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過對本課文的學習,使小朋友初步懂得寓言的寓意即: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做事情要踏踏實實地,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2、掌握課文的8個生字和新詞,

3、小朋友會講龜兔賽跑的故事。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故事的寓意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

2、掌握生字和新詞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小朋友們初步瞭解寓意。

2、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訓練說話

(一)聽配樂課文,劃出生字新詞。

(二)藉助拼音,自瀆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三)帶著問題聽課文,同桌可以商量。

1、什麼叫賽跑?它與跑步有什麼區別?

2、龜兔為什麼要賽跑?

3、在賽跑途中,兔子在做什麼,烏龜又在做什麼?

4、最後誰先到大樹底下?為什麼?

二、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小朋友來朗讀第一段。請同學們回答:什麼叫賽跑?它與跑步有什麼區別?

(同學們可能會出現很多的答案)這裡要訓練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及語言的準確性。

小結:賽跑就是幾個人一起跑,看誰跑得快才叫賽跑,小朋友們你們懂了嗎?

2、指導看圖,回答問題。

小朋友們,你知道龜兔為什麼要賽跑,兔子相信烏龜會跑得比他快嗎?小朋友們看課文第一句,為什麼烏龜要爬來爬去,而不是走來走去?

指圖:小朋友你們看小白兔的神情,它是不是很自信,它不相信烏龜灰跑步,而且它認為自己一定要比烏龜跑得快,所以它決心和烏龜賽跑。

再來看看烏龜,它說好,比就比,這表現了小烏龜不服輸,決心接受兔子的挑戰。所以它們決定誰先跑到那棵大樹底下,誰就贏了。好,小朋友們我們一起過去,給它們加加油,看看究竟誰先跑到大樹底下。

(圖片略)

三、結合課後練習,學習生字新詞

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生字和新的詞語。這篇課文有8個生字:兔、步、哈、比、那、晚、刻、半;新詞有:半路、爬來爬去、比一比、慢慢。

(一)認讀生字卡

識記漢字,指名開火車讀字,藉助拼音正音。

(二)分析字形

獨體字:兔、烏、半

兔:要求同學們不要忘了後面的一點,與後面的晚進行比較。

烏:與學過的鳥進行比較,在書寫方面,要求學生第二橫要寫的稍微長一點,這樣字才顯的漂亮。

半:一豎要出頭。

左右結構的字:哈、比、那、晚、刻。

哈:口字要寫得稍微小一點,在田字格的左上角。

比:注意比的偏旁不要寫成匕而是豎提,請同學們拿起你們的手指來寫一下。

那:它的耳朵旁是放在右邊,而不是放在左邊。注意那的筆順,跟老師一起來寫一下。

刻:它的利刀旁也放在右邊,同學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偏旁不要寫的太大。

(三)鞏固新字,進行組詞。

請同學們對剛才的新字進行組詞。然後翻到課文後面的練習題二,在空格里填上新詞語。

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跑了____睡著了,烏龜____也不停步。兔子____下,烏龜早在____了。

四、家庭作業

每個生字抄三遍,每個新詞抄一遍。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複習已學的第一自然段及新字詞。

2、學習課文,瞭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我們先把上次學過的生字和詞語來朗讀一遍(開火車朗讀,點名朗讀)。

二、學習課文

上節課我們講到烏龜和兔子準備賽跑,那麼我們接著學習以下部分的故事,先請一位小朋友來朗讀一下課文。

呈現比賽結果:

板書:它慢慢地跑到大樹下,烏龜早在那裡等它了。

大家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兔子跑起來比烏龜快幾倍都不知道,但為什麼反而烏龜先跑到大樹底下呢了?那麼我們通過回答問題來看看小兔子在途中做什麼,而小烏龜又在做什麼?

小兔子:

1、第二段中的老遠老遠是什麼意思,這說明了什麼?

2、兔子跑到半路,它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3、兔子醒來後,為什麼還慢慢地跑?

小烏龜:

板書:烏龜向著大樹爬去,一刻也不停步烏龜早在那裡了。

烏龜在剛開時,被兔子落得老遠老遠,但是它沒有灰心,繼續一刻不停向著目標前進。在兔子睡覺的時候,它也不休息,終於它比小兔子先到了大樹底下。

討論:小兔子是怎樣的一隻兔子?小烏龜又是怎樣的一隻烏龜呢?

小結:小兔子很驕傲,它認為自己一定會比烏龜跑得快,竟然在半路上睡著了。最終輸給了烏龜。小烏龜做事踏踏實實,很自信,說明有志者事盡成。最終取得了勝利。那麼小朋友們我們要以誰為我們的榜樣呢?

課後思考題:比賽結束了,我們要對小烏龜說些什麼呢?兔子失敗了,很難過,我們有要對它講什麼?請小朋友們回去好好地想一想,下節課講給它們聽好嗎?

第3課時

教學目的

1、完成課後練習

2、複述課文,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通讀課文,完成習題三

我們比一比,看誰跑得快?

二、複述課文,準備講故事

1、自由朗讀課文,準備複述。

2、複述課文(2-3人)

3、講故事,讓每個同學都有練習的機會。(告之講故事不是背書)

4、自告奮勇在班上講故事。(2-3人)

a)續故事

上節課老師叫小朋友們去思考比賽結束後,我們要對兔子,烏龜各講些什麼呢?

我們對兔子說:一次失敗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知錯就改。向小烏龜學習,做事虛心,不能驕傲,懂得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

我們對烏龜說:你做的很好,有信心,有恆心。做事踏踏實實,我們要向你學習。希望你再接再厲!

小朋友們,如果進行《第二次龜兔賽跑》,你麼們想一想結果會是怎樣呢?

b)家庭作業

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激發國小生講故事的興趣。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2

一、感受聲音,體驗美感

1、出示大自然圖片,請幼兒想象相關的聲音。如:下雨、颳風、流水、小鳥叫等,讓幼兒模仿秋天的雨、風、水等聲音。

2、播放與圖片相關的聲音錄音。說一說:這是秋天裡什麼發出的聲音呢?例如:是風吹來的聲音,是秋雨的聲音,是小鳥的歌聲,是流水的聲音。

3、請幼兒仔細傾聽後,嘗試與圖片匹配。

二、引發想象

1、播放有關秋天的音樂。

2、欣賞落葉樹、菊花、向日葵、南瓜、蘋果、大雁、風箏等區域性畫面。

3、想象秋天會有一幅怎樣美麗的圖畫。

三、引導表現

1、有目的地選取與秋天對應的顏色,確定一個與聲音有關的內容。

2、參考以上影象,組合成自己想象的情節內容。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想象,創造獨特的影象或情景。

四、分享交流

1、將全班幼兒作品拼成“秋天的聲音”。

2、讓幼兒在音樂中欣賞圖畫,想象畫中的聲音。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想象,創造獨特的影象或情景。

