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財不夠理性

導語:爲了解當前公衆金融理財意識和行爲中存在的風險,進一步引導公衆樹立正確的金融理財意識,規避金融理財行爲中的風險,上海市質協用戶評價中心和上海金融理財師協會日前聯合開展關於公衆金融理財行爲的社會調查工作。

老年人理財不夠理性

調查顯示,老年人、學歷低、收入低羣體金融理財意識實際上較不理性。

本調查工作自2016年12月開始至2017年1月,歷時兩個月,共採集有效樣本量爲2009份。其中,樣本性別分佈較爲均勻,男女性別樣本比例分別爲50.1%、49.9%,年齡層覆蓋18歲以上年齡段,文化水平覆蓋所有學歷,收入水平覆蓋所有收入層。

本次調查結果分析顯示,約有半數(51.6%)的公衆認爲,自己的金融理財意識理性程度視情況而定,有時理性,有時不理性。而44.6%的.公衆認爲自己的金融理財意識非常理性,從年齡上看,主要集中在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羣體中,約有80.2%,這些老年人主要購買銀行儲蓄(35.3%)、政府債券(16.2%)及保險(13.2%)等較低風險的金融理財產品;從學歷程度上看,學歷程度較低的公衆對自己的金融理財意識非常自信,佔78.1%,這些人羣主要購買銀行儲蓄(45.2%)、互聯網寶類理財產品(34.3%)及保險(9.6%)等較低風險的金融理財產品。

然而,不同特徵羣體的情況不同。通過對不同羣體金融理財意識與行爲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國中及以下的低學歷及2000元及以下的低月收入水平羣體中往往自認爲自己的金融理財意識較爲理性,但在購買理財產品前對產品信息瞭解程度的行爲中並沒有表現較好。

調查數據揭示了三方面較爲突出的共性問題,在社會公衆金融理財需求迅速增強的今天,仍然有相當數量公衆對金融理財產品信息不瞭解,對金融理財產品風險意識還缺乏,專業金融理財師高質量服務仍有缺位等。上海金融理財師協會建議:相關機構應加強公衆金融理財知識教育,讓理財產品簡單易懂可辨; 培養信得過的金融理財師隊伍,爲老百姓的錢袋子提供金牌指導;建設良好的金融理財環境,真正讓老百姓放心地享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