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師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不徵稅收入”分析

在以往的稅務師考試中,關於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常常是考生無法準確掌握的。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和“不徵稅收入”有關問題都是考生較爲關心的重要問題。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稅務師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不徵稅收入”分析

稅務師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通常有兩種方法。

(1)直接計算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彌補的原則:有虧即補,彌補連續,不超5年。

(2)間接計算法。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都是基於“會計利潤”來計算的。如果會計利潤計算不正確,就一定計算出正確的會計利潤,再來計算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稅務師《涉稅服務實務》中“不徵稅收入”包括以下幾項:

(1)財政撥款;

(2)企業依照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有關規定收取並上繳財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

(3)企業取得的屬於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後要求歸還本金的財政性資金;

(4)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准的財政性資金;

(5)企業接收政府劃入的下列財產

A、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包括其部門)將國有資產明確以股權投資方式投入企業,企業應作爲國家資本金(包括資本公積)處理。

B、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國有資產無償劃入企業,凡指定專門用途並按規定進行管理的,企業可作爲不徵稅收入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

(3)企業接收股東劃入資產(包括股東贈與資產、上市公司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接收原非流通股股東和新非流通股股東贈與的資產、股東放棄本企業的股權),凡合同、協議約定作爲資本金(包括資本公積)且在會計上已做實際處理的,不計入企業的收入總額,企業應按公允價值確定該項資產的計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