五、活動結束

幼兒將作品展示到走廊。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3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對傾聽很感興趣,他們對大自然的聲音充滿著好奇和探索;小班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而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又是以傾聽為基礎的,因此,我選擇了這一內容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然界中的聲響,發現自然界的音樂美。

2、能夠簡單模仿自然界中的聲音。

教學重點:

感知自然界中的聲響,發現自然界的音樂美。

教學難點:

能夠簡單模仿自然界中的聲音,並能配上簡單的動作。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頭飾

活動過程

一、

1、播放歌曲《小狗小貓怎樣叫》

2、師生一邊唱歌,一邊模仿歌曲中的小動物。

二、

1、師:剛才小雞,小貓,小鴨還有小狗來參加我們的聚會,大家都非常開心。有一隻害羞的小動物也想跟我們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這隻小動物它非常喜歡安靜,只有等大家安靜下來才會出來!(引導幼兒要保持安靜)

2、播放青蛙的叫聲。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啊?(青蛙)

師:青蛙是怎樣叫的?還有青蛙的動作是怎樣的呢?(請幼兒來模仿)

3、讓全班幼兒一起模仿青蛙的叫聲和動作。(青蛙,青蛙,呱呱,呱呱呱)

三、傾聽自然的聲音。

1、師:夏天來了,老師除了聽到青蛙的聲音,還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現在請小朋友也來聽一聽,這些到底是什麼聲音?

2、播放有自然界的聲音,讓幼兒傾聽片刻。

3、師:你們聽到了什麼?把你聽到跟大家說一說!(把幼兒從音訊中聽到聲音相應的影象用課件顯示出來:打雷、海浪、下雨、蟋蟀、蜜蜂)

四、請幼兒模仿他們聽到的聲音,個別模仿能力較強的可以引導他們配上相應的動作。

五、感受自然的聲音美。

1、引導幼兒瞭解這些聲音都是來自大自然的,是自然界的聲音。

2、欣賞視訊《夏天》、引導幼兒感受自然界中聲音的美感。

六、播放音樂,讓全體幼兒跟隨音樂模仿裡面動物、昆蟲的聲音,讓幼兒參與音樂創造、並從中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好。

七、小結,活動結束。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從各種型別的音樂中吸取靈感,用心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和震撼。

2、 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利用感受到的音樂進行創作。

3、 用點、線、面和色彩將音樂給予的特別感受表現出來。

教學重點:

激發通感感受,感受各種型別的聲音,用繪畫語言表現音樂感受。

分析:

首先通過用線條表現聲音和用聲音表現顏色兩個環節,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與

繪畫語言的相通之處;其次通過欣賞部分表現音樂的學生作品及藝術大師的抽象畫作品,來感受繪畫中點線面和色彩中蘊含的節奏與韻律,來加深理解怎樣用繪畫的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找到一種表達的方式;第三通過靜靜聆聽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片斷,來感受音樂給自己的感覺,激發學生表現的興趣。

教學難點:

展開聯想與想象,表現音樂作品感受。

教學過程:

(大螢幕幻燈片圖片背景,是一張水滴要滴落下來的細節圖片,營造一種寧靜的氛圍)

一、聽音樂跳舞,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喜歡跳舞嗎?今天老師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舞曲和大家分享一下,好不好?那就讓我們起邊聽邊跳吧!

(讓學生聽節奏感強的舞曲,使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從而匯入新課)

二、感受聲音節奏與繪畫方法的聯絡。

1、教師描述幾種有特點的聲音,讓學生思考可以用什麼來表示。

2、教師舉例說明自然景物以及繪畫中的節奏與音樂的聯絡。

(這一環節通過用線條表現聲音使學生感受聲音的節奏與韻律具有點與線的感覺,可以表現為或大或小的點,或曲或直的線。而音樂的輕柔舒緩與震撼急促又對應著線條的輕與重,波折的緩與急等等)

2、感受聲音與色彩的聯絡

師: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聲音有色彩嗎?(這裡學生聽了這個問題,覺得很新奇,一時沒有回答。不過有的同學想了想馬上說有)

師:大家聽到一個好訊息,會發出什麼聲音?

生:啊!耶!

師:像什麼顏色?

生:像紅色!

生:像黃色!

師:遇到一件難過或者發愁的事情,大家會發出什麼聲音?

生:哎――――

師:像什麼顏色?

生:像灰色!

生:像藍色!

生:是黑色的!

師:下面我請大家欣賞一段音樂,大家閉上眼睛,聽一聽。

生(閉目靜聽音樂片段)

師:(播放《春節序曲》片段)聽了這段音樂,你感覺像什麼顏色? (這段音樂太熱烈了,一下子就讓人想到歡樂的過節的場景,同學們聽了馬上就感受到了)

生:紅色!

生:黃色!

師:這首曲子名叫《春節序曲》,我們聽到鑼鼓聲音,歡快的節奏,一下子就想到了過節的歡樂場景!就是紅色的那種熱烈!不過大家要注意這一點:音樂的感受是屬於個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感受像藍色,也有的人感受是白色!

師:我們再來聽這段曲子!這段音樂是什麼顏色?(放《春江花月夜》片段)

師小結:通過剛才聽曲子,畫線條,聽色彩,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原來音樂和繪畫是息息相通的呢。

問題:音樂是可以畫出來的嗎?為什麼?

生:因為有的聲音像線條,有的聲音像點,而且聲音又有色彩!這樣就可以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來了。

生:有的音樂讓我彷彿看到一個歡樂的情景,比如《春節序曲》,就讓我想起過年時候的熱鬧喜慶的情景,我覺得也可以畫出一幅美麗的畫來。

師:大家能夠這樣理解,說明你們都有一顆善於感受美好事物的心靈!我們生活中的好多事物都是那麼美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音樂和繪畫,有人是這樣說的:音樂是流動的繪畫,繪畫是無聲的音樂!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幅作品,大家看看他們畫的是什麼樣的音樂呀?

(放映幻燈片)

第一幅:《優美的音樂》

師:大家看這幅畫表現得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呀?

生:優美的!

師:你為什麼這樣覺得?

生:因為這幅畫中都是柔和的曲線,我感覺非常優美。

師:色彩方面呢?

生:這幅畫主要是綠色有藍色還有黃色,我覺得波浪線像河水,有風吹,這

曲子很優美。

第二幅:《激昂的音樂》

師:這幅畫呢?說說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

生:我覺得這音樂很亂!因為我看到線條很亂。

生:我覺得這首曲子很熱鬧的,因為有紅色和黃色。

師:這是一幅表現激昂音樂的作品,從紅色黃色的色彩上看到熱烈,從螺旋

的線條上看到好像速度很快,變化很快的。

第三幅(略)

課本作品欣賞

師小結:繪畫真的是無聲的音樂啊!通過剛才的欣賞你們想不想把自己最喜

歡的音樂畫出來了呢?

