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損傷疾病的常見誤區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頸椎損傷疾病的常見誤區的知識,歡迎閱讀。

頸椎損傷疾病的常見誤區

  (1)頸椎曲度變直或方向就是頸椎病嗎?

頸椎曲度反向是頸椎x線檢查報告中最常見的一種“異常”徵象,許多人在正常體檢時都會得到如此的結果。當人們拿到反射科醫生的報告以後,常常大驚失色,非常期望儘早得到骨科醫生的治療,於是開始四處求醫,尤其是年輕人,甚至頓生恐懼,哀嘆自己過早的步入“頸椎病”患者的行列。其實,根據作者的經驗,頸曲反響大多不必如此驚慌。

首先,頸椎曲度並非是人類初期就與生俱來的,是人類開始站立行走以後脊柱根據力學彈性規律逐漸形成的。那麼,由於人類生存狀態的改變自然還會出現改變。站立活動時,人類大多是需要昂首挺胸,頸椎自然形成了向前的曲度。但是,由於現代人類活動逐漸改變成坐位狀態,經常是伏案工作學習的時間更多,所以,頸椎的曲度也就服從了自然法則而消除了原本向前的曲度,變成了“頸曲反向”的狀態。作者的同事就曾經統計過相當一部分經常需要伏案工作的白領工作者,發現他們的“頸曲變直或反向”的比例相當高。然而,這些人並不一定出現臨床症狀。或者說,這些人出現的只是既往常規意義上的所謂“病理徵象”,並非具有實際臨床意義。有經驗的臨床醫生更重視的是臨床症狀表現和關節功能檢查及軟組織狀態檢查,這些都是常規影像學無法表達的。

  (2)頸椎曲度和結構正常就不是頸椎病嗎?

根據上面的問題解釋,我們可以認為,如果出現了頸椎結構和曲度的異常也不一定就是頸椎病,只有那些還同時伴發臨床症狀的人我們才可能將其考慮為頸椎病的可能。

同時臨床上還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並不出現頸椎的曲度或結構異常,卻也常常會表現出比較嚴重的頸椎病症狀,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通過上面提到的神經學、關節運動學及軟組織觸疹發現相應的異常情況。即使沒有發現頸椎曲度和結構學異常,我們仍然會把這些患者診斷為頸椎病。因為,頸椎病的診斷絕不單獨依賴影像學檢查來進行,臨床檢查更為重要。所以,作為醫生要充分積累臨床經驗,注重第一手臨床問診和查體的發現,不要單純依靠影響學檢查作出診斷。而作為患者,則不必特別在意影像學儀器的檢查結果,更需要認真考慮臨床醫生的綜合檢查意見。

  (3)頸椎椎管狹窄應該做手術治療嗎?

經常有患者焦急的詢問,“我在某家醫院診斷為頸椎椎管狹窄,大夫說必須做手術解決問題,是否可能癱瘓,求您救救我……”。有時,我們為了消除患者的疑慮,真是煞費苦心。

那麼,到底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頸椎椎管狹窄症”這種病呢?其實,所謂頸椎椎管狹窄的診斷,從更多意義上看是一種根據測量得出的一個影像學診斷,是一種結構學角度的觀察。頸椎x線測量椎管失狀徑小於10毫米,就可以明確椎管狹窄的診斷。但這只是一種測量學的指證,是外科醫生根據普查得出的一種結構學印象,並不說明所以符合這個標準的'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

從病理學角度,我們把頸椎管狹窄分成兩種:一是絕對狹窄,二是相對狹窄。前者主要是指椎管骨性結構口徑的實質性狹窄,而後者則是指椎管內神經根等軟組織刺激性腫脹造成的相對狹窄。

絕對狹窄的因素很多,包括髮育性、退變性、損傷性等。無論是發育性還是退變性都屬於一個漸進的過程,椎管都可以代償容納,甚至超出病理限定直徑很多的椎管空間,都可能不產生任何臨床症狀。一位80歲老人的頸椎CT掃描,圖中可以明確顯示,椎管空間幾乎被突出的椎間盤所佔滿,但老人並無任何臨床症狀,顯示了人體超強的代償能力此類請況在臨床上比比皆是,不勝列舉。但是,軟組織損傷性刺激導致的椎管狹窄則另當別論,屬於相對狹窄的範疇。

軟組織損傷性椎管狹窄包括很多疾病,諸如椎間盤髓核溢位、精神根損害、頸部軟組織損傷導致的區域性充血等。各種急忙性刺激可以導致椎管內軟組織充血腫脹,椎管內空間相對狹小,大都會產生類似椎管狹窄的臨床症狀。通消炎脫水等保守治療,這些軟性因素導致的椎管狹窄症狀大都是可以緩解的。

其實,在這些損傷性因素中,最關鍵的病理因素之一是頸椎關節的紊亂狀態。無論是周圍軟組織急慢性刺激,還是關節本身的直接損傷或勞損都可以導致頸椎後關節保護性絞鎖。這種絞鎖狀態可以加劇區域性軟組織痙攣和缺血。所以,調整關節的紊亂狀態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綜上所述,頸椎椎管狹窄並不一定產生臨床症狀,出現頸椎椎管狹窄症狀的患者也不一定全部都要接受手術治療。但具體保守治療的原則還需因人而異。

  (4)頸椎間盤突出、脊髓硬膜囊受壓終將導致癱瘓嗎?

臨床上還經常有患者拿著頸椎核磁片,愁容滿面的詢問,曾在某家大醫院被告知,自己患有二三個階段的頸椎椎間盤突出,脊髓硬膜囊受壓,即將癱瘓,必須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同時還被告知頸椎手術有相對的風險,這使得患者非常的恐懼。

其實,醫生並不是單純根據患者的影像學檢查來進行診斷和治療。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會在仔細檢查患者的體徵以後作出更為恰當的診斷和提出更合理的治療原則。作為患者也應該多瞭解一些基本的常說。

頸椎間盤突出也是頸椎椎管狹窄的原因之一。但大多是長期慢性退變的一個結果,不一定非出現臨床症狀,或者說,並不一定出現脊髓受壓的相應表現,即使是出現了所謂“硬膜囊受壓”的影像學徵象。也不一定出現實質性的受壓症狀或體徵。也就是說,醫生和患者都非常擔心的脊髓受壓導致高位截癱等嚴重後果並不一定會出現。許多患者都是在無意情況下的體檢中發現所謂“脊髓被椎間盤擠壓”的

原則上講,只要患者沒有出現脊髓受壓的臨床表現,包括症狀或體徵,無論頸椎核磁檢查發現有多少階段的椎間盤突出,都可以實施保守治療。有部分患者可能會表現出一些神經根刺激症狀,或者一些區域性症狀,都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得以解決。

但是,如果出現了脊髓受壓徵象,醫生查體發現有椎體束體徵,一般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不過這些患者中仍有一部分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得到緩解。在給這些患者實施保守治療時需要十分謹慎和小心,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同時患者必須做好隨時接收外科治療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