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作文寫作大語作文閲卷點評及解析

2006年四月自考大學語文(本)考試中,作文題目為“傾聽”,開放性作文寫作 大語作文閲卷點評。這個題目雖然仍為命題作文,但和以往的作文題目命制思路有所不同,它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雖然不能就此説明自考作文題目將和大學聯考、會考一樣,要走開放性的路子,但畢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形式,考生應引起注意。

開放性作文寫作大語作文閲卷點評及解析

“傾聽”是一個動詞,它的賓語是不定的、開放的。既可以是具體意義上的聲音:風聲、雨聲、蟲啾、鳥鳴……也可以是抽象意義上的聲音:歷史的足音、人民的心聲……面對這樣一個題目,很少有考生會感到無從下筆,大家可以思接千載,可以縱橫萬里,思維的空間極其廣闊。自考生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年齡和閲歷也相差很多,這個題目給了所有考生髮揮的空間。題材可以涉及自然、環保、情感、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各個方面。只要能表達出真情實感,文章寫得具體生動,內容充實,就會得到理想分數。“傾聽”這個題目,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它的出現,不僅僅是多了一種題型,關鍵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傳達出“開放”的寫作理念,體現了對傳統“封閉式”作文的不同。可以説“開放”是這類作文的核心和關鍵,也體現了現代社會的要求。從這個意義而言,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題目,關鍵在於給寫作者提供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廣闊空間,複習指導《開放性作文寫作 大語作文閲卷點評》。“話題”不等於“開放”,“命題”也不等於“封閉”,好的命題作文一樣能激發寫作者的寫作慾望,喚醒與強化寫作主體的意識,啟發思維,拓展心靈。

“傾聽”這個題目具有極強的時代感。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的步履匆匆, “聽”只為獲取信息,更多的時候是在“説”,在“訴説”自我。心靈的麻木、情感的缺失是時代的通病。“傾聽”不同於簡單的“聽”,它強調用心、靜心,它需要耐心,需要真誠。“傾聽”自然之音,可以使人與自然更為和諧:“傾聽”他人,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創立一個和諧的氛圍;兒女多聽聽父母的嘮叨,可以給老人以內心的安慰;為政者“傾聽”人民的心聲,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不會“傾聽”是現代人的通病,而學會“傾聽”則為心靈的交往與溝通架起了一座橋樑。有“傾聽”才會有溝通,有溝通才會有和諧,“傾聽”這一題目對於構建和諧社會顯然具有深遠的意義。

這類開放性題目,審題很關鍵。“傾聽”的對面是“訴説”,二者本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有機體,但“傾聽”的主體是“我”,而“訴説”的主體則是他人,在寫作中,側重點應放在“我”“傾聽”這一行為上。另外,“傾聽”也不等同於“聽”,它更強調態度。如果考生只是簡單地虛構一個“我”“聽來” 的故事,以“傾訴”代“傾聽”,以“聽”代“傾聽”,顯然偏離了題意。

這類開放性較強的題目,考生在寫作時要注意內容空泛,主旨不明。“開放”不是海闊天空,更不是不着邊際。尤其要切忌乍讀結構謹嚴,實則思想缺乏,看似文采出眾,實則言之無物,這種新時代的“八股文”,特別容易在此類作文中出現。在閲卷中,我們發現一些考生喜歡採用排比段結構:“我們要傾聽自然的聲音”、我們要傾聽歷史的聲音“、我們要傾聽人民的心聲”,且多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這些文字讀起來就讓人感覺有些空洞。與之相反,我們受到感染的,心靈被打動的反而是一些質樸的文字:父親的默默傾聽、母親的絮絮嘮叨、少年的青春叛逆,由於作者的感情真摯,普通的題材也閃耀出動人的光輝。自考作文的評分包括內容、語言和篇章結構三方面。這其中,內容是放在首位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取決於內容,思想永遠是文章的靈魂。現在雖然強調“個性”,強調“創新”,但如果熱鬧的形式背後是淺薄空洞的內容,仍然得不到高分。對於考生而言,關注生活,開闊視野,用心思考,付諸真情才是作文成功的先決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