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評價要做什麼

導語:從環境衛生學角度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對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環境質量進行客觀的定性和定量調查分析、評價和預測。環境質量評價實質上是對環境質量優與劣的評定過程,該過程包括環境評價因子的確定、環境監測、評價標準、評價方法、環境識別,因此環境質量評價的正確性體現在上述5個環節的科學性與客觀性。常用的方法有數理統計方法和環境指數方法兩種。

環境評價要做什麼

環境影響評價是項目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包括項目建設方案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研究,影響項目建設環境因素的識別和分析,需要採取的保護對策和措施,以及相關的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經濟分析。本講重點介紹環境價值的評價方法。

  一、環境價值評價的主要方法 環境價值就是對環境質量進行貨幣量化的價值,一般採用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和意願調查評估法對環境價值進行量化。

(一)直接市場法 直接市場法就是直接運用貨幣價格(市場價格或影子價格),對項目建設可能影響的環境質量變動進行觀察和度量的方法。主要包括:

1.市場價值或生產率法 工程項目的投資建設活動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可能導致相應的商品市場產出水平發生變化,因而可以用產出水平的變動導致的商品銷售額的變動來衡量環境價值的變動。例如,某種廢棄物的排放會影響到其周圍地區其它廠商的生產,因而就可以用其它廠商因減產而減少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計算環境價值。如果環境質量變動影響到的商品是在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得比較充分的條件下銷售的,就可以直接利用該商品的市場價格來計量環境價值。如果環境質量變動影響到的商品是在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的條件下銷售的(比如存在着壟斷或價格補貼,或者企業不自負盈虧,因而可以不顧市場供求狀況和產品銷售狀況亂漲價等等),應採用影子價格來計算環境影響價值。

2.人力資本法或收入損失法 環境質量變化對人類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爲因勞動者發病率與死亡率增加而給生產直接造成的損失(可採用市場價值法進行測算),而且還表現爲因環境質量惡化而導致的醫療費開支的增加,以及因爲人們過早得病或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損失等等。人力資本法或收入損失法是專門用於評估反映在人身健康上的環境價值評價方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人力資本是指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資本,它主要包括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和健康狀況。人力投資是對勞動者健康狀況和文化技術水平所進行的投資。人力投資的成本(費用)包括個人和社會用於教育及衛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人力投資的收益(效益)包括個人受教育和接受衛生保健後所帶來的個人收入增加和社會效益。爲簡化計算,人力資本法只計算因環境質量的變化而導致的醫療費開支的增加,以及因勞動者過早生病或死亡而導致的個人收入損失。前者相當於因環境質量變化而增加的病人人數與每個病人的平均治療費(按不同病症加權計算)的乘積,後者則相當於環境質量變動對勞動者預期壽命和工作年限的影響與勞動者預期收入(扣除來自非人力資本的收入)的現值的乘積。

3.防護費用法 當某種活動有可能導致環境污染時,人們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預防或治理環境污染。利用採取這些措施所需費用來評估環境價值的方法就是防護費用法。防護費用的負擔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採取“誰污染,誰治理”的方式,由污染者購買和安裝環保設備自行消除污染,或採取“誰污染,誰付費”的方式,建立專門的污染物處理企業對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也可以採取受害者自行購買相應設備(如噪音受害者在家安裝隔音設備),而由污染者給予相應補償的方式。所需費用就可以作爲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價值測算的一種依據。

4.恢復費用法或重置成本法 假如導致環境質量惡化的環境污染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理,那麼就不得不用其它方式來恢復受到損害的環境,以便使原有的環境質量得以保持。將受到損害的環境質量恢復到受損害以前狀況所需要的費用就是恢復費用。恢復費用一般採用重置成本進行計算,以準確反映現實價格水平下的恢復成本。

5.影子項目法 影子項目法是恢復費用法的一種特殊形式。當某一項目的建設會使環境質量遭到破壞,而且在技術上無法恢復或恢復費用太高時,人們可以同時設計另一個作爲原有環境質量替代晶的補充項目,以便使環境質量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影響保持不變。同一個項目(包括補充項目)通常有若干個方案,這些可供選擇但不可能同時都實施的項目方案就是影子項目。在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難以直接評估時,人們常採用這種能夠保持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受環境污染影響的影子項目的費用來估算環境質量變動的貨幣價值。

