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社會工作者如何應對融合教育

學校社會工作者接觸到的個案,很多緣於老師或家長對孩子的憂慮,例如學業成績差、無心上學、人際關係惡劣等,這些行爲在教室或家裏糾正不了,便指望社會工作者幫忙。隨着近年科學研究的進步,讓我們對許多問題的認識拓寬了不少。

學校社會工作者如何應對融合教育

原來許多表面的行爲,例如不努力學習、成績差等,是由許多生理、社會或心理的因素導致的。

智力遲緩、自閉症、讀寫障礙、多動症或憂鬱症等,都會構成青少年跟不上學習進度,甚至不按常規的負面行爲表達自己,引起老師懲罰和同學的排斥,變成一連串不愉快事件。家長不明所以,也會因孩子回家的激烈反應,到學校興師問罪。

現在學校接收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這與教育制度背後的理念轉變有很大關係。

融合教育是教育界所認同的,其理念是認爲有殘障的人士,應爲社會主流所接納,給予機會。過正常化的生活,是所有市民,包括弱能人士的應有權利。這個理念引申到青少年培養,接受教育是所有青少年應有的權利,在主流學校學習,有利於培養弱能人士溝通和適應日後主流社會生活的能力。對一般青少年而言,若在學期間已接觸到不同背景或能力的同學,對學習接納與助人的價值觀,也有幫助,所以融合教育被視爲構建和諧社會和關愛文化的基礎。現代教育觀認同只有嚴重殘障者需進入特殊教育學校,輕度者應儘可能留在主流學校。從家長角度來說,心理上總難接受自己的兒女有問題,爲了避免被親友標籤爲問題家庭,更希望把子女送進一般的主流學校。

儘管大衆對主流學校在照顧有學習障礙者方面有所期望,但在實踐過程中,問題不少。

一方面一般老師並沒有特殊教育的專業訓練,往往未能及早識別個別學生的能力和問題,而施以一般的管教和懲罰,令這類學生產生抵抗情緒;在無計可施時,還要求家長嚴加管教,造成家長與學校之間的關係緊張。另一方面,即使老師明白了這類學生的需求,但學校能調撥支援這類學生的`資源很少,而這類學生特別需要專人的耐心教導,纔能有進步,這時候老師往往愛莫能助。這是政策理念與資源分配的不協調,加深了這類學生的學習困難。

協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和家庭是學校社會工作者主要的使命之一,如何提供有效的服務,是一大挑戰。

首先,幫助這類學生,不能單輔導學生本人,必須透過環境因素的調節,纔可能收到效果,這包括老師教學法,同學間溝通和關係改善,最重要的是家長的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配合。學校社會工作者是由機構派駐的,缺乏老師的權威性和日常關於學生情況的資料,在接觸到學生時,問題可能已拖延一段時間,導致問題更加複雜化。

輔導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和家長的過程,常令社會工作者有挫敗感。

這類學生問題的評估仍缺乏專業的評估機構,導致家長可能花費了不少金錢和時間,但仍得不到幫助。待至社會工作者接案之後,因早期的成見已成,改變需要更長的時間。有些個案,社會工作者礙於各方面的偏執,有時也不敢直接指出問題,也令學生輔導得不到進展。

儘管如此,作爲助人專業,決不能袖手旁觀,而更應認真地思考策略,使學校社會工作者成爲融合教育的促進者。

最基本的,是社會工作者要爭取學習機會。既然目前資源不足,更要裝備自己,對學習障礙的成因和協助方法,要提升認識,在有需要時,爲老師和家長提供有用的意見。另外在家庭支援方面,社會工作者要提升自信,特別是面對不願意合作的家長,要嘗試更多的溝通方法,累積經驗,不要過早放棄改變的希望。

融合教育固然是教育界的重要任務,但這是需要跨專業合作的事業,社會工作者與教師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時,如何改善學習障礙的評估服務、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如何參與發展家庭和社區支援,是達至理想教育目標和效果必須認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