學生作業:(同學們自己哼唱並表現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材料和創作手法自選)

師:大家按照自己的感受來創作自己的作品吧!

輔導:參加到學生的小組中去,幫助學生解決表現中出現的問題。

三、展評階段:

師:(鼓勵學生自己到前面來展示自己的作品)

學生自評:

師:說一說自己的作品表現的是什麼樣的音樂?感覺自己作品怎樣? 學生互評: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位同學表現的是什麼樣的音樂? 生:談對同學作品的感受。

師:他什麼地方表現得好?(從線條和色彩方面來談)

生:從線條與色彩表現音樂的感受與節奏等方面來談。

師:點評學生作品。

師:點評學生的作業情況。

四、總結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你聽音樂畫畫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嗎?說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吧。

總結:今天我們真正地感受到了,音樂是流動的畫,繪畫是無聲的音樂! 拓展:今天我們聽了是曲子的片斷,同學們在家可以多聽一聽各種不同型別的曲子,把自己的感受畫下來!然後拿到學校來和大家交流!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依靠聽覺激發美感情緒,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視覺符號的表達能力。

[智育目標]:2、通過學習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聲音節奏的認識與表達。運用線、形、色等諸因素的重疊來體現聽覺感受。

[素質發展目標]:讓學生依靠聽覺激發美感情緒,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視覺符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感受聲音的旋律和節奏

[教學難點]:讓學生聽音樂並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不同風格的音樂

學生活動設計

聽聲音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1、匯入階段:(教師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聆聽)

選擇節奏輕柔的輕音樂和節奏強烈的迪斯科音樂讓學生感受不同節奏。

(學生小組討論對音樂的感想)

輕音樂感覺柔和、優美、甜潤、流暢;迪斯科音樂感覺堅硬、熱烈、緊張。

2、發展階段:

啟發視覺表現。如果把這種感覺用線來表示,(學生小組討論)

哪些線感覺硬,哪些線感覺柔軟?

直線有硬的感覺,曲線使人感到柔和,用線表現節奏如同音樂的節拍,有上下、強弱、長短、起伏變化。由線組成的形有幾何形和自由形,通過點、圓、方、三角等基本形,產生規律的運動節奏。其基本方法是:數量的變化、位置的變化和方向的變化。由此產生各種緩慢、激烈的運動節奏。給人流動、滑行、賓士、激盪、升騰的感覺。

3、探究階段:(欣賞抽象繪畫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圓表現宇宙空間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飄帶式和漂浮體造型表現一種活潑、遊動不定的、變幻的感覺。

馬列維奇(俄)用直線組成的一個個圖形,形成了神祕莫測的宇宙空間。

4、啟發創作階段:

閉上眼睛聽音樂,根據樂曲節奏想象出現的圖形,也可以根據樂曲中的樂器奏出的樂音創造符號進行表達,符號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變化。

5、學生創作階段:教師注意啟發學生的感受,使用造型語言不必過於工細行裝飾(欣賞學生作品)

學生創作練習,教師巡迴輔導。

6、課堂延伸:

啟發學生可選擇各種方式和材料來表達聲音,如人體動作(舞蹈)、雕塑等。

教學反思

《感受聲音》這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緊湊,循序漸進,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成功之處我覺得:一是啟發學生將美術中繪畫的造型元素與音樂的音高、音色、旋律與節奏聯絡起來的環節設計;二是學生作品及藝術大師作品的分析欣賞,通過分析與欣賞使學生具體感受到了音樂的表現方法,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三是為創設寧靜的氛圍,要求學生閉上靜聽音樂片段,使學生身心融入到音樂的欣賞感受中去,激發了學生的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在啟發學生將美術中繪畫的造型元素與音樂的音高、音色、旋律與節奏聯絡起來的教學環節中,共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聲音與線條,第二步是聲音與色彩。聲音與線條有前面課堂經驗在,在《曲曲直直》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曾經引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線條,學生覺得很新奇很有趣。這次的經驗就為用線條表現聲音的感覺打下了基礎。這裡我從網上找到了幾個特別的音效片段,有的像曲線,有的像螺旋線,有的像點點,也有輕重緩急。這樣在黑板上學生畫的線條呈現得很豐富。第二步是聲音與色彩,我覺得對於這裡引導得比較到位,從遇到開心和難過事發出的單音的色彩感受過度到音樂片段的感受色彩。兩段音樂片段非常鮮明地表現出了一種色彩的感覺。在這個時候引導學生思考:聲音是能畫出來的嗎?為什麼?學生通過剛才的兩個環節的學習過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回答出聲音是可以畫出來的,並能夠總結出線條和色彩與聲音的聯絡。

在學生作品欣賞部分,我覺得是一個方法的指導。學生從欣賞中發現了表現音樂的最具體的手段,對他們的創作有直接的啟示。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靜聽音樂部分,分別選取了不同風格的幾段音樂作品來聆聽分析,為的是讓學生能夠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法。可是我請同學聽了幾個音樂風格十分不同的音樂片段,請同學仔細聽,然後就可以開始畫。我一直在想,如果這樣是不是會擾亂學生對某段曲子的感受?那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學生能反覆聽自己比較喜愛的曲子,然後去表現呢?第一是利用學生自己的聽音樂的工具,如MP3等。第二是在微機教室上課,把音樂做成可以試聽的連結,然後學生各有耳機,可以聆聽音樂不受人影響,可是那又需要一個繪畫環境的問題。

這節課對學生來說起到一個發端的作用也是好的,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做一些聯想,如果有興趣來表現,有了最初的表現語言了。

在學生作業的時候,發現最重要的問題,有的學生在作業的時候有點茫然不知所措。我覺得那是我的引導做得不到位,應該通過一個有效而不枯燥的環節,使學生實際運用一下繪畫的語言來表現音樂的感覺,使他們看到直觀的效果。這一點或者可能造成學生的模仿,不過也可以切實解決部分學生不知所措的情況。

這節課要上得好,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一開始要調動學生的情緒,在匯入部分如果利用一個更加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興奮的情緒,那麼後面的教學過程就定下一個思維活躍的基調了,這很是不利到學生的聯想與創作。在這裡我覺得匯入太重要了,激發學生的情緒太重要了。

總之,這節課還要再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還有更大的餘地進行深入的探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聲具有能量;

(2)瞭解在不同介質中聲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氣體中快。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發聲現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

(2)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在觀察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袤空間中,聲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通過聲可以獲得大量的資訊。

(2)使學生初步領略聲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的好奇,激發求知的慾望。

二、重點與難點:聲音發生的條件是重點,聲波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1)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同學、老師的說話聲,上、下課鈴聲,馬路上汽車的笛聲,樹上小鳥的叫聲……這些聲音有什麼用呢?讓學生自由發揮,目的是把學生帶入聲的世界,瞭解聲音的重要性。(2)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又是怎樣傳到我們耳中的呢?(引入新課)。