(二)替代市場法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着這樣一些商品和勞務,它們是可以觀察和度量的,也是可以用貨幣價格加以測算的,但是它們的價格只是部分地、間接地反映了人們對環境價值變動的評價。用這類商品與勞務的價格來衡量環境價值變動的方法,就是替代市場法,又稱間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力圖尋找到那些能間接反映人們對環境質量評價的商品和勞務,並用這些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來衡量環境價值。由於這種方法涉及的信息往往反映了多種因素產生的綜合性後果,而環境因素只是其中因素之一,而且排除其它方面的因素對數據的干擾往往十分困難,使得這種方法所得出的結果可信度較低。替代市場法主要包括:

1.後果阻止法 環境質量的惡化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損害。爲了阻止這種後果的發生,可以採用兩類辦法:一是對症下藥,通過改善環境質量來保證經濟發展。但在環境質量的惡化已經無法逆轉(至少不是某一當事人甚至一國可以逆轉)時,往往採取另一類辦法,即通過增加其它的投入或支出來減輕或抵消環境質量惡化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認爲其它投入或支出的變動額就反映了環境價值的變動。用這些投入或支出的金額來衡量環境質量變動的貨幣價值的方法就是後果阻止法。

2.資產價值法 資產價值法有時又被稱爲舒適性價格法。房屋、土地等與當地環境條件有密切關聯的資產的價值,受當地環境質量的影響非常明顯。在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環境質量的差異將影響到消費者的支付意願,進而影響到這些資產的市場價格。因此可以採用因周圍環境質量的不同而導致的同類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差異(其它條件相同),來衡量環境質量變動的貨幣價值。

3.工資差額法 在其它條件相同時,勞動者工作場所環境條件的差異(例如嗓音的高低和是否接觸污染物等)會影響到勞動者對職業的選擇。爲了吸引勞動者從事工作環境比較差的職業並彌補環境污染給他們造成的損失,廠商就不得不在工資、工時、休假等方面給勞動者以補償。這種用工資水平的差異(工時和休假的差異可以摺合成工資)來衡量環境質量的貨幣價值的方法,就是工資差額法。

4.旅行費用法 這種方法認爲,旅遊者前往諸如名山大川、奇峯怪石、珍禽異獸等舒適性環境資源的旅行費用 (包括旅遊者所支付的門票價格,前往這些地方所需要的費用和旅途所用時間的機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反映了旅遊者對其工作和居住地環境質量的不滿,從而反映了旅遊者對環境質量的支付意願。因此,在排除了其它因素(如收入)的影響後,就可以用旅行費用來間接衡量環境質量變動的貨幣價值(包括旅遊點的環境質量貨幣價值和旅遊者工作和生活地點的環境質量貨幣價值)。

(三)意願調查評價法 如果找不到環境質量變動導致的可以觀察和度量的'結果(不論這種結果能夠直接定價,還是需要間接定價),或者評估者希望瞭解被評估者對環境質量變動的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在這種情況下,可通過對被評估者的直接調查,來評估他們的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這就是意願調查評價法,主要包括:

  1.直接詢問調查對象的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 具體做法包括:

(1)叫價博弈法。通過模仿商品的拍賣過程,對被調查者的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進行調查。調查者首先向被調查者說明環境質量變動的影響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的具體辦法,然後詢問被調查者,爲了改善環境,是否願意付出一定數額的貨幣(或者是否願意在接受一定數額的補償的前提下,接受環境質量的某種程度的惡化),如果被調查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就再提高(在涉及補償的情況下是降低)金額,直到被調查者作出否定的回答爲止。然後調查者再變動金額,以便找出被調查者願意付出的精確金額。

(2)權衡博弈法。通過被調查者對兩組方案的選擇,來調查被調查者的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調查者首先要向被調查者說明環境質量變動的影響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的具體辦法,然後提出兩組方案。其中,第一組只包括一定的環境質量,第二組除了——定的環境質量之外,還需要被調查者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或者給被調查者一定數量金額的補償),調查者要求被調查者在環境質量與貨幣支出的不同組合中做出選擇。如果被調查者選擇了第一組,那就降低要求被調查者支付的金額(或提高給被調查者的補償金額),如果被調查者選擇了第二組,那就提高要求被調查者支付的金額(或降低給被調查者的補償金額),直到被調查者感到無論選擇哪一組方案都一樣時爲止。此時,調查者將所有的被調查者在第二組方案中願意付出或願意接受的金額彙總,就可以得出上述環境質量差異的貨幣價值。

