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自學考試《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簡答題及答案

考生們在備考《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科目時,知道有哪些知識考點嗎?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自學考試《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簡答題及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自學考試《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簡答題及答案

  1. 發揮新聞節目引導輿論、指導實踐的社會功能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方向,合理設置、安排新聞節目,恰當處理與其他新聞性節目的關係,爭取各檔節目新聞節目之間、與其他新聞節目之間向湖北配合的互補效應。(2)正確處理兩個關係:傳播信息和宣傳、反映實際與體現意圖的關係。(3)恰當調動和配置各種新聞體裁和報道形式,如以消息、專稿、評論配套的方式強化重大題材的報道力度,利用連續報道、系列報道加強對於重大新聞事件、重大典型的報道,等等。

  2. 什麼叫“廣播編輯手段”?

廣播編輯手段實是在廣播節目的編輯、製作、播出過程中,爲了激發聽衆收聽興趣、增強收聽印象、爭取更好的播出效果而採取的各種編輯方法和技巧的總稱。在新聞編輯領域裏,廣播編輯手段可分爲稿件編輯手段和節目編輯手段兩類。

  3. 什麼叫“主體音響”?

所報道的主要事物或人物發出的聲音。又稱骨幹音響。

在運用音響的各種新聞報道中,都應當有主體音響。

  4. 簡述電視攝像中調整、轉換景別的方法。

(1)改變被攝物與攝像機之間的距離。(2)機位不變時,改變變焦鏡頭的焦距。

  5. 電視攝像採訪中出鏡記者的職責是什麼?

出鏡記者的職責是:深刻領會編輯意圖,選擇恰當的出鏡時機和環境;不失時機地進行現場訪問;依據現場實際情況的新聞主題,恰如其分地進行現場解說,以及設計相應的形體語言。

  6. 簡述電視口播評論的具體形式。

(1)配合重要新聞播出的口播評論。這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口播評論形式。多數不署名,即以本臺的名義闡述對於有關事物的看法和見解;一般配合當天某一重要新聞播發,沒有固定播出週期;篇幅短小,議論力求集中、切中要害。(2)以常設欄目播出的口播評論。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面對面》,開了這種口播評論的先河。

  7. 簡述廣播評論中運用夾敘夾議的基本要求。

(1)敘、議穿插恰當,穿插恰當,說理才能顯現清晰地層次,也才能形成“夾”的格局。(2)敘、議結合要緊密。緊密結合,首先要求事實、議論在形式上貼近,但更爲重要的,卻是事實和議論要有必然的聯繫,即事實是議論的可靠依據,議論是基於事實的確切判斷。

  8. 廣播評論的選題爲什麼要立足於面向聽衆?

(1)廣播評論面向廣大聽衆,所以要從聽衆的角度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捕捉他們關心的問題。(2)社會主義事業是人民羣衆共同的事業,凡是需要面向廣大聽衆論述工作、業務問題,本來就直接關係着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完全可以也應當從羣衆最關心的角度提出問題。明確並堅持這一點,就可以把工作、業務問題變爲聽衆關心的話題,喚起聽衆廣泛的收聽興趣。

  9. 什麼叫錄音採訪?錄音採訪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錄音採訪是爲運用音響表現內容、製作各種錄音報道而採集音響素材和其他新聞事實的廣播新聞採訪活動。它有兩種基本類型:(1)現場錄音採訪。(2)非現場錄音採訪。

  10. 對於多稿、多欄目組成的新聞性專題節目,應該何統籌其各個組成部分的主題?

(1)圍繞節目定位和本次節目的構想確定重點欄目或稿件的主題,並予以充分表現。(2)以重點欄目或稿件的主題爲中心,配置其他欄目或稿件,儘可能使它們各自的主題與重點欄目或稿件的主題相呼應。

  11. 什麼叫新聞專稿?

(1)指與某一通用稿件相對應得“專稿”,它是通訊社專爲某個新聞單位提供的或新聞單位自己採寫的稿件,以及國際廣播中專供某一語言廣播的稿件。(2)指與消息、新聞評論相對應的專稿,是屬於體裁範疇的一個概念。在我國,作爲體裁概念的專稿或新聞專稿,實際上是除消息、新聞評論以外的一切新聞報道體裁的`總稱。

  12. 簡述新聞性專題節目的常見串聯中介。

(1)節目材料之間的固有聯繫;(2)節目內容之外的相關材料;(3)抒情和議論手段。

  13. 新聞信息中的必要冗餘包括哪些內容?

(1)對某些概念或人們不熟悉的詞語的解釋,如知識經濟、千年蟲等。(2)提供理解信息所必需的知識,如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日全食,就請兩位天文學家不時地向觀衆介紹有關知識。(3)提供有關背景材料,包括前次報道的某些事實。

  14. 簡述我國電視評論的發育過程。

我國電視評論的發育過程大致可以分爲兩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電視評論注意體現新聞評論的體裁特徵,但基本上沿用報刊評論的模式,電視的傳播特點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意識到電視評論必須適應電視的傳播特點,並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嘗試和探索,但又不同程度地淡化了新聞評論的體裁特徵,尤其是它的政論性特徵。電視評論的這個曲折的發育過程,反映了媒介與體裁結合的客觀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