(二)新授

1、聲音的產生

(1)教師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小刀等發出聲音,並進行體驗,同時觀察直尺、小刀在發聲時處於什麼狀態,學生通過觀察會看出發聲時直尺、小刀都在來回運動。師總結指出:物體的這種往復運動叫振動,聲音與振動有什麼聯絡呢?我們繼續看下面的實驗。

(2)把橡皮筋纏到鉛筆盒上,兩邊用鉛筆支起來,繃緊橡皮筋,用手撥動它,會發出聲音,同時可以看到橡皮筋在振動。

(3)教師用鼓槌敲鼓,會發出聲音,鼓面怎樣運動呢?我們可以在上面撒一些紙屑,敲鼓時觀察紙屑的運動,紙屑上下運動,說明鼓面也在振動,不敲了紙屑也不跳了,說明什麼呢?(說明不發聲時,鼓面也就不振動了)

(4)教師出示音叉,讓一學生用手摸一下音叉,看有什麼感覺,然後教師用小錘敲一下叉股,再讓剛才的學生去感覺一下,並告訴大家兩次感覺有什麼不同?同學們還注意到什麼現象?(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手摸音叉,發聲停止)。剛才只是一個同學的感受,為了讓大家都觀察到,看我這有一用繩吊著的小紙球,讓它接觸音叉,同學們認真觀察發聲和不發聲時小球的情況,判斷音叉是否在振動。

(5)現在我們大家一起說“聲音的發生”,同時用手摸喉頭,有什麼感覺?

總結以上實驗,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呢?“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那麼,誰還能舉出一些物體振動發聲的例子呢?①敲鑼面,鑼面在振動;②吹口琴時,口琴在振動;③用嘴吹紙片時,嘴發麻,說明紙片在振動;④彈琴時,琴絃在振動……很好,自然界中的鳥、獸、蟲等發聲雖千奇百怪,但發聲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振動。如:①鳥的發聲靠的是鳴膜的振動;②蟋蟀發聲靠的是左右翅膀的摩擦振動;③蒼蠅、蚊子、蜜蜂發聲靠的是快速扇動翅膀引起空氣振動。

然後引導學生看課本P36,觀察聲音是哪個部位發出的,從而給出聲源概念。

2、聲音的傳播

有了振動就能聽到聲音嗎?(不行)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傳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動,我們才有可能聽到聲音,那麼聲音是怎樣傳入人耳的呢?

(1)同學們是怎樣聽到老師的講課聲的呢?(這個問題同學們很快會想到是空氣)。那麼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嗎?觀察下面例項或實驗:

(2)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下也能聽到音樂。

(3)魚缸中的魚會被走近的人嚇跑。

(4)我們國小還學過一首《垂釣》的古詩,同學們一起回憶並分析為什麼小孩“怕得魚驚不應人”?總結以上例項說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那麼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嗎?舉例。

(1)將一隻耳朵貼著桌面,捂住另一隻耳朵,讓同桌輕撓桌面,能聽到聲音嗎?

(2)一同學在教室敲暖氣管,另一同學在隔壁教室能聽到聲音嗎?靠什麼傳過去的?是空氣嗎?

(3)動畫片《海爾兄弟》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海爾兄弟在鐵軌上發現一塊大石頭,為了判斷火車是否會馬上過來,他們用嘴叼著一根棍,然後用棍接觸鐵軌就判斷出來了,為什麼呢?

綜上所述,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那麼聲音在真空中能傳播嗎?教師演示:將系小鈴鐺的鐵絲的上端穿過橡皮塞,在銜接處塗上真空脂進行密封,把橡皮塞塞到燒瓶上,晃動燒瓶聽小鈴鐺此時的響聲,卸下橡皮塞,向燒瓶內倒入少許水,給燒瓶加熱,直到大量蒸氣湧出後停止加熱,並迅速塞緊橡皮塞,冷卻後水蒸氣液化,瓶中氣體稀薄,再搖晃燒瓶聽小鈴鐺聲,比較兩次鈴聲的變化。

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所以月球上的宇航員儘管面對面站著,也聽不到對方的說話聲,必須用無線電交談。那麼聲音在介質中又是怎樣傳播的呢?請同學們閱讀P37“聲音的傳播”一段。(1)觀察:把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我們會看到以石子為圓心的高低起伏的波浪——水波,傳遞聲音的波叫聲波。(2)老師講解,我們講話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引起空氣疏密的變化,傳入耳中使鼓膜振動,聽到聲音。

3、聲速

(1)觀察P38圖3-1-8(a)為什麼要把長鐵管的一頭放入水中,才能聽到遠處的船隻的聲音,空氣中為什麼不行?(2)打雷時,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為什麼?(3)百米賽跑時,裁判員總是先看到冒煙,後聽到槍聲。(4)放煙花時,從遠處總是先看到花,後聽到聲音,這些例子說明什麼呢?(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聲速)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書中幾種介質中的聲速,找出:V固>V液>V氣的規律,同時聲速還與溫度有關。

4、人耳的聽聲能力

教師組織學生看書P39瞭解:“頻率”:物體在1秒鐘內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簡稱“赫”,符號Hz,並不是所有的聲音人都能聽到,人耳能聽到20Hz—20000Hz之間的聲音,低於20 Hz的聲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叫超聲。

5、課堂練習

(1)蝴蝶翅膀每秒鐘振動5-6次,我們能聽到蝴蝶飛來的聲音嗎?

(2)在裝滿水的容器中,敲擊兩塊石頭,在容器外 (能,不能)聽到敲擊聲;

(3)在金屬文具盒上,撒一些紙屑,敲擊盒蓋,可以看到紙屑在 。

6、課後作業

(1)思考總結聲音和光在介質和真空中傳播規律的異同。

(2)下列關於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為340m/s;

B、聲音只能在透明介質中傳播;

C、有聲音的發生一定有物體的振動;

D、在相同條件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最快。

(3)課後P40頁自我評價 1 2

四、板書設計

什麼是聲音

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夠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聲音的傳播速度:固體、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於氣體中的速度。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人耳的聽聲範圍:20 Hz -- 20000 Hz。

次聲:低於20 Hz的聲音叫次聲。

超生: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聽聽聲音》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的第一課。從教學內容安排來看,這是本單元的第一個活動,主要的教學內容設計是讓學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傾聽周圍的聲音,體驗聲音的多樣性。讓學生以關注的態度在充分感知聲音的活動中,能夠對各種不同的聲音加以簡單的區分和鑑別,對聲音的強弱、高低等有適當的瞭解。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課為後面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等課時的探究活動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也為未來建立有關聲音的一些科學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礎。

