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同等學力教育學《中外教育史》考前訓練

距離2016年同等學力考試還剩一週的時間了,不知道考生們都複習得怎麼樣了呢?下面是YJBYS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教育學《中外教育史》考前訓練,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2016同等學力教育學《中外教育史》考前訓練

1、漢代太學的特點:

第一:為國家培養“經明行修”的官吏。“經明”就是要通曉一種或兩種以上經書;行修就是要具有“三綱五常”的德行。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種道德觀念。

第二:御定統一的教材。

第三:傳經必須遵守“師法”、“家法”。

第四:建立了定期的考試製度。

太學設立一歲一試的制度,“設科射策”,意為分甲科、乙科兩種程度命題,進行抽籤考試,按成績等第,分別授給不同的官職。對於學習不努力或不能通曉一經的太學生,則開除。

2、唐代儒學與專科學校的特點

1)儒學教育分立為三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有國子監管轄。教育目標是:培養“經明行修”的官吏。經明:通曉一兩種經書,行修:三綱五常。和漢學太學不同點:強化等級、教學計劃、增加考試類別、休假制度、出仕要科舉考。

2)專科學校:律學、算學、書學隸屬國子監。辦學特點:行政職能科學研究和培養人才三者結合;專業;興衰無常。

3)地方官學。唐代地方官學稱:府學、州學、縣學

3、宋元明清中央官學與地方官學的特點

1)中央官學發展特點是:

第一:加強了教育改革,重視發揮太學的地位和作用。先後興起了三次著名的“興學”活動。分別是:慶曆興學(范仲淹主持)、熙寧興學(王安石主持)、崇寧興學(蔡京)

第二:教育世俗化

第三:學校類型多樣化

第四:教學內容不斷擴大、不斷擴充。除了《四書》外,《五經》增至為《十三經》

第五:對學生的思想控制不斷加強。

2)地方官學特點:

第一:加強了地方教育的管理,建立了專門的行政機構;

第二:加強了對教師的管理。

第三:學校經費比較固定。

第四:學校分佈地區更加廣遠,開始重視邊疆及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

第五:學校逐漸淪為科舉的附庸。

4、中國著名書院:石鼓書院(湖南衡陽)

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

嵩陽書院(河南登封)

嶽簏書院(河南長沙)

應天府書院(河南商丘)

茅山書院(江蘇江寧)

5、明清科舉制的發展突出進士一科,考試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童試—院試

第二步:鄉試。 通過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第三步:會試。由禮部主持。通過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第四步:廷試或殿試。皇帝主持。

明清科舉考試採用排偶文體,稱為“八股文”。由八部分組成;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6、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與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的關係;教育與人的發展關係;“有教無類”;教育目的;教育內容;

他的教學思想: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並重、由博返約。

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立志樂道、自省自克、身體力行,知行統一,言行一致、改過遷善,發揚優點長處和克服缺點。

他的教師觀:學而不厭,悔人不倦。 熱愛血色懷念感,對學生無私無隱。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7、墨、道、法家的教育思想:

墨:重視科學邏輯舉事 墨家認為:人的`本性無所謂善與惡,功利主義的流派,無結果就是壞。教育目的:培養“賢士”“兼士”“義俠”,必須具備三項標準: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 主張培養“兼相愛”“交相利”的精神。長於辯論,明辨是非,道術淵博,有益於世的人才。

道家:老子和莊子。

法家:商鞅、韓非是先秦法家的代表。教育目的:培養“耕戰之士”或“智術能法之士”,主張以法治國。否定文化傳統,反對儒家和墨家的觀點。法學認為人性是自私的,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荀子和韓非都是“性惡論”者。

8、朱熹(1130-1200)南宋的教育思想(南宋時重要的理學家):國小學事,大學學理——白鹿洞書院學觀

9、朱子讀書法

循序漸進——量力性原則 熟讀精思——鞏固性原則 虛心涵泳——客觀性原則

切己體察——結合實際 着緊用力——積極性原則 居敬持志——目的性原則

10、明末清初的進步教育思潮。代表人物: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等人。

主張:

第一:批判理學教育理論

第二:主張培養經世致用的實用人才

第三:提倡“實學”,重視自然科學和技藝的學習

第四:提倡“主動”“習行”的教學方法

第五: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教育主張

11、維新運動時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教育思潮

(一)維新派:不僅重視技術人才,也重視政治人才。他們比洋務派高明的是:不在偏於專業技術教育,只重視培養專門人才,而大力提倡開發民智,普及教育,培養新民;主張不僅要學習“西文”“西藝”,更要重視學習“西政”。

(二)康有為:變科舉、廢八股。《大同書》

(三)梁啟超(1873-1929)的教育思想:重視師範教育

(四)嚴復(1853-1921)的教育思想:“三育”救國: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

12、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民主主義者的教育思潮:國民教育思潮、平民主義教育思潮、工讀主義教育思潮、實用主義教育思潮、職業教育思潮生活教育思潮、美感教育思潮、科學教育思潮、早期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思潮

陶行知(1891-1946):生活即是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小先生制”。

樑漱敏、晏陽初:農村教育

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

13、柏拉圖對教育的貢獻

1)他創辦的學園開創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傳統,對西方高等教育的產生與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2)他充分肯定教育的重要作用,系統地論述了教育與政治、教育與智力發展的關係,提出教育對治國、培養統治者的作用。

3)他重視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思想。他具體論述了幼兒教育的有關問題,如兒童遊戲,選擇童話教材的重要性等,也是第一個提出優生主張的人。

4)他最早從理論上論證了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為近代女子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借鑑依據。

5)他提出了廣泛的教學科目。他主張開設的算術、幾何、天文、音樂成為古代的“四藝”,它和智者“三藝” (辯論術、修辭術、文法)合為“七藝”。後來,“七藝”作為教學內容支配了歐洲中、高等教育達1500年之久。另外,他還具體提出了各門學科的作用。

6)他比較早的提出理智、情感、意志、心靈等心理的概念範疇。儘管他所説的概念並不科學,但啟迪着後人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7)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為後來的基督教所利用,並影響唯心主義哲學的發展長達2000多年

14、試分析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積極意義和理論缺陷。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源於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形成於文藝復興時期,興盛於18世紀,延續至19世紀,對20世紀的人類教育思想也有影響。主要代表人物有盧梭、裴斯泰洛齊等。基本觀點是:反對中世紀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對兒童個性的壓抑,主張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適應社會和身心和諧發展的人;學校應使兒童愉快地生活和學習;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特徵進行教育;教育原則和方法應“模仿自然”,反對體罰,初步建立了現代教育原則和方法體系等。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促進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科學化,突出了兒童在教育生活中的價值,其不足之處是把抽象人性作為兒童的自然本性,忽視社會文化因素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價值以及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

15、人文主義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維多裏諾、伊拉斯謨、拉伯雷、蒙田、路德、加爾文、誇美紐斯、洛克。

16、教學心理學化思想代表人物:瑞士的裴斯塔洛齊、赫爾巴特、福祿培爾、第斯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