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面試:“保健品”騙了多少老年人

導語: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大體可以分爲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藥品、保健化妝品、保健用品等。但也有很多人利用保健品來騙人你知道嗎?

社區工作者面試:“保健品”騙了多少老年人

  【命題背景】

近日,一則海邊身亡留遺書的新聞引衆多網友關注。據半島都市報報道,3月11日,青島一位60歲老人被發現在一處海灘上身亡,褲兜裏的遺書寫着,他被一家保健品公司坑了,“從去年至今硬騙我買了6萬餘元保健品,說讓我和老伴可到西安、巴厘島等地旅遊,至今一個地方也沒去,產品也沒拿到多少……”

  【命題預測

針對於當前老人經常被騙買保健品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思路解析】

對社會現象談看法,測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作爲一名準公職人員,要對社會現象有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能客觀辯證的進行分析,注意分析角度、廣度和深度,能對其作出正確、準確、明確的判斷。從政府角度看,分析深陷“保健品”騙局的老人當前遇到的情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積極的採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進行解決。

  【參考答案】

近年來,社會上經常會有老人被騙買很多保健品,就叫做“坑老保健”。社會各界必須高度重視這個現象。

當前,網上電視上各種“三代中醫世家”、“國家領導人的健康顧問”稱號,將普通保健品或化妝品吹噓爲能夠治療癌症、糖尿病、高血壓、風溼骨痛等痼疾的特效藥,能治癒受害人所患疾病,並吹噓“平時是價格昂貴,因爲補貼進行低價銷售”等,欺騙參加推銷會的`受害人以高價購買保健品。“坑老保健”之所以屢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不良商家利益薰心,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欺騙。“服用三到五週,總膽固醇下降11.4”“糖尿病患者,吃了藥之後兩個半月血糖正常”,一些極其普通的食品,經過精心包裝就成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並以成本數十倍的價格賣給老年人。商家先通過贈送禮品、打溫情牌和老人建立感情,獲得信任後套取個人病史,再邀其參加假名醫的演講會診,有的商家允諾老人組團出國旅遊的,有承諾贈送原始股,最後銷售無資質的保健品。

第二,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缺失。從生理上看,因年齡老化,大腦前額葉皮層逐漸喪失結構的完整性,導致思維功能的衰退;從心理上分析,還是源於保健知識、網絡知識和情感需求的多重缺失。老人們自己的兒女沒有時間回家陪父母,而那些推銷員表現得比親生子女還親,一口一個“阿姨”“大爺”的,而且還不厭其煩地陪着他們聊天,隨叫隨到,惹得很多老人心花怒放,紛紛“慷慨解囊”。

第三,國家相關部門執法難、取證難。如今的保健品銷售商,多有固定門店、合法的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但銷售推廣則放在隱祕的小區,無疑,給監督維權帶來困難。而且,銷售員在宣傳時僅限於口頭,缺少書面證據,也給相關執法部門取證帶來巨大難度。

在保健品如此亂象的當下,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努力:一方面,相關監管部門還是應該積極開拓監管手段與途徑。比如,相關部門要以《食品安全法》爲依據,認真執行《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制定嚴格的涉事企業“黑名單”;比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受理舉報;還比如,要堅決發現一起打擊一起,決不能允許這些騙子們繼續禍害人間。總之,只要想管,辦法總比困難多。另一方面,作爲子女更要注重情感贍養和知識贍養。“有一種孝順,是帶老人跟上這個信息時代。”事實證明,對於伴隨互聯網長大的我們而言,幫老人多裝備幾個“技能包”,爲他們編織一張厚實的精神防護網,並非難事。從繪製圖文並茂的“微信操作說明書”,到教父母熟練使用各種出行軟件,來自後輩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識脫節而被邊緣化,也能大大減緩其身處數字時代的寂寞空虛。試想,如果子女多花點心思,引導父母化解內心的焦慮,老人就不會聽信那些不着邊際的吹捧與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