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藥物過敏反應

藥物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甚至死亡。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藥物過敏反應的識別的知識,歡迎閲讀。

如何識別藥物過敏反應

  藥物過敏反應的識別

  1.全身症狀

藥物熱:一般持續高熱,常達 39℃,甚至 40℃ 以上。發熱雖高,患者的一般情況尚好,與熱度不成比例。應用各種退熱措施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藥物,有時即使不採取抗過敏措施,體温也能自行下降。若首次用藥,發熱可經 10 天左右的致敏期後發生;若再次用藥,則由於人體已經致敏,發熱可迅速發生。

過敏性休克:強烈而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胸悶、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煩躁不安、昏迷、抽搐、喉頭水腫以及蕁麻疹、皮疹等症狀。50% 的過敏性休克是由藥物引起的,最常見的是青黴素過敏,多發生在用藥後 5 min 內。

血清病樣症狀:為Ⅲ型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各種形態的皮疹、全身瘙癢、面部及眼瞼部水腫、淋巴結腫大、關節腫痛等;嚴重的`可出現肝、腎等損害,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典型的血清病樣症狀常在用藥後 1~2 周發生;如果病人過去曾用過 這類藥物,則症狀可在 1~2 天甚至數分鐘內發生。

血細胞減少症:為Ⅱ型過敏反應,主要有藥物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藥物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症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皮膚症狀

固定性藥疹:常見於軀幹和四肢,是最常見且易於診斷的藥疹。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出現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紫癜、水皰、表皮鬆解及瘙癢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皮疹消退後需數月或數年色素完全消退。

蕁麻疹:皮膚突然劇烈瘙癢或燒灼感,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侷限性塊狀的浮腫性風團,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見為指甲至硬幣大小,略高於周圍皮膚。

剝脱性皮炎:局部先發生紅斑、水腫、癢痛感、或伴發熱,如及時停藥和治療,大多數病人可在 1~2 天內消退。嚴重者以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浸潤、腫脹、反覆脱屑為特徵,累及皮膚大部(>2/3)或全部。其預後取決於病因、病變程度及治療是否正確、及時。病情重者可死於嚴重併發症和原發病惡化。

紅斑狼瘡樣反應:又稱紅斑狼瘡綜合徵,典型的皮膚損傷為橢圓形的中央呈紫色凹陷,邊緣紅色隆起。

  如何預防藥物過敏?

第一,用藥前須詳細詢問患者既往用藥過敏史;根據藥品説明書的用藥方法,正確給藥,該做皮試的一定要做皮試。如果前一次皮試在24 h之前,或此次用藥更改了藥品批號的須再次皮試。儘量不選用藥品説明書中不良反應項下標示“尚不明確”的藥品。選用中藥注射劑須按國家《關於進一步加強中藥注射劑生產和臨牀使用管理的通知》執行。

第二,注意藥物間配伍禁忌,嚴格無菌操作,注意藥物有無外觀變化,有無沉澱及破損,是否在有效期內。

第三,用藥期間注意觀察,囑患者如有不適、惡寒、噁心等應及時報告。如果是輸液給藥,應先慢後快,然後改為正常滴速,每15 min巡視1次,觀察用藥後反應及療效,1 h後延長巡視時間,做好輸液前、輸液中、輸液後記錄。

第四,藥物過敏性休克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發生的,注射室必須常備搶救藥品、搶救設備,並隨時處於備用狀態。建立必要的搶救操作流程,做到臨危不亂,規範有序。

  藥物過敏性休克的搶救

一旦患者出現藥物過敏性休克,基層醫生千萬不要慌亂,必須就地搶救。因為藥物過敏性休克起病急,有的患者幾分鐘內就可能死亡。此時在聯繫急救中心的同時,一定要就地展開搶救,爭分奪秒,切忌坐等轉診。

建議如下:

停用致敏藥物,並建立靜脈通道:及時停用藥品,去除可疑過敏原,及時告知患者家屬,按程序組織搶救。建立靜脈通道,積極進行液體復甦,需快速輸入1~2 L等滲晶體液(如生理鹽水)。

保持呼吸道通暢:去掉枕頭,使患者平卧,頭稍後仰。大流量高濃度吸氧,4~5 L/min,保持血氧飽和度95%以上。喉頭水腫影響呼吸時,應立即準備氣管插管,必要時配合施行氣管切開。發生心臟驟停者,應立即進行胸外按壓、人工呼吸等心肺復甦的搶救措施。

應用抗休克及抗過敏藥物:首次給予0.3~0.5 mg(小兒0.01~0.025 mg/kg)的腎上腺素肌內或者皮下注射,可每15~20 min重複給藥(即少量多次)。繼而肌內注射抗過敏藥異丙嗪50 mg或苯海拉明25~50 mg靜脈或肌內注射。低血壓者,可用多巴胺 2~10 μg/kg•min 持續靜脈滴注,或者使用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

儘早應用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5~10 mg或氫化可的鬆200 mg加50%葡萄糖液100 mL靜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 mL內靜點。

注意觀察、記錄患者情況: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體温、脈搏、呼吸、血壓、尿量及其他臨牀變化,患者未脱離危險前不宜搬運。病情穩定後及時轉入上級醫院。及時、準確、據實地記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時間、過程、表現及搶救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