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短文

普通話考試朗讀作品題需要考生平時多讀多練,以此來保持朗讀的語感和掌握朗讀的技巧。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短文,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短文

  【朗讀短文一】蓮花和櫻花

十年,在歷史上不過是一瞬間。只要稍加註意,人們就會發現:在這一瞬間裏,各種事物都悄悄經歷了自己的千變萬化。

這次重新訪日,我處處感到親切和熟悉,也在許多方面發覺了日本的變化。就拿奈良的一個角落來說吧,我重遊了爲之感受很深的唐招提寺,在寺內各處匆匆走了一遍,庭院依舊,但意想不到還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近幾年從中國移植來的“友誼之蓮”。

在存放鑑真遺像的那個院子裏,幾株中國蓮昂然挺立,翠綠的寬大荷葉正迎風而舞,顯得十分愉快。開花的季節已過,荷花朵朵已變爲蓮蓬累累。蓮子的顏色正在由青轉紫,看來已經成熟了。

我禁不住想:“因”已轉化爲“果”。

中國的蓮花開在日本,日本的櫻花開在中國,這不是偶然。我希望這樣一種盛況延續不衰。可能有人不欣賞花,但決不會有人欣賞落在自己面前的炮彈。

在這些日子裏,我看到了不少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又結識了一些新朋友。大家喜歡涉及的話題之一,就是古長安和古奈良。那還用得着問嗎,朋友們緬懷過去,正是矚望未來。矚目於未來的人們必將獲得未來。

我不例外,也希望一個美好的未來。

爲了中日人民之間的友誼,我將不浪費今後生命的每一瞬間。

節選自嚴文井《蓮花和櫻花》

  【朗讀短文二】濟南的冬天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有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爲這樣慈善的冬天,幹什麼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節選自老舍《濟南的冬天》

  【朗讀短文三】堅守你的高貴

多年前,建築設計師萊伊恩受命設計了英國溫澤市政府大廳。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依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巧妙地設計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撐的大廳天花板。一年以後,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工程驗收時,卻說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要求萊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

萊伊恩自信只要一根緊固的柱子足以保證大廳安全,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官員,險些被送上法庭。他非常苦惱,堅持自己原先的主張吧,市政官員肯定會另找人修改設計;不堅持吧,又有悖自己爲人的準則,矛盾了很長一段時間,萊伊恩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在大廳裏增加了四根柱子,不過這些柱子並未與天花板接觸,只不過是裝裝樣子。

三百多年過去了,這個祕密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前兩年,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花板,才發現萊伊恩當年的“弄虛作假”。消息傳出後,世界各國的建築專家和遊客雲集,當地政府對此也不加掩飾,在新世紀到來之際,特意將大廳作爲一個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旨在引導人們崇尚和相信科學。

作爲一名建築師,萊伊恩並不是最出色的。但作爲一個人,他無疑非常偉大,這種偉大表現在他始終恪守着自己的原則,給高貴的心靈一個美麗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辦法抵達勝利。

節選自遊宇明《堅守你的高貴》

  【朗讀短文四】捐誠

我在加拿大學習期間遇到過兩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難以忘懷。

一天,我在渥太華的街上被兩個男孩子攔住去路,他們十來歲,穿得整整齊齊,每人頭上戴着個做工精巧、色彩鮮豔的紙帽,上面寫着“爲幫助患小兒麻痹的夥伴募捐”。其中的一個,不由分說就坐在小凳上給我擦起皮鞋來,另一個則彬彬有禮地發問:“小姐,您是哪國人?喜歡渥太華嗎?”“小姐,在你們國家有沒有小孩兒患小兒麻痹?誰給他們醫療費?”一連串的問題,使我這個有生以來頭一次在衆目睽睽之下讓別人擦鞋的異鄉人,從近乎狼狽的窘態中解脫出來。我們像朋友一樣聊起天來……

幾個月之後,也是在街上。一些十字路口處或車站坐着幾位老人。他們滿頭銀髮,身穿各種老式軍裝,上面佈滿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徽章、獎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鮮花。有水仙、石竹、玫瑰及叫不出名字的,一色雪白。匆匆過往的行人紛紛止步,把錢投進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內,然後向他們微微鞠躬,從他們手中接過一朵花。我看了一會兒,有人投一兩元,有人投幾百元,還有人掏出支票填好後投進木箱。那些老軍人毫不注意人們捐多少錢,一直不//停地向人們低聲道謝。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是爲紀念二次大戰中參戰的勇士,募捐救濟殘廢軍人和烈士遺孀,每年一次;認捐的人可謂踊躍,而且秩序井然,氣氛莊嚴。有些地方,人們還耐心地排着隊。我想,這是因爲他們都知道⒂:正是這些老人們的流血犧牲換來了包括他們信仰自由在內的許許多多。

我兩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點錢捧給他們,只想對他們說聲“謝謝”。

節選自青白《捐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