學情分析

1、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裡,聲音對於學生來說是很熟悉的,早在嬰幼兒時期,小孩子已經對聲音感興趣,到了十、十一歲,孩子們已經產生思考和問題,比如,聲音是怎麼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有足夠的興趣。

2、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思辨能力,能夠針對不同情況做出分析。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製造出不同的聲音。

【過程與方法】

1、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有關,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用心傾聽聲音,懂得聲音有高低強弱的不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並樂於與同伴交流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感知聲音與物體的關係,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學難點】

對聽到的聲音進行高、低、強、弱的描述。

【教學準備】

PPT,記錄紙,試管,試管架,音叉,玻璃棒等教學過程:

一、遊戲“猜猜我是誰?”匯入新課。

二、傾聽教室內外的聲音,並說說他們是由哪些物體發出來的。

三、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四、自己能製造聲音。

五、分辨聲音

(一)不同力氣敲打音叉,音叉發出聲音有什麼不同?(強弱之分)

(二)相同力氣敲打試管,試管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高低之分)

六、小遊戲猜老師在哪裡?(方向、遠近之分)

七、小結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

謝仙花

《聽聽聲音》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的第一課。從教學內容安排來看,這是本單元的第一個活動,主要的教學內容設計是讓學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傾聽周圍的聲音,體驗聲音的多樣性。讓學生以關注的態度在充分感知聲音的活動中,能夠對各種不同的聲音加以簡單的區分和鑑別,對聲音的強弱、高低等有適當的瞭解。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春天的美妙多彩,學會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感。學會積累和運用語言。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春天的美妙多彩。

教學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題

小朋友,你喜歡春天嗎?為什麼?

春天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這個季節不僅美好溫暖,美麗多彩,而且生動活潑,有許許多多美妙的聲音。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學習一首兒童詩《春天的聲音》。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去聆聽美妙的聲音吧。

誰願意和老師一起寫課題?請伸出小手

板書:春天的聲音(齊讀、指名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導學課文

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看自己能解決哪些剛才提出的問題。

2.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讀讀認認。

認讀生字卡,找出課文中相關的詞和句子,讀一讀。

3.配樂範讀課文,你覺得春天的聲音怎麼樣?

細讀品味

1、學著老師的語氣自由讀課文。課文中寫到了春天的哪些聲音?用筆劃出有關的句子。

2、指導朗讀:劃出有關句子(劃),讀一讀(讀),想一想是什麼景象(想),再體會著讀一讀,你覺得哪個詞需要強調,就在下面點上小圓點,讀得稍重一些(再讀),最後配上動作,把聲音表演出來(演)。重點指導一句。

3、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按照老師剛才教的方法在小組內讀一讀,看誰

的表情好,動作美,聲音甜,讀得最有感情。

4、“蟲兒們在草叢中演奏:胡琴、笛子,還有古箏”從這句話中你感受(想像)到什麼場面?小組交流,指名彙報。誰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把這句話改寫一下;

5、出示“在靜靜的春夜裡,你能聽到綠葉抽芽、種子出土聲”

誰能讀好這句話?對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嗎?

老師不明白,既然能聽到這些聲音,為什麼還說是“靜靜的春夜”呢? 愈是在靜謐的氛圍中,愈能聽到細微的聲音。在靜靜的春夜,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6、讓我們再聽一聽春天的美妙的聲音吧。放錄音:鳥叫聲,蛙唱聲,蜜蜂、小蟲鳴叫聲等,誰能夠用“我聽到了??聽到了??還聽到了??”把你剛才聽到的聲音(在課文中讀到的聲音)說出來?

7、大自然是個神奇的魔術師,各種事物都有聲音,如果用雙耳傾聽,你能聽到清脆響亮的聲音,比如鳥的歡叫,蟲的鳴唱;如果用心去感受,你能聽到微妙細小的聲音,比如種子出土、綠葉抽芽、萬物生長。這麼多這麼美的聲音組合成一曲美妙動人的交響樂,真是妙趣橫生啊。(板書:妙)

8、那麼在這美麗的春天,你還聽到過或感受到大自然的哪些聲音呢?請小朋友們先看大螢幕,然後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又聽到了什麼聲音?(小組交流)

課件出示:

山泉叮咚,竹筍拔節,春蠶吐絲,小雞破殼,牡丹開放,流星劃過夜空,月亮躍上樹梢等畫面??

指導說話:我聽到了??

你能聽到??(願意把你聽到的聲音啟示大家嗎?換個句式說說)

多麼美妙的聲音,多有詩意的語言啊,這是小朋友們心靈之花開放的聲音,這是生命歌唱的聲音,小朋友,你也是小詩人,快快動筆把你感悟到的聲音在工作紙上寫下來吧(你喜歡哪種表達方式就在哪一種的下面寫)。

9、出示課文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比一比,有什麼異同?能和第一句讀得一

樣嗎?讀讀說說,你為什麼這樣讀。(第一句後面是破折號,表示引起下文,可讀得高一些;最後一句後面是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種聲音,要讀得輕一些)

迴歸整體

把這兩句話放到課文中再讀讀,體會體會。齊讀課文,看誰的表情好,聲音甜。

結束語:

春天是美麗多姿的,春天是豐富多彩的,希望小朋友下去後蒐集有關春天的詩歌、文章或者是圖畫、歌曲,也可以自己動筆寫一寫畫一畫,下節語文課我們交流分享。

第二課時

一、直接匯入,認定目標

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春天的聲音》。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字,閱讀了課文。大家對課文還有什麼問題嗎?

出示學習任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學寫本課生字。

3.交流分享有關春天的詩文畫歌等。

二、指導背誦

小朋友喜歡這首詩嗎?看誰能最快地背下來。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平時都喜歡用什麼方法背課文?(按重點詞提示背、理解背、嘗試背、想畫面背等等)

出示課件,提示指導背課文。

指名背,小組背,表演背。

三、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

生字寶寶聽小朋友們背得這麼動聽,也急著跑出來聽了。大家還認得它們嗎?(指名讀、組詞讀、說話、齊讀)

2.指導書寫

老師想請小朋友體會另一種聲音。當筆尖劃過紙張時,你聽到過聲音嗎?讓我們一起來體驗吧。

在紙上跟老師學寫生字。比比誰的字寫得漂亮、整潔。選擇自己喜歡的字組詞、說話。小組評評,推薦寫得好的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3.我會寫

4.多音字也難不倒我:曲

四、交流分享

上節課老師佈置大家蒐集有關春天的詩文畫歌等,下面請小朋友們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推出小組最喜歡的.展示。

五、自由活動

你心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你喜歡詩,就請你吟誦春天的詩;如果你喜歡畫畫,就請你拿出畫筆,畫一幅春天的畫;如果你想唱歌,就請你放開喉嚨,唱一曲春天的讚歌吧。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裡》

