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發展規劃解讀

安徽省出臺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發展規劃安徽實施方案》, 長江沿岸“城市艦羣”角逐國際舞臺,安徽省面臨着怎樣的發展機遇,《實施方案》有哪些亮點,一起來看看!

2017安徽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發展規劃解讀

  聚焦技術支撐,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基地

——推動創新能力與製造能力結合,突出了與滬蘇浙鏈式合作,積極打造沿江發展帶

巢湖半島國際健康城等4家集聚區被列爲首批長三角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安徽靜安健康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被列爲首批長三角健康服務業示範培育企業……2016年以來,我省參與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碩果累累,產業分工合作紮實推進。

《實施方案》提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基地。具體舉措有:建設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以全球視野打造長三角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在更高層次上推動與滬蘇浙鏈式合作;在更高水平上推進服務業一體化發展。

“在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基地方面,《實施方案》將焦點聚集在產業創新領域,協同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與長三角先進製造業集聚區的打造,推動創新能力與製造能力的結合,爲未來製造業的自我創新和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阮華彪說。與此同時,《實施方案》突出了與滬蘇浙的鏈式合作,重點圍繞高科技產業鏈關鍵環節、傳統產業鏈高增值環節,有針對性地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共同打造產業整體競爭優勢。此外,強調了服務業的一體化發展,尤其是推動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有機融合,加快物流、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引導優勢製造業企業打造“服務+製造”的網絡化協同生產服務體系,形成服務業與製造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皖江城市要注重發揮文化生態優勢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在需求加速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從注重產品使用功能,日益轉向追求文化、時尚以及由此帶來的體驗和價值。 ”胡功傑表示,應充分發揮好文化產業競爭力較強、生態本底良好的優勢,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生態旅遊資源綜合開發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文化創意、生態與製造業特別是消費品工業融合發展,支持建設一批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沿江地區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區域,是我省參與長三角城市羣建設的.主體。 《實施方案》提出,發揮承東啓西區位優勢,融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全面對接長三角城市羣空間佈局,協調沿江城鎮生產生活生態關係,打造成爲區域聯動、優勢互補、經濟繁榮、城鎮密集的沿江發展帶。 “沿江發展帶上的亮點體現在‘城鎮密集’‘區域聯動’和‘優勢互補’三個方面。 ”阮華彪認爲,按照《實施方案》對沿江主要城市的未來人口預測,合肥到2030年將成爲人口過千萬的超大城市,蕪馬、安池銅兩大城市組羣的人口規模也將達到900萬左右,人口呈現加速集聚態勢,推動沿江地區形成城鎮密集的發展帶。 “區域聯動”,這既包括了推動沿江城市的跨江發展、港口、產業與城市的互動發展,也涉及與滬蘇浙沿江城市在生態聯防、市場共建、基礎設施互聯、流域管理等方面的聯動協調。 “優勢互補”則強調發揮區域特色優勢,形成分工合理、良性競爭、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凝聚發展合力,成爲長三角重要的新興增長極

——明確發展定位,打造長三角重要支撐帶,帶動全省衝刺全國第一方陣

不斷加強與合肥經濟圈聚合發展,加快沿江城市跨江發展和產業佈局協同,大步邁出產城一體化發展步伐……2016年,皖江示範區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打造我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新引擎。去年前三季度,示範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9.2%,增幅比全省高0.5個百分點。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印發《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發展規劃》,將我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八市納入規劃範圍。“長三角城市羣定位爲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城市羣,是國家層面首次提出要打造成世界級、形成引領全國在更高層面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強大引擎的城市羣,這爲我省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和廣闊空間。 ”省發改委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與滬蘇浙在經濟基礎、體制機制、一體化和國際化水平上還存在很大差距,建設任務十分艱鉅。

我省近日出臺《實施方案》提出,皖江八市“十三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地區生產總值佔長三角城市羣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全面縮小與滬蘇浙發展差距,基本形成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格局,成爲長三角重要的新興增長極。到2030年,與長三角一體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成,基礎設施全面對接聯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開放型經濟向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拓展,與滬蘇浙協同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共同推動長三角城市羣成爲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城市羣。

“《實施方案》是對國家《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發展規劃》的細化分工落實,進一步明確了皖江地區未來5年至15年打造長三角重要支撐帶、帶動全省衝刺全國第一方陣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發力點,有利於統一皖江地區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凝聚發展合力。 ”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認爲。

《實施方案》明確了我省及相關城市在長三角城市羣中發展定位,有利於更加積極、更爲精準地參與長三角城市羣的分工協作,在更廣範圍、更高層面實現對外開放。 阮華彪分析,《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皖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要達到9%以上,地區生產總值佔長三角城市羣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這一速度比全省“十三五”的平均速度高出0.5個百分點。 “在當前整體經濟下滑背景下,這一目標充分體現了我省主動自我加壓的魄力、縮小與沿海區域發展差距的決心以及對皖江地區發展的信心,爲帶動全省加快發展和實現‘十三五’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彰顯國際視野,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積極創建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建設國際化都市圈

2016年12月26日,合肥地鐵一號線開通運營,正式步入地鐵時代。“我們將加快提升市域公共交通現代化水平,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全面推進2號、3號線建設,加快啓動4號、5號線建設,形成城市軌道交通主骨架,與國際機場、鐵路樞紐無縫銜接;進一步強化城市主幹道路建設,加快完善快速路網體系。 ”合肥市政府相關人士表示。

爲將皖江城市帶打造成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的重要支撐帶、新發展理念的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明確七大主要任務,其中“將合肥打造成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城市”被擺在首要位置。 《實施方案》提出,瞄準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和“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積極創建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加快建設“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到2020年,合肥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8%,在肥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數超過50家,市區常住人口達到500萬人,成爲長江經濟帶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是我省參與長三角城市羣建設的引領核心。 ”阮華彪認爲,《實施方案》把“將合肥打造成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城市”作爲首要任務,對外是完善長三角城市體系、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的客觀要求,對內是發揮中心城市輻射作用、帶動全省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個突出的亮點是定位高,具有全球視野。六個舉措中有五個都突出了國際化這一要素,比如在交通方面,提出要提升空港國際功能;在合肥都市圈建設方面,強調加強與全球知名企業和城市的合作,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建設國際化都市圈。 ”

去年以來,合肥拉高標杆,奮起直追,加快建設實至名歸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主要指標增速保持“兩位數”,總量躍上新臺階,“新跨越、進十強”提前基本實現,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合肥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城市建設中,不光要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上與滬蘇浙緊密對接,更重要的是實現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市場體系、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融合接軌,全面縮小與先發地區的發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