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心理原因和階段與表現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爲反應模式。發展心理研究表明,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關調查發現: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孩子厭學心理原因和階段與表現

  厭學的心理原因

現在很多的青少年都是會厭學的,並且早早的就輟學了,其實這對於自己後面的發展是不利的,對於這個問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那麼造成青少年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是什麼呢?

1、由於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髮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爲的改變。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於青少年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

2、抑鬱症是青春期比較突出的情緒問題。在整個兒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鬱症的第一個高峯,很多孩子都有消極、輕生的'念頭。孩子們對個人的未來,對前途悲觀、絕望,有自卑心理。由於現在的家長老師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變化,導致本就少溝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極點,抑鬱而輕生,更別說厭學。

3、青春期性心理衝突。調查發現,發生厭學與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關,當女孩出現初潮和男孩首次遺精時,由於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他們的警覺性增強,害怕學校其實是一種移花接木的轉換防禦機制,通過棄學暫緩了“不被人發現”、“不知如何是好”這種潛在的性心理壓力。

4、學生本身也會因爲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 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5、在極度焦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強迫症。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沒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擺脫也擺脫不了,非常苦惱,使注意力無法集中。有時候,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毫無主見,就像被思維控制一樣,昏暈而過,迷茫糊塗,而這種強迫症,是不會貼附在學習上的。

  孩子厭學最突出的症狀是兒童拒絕上學,按其程度等級可分爲:

(1)威脅或哀求父母不上學

(2)早上反覆出現迴避上學的行爲;

(3)早上反覆“耍賴”,要求父母陪同上學;

(4)偶爾不上學或缺課;

(5)反覆交替出現不上學、缺課;

(6)在某一學期某一階段完全不上學;

(7)完全長期休學在家。

  孩子厭學的5個階段與表現

(1)不想上學階段:有可能訴說頭痛、腹痛、發熱,顯得無精打采、疲勞、食慾下降、上學遲到早退、缺課增多、週末只呆在家裏等。

(2)拒絕上學階段:早晨起牀延遲,每週不去上學時間超過一半,開始明顯討厭上學,與家人吵架或違拗行爲增多,甚至出現攻擊暴力行爲。

(3)在家休息階段:孩子自得其樂地呆在家裏,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多外出,身體疲勞減輕,晝夜顛倒,即白天睡覺,晚上熬夜。

(4)試上學階段:在家就顯得開心,提到上學仍顯焦慮,也能夠外出,開始關注同學或學校的事情,開始嘗試去學校,但容易疲勞,缺課或遲到仍多見。

(5)上學穩定階段:容易疲勞,因小事激動或焦慮,仍時有缺課和遲到表現。

孩子厭學分爲這5個階段,當出現第一個階段時,父母們就應該注意關注孩子,趁早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以免造成不良的學習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