六、課外延伸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裡萬物復甦,春天裡萬紫千紅,自古以來人們用各種方式歌頌春天讚美春天,剛才小朋友都作了交流。這裡老師再給大家推薦一些,希望有興趣的小朋友下去搜集和欣賞。

名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名篇:朱自清《春》

名畫:張澤端《清明上河圖》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聲音不僅是和外界溝通的一種載體,更是一種聽覺藝術。音樂帶給人的感受也可以用視覺的語言來表達。這一節課把音樂和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從美術這個獨特的視角去詮釋聲音,嘗試在聲音裡感受點、線、面及色彩的美術語言,並運用這些造型語言,以作畫的方式來表達和反映聲音裡所包涵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為下一課學習《迷彩服》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依靠聽覺激發美感情緒,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視覺符號的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聲音節奏的認識與表達。運用點、線、形、色等諸因素的重疊來體現聽覺感受。

情態價值觀:感知生活中的聲音,感受音樂表達的情感,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熱藝術、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初步掌握運用點線面色彩表達對音樂感受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用不同的造型元素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音樂感受。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聲音素材,學生範作,小獎章等。

學具準備:水彩筆,油畫棒,練習本,彩紙等。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採用談話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學習方法:在學法上,我將指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作等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準備,穩定學生情緒,師生問好。

學生準備好工具,端正坐好。

匯入階段

(一)引導階段

請學生先閉上眼睛,豎起耳朵。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

有什麼感受?誰來說說?

哦,一段小小的音符一下就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讓我們感受到這麼的奇妙和震撼,今天呢,我們就一起來體驗聲音,感受聲音~~~

[揭示課題:感受聲音]

閉上眼睛,聽音樂,說感受。

感覺很歡快。(旋律讓你的心情很歡快。)

感覺很激動(節奏讓你感覺很激動)

發展階段

1、聲音是我們用耳朵聽的一種聽覺現象,不同的聲音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不信,你聽~~播放

①鳥叫聲②流水聲③心跳聲

誰來說說,聽了這些聲音,你分別有什麼感受?

我們對聲音的這麼豐富的感受,不僅可以說出來,還可以畫出來~~

那我們來試試,老師播放聲音,同學們拿起畫筆,邊聽邊感受邊畫~~~~

①歡快的有節奏變化鼓點聲音(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用點和線去表現)

師挑選幾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上臺展示。

這位同學畫的是什麼?大家一起來說說~~

小作者自己來說,你為什麼要這麼畫?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看看這一位同學又畫了些什麼呢?自己來說說?你又為什麼這樣畫,你又有什麼感受呢?

同學們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真不錯,我們剛才聽到的一段鼓聲就給同學們帶來了這麼多的感受。有時候聲音是很複雜的,比如:

師播放《藍色多瑙河》

師在展示臺上做示範

旋轉的聲音我們可以用曲線表示,線條的高低可以表示聲音的高低,線條的緊密與稀疏還可以表示聲音的緊急與舒緩……

小結:原來聲音也可以用點線面表現的如此的豐富多彩。

2、剛才我們在音樂殿堂裡走過一段快樂的旅程,並且知道了聲音是可以用點線面來表現的,其實聲音裡還有很多色彩呢……

播放聲音:(爵士舞曲)

你感受到了什麼色彩?誰來說說?

師把學生講到的色彩貼到黑板上……

剛才我看到有些同學聽著音樂都忍不住的要跳起舞來,你知道這是首什麼音樂嗎?這就是一首美國百老匯的爵士樂舞曲,並且我們聯想到的色彩和抽象大師蒙德里安畫的一幅《百老匯爵士樂》還很像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象銅管一樣的黃色,像霓虹燈般紅色藍色灰色小斑點讓人感覺到舞曲的快樂。畫家把這些顏色通過長方形的小塊不同的排列組合給人們展示出了一種百老匯爵士樂的視覺盛宴。

我們欣賞了西方作家的作品,咱們再來看一幅中國畫家吳冠中先生《春如線》,通過畫面中的顏色,點線面的交織,你都聯想到哪些春天的聲音?

同學們描繪了一幅多麼美的畫面啊~~如果吳冠中爺爺知道了,會是多麼的欣慰~~~

3、其他同學也畫了關於聲音的畫,咱們一起來看看……說說你對這些畫的感受?

4、同學們,我們對聲音的感受更多地是來自於生活,比如說,媽媽炒菜做飯的聲音~~鍋碗瓢盆的碰撞聲,聽的我們的肚子都叫了~~等等等等~~想想你對哪個聲音印象深刻?同位之間相互討論論提問一下~~

5、說說你的想法~~~

聽到小鳥的叫聲我感覺很歡快……流水聲讓我感覺很清爽……心跳聲讓我感覺很緊張……

開啟圖畫本,邊聽邊用彩筆畫出對音樂對聲音最直觀的感受。

折線,波浪線,還有點

我聽到了鼓聲,讓我感覺很緊張,很亂……於是我用很多點和鋸齒線來表現~~

紅色、藍色、黃色、紫色、橙色、黑色…

學生說說自己聯想到的顏色,挑選顏色。把顏色貼到黑板上。

小溪流水,小鳥鳴叫,小樹發芽……

學生創作

1、把你印象深刻的聲音以及對聲音的感受用不同的點線面和色彩表現出來。

學生用彩筆油畫棒描繪自己對聲音的感受。

教師輔導

注結意用豐富的美術語言點、線、面和色彩去表現你對聲音最直觀的感受……

作業展示

請學生介紹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畫的是什麼聲音,對這個聲音有什麼感受?

自評互評結合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用畫筆描繪了美妙的聲音,聲音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讓我們永遠徜徉在曲美歌甜的旋律裡,用五彩斑斕的畫筆描繪美好的生活!。

板書設計:

5感受聲音

點、線、面、色彩

教後反思:

《感受聲音》這節課,我在課前蒐集了很多的音訊,一想到感受聲音,我很直接的就想到了音樂,所以一開始設計的聲音大多來自音樂作品。一節課就由感受聲音變成了感受音樂。幸好這個錯誤認識被及時發現,在跟組裡前輩磨課交流時,我意識到了自己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的侷限。聲音是一種聽覺現象,凡是我們能聽到的都被稱為聲音,都會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感受,而不僅僅是音樂。於是我又找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純聲音,讓同學們去體驗並說出自己的感受,進而鼓勵學生將對聲音的感受用點、線、面畫在自己的畫面上。因為在匯入和新授都是讓學生感受聲音,所以這個地方有些重複,匯入和新授的環節就有些相似,這是個問題還需要我認真考慮。聲音給我們帶來的感受不僅僅是一種點線面的交織,更帶有鮮明的色彩。我用一曲色彩濃郁的爵士樂舞曲激發了學生的色彩聯想,在這之後我又匯入了畫家的畫,雖然在備課時已經對匯入的畫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在課上時還是覺得知識儲備淺,無法應對的學生的各種回答和將學生在牽引入主題。在學生作業時,根據學生的作業,我反思到,對聲音的色彩感受還可以用更自由的表現方式去表現,比如水彩顏色的疊加,把從聲音聽到的激烈的色彩感受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點線面和色彩融合在一起,不僅可以畫出來,還可以抹出來,貼出來……

