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轉型的常見陷阱講解

導語:人力資源轉型越來越熱,反映了HR對創造價值的渴望。其中的熱點之一,就是HR對三支柱的關注和嚮往。下面的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HR轉型的常見陷阱講解,供大家參考。

HR轉型的常見陷阱講解

這跟早些年的企業大學風潮很像。後來的事實表明,要解決人才發展問題,企業大學建立與否並不是關鍵;同樣的,對於絕大部分企業來說,要提升HR工作的有效性,三支柱並非是最重要的。將HR轉型等同於將人力資源部門按照三支柱進行調整,是大大的誤解。

今天很多概念需要澄清。比如HRBP,HRBP已經被視爲HR職能中的一個普通職位。這也許是爲何HR轉型無法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BP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能力。成爲業務夥伴是極高的要求。在很多企業,恐怕只有HRD(甚至HRVP)才勉強可稱爲業務夥伴。

比如成爲BP的`瓶頸是不熟悉業務。這一點現在已經成爲共識。儘管如何更快的熟悉業務,其中的方法大家仍然在苦苦摸索。包括很多關於HRBP的角色描述中,專業知識和技能已經被放在最後甚至被忽略。我在拙作《HR轉型突破》中,也將副標題定爲“跳出專業深井成爲業務夥伴”。

但在出版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裏,接觸了很多的HR負責人之後,我認爲當初的結論有失偏頗:熟悉業務固然重要,專業精湛也不能少。很多HR負責人的專業能力,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打鐵還需自身硬。

比如提升HR有效性等於建立三支柱。作爲HR負責人,將提高HR有效性的希望寄託在調整組織架構、甚至建立BP隊伍,都是錯誤的。對絕大部分企業而言,關鍵還是HR負責人自己的思維和能力提升。我們也曾按照三支柱對架構進行調整,但這一調整的目標,是提升部門人均效能,改善基礎工作管理效率。這是比較現實的目標。成爲BP之路漫漫,HR負責人應該身先士卒。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在HR轉型的浪潮中,曾有過很多“僞人力資源轉型”。尤里奇在HR Ttransformation一書中總結了其中的典型症狀(見附文)。不妨對照一下,看看有無中招。

以企業成功爲核心,在開始HR轉型的時候,就更容易發現我們常犯的錯誤和易入的陷阱。

  1、不明所以,盲目行動

有些公司啓動了HR轉型的工作,但都是圍繞HR本身的工作,比如:上馬e-HR、重構HR部門、制定新的HR策略等。在這方面的投資就被他們定義爲HR轉型的投資,這就是HR轉型了。但是,我們說,如果這些行爲沒有和企業的商業模式聯繫起來,脫離了企業所處的業務背景,那麼它們就算不上HR轉型,也不可能持續。HR轉型一定要植根於業務發展的需求。

  2、孤島HR,脫離業務

有一個我們曾合作過的公司,其HR領導們在7月排出時間表來制定HR戰略,內容包括HR部門在手的工作重點以及未來的工作計劃。爲什麼在7月份做HR戰略?因爲這個月是一年中HR部門工作相對輕鬆的時間。另一方面呢,業務部門的經理們是在秋季開始制定企業下一年度的業務規劃。很明顯,兩個部門的工作之間沒有聯繫起來,結果可想而知。當HR戰略和業務戰略相脫離時,本該相互支撐的兩個部門各自爲政,公司運營不可能長久。HR轉型一定要與業務轉型聯繫起來,要着眼於爲企業創造價值,脫離業務、單純優化HR部門的工作是沒有太大價值的。

  3、以多爲優,忽略整合

有些公司設計了創新性的人才管理、績效管理、全面薪酬管理等,然後宣稱這就是HR轉型。這些零星的措施充其量是HR轉型的一部分。HR的各項實踐要想提供持久價值,就需要圍繞企業的關鍵經營目標進行整合。

  4、滿足“個人”願望,輕視企業需求

有些公司開啓HR轉型工作,僅僅是因爲某個領導人的一時興起,或者是某些人爲了取得個人政績或者擴大職能影響力方面的欲求。這些從個人角度出發的舉措算不上“轉型”。HR轉型必須和組織總體的成功相關聯,它絕不是管理者個人爭取美好前程的工具。

  5、HR結構在前,業務戰略在後

偶爾也會有這種情況,HR部門認爲重建HR部門的組織架構就是HR轉型的精髓。他們可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建立共享服務中心、成立HR業務專家團隊或者僱用一批HRBP(HR業務合作伙伴),然後對外宣稱他們已完成了HR轉型。但我們說,只有當HR轉型的成果切實有助於企業戰略實施、真正能驅動業務目標達成之時,纔算完成。

  6、將“效率”等同於“轉型”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HR部門認爲“效率改善”就是“HR轉型”。例如,有一家大型的全球製藥公司最近宣佈新建立了共享服務中心,這一中心的組建表明他們已完成HR轉型。另有一家頂級的消費品公司將他們推出的自助服務描述爲他們的HR轉型。效率改善可以成爲HR轉型的關鍵要素(通常情況下它也確實是),但只有效率的提高,還不足以促成轉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