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減薪企業的溝通必知

當公司遇到大的危機後,企業紛紛裁員減薪,希冀以此降低成本,度過“經濟寒冬”;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要求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不要輕易裁員,協助政府穩定就業,保持社會穩定。

裁員減薪企業的溝通必知

  在這樣的形勢下,裁員減薪企業該何去何從?

首先,企業應該主動進行政府公關。政府關係對於企業發展極為重要,在中國尤其如此。在“經濟寒冬”中,企業必須主動開展政府公關,積極與政府進行互動溝通:瞭解政府相關政策,反映企業真實的生存困境,協助政府促進就業的同時,爭取政府扶持,在危機中同舟共濟。

其次,企業必須加強內部公關。博雅公關創始人夏博新認為,環境越惡劣,越需要加強溝通,尤其是企業內部的溝通與傳播。在危機情景下,無論預算多麼緊張,企業都不能削減內部公關費用;內部溝通可以消除恐慌、激勵士氣、凝聚合力、提振信心,使企業儘快渡過難關。

最後,企業必須做好裁員減薪公關。如果企業裁員減薪不當,會產生系列的連鎖性危機。2008年10月8日,萬科物業離職員工鍾林均因不滿補償金額而自焚,引爆萬科裁員內幕,萬科形象遭受重創;2008年11月26日,東莞開達玩具廠80多名被裁員工不滿資方賠償,聚眾500多人抗議,最後與警察發生衝突,引發騷亂,給開達集團、其他企業以及當地政府造成了巨大壓力和挑戰。

要想避免類似危機,企業必須從戰略角度對裁員過程實行公關管理:將應急式的經濟性裁員與企業長期的人力資源戰略結合起來,將於危機中求生存的短期目標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在危機中磨練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化危機為契機,促進企業變革,加速企業發展。

戰略性裁員首先要選擇適宜的裁員方式。出於保護商業機密等因素,企業裁員通常採取“閃電式”方式進行,基本不給員工預留緩衝時間,充滿着“剛性”和“無情”,這與注重人情和關係的中國國情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很多中國企業仍然將這種“西方式理性裁員方式”奉為圭臬,結果往往以失敗而告終:2004年聯想裁員引發“公司不是我的家”的爭論,將聯想推向風口浪尖;2006年百度軟件事業部閃電裁員,引發員工不滿,升級為與競爭對手搜狐的口水大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眾多企業因裁員而引發危機。

企業管理大師羅伯特・萊克(Robert Reich)認為,“採取什麼樣的裁員措施,比是否裁員更重要。採取人道手段裁員的公司能更好地保持住留職員工的信任與忠誠。”

戰略性裁員還必須注意裁員溝通,包括裁員之前、之中和之後三個階段。裁員之前,企業必須在適度保密的.情況下,向員工解釋裁員原因,給員工一個心理準備和緩衝;裁員之中,裁員程序必須公平、公正、合法、透明,企業必須與被裁員工進行情感溝通,注重同理心、人性化和人情味兒,確保被裁員工離開公司後依然熱愛公司,至少將對公司的抱怨降到最低點;裁員之後,告訴留職員工裁員已經結束,穩定其恐慌情緒,向留職員工描繪企業願景,恢復其信心和積極性,修復和強化留職員工的信任和忠誠。

整個溝通過程中,企業必須注意聆聽和尊重,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溝通效果最大化。網絡盛傳的雅虎“裁員指導手冊”中的條款便體現了這一原則:“談話要清晰、簡潔並且尊重對方;注意傾聽,使溝通繼續;允許迴應”;經理需要全天陪在被裁員工周圍,給其幫助和尊敬。

員工既是企業內部公關的客體,又是企業外部公關的主體。人性化地送走被裁掉的員工,增強留下員工的信任,可以減少抱怨和流言,實現信息口徑的一致,避免媒體的負面報道。在此基礎上,企業還必須主動地與媒體聯繫,設置媒介議程,將其引領到鋭意進取、大膽變革、勇渡難關的方向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