這節課同學們思維都很活躍,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在討論階段學生交流的也都很熱烈。這節課的收穫是學生們的思維很敏捷,感受也很豐富,能夠將自己的感受較好的用美術語言表現出來。不足之處是,學生的感受還不夠多,對很多聲音的感受沒有被啟發出來,以後在教學中,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現有的,更是要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勇敢大膽的去嘗試,去表現。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物件分析

本課所教授的物件為六年級的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已經掌握了金山演示的基本操作方法,並完成了一份3~4頁的作品,此時,學生心理上希望的是在課堂上能夠學到一些之前沒有學過的新知識,讓他們碰到一些新事物;由於班上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差異,會有少部分學生會對老師本節課所要講授的知識或是部分知識已經有所瞭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所講授的是《國小資訊科技》第二冊第84~86頁的內容,主線為檔案中的聲音設定,其中包括背景音樂及在動畫設定中的“出現時的聲音”的設定,因此,對於動畫設定中的其他選項,本節課中只是以提及為主,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設定,如果有部分同學對該對話方塊中的某些選項沒有在意,也把它放在下一課時中去解決。

三、教學策略

本節課是以學生們自學習金山演示以來所設計的《詩配畫》的作品為藍本進行練習和創作的。根據新課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資訊科技學科的三維目標,而且,與以往的觀點不同,國小階段的資訊科技教學的特徵是利用計算機來學習,而不是學習如何用計算機。因此,本人設計了讓我們的《詩配畫》這份作品更加地完美這一情境,通過學生的作品示範、同位的互相探討,激發他們學習、創作的慾望,最終為作品配上自己喜愛的聲音,而在這一過程中,資訊科技知識只是作為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計算機的一項工具出現而已,孩子們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不過是為了更好地達到創作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1、請同學們開啟自己的作品

2、為了讓我們的《詩配畫》更加完美,這節課我們要在作品中加入美妙的聲音。

二、學習新知

1、請學生思考

觀察:在這份《詩配畫》中,哪些地方出現的聲音?

○1知識點一:每個物件出現時有聲音

○2知識點二:有背景音樂

2、小組探討,嘗試操作:

探討方案:把我們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分別分成兩個大問題。找找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看看你們能解決幾個問題?男女同學比比賽,看哪位同學最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巡堂指導,及時發現具普遍性的問題,並作調控。

3、師生互動,操作演示,集體解疑:

(一)解決了“物件出現時有聲音”問題的同學:

★引出課題

學生邊回答邊進行相對應知識點的板書

在這一過程的巡堂中,老師對學生們的任何一點成功的操作都給予極大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找到成功感,也讓其他同學需要幫助的同學可以較快地找到幫助人。

教學情景設計教 學 活 動教學評價(心得)

師生互動是一個讓學生倍感親切的環節,可以激發起學生足夠的參與積極性。因此如果可以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找到能引出下一環節的作品則再好不過了。

此過程中,如老師發現哪一個小組的完成情況好的話,可及時加以展示,對其他小組起激勵作用。

1、請學生代表演示操作方法,其他同學加以補充,全班同學則可以自由提問。

板: 右鍵選中物件——物件動畫——出現時的聲音

——

——“演示播放”——物件動畫

▲師:通常軟體中,完成同一個設定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在操作中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最簡便的方法。

2、操作嘗試,驗證方法

請其他同學在自己的作品上嘗試物件聲音的設定方法,對《詩配畫》作品加以修改

(二)解決了“背景音樂”問題的同學:

1、請學生代表演示操作方法,其他同學加以補充,全班同學則可以自由提問。

板:“演示播放”——背景音樂

2、操作嘗試,驗證方法

請其他同學在自己的作品上嘗試設定背景音樂, 選出自己最喜愛的背景音樂。

*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引出背景音樂中“迴圈播放”和“清除”兩個選項的使用方法。

3、作品演示:樹立榜樣,鞏固新知

請部分學生邊演示作品,邊口述操作要領

三、運用知識,作品創作

繼續對自己的《詩配畫》作品加以完善。

物件出現時有聲音與背景音樂的設定這兩大部分的演示操作的過程應該是以課堂上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的。

因為動畫效果的設定對話方塊中的選項比較多,因此這裡老師應給學生予足夠的時間去演示和補充及提問,並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加以必要的講述。

所謂課堂是“活”的,

課堂上可以隨時都會出現沒有想到的提問。這隻能說明學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激發。老師應做好引導者的角色。

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為學生提供一個創作的空間

教學情景設計教 學 活 動教學評價(心得)

老師在巡堂中發現優秀作品,及時加以鼓勵,讓他們勇於、樂於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全班欣賞。

四、作品展示,評價交流

全班評價:請有信心的小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

○1一小組說說自己的物件聲音是怎樣完成的

○2一小組說說如何設定背景音樂的

五、總結

1、我們的所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作品中,我們不但可以插入美妙的聲音,還可以放入自己的照片、自己拍的一段錄影、自己錄下來的聲音等等。老師在這一環節中的評價應以表揚、鼓勵為主,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極大的肯定,他們對於學習的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必將延伸到他們以後對資訊科技領域的探索中去。

板書設計美妙的聲音

物件聲音:右鍵選中物件——物件動畫——出現時的聲音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用心去傾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2、讓學生學會對各種不同聲音加以簡單的區分和鑑別,對聲音的大小、高低、遠近、方向加以適當地瞭解。

3、通過對聲音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索聲音的興趣,創造樂音,增加生活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傾聽聲音,感覺聲音。

1、 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我們來學習《聽聽聲音》,不過老師想把課題改為《傾聽聲音》(板書課題:傾聽聲音)你覺得“傾聽”與“聽聽”有什麼不同?

提出要求:在這堂課中,大家要學會認真傾聽,用心感受。

2、 聽聽聲音,說說感受。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段聲音,大家聽後說說這些聲音都是由哪些物體發出的?在這些聲音裡哪些是自然界發出的?哪些是因為人的工作或活動發出的?你聽後有什麼感受?(學生聽聲音)

學生討論填表,彙報交流。

教師板書:樂音 噪音 好聽 難聽

二、 瞭解聲音,知道來源。

1、讓固體發出聲音

想辦法讓桌子上的鉛筆盒、紙、橡皮圈等物體發出聲音,方法越多越好。

學生彙報交流。

2、讓液體發出聲音

(教師舀一杯水放桌上)

誰能在沒有其他輔助器具的情況下能讓這杯水發出聲音?方法越多越好。

在有其他輔助器具的情況下,你有哪些方法讓水發出聲音?

