顫,在恐懼中便趕忙退回去,不敢在外久待。冬天在當時的我看來,是不能自由玩耍的季節,因此我厭惡它,拒絕它的到來。

兒時的我,便常常躲在屋裏,躲開這令人厭惡的冬天。爸爸媽媽離開了家,只剩下我和爺爺奶奶了。家裏的空氣不再像以往那麼温馨,北方的冬天卻又來得特別早,心情伴隨着天氣越來越寒冷了,我對冬的厭惡也與日俱增。

或許是我悶得太久,又或許是爺爺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們決定還是帶我出去走走,顧忌到他們的情緒,我還是不情願地應允了。這幾天正逢大雪,走到户外,眼前的情景第一次使我感受到了冬天別樣的美。一切都披上了一層銀白色的外衣,雪花在風中變換着別樣的舞姿。這一切對我而言竟是如此新鮮,又如此有趣。穿在身上的外套不再臃腫,戴在手上的手套也不再礙事,飛奔在皚皚白雪之中,盡情地享受銀裝素裹。寒冷依舊,但它卻無法阻擋我玩耍的興致。小夥伴也紛紛到來,我們便開始打雪仗。雪花與雪球在空中穿行,笑聲與歡呼聲在耳畔迴盪。第一次參戰的我,也無師自通,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那一天,我們是如此盡興,這使我第一次感受到冬的美好,美好到我看到了爺爺奶奶久違的綻開的笑容。

冬天留給我的,不只是快樂,還有無限的温馨。在南方,晚上總無法安睡,都市喧囂的熱鬧總久久地在耳畔迴盪,閃爍不定的霓虹燈總徹夜通明。每晚都被吵鬧纏繞着翻來覆去。而在北方,躺着暖暖的炕上,就在將睡不睡的時候,爺爺奶奶總變着法兒給我講無數離奇的故事,用温暖而粗糙的大手撫摸着我入睡。身下的炕是温暖的,爺爺奶奶的話語更加的温暖。眼前的一切漸漸模糊,耳畔只剩下那熟悉可辨的講故事的聲音,就這樣我安然進入了夢鄉。

國中時,我離開了家鄉,回到深圳。每當初冬來臨,同學們開始抱怨冬日的寒冷與肅殺之時,我總會望向家鄉的方向,懷念那一份温馨,寄出那一摞思念。

冬天留給我無限的美好,我也不會拒絕冬天的到來。作文

【篇九:我不拒絕寒冬】

“未若柳絮因風起”,落進生命,化作點點回憶。——題記

寒冷,從來都不討人喜歡,那種涼透心脾的冷意更令人戰慄。“冰泉冷澀弦凝絕”,冷,是寒冬的代名詞,卻也是我心中永遠的温暖。

一年,寒冬,極冷。在深圳這暖日也不免感到寒意,但冷卻意味着新年的來臨,在這歡喜的時刻,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往我們頭上澆了一盆冷水——爺爺重病,生命垂危。我清楚的記得我們是如何乘飛機趕至下着鵝飛大雪的老家,從未見過雪的我卻興奮不起來。

寒風像刀片一般割着我的臉,生疼。我們踩過地上寸把厚的雪,狼狽地衝進醫院,儘管已有心理準備,可此情此景實在心痛——以往硬朗、愛笑的老人躺在蒼白的病房裏,空氣中瀰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那曾帶着乾淨袖套幫我煮魚的手,因浮腫而笨重,還連着幾根可怕的管子。他見到我,費力的扯開一個笑容,拉起我的手,慢慢輕輕地説:“飛機上吃得好嗎?”

我能感受到那雙蒼老的手一如既往的帶着暖意,似是要我安心,老人全然不提病情,只是像往常一樣問我的學習、生活,然後帶着歉意説:“今年春節沒法給你燒魚吃了,下次一定補上。”我幾乎要哭出來,卻什麼也沒説重重的點頭,像是做一個承諾,也是一個約定。

我們在老家待了很久,值得高興的是,雪停的時候,爺爺可以下地走路了,我們攙他出院回家時,他倔強的表示自己可以走,老小,老小,他多想證明自己依舊健朗。我一路跟在他身後,看着他上下樓梯時顫抖的手,堅持的背脊,帶給我的是一種不妥協的信心,那樣的寒冬,爺爺與疾病的抗爭,竟給那段回憶添了幾分暖意。

白駒過隙,四、五月過去了,爺爺早已可以給我做魚了,每每憶起那個北風呼嘯,白雪紛飛的寒冬,心中泛起的便是抹不去的温暖。我無法拒絕寒冬,更不拒絕它給我帶來的關於執着、親情的種種美好,疾病可以抹殺一切出了温情,樂觀和愛……我,不拒絕寒冬。

“風吹亮雪花,已吹白你的頭髮”,我所憶起的卻是北風、冬雪和回憶中你温暖的笑顏。

【篇十:我不拒絕書】

風和日麗的午後,點一爐幹香,沏一盞清茶,執一卷古書,思緒開始漫遊——題記

晚自習時,教室裏鴉雀無聲,同學們都在奮筆疾書,並不時聽到書頁翻動的“嘩嘩”聲和筆尖與紙張的“嚓嚓”的摩擦聲,他們的忙碌更平添了我的緊張,怎麼都靜不下慌亂無助的心。隨手從抽屜裏抽出一書,必須先穩定自己的情緒,這是我一貫平息心緒的方式,這些年我從不拒絕書。到了九年級,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這個優秀的集體。靜悄悄捧起一本書,我能沉浸在那天真無邪的童年世界裏,也能為三隻小豬合夥打敗大灰狼而歡呼,還可以為阿拉丁那超人的智慧而讚歎,更有為海的女兒那悲慘的結局而惋惜。我也喜歡在名人的世界裏暢遊,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佩服,感受巴爾扎克那苦難但卻輝煌的一生。讀書能使我心定神寧,也能使我神清氣爽,平息後的我便能找到了奮鬥的動力和堅定的信念。於是我從不拒絕書。

書猶如一盞明燈,為我指引方向;書猶如一團烈火,使我充滿力量;書猶如一塊冰塊,使我保持鎮靜。如果沒有那“望斷天涯路”的迷茫,也沒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辛苦付出,怎麼會有那“驀然回首”的頓悟?我在書中,感受高爾基的艱辛童年,體會他的付出和他那不屈不撓的意志,但“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在歷史長河中永遠輝煌的大作家。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為保爾追隨夢想而奮鬥的歷程默默讚歎,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讀書使我重整旗鼓,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我從不拒絕書!尤其是失敗時,他,她,他們,都是我憧憬的偶像,更是我重振旗鼓的動力。

愉悦之時,閒暇之時,我也不拒絕書。當心情愉悦時,我會捧一本書,和書中的你一起分享我的快樂,也體會他們的不幸,在他們的不幸中更堅定了樂觀向上。在書中還能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會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脱而感慨,也會為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無奈而歎息,也會被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的壯志凌雲所鼓舞,也會被“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的朝氣感染。讀書使我懂得人生的真諦,真情感受生活,才能更好地擁抱生活。所以我從不拒絕書。

書。猶如古爐中新點的烏梅香,承載了幾千年的繾倦風流,我不拒絕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