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升中擇校祕訣

如今,“”競爭日趨白熱化,現已與會考、大學聯考並列為中國小生的三 大考,甚至有人總結:在北京,會考最容易,大學聯考其次,最難。更有人認為,“”的戰役不止是國小生之間的競爭,更是家長們之間的明爭暗鬥。實際上,北京的戰役,從國小三、四年級開始就悄然打響,在他們看來,擠進最好的中學,將來就能考上最好的大學。

關於小升中擇校祕訣

擠破頭皮只為重點中學

長久以來,北京市“”,即進入中學的方法有這麼幾條路:學校推優、自薦、特長生、共建,以及電腦派位。

所謂“推優”是指各國小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綜合素質、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和學業成績等一定標準,選出一定比例的優秀國小生向重點中學推薦,各中學自定標準擇優錄取。

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後,本着公平的原則,中國小生“就近入學”漸次推行。北京更於1998年將“電腦派位”引入了,即各區教委根據就近入學原則將全區中國小組合成若干片,每位國小畢業生在本片內的所有中學選出自己 的入學意願,計算機按學生意願的順序,將學生隨機派位到本片內的中學入學。

之後北京的“”漸漸形成了“推優”與“電腦派位”相結合為主的入學方式。一般來説,先是由各國小向重點中學推薦優秀畢業生,各中學通過自己的方式主動選取。而沒有被錄取的學生則將參加“電腦派位”,電腦根據區片內填報志願情況隨機分配學生入校。

因此,家長為確保孩子能夠進入重點中學,更多的爭取衝擊“推優”。但由於不允許統一考試,各重點中學自行按照各自的標準錄取學生,由此出現了家長帶着孩子到處參加考試,甚至參加五六個“佔坑班”的亂象。

於是,“電腦派位”這一彰顯公平的.政策,反而在學生以及家長的眼中卻是最壞的一種結局。因為如果沒有被“推優”,也沒有特長,更不是共建單位的家長,那就只能等待派位,由電腦隨機分配到片區內任意中學。

為了爭奪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學生、家長們面臨競爭殘酷的各類考試,盃賽、特長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考試都成為孩子們沉重的負擔。然而,考的絕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廣大家長的權力、財力、腦力、精力。走後門找關係、買學區房、微博論壇盯消息、為孩子報培訓班、找家教輔導,不一而足。

久經沙場 家長擇校有祕訣

如何在如此激烈的北京競爭中取勝,教育的張宇鵬建議應綜合考慮家庭經濟投入、擇校成功率、孩子學習成績等因素,推薦一般家長應遵循的擇校三祕訣。

力保推優。這是最穩妥的擇校方式,成績依然是擇校過程中重要的因素。北京各區縣的政策及操作方式各有不同,比如,海淀區各個國小的推優比例約為13%,西城區30%,東城區15%,朝陽區10%等。 類似的相關政策內容需要家長通過論壇、微博、輔導機構等途徑關注相關擇校信息,積極準備。國小生要得到推優資格的前提是獲得過各類榮譽稱號或綜合成績優異,一般而言,“學生應當在班裏排前五名”。孩子確定具有推優資格後,在推優志願之間要有梯度,比如,一志願填市重點,二志願則可選擇區重點,依此類推。

巧抓特長。專家表示,“這條路已經越來越窄”。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數從小就參加音體美等各種興趣班,“彈鋼琴、跳舞都已經不算是特長,各個孩子都會”。並且這種方式經濟投入大,競爭激烈,難以保證擇校成功率。當前很多中學接受具有跆拳道、圍棋等興趣特長的學生,家長可以獨闢蹊徑,根據孩子的興趣有選擇的學習 一些特長,而不必侷限於一般性的音樂美術類特長。

捕捉資訊。在各類教育論壇、微博、培訓班網站上,聚集着一大批家長,他們每天互相分享各類擇校、培訓、考試、佔坑等種種信息。在升學戰中,“誰掌握了信息誰就佔了先機”。因此,家長需要要用敏鋭的嗅覺從海量資訊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還要在各種“經驗帖”和“總結帖”中尋找名校招生政策的最新動態。

專家建議擇校四大黃金法則

一看距離。專家建議,“學校離家距離最好在騎車20-30分鐘左右,過遠過近都不適宜。”過遠會浪費大量時間在上下學的路上,不利於孩子的學習休息;過近則剝奪了孩子與同學交流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社交圈的建立。

二看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升學率依然是家長在擇校中應當重點考慮的因素,家長可通過論壇、網站等方式蒐集各國中的教學成績,好國中對於孩子能否升入重點高中至關重要。北京中國小教育是“一江春水向‘西’流”,即西邊學校的教學質量普遍好於東邊,家長可作為擇校參考。

三看校風。老牌傳統名校具有獨特的氣質,這種學習氛圍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好處。中學不僅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感恩,懂得責任,努力奮鬥”。

四看校長。校長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左右學校的風格。因此,要選擇一所適合自己孩子性格特色和學習基礎的學校應當參考該校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