  2.詢問調查對象對某些商品或勞務的需求量,從中推斷出調查對象的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

  主要包括:

(1)無費用選擇法。要求被調查者在若干組方案之間進行選擇,但無論哪一組方案都不要求被調查者付款,而只要求被調查者選擇由一定的環境質量和一定數量的其它商品或勞務(也可以包括貨幣)組成的組合。這樣,被調查者對環境質量差異的受償意願,就可以通過他們對其它商品或勞務的選擇表現出來。

(2)優先評價法。首先告訴被調查者不同的環境質量(例如不同水質的自來水)的價格,然後給被調查者一個預算額,要求被調查者用這些錢(必須用盡)去購買包括環境質量在內的一組商品。這樣,被調查者對環境質量變動的支付意願,就可以通過他們購買的商品組合表現出來。

(3)德爾菲法。通過專家調查來獲取環境質量評價的信息。 意願調查評價法直接評價調查對象的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從理論上講,所得結果應該最接近.環境質量的貨幣價值。但是,必須承認,在確定支付意願或受償意願的過程中,調查者和被調查者所掌握的信息是非對稱的,被調查者比調查者更清楚自己的意願。加上意願調查評價法所評估的是調查對象本人宣稱的意願,而非調查對象根據自己的意願所採取的實際行動,因而調查結果存在着產生各種偏倚的可能性。當調查對象相信他們的回答能影響決策;從而使他們實際支付的私人成本低於正常條件下的預期值時,調查結果可能產生策略性偏倚;當調查者對各種備選方案介紹得不完全或使人誤解時,調查結果可能產生資料偏倚;問卷假設的收款或付款的方式不當,調查結果可能產生手段偏倚;調查對象長期免費享受環境和生態資源而形成的“免費搭車”心理,會導致調查對象將這種享受看作是天賦權利而反對爲此付款,從而使調查結果出現假想偏倚。由此可見,如果不進行細緻的準備,這種方法得出的結論很可能出現重大偏差。所以在估算環境質量的貨幣價值時,應該儘可能地採用直接市場法;如果採用直接市場法的條件不具備,則採用替代市場法。只有在上述兩類方法都無法應用時,纔不得不採用意願調查評價法。

  二、環境影響損失的評價

(一)環境污染治理費用及環境保護成本 環境污染治理費用,是指工程項目的建設事實造成環境污染後,爲了對環境進行治理和消除污染而投入的資源的總和。環境保護成本包括環境治理費用、爲預防環境破壞而投入的費用、給受害者的補償費用、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投入的費用、資源閒置的損失等可能導致的各種損失之和,環境污染治理費用只是環境保護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即僅指環境保護成本中的環境治理費用。

  (二)洪災、澇災環境影響損失估算

1.洪災環境影響損失估算 洪災環境影響損失的估算,着重於受工程影響發生洪災的工礦企業、鐵路、公路等設施及房屋、農作物、幼林地等財產損失,通常爲直接經濟損失。除此以外,還有因洪災長期淹水或決堤及垮壩的高速水流襲擊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如人羣發病率、死亡率的增加,淹沒區範圍以外影響地區,由於洪災而造成產品積壓、原料短缺、供水不足等原因引起的經濟損失。一般通過評價洪水淹沒範圍及程度、估算淹沒地區的農作物、林木、工程設施、居民家產、工礦企業財產、事業單位資產等財產價值,並考慮財產損失率進行計算。

2.澇災環境影響損失估算 澇災通常是由於工程的興建(如水電、防洪、公路、鐵路等大型工程),改變了天然的地形、地貌,引起地下水位及水流排泄條件的改變,從而影響了生態環境的變化,導致經濟損失。從環境角度看,澇災引起的經濟損失,除了對農作物導致減產、甚至絕收外,還將導致飲用水質污染、人羣傳染病發病率上升及防疫消毒人員、藥劑的增加。財產損失包括農作物經濟損失、土壤鹽鹼化的經濟損失等。可通過當地同類型農作物損失率或減產率調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