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國際生產戰略模式的選擇

進入21世紀以來,以跨國公司爲主體的國際生產體系不斷髮展,併成爲推動世界貿易與投資發展的主要因素。下面yjbys小編爲大家準備了關於我國企業國際生產戰略模式的文章,歡迎閱讀。

我國企業國際生產戰略模式的選擇

  (一)內向模式

  1、加工貿易模式。

當企業處於加工能力較強、設計能力和國際市場拓展能力都比較弱的階段,採用這種戰略模式是合理的。該模式的主要特徵是,在製造業全球價值鏈中,跨國公司負責產品研發、供應原材料和零部件,並負責產成品的全球營銷,而中國的製造業企業主要負責產品的加工製造出口加工。加工貿易可以發揮中國製造業企業勞動力成本低的競爭優勢,同時可以彌補設計能力和國際市場拓展能力較差的缺陷,爲中國中小製造業企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更大的空間。從長遠來看,這種合作還有利於中國企業提高設計能力,併成爲跨國公司的精密設備和配件的供應商,提升在製造業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和國際營銷績效。

  2、中外合資合營模式。

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發展過程中,資金、技術、設備等要素往往成爲企業的瓶頸。尤其是在一些重工業產業,如汽車製造業等,單單依靠企業自身很難走上跨國經營道路。通過與國外跨國公司的合資與合作,不但能獲得資金、引進技術設備,而且能通過跨國公司本身的國際生產體系網絡,對整個產業鏈進行升級,從而在培育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又爲自己構建起一系列的供需網絡,將自己的產品通過跨國公司的國際生產體系網絡打入國際市場。適合採用這種模式的中國企業只在國內達到了相對規模,具有相對優勢,在國際市場卻缺乏競爭力,這類企業目前是我國的工業生產優勢之所在,又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和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技術新興產業。在與國外跨國公司的合作中,一方面利用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積極吸納他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積極培養自己的'經營管理人才,通過吸納跨國公司投資,不斷擴大自身的經營規模,運用跨國公司國際經營,將自己的經營範圍逐漸擴展到國際範圍中去。

  (二)外向模式

  1、直接出口模式。

該模式的運作方式爲國內籌資――國內生產――國外銷售,偏重的是銷售環節。這類企業的特點是規模小、勞動力密集、經營方式靈活、可轉移性強。這類企業應積極與外貿企業聯合,適當條件下組成企業集團,實現優勢互補,進而創建自己的品牌,並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及時瞭解國際市場行情,及時改變經營策略。其國際化經營適宜在保持原有的國際市場的前提下,靈活轉戰與我國國內市場相似、技術水平相當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直接投資,以期實現跨國經營的高級化。

  2、貼牌生產模式或合同製造模式。

我國工業化的水平要達到一定的實力,OEM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和手段。但是採用貼牌戰略利潤較薄,獲利有限。該模式比較適合於我國在創新、研發、管理等方面比較落後的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分工推進國際化,以便通過貼牌戰略儘快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生產技術水平。企業在做OEM時候,需要時刻把握好自己的核心產品,掌握先進技術,不斷進行技術更新和產品開發,不斷提高品牌的競爭力。合同製造模式是貼牌生產的高級階段,製造商可同時爲不同的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具有較高的設備利用率和效率,還可爲客戶開發新產品,並承擔與產品製造相關的其他業務,如物流和訂購、產品的售後服務等。

  3、企業併購模式。

該模式可以分爲以市場爲導向的併購模式和以技術爲導向的併購模式。以市場爲導向的併購模式,既可以是收購企業通過併購獲得海外銷售渠道,也可以是國內領先企業併購重組跨國公司業務的全球資源整合。該模式的案例有TCL重組、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聯想收購IBMPC業務。實行該模式的企業往往是所在領域的國內領先者,目標是同時獲得技術、品牌、渠道、人力資源等,進行全球資源整合,開拓包括歐美髮達國家在內的全球市場。該模式對企業要求高,又要有市場機會,同時存在整合風險。歐美髮達國家市場成熟,一些知名電子品牌市場地位穩固,且控制着當地銷售渠道。因此,收購是中國企業在這些國家發展的重要手段。以技術爲導向的併購模式是指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跨國購併獲得技術,進入新領域。在技術要求高、建設週期長、產品生命週期短、技術進步快的行業,企業往往用購併的方式進入新領域。這是因爲業外企業很難靠自身力量在短時間內掌握技術。以這種方式進入新領域亦有較大風險,要求企業有較高的抗風險能力,包括有整合和技術消化能力及足夠的資金、強大的銷售網絡等。

  4、對外投資模式。

該模式可具體分爲以下幾種途徑:(1)海外投資建廠或買廠。這是一種國外生產、國外銷售的模式,該模式有利於降低運輸成本,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但在海外建廠投資巨大,沒有市場的情況下風險巨大。因此,不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不宜採用此戰略。(2)海外投資買店或借店。採取這樣的跨國經營模式的企業到國外不是建廠,而是買店,並非簡單買一、兩個零售商場,而是控股若干個擁有龐大推銷網絡的大型企業。這樣有利於企業掌握品牌、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網絡這三個最關鍵的環節。(3)自建研發基地不斷引進新技術和新產品,並開發適合當地市場產品。境外建立研發機構的主要方式有:自主設立研發機構;收購國內外企業的境外研發部門;與境外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等合資、合作成立研發機構。研發國際化目前只是少數企業的跨國經營模式,卻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實現本地化的最終落腳點。海爾是這種模式的成功代表,海爾的研發基地主要是面向當地市場的本土化產品設計中心,這些設計中心與海爾當地的營銷機構和生產基地相配合,充分實現本土化設計、生產和銷售,成爲海爾跨國經營的一個顯著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