3、讓氣體發出聲音

激趣:剛才讓固體、液體發出聲音都太簡單了,誰能讓這看不到,摸不著的空氣也能發出聲音呢?看誰的方法多,可以藉助輔助器具。

學生討論:吹、扇、裝……

你平時還發現哪些聲音也是氣體發出來的呢?

交流:大風吹的聲音;笛子、口琴、蕭等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

從剛才的彙報中你有什麼發現?

(氣體能產生聲音,但是大風的聲音難聽,樂器發出的聲音悅耳。)

討論:從上面讓固體、液體、氣體發出聲音的活動中,你覺得聲音與物體有什麼關係?沒有物體能發出聲音嗎?(板書:聲音由物體產生的,沒有物體就沒有聲音)

三、 分辨聲音,知道變化。

1、 閉眼聽聲音,分辨方向遊戲。

2、 閉眼聽聲音,分辨遠近遊戲。

3、 分辨聲音的大小。

教師準備一個玻璃杯,用筷子敲擊杯子,再稍微用力一點敲擊杯子,讓學生分辨兩次聲音的不同。(大小不同)那麼聲音的大小與什麼有關?(發聲時用力的大小不同)

4、 分辨聲音的高低。

教師準備兩個同質,同大小的玻璃杯,同力用筷子敲擊杯子,讓學生分辨聲音。(聲音高低相同或大小相同)

教師再在一個杯子里加水,再用同力敲擊兩個杯子,讓學生分辨聲音的不同。

板書小結:方向 遠近 高低 大小

四、 利用所學,進行創造。

1、 分析兩個杯子聲音高低不同的原因。(因為一個杯子裡有水,另一個杯子

不加水,杯子裡空氣的容量不同,所以聲音就不同。)

那麼利用這個原理,老師給大家7個相同的杯子,你能讓這些杯子發出不同的聲音嗎?聯絡音樂課裡的1、2、3、4、5、6、7,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使杯子裡空氣的容量大小不同,創造出不同的樂音。其實,生活裡有許多物品可以用來創造出樂音的。大家有興趣可以根據老師列出的物品清單,回家試試製作一架小型的古箏用於平時的娛樂。

2、 創造性作業

準備一塊長30釐米,寬18釐米的木板,十多枚小釘,7根橡皮圈,根據這些材料製作一架小型的古箏。

五、 板書設計

傾聽聲音

感受聲音 自然界的聲音 樂音 好聽

人活動工作的聲音 噪音 難聽

聲音來源: 聲音由物體產生的,沒有物體就沒有聲音

分辨聲音: 方向、遠近、高低、大小

運用所學:一塊木板,14枚鐵釘,7根橡皮圈,製作一架“古箏”。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製造出不同的聲音。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並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細緻

的觀察習慣和態度,並樂於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

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實驗記錄單、收集一些關於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於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於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從本節課開始,我們要開始研究關於聲音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務必要保持教室內的安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研究有效進行。

1、開啟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麼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麼物體發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麼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音樂器,用來除錯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分組實驗1:出示一組(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嗎?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分組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選打,兩個聲音有什麼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分組實驗3:根據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p26途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選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並記錄下表:

擊打釘子----我聽到的聲音

交流:

《同聲旁,認一認》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探索發現大自然聲音的美妙。

2、讓幼兒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3、會用打擊樂器及肢體語言等方式表現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培養幼兒模仿和創造節奏的能力,感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難點:會用打擊樂器及肢體語言表現二分、四分、八分音符

活動準備

課件《森林真熱鬧》、三角鐵、響板、碰鈴等打擊樂器。節奏卡片、歌曲《在動物園裡》《火車開了》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聽一聽、仿一仿

1、播放課件:《森林真熱鬧》。通過欣賞幼兒喜歡的各種小動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要求:欣賞完後,讓幼兒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模仿一下。

2、讓幼兒模仿自己所看到動物的聲音和形態。

(1)指聲表演。

(2)集體表演。

3、整理幼兒在錄象中收集到的聲音,如:

小鴨:嘎嘎小貓;喵—小狗:汪汪汪

小雞:嘰嘰嘰嘰青蛙:呱—小羊:咩咩……

4、幼兒用不同方式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比一比,誰表現的方式多。

(如:①模仿叫聲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腳④體態律動(跳躍、跑跑、走、舞蹈動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讀譜法……)

二、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所聽到的各種聲音,並用動作表現出來。比如:

下雨:滴滴嗒嗒

火車:嗚…嗚…卡嚓卡嚓

汽車:嘀—

小鬧鐘:嘀嗒嘀嗒

牛:哞—

老鼠:吱吱吱吱

小兔:蹦蹦跳跳

(通過收集自己所熟悉的聲音或動作,並按節奏模仿出來,進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

1、節奏組合表演

(1)教師引導:誰能用剛才收集的火車的聲音來表演火車開來的聲音?

(2)幼兒自由組合表演,教師給予指導。

(3)請表演好的幼兒表演展示給大家看,並給予獎勵。

鳴笛聲‖嗚嗚︱嗚嗚︱嗚嗚︱

車輪聲‖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2、以小組為單位,邊聽《火車開了》邊模仿鳴笛聲和車輪聲。(可以用聲音,也可以律動)

3、幼兒分小組合作表演其他聲音和動作的組合,教師指導。

①小鴨:嘎嘎小雞:嘰嘰嘰嘰

②錘子:咚咚釘釘子:叮噹叮噹

4、教師引導幼兒由二聲部逐漸過渡到三聲部:

①小貓:喵—小羊:咩咩老鼠:吱吱吱吱

②大鐘:當—鈴聲:叮呤鬧鐘:嘀嗒嘀嗒

③風:呼—泉水:叮咚樹葉:嘩啦嘩啦

5、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裡》分組表演,比一比,哪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種類多,節奏穩定。評獎激勵,自評、互評。

三、創造節奏。

1、用“×—、×、××”三個節奏型說話。

(1)師示範:小白兔︱跳跳跳︱

(2)幼兒創造:如:

①老師︱早上好︱

②小妹妹︱真漂亮│

③哎—︱你在︱哪裡︱

2、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演奏“×—、×、××”

3、播放《在動物園裡》,兒童用打擊樂演奏歌曲中的“×—、×、××”節奏。

四、在輕鬆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收集自己熟悉的聲音,通過自己的各種器官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並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節奏,讓幼兒瞭解到生活中的許多聲音都是有節奏的,從而把複雜而枯燥的節奏變得簡單而有趣。通過活動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輕鬆地獲得音樂知識。從聲音中、動作中、語言中形成“×—、×、××”的節奏概念。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音樂活動是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