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級統計師知識:財政與財政統計

導語:財政統計是指社會主義國家反映財政資金的形成、分配、使用及其平衡和變動情況的統計。大家跟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的考試內容吧。

2017中級統計師知識:財政與財政統計

  一、 財政與財政統計

在一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具有重要的作用。財政是政府發揮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即通過強制的、無償的財政收入、支出直接作用於國民經濟,進行收入分配和資源配置,影響經濟過程。在國民經濟統計會考察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就其財政收支活動進行統計,分析財政與國民經濟的數量關係。

政府財政包括兩個對應存在的方面。一個方面是以稅收等形式和渠集當期所創造的一部分收入形成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是將這些收入在全社會範圍內以不同方式加以使用,形成財政支出。在一“收”一“支”的過程中,財政參與了全社會範圍內的收入分配以及資金等資源的重新配置。

  二、從財政管理渠道看,財政收入包括預算內收入和預算外收入。

預算內財政收入又稱預算收入,是指納入財政基本收支計劃、要實施統一管理的財政收入;預算外收入則是指在財政預算之外形成的、可以由有關部門和單位自行安排收支的財政收入,主要包括地方財政部門預算外收入和政府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外收入兩個部分。隨着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化,在不久的將來,預算外收入將逐步被納入預算管理。

財政收入統計一方面要將預算內、外收入加在一起統計財政總收入,同時又以預算內財政收入爲重點進行統計,預算內財政收入總額是財政統計的基本指標,用以反映國家預算集中的財政收入總量。

按照《2009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預算內收入分爲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前者是預算內收入的主體,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菸葉稅和其他稅收收入;非稅收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

從籌集形式特徵看 無償、強制形式徵收和各項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 。

財政收入分爲 有償形式籌集的收入(只是無償收入的補充)

從籌集形式特徵看,財政收入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以無償、強制形式徵收的各項稅收,二是以有償形式籌集的收入,如發行國家債券同,政府從銀行借款等。總體來看,強制、無償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體,有償形式的收入只是無償收入的補充。在收入總額統計基礎上,可以分別計算各組收入在財政收入中所佔有的比重,反映財政收入的結構狀況。

  三、 財政支出統計

財政支出是國家爲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將財政收入在社會經濟各方面進行分配使用的總數額。通過財政支出額,可以反映一國財政支出的規模和水平。

從支出的功能看,財政預算支出可以分爲基本管理與服務支出、外交支出、國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社會保障基金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環境保護支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農林水事務支出、交通運輸支出、採掘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糧油物資儲備及金融監管事務支出、債務付息支出和其他支出。

從支出的經濟分類看,財政預算支出可以分爲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對企事業單位的補貼、轉移性支出、贈與、債務利息支出、債務還本支出、基本建設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貸款轉貸及產權參股和其他支出。

在分組的基礎上,可以分別計算各項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分析財政支出的構成。

  四、 財政收支統計分析

在實際工作中,圍繞財政收支所進行的統計分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財政收支平衡狀況分析,財政收支與國民經濟關係分析。

首先看財政收支平衡狀況統計分析方法。

財政收支的平衡性要求一時期的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的數額上應該保持大體的對等關係。反映一時期財政收支平衡狀況,首先需要計算財政收支差額指標,計算公式爲:

財政收支差額=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當財政收入大於財政支出時,該指標數額爲正值,表明當年的財政結餘數額;財政收入小於財政支出時,該指標數額爲負債,在帳面上會以紅字標識,因此稱爲財政赤字。

要反映一時期財政收支平衡的程度,需要結合財政收入或支出總額計算財政收支差率指標。計算公式爲

  財政收支差率=財政收支差額/財政收入

下面看財政與國民經濟關係的統計分析方法。

財政收入來源於社會經濟活動成果,財政支出又用於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因此,財政與整個國民經濟關係的分析要分別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兩個方面進行。

在總量層次上考察財政收入與國民經濟的關係,需要計算有關指標反映國家財力集中程度,通常是計算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以反映國家財政集中收入的相對規模。計算公式爲:

國家財力集中程度=財政收入總額/國內生產總值

在動態變化上考察財政收入與國民經濟的關係,要看財政收入增長是否與整個國民經濟增長態勢相協調。爲此可以用二者各自的增長速度進行對比,計算財政收入對國民經濟的彈性係數,考察與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所對應的財政收入增長率;也可以通過二者各自的增長額進行對比,計算財政收入對國民經濟的邊際傾向,考察國內生產總值每增加一單位所影響的財政收入的增加額。計算公式爲:

  財政收入彈性係數=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財政收入邊際傾向=財政收入增加額/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額

分析財政支出與國民經濟的關係,在總量分析層次,主要是計算財政支出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指標,用於反映財政分配的規模、財政分配對國民經濟的程度。在動態分析層次上,主要是考察財政支出增長是否與整個國民經濟增長態勢相協調,爲此要計算財政支出對國民經濟的彈性係數和邊際傾向。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財政支出佔GDP比重=財政支出額/國內生產總值

財政支出彈性係數=財政支出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財政支出邊際傾向=財政支出增加額/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