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園文化景觀的表達

墓園是寄託生者哀思的場所,也是歷史文化的承載體和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體,具有文化內涵的藝術載體應該成爲墓園建設和構思的發展方向。在墓園文化如何表達的構思中,應當分析好墓園文化內容,運用各種藝術表達的方法提煉墓園文化主題,創造文化氣息,形成墓園的文化景觀,塑造特色的民族文化。

墓園文化景觀的表達

  1 引言

墓園,指“墓地+ 園林”,即園林化的墓地[1]。墓園的功能包括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生理功能體現在存放遺體或骨灰,立碑作爲紀念,供人們悼念故去的親朋,寄託哀思。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心理功能。首先,滿足人們的歸宿感,人們在生存時需要歸宿感,死後也希望有歸宿感,正所謂入土爲安,落葉歸根。其次,滿足人對永恆的需求,人們渴望自己一直和這個世界有着聯繫,希望自己永遠存在着,奢望後人知道和祭拜自己,成爲不朽。此外,社會功能還體現在爲生者寄託哀思提供場所。

景觀生態學上將文化景觀定義爲“歷史時期以來爲人類活動所塑造並具有特殊文化價值的景觀”。它往往與宗教教義、社會觀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關,這些特性可以明顯反映在區域特徵上,一個區域能夠通過區域的景象來辨識,這種景象除去有形的文化景觀外,還包括無形的文化景觀。以此來看,墓園就不僅是簡單的園林化的墓地,也成了景觀生態學意義上的文化景觀。

  2 墓園文化的內容

墓園文化主要體現在墓誌、墓碑,以及圍繞墓地的選擇、喪葬禮儀等活動體現出來的人物風情、習俗、觀念之中[2]。它能引起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和哲理的思辨。墓園文化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修養和思想觀念,同時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地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 1 文化形象

墓園要有其獨特性的文化形象,引導人們以文化的心理看待墓園,塑造墓園文化形象和文化環境是墓園形象的基礎。如武漢市郊的新洲道觀河墓園,以楚風爲墓園設計的基調[3]。維也納中央墓園安葬着貝多芬、莫扎特等衆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漫步於其中彷彿步入音樂的殿堂,整座墓園都充滿了音樂的韻律,這些音樂家的墓地也使維也納中央墓園聲名遠播。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形象,是形成墓園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墓園所在地域的特色文化也是墓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當地地域特徵和風土人情的綜合體現,它是結合現代文化、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創造的過程,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將地域文化融入到墓園景觀中,不僅豐富了墓園文化,還突出了個性化,令人有歸屬感。

2. 2 生死觀

生死觀是墓園文化中的一重要部分,它很大程度地影響着墓園的形象。不同的哲學和宗教文化有着不同的死亡觀念,也就有着不同的墓園文化。這點能從西方和我國的墓園環境的對比中很明顯地體現出來。

在西方國家,受基督教影響,人們相信人的軀體消亡後,依然以靈魂的方式存在,而且在天堂裏繼續快樂地生活,所以在墓園中,人們不會有陰森森的壓迫感和恐懼感,而是認爲逝者的精神隨着墓碑、雕塑長存於世。在西方,幾乎每一座墓園都有着豐富的精神文化,人們在墓園中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價值和精神的光輝,是對埋葬在這裏的死者個人價值的評價和感悟,墓園爲人們展現了一條精神文化發展的長河,成爲精神財富的展示地,是生與死對話的場所。

在我國,墓園文化受傳統文化影響深刻,如中國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但在文化消極面的影響下,人們對墓園有畏懼感。

與國外墓園相比,我國墓園在文化內涵方面存在極大的缺失,在設計和建造時只注重了墓園的埋葬功能,沒有對墓園的文化和藝術方面加以考慮,如墓碑、墓誌設計單調,沒有根據死者的生平經歷進行個性化設計,不能展現死者生前的.個人價值和魅力,缺少對生命意義的詮釋。在墓園設計中,應當繼承傳統喪葬文化的積極因素,揚棄傳統喪葬文化消極成分,吸納西方喪葬文化的合理內核,即人文價值和環境價值[4]。

2. 3 形式特色

墓園文化的形式不同於其他園林,它應體現文化的多樣性、融合性和本土文化的可接受性。墓園文化的形式特點是墓園文化的整體化、個性化和藝術化。

2. 3. 1 整體化

墓園文化不是獨立於其他墓園景觀構成要素以外的獨立元素,而是融於各個要素之中。墓園景觀所表達的文化內涵應該具有整體性,這樣墓園環境纔會有整體美。墓園文化是長期以來在歷史發展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園區中的各個景觀應該具有文化的統一性。將文化的片斷整合成一個整體,是墓園環境形成特色的關鍵。所以,在對墓園景觀進行總體規劃時,不僅要從功能角度考慮,還要從文化角度考慮,將墓園景觀規劃建立在墓園文化規劃的基礎上,使各處景觀在文化內涵上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