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茶葉產業調研報告參考

你們知道有關於無公害茶葉產業調研報告應該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無公害茶葉產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無公害茶葉產業調研報告參考

印江自治縣位於貴州的東北部,茶葉作爲農業結構調整的特色產業,是印江富民XX縣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印江茶葉作爲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茶葉總產值在國民生產總產值中所佔比例較低,但作爲特色作物的茶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好。近年來,印江茶葉抓住退耕還林契機,茶農發展無公害茶葉的積極性高,茶葉面積大幅度增加。全縣現有茶園18959畝,其中投產茶園4078畝,產量480噸,產值832萬元。幼齡茶園13281畝,待恢復茶園1600畝,幼齡茶園中綠茶6831畝,苦丁茶6450畝,計劃20xx年底建成茶園2.2萬畝,投產茶園6000畝,產量600噸,產值1000萬元以上。銷售收入 1200萬元。農民勞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財政收入100萬元以上。計劃到2008年全縣茶葉發展到5.1萬畝,真正使茶葉成爲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據專**測,茶葉將成爲消費者飲料市場的首選飲品,名優茶、有機茶、無公害茶又是茶葉消費的熱點,印江發展無公害茶葉,產業前景看好,市場前景廣闊。

一、印江梵淨山茶葉基地無公害茶葉產業的優勢

(一)自然優勢。印江屬亞熱帶溫暖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署,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多雲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謂高山雲霧出好茶 。宜茶地10萬畝以上,茶園所在地無任何工業企業,無污染、無公害,適合發展無公害茶葉。

(二)名山出名茶。梵淨山系聯合國公佈的六個人與生物保留地之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佛教和旅遊聖地。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植被茂盛,林木蔥翠,溪明如鏡,空氣清新,茶葉在無污染、無公害的條件下生長,得天獨厚,品質優異。

(三)品牌優勢。梵淨山茶葉基地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由於品質優良,內質上乘,從投產以來就陸續獲得各項榮譽。梵淨翠峯1992年獲貴州省十大名茶,同年又獲湘、鄂、川、黔四省邊區名茶評比一等獎。1995年,梵淨山系列綠茶獲中國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展覽金盃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1997年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授予名牌產品,同年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產品被國家技術監督局評爲質量信得過產品。1998年被貴州省工商局、省消費者協會評爲消費者協會推薦商品1999梵淨翠峯再次被第四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爲名牌產品並指參加建國五十週年大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成果展。在20xx年、20xx年、20xx年梵淨山牌系列綠茶都獲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區名優茶評比會的金獎和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原貴州省省長王朝文來印江視察工作,品償梵淨翠峯等系列綠茶後,大加讚賞,揮毫提茗:梵淨翠峯,茶中極品。梵淨山牌系列綠茶從投放市場以來,一直深受消費者的親睞。品牌價值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的生產加工經過近二十年的積累和總結,形成了一套獨具地方特色的技術祕密。20xx年成功地申報爲省級梵淨山翠峯、梵淨山綠茶地方標準和原產地域保護,品牌優勢明顯。

(四)勞動力富餘廉價。全縣有13萬勞動力之多,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苦於有力無處使,外出務工每月400---600元工資,除去開支所剝無幾,茶葉產業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在家創業的機會,特別是女勞動力和年老體弱的勞動力也得到充分利用。由於勞動力報酬低,使茶園投入成本低,茶葉生產成本低,市場競爭能力強。

(五)無性系茶園比例大,發展勢頭好。20xx年後定植的13281畝幼齡茶園,均爲無性系茶,佔茶園總面積70%,無性系品種是當今茶葉發展的主體,是實現茶葉優質高效的保障。

(六)茶葉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高。爲了提高全縣茶葉產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從1993年起,縣政府聘請了中國茶科所作爲全縣發展茶葉的技術依託單位,到 20xx年止,全縣從事茶葉工作的專業人才120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80多人。通過縣職業技術學校XX縣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培訓的茶葉生產、加工、管理等方面的農民技術骨幹8萬人(次),已獲得綠色證書的有2500餘人。目前,全縣有近1萬人正在從事茶葉管理、生產、加工和營銷。現有的技術人員和加工、管理人員完全能夠保障全縣大面積茶園投產後的生產需要。

(七)茶葉文化豐富。印江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梵淨山腳下的中國茶王樹就是佐證。梵淨山團龍貢茶在明代就作爲皇家貢品,今梵淨山團龍一帶的村民衝儺還願時仍作首選祭祀品。梵淨山團龍合閉茶、雷公茶有許多神奇古老的傳說,令人神往。印江文化之鄉,書法之鄉,土家風情,長征紅色文化也給茶文化增添無窮的`色彩

二、印江梵淨山茶葉產業的現狀

(一)茶場規模小,廠房陳舊,設備落後,資金投入不足。最大的企業擁有面積1100畝,最小的企業茶葉面積220畝,規模經營小,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特種名優茶比例小,只有產量的2%,各茶場(公司)獨自爲陳,自立標準,自設包裝,茶葉品牌多,知名品牌少。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總量少,市場份額不高。沒有競爭優勢。縣內茶葉市場混亂,以次充次,以劣冒優的現象嚴重。部分茶場因資金不足,管理粗放。

(二)生產、市場缺言統一管理。全縣茶葉品牌從1998年茶葉企業體制改革後,各生產企業協作性差,不願出資進行品牌維護和宣傳,大型且有影響的參評參展活動各企業不願參加,產品質量下降,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

(三)全縣茶葉企業信貸能力弱,融資能力差,銀企關係特別緊張,影響全縣茶葉產業的發展。

(四)種植分散,投入不足,幼齡茶園抓住了退耕還林機遇,但土地已承包到一家一戶,種植較分散,底肥投入不足。農業工程設施,茶園基礎設施不完善,如路溝、防護林,茶、水、土保持設施不配套,沒有按山區特點嚴格規劃設計茶園。苦丁茶種植面積可觀,但生產、加工技術薄弱,預計成園率低,形勢不容樂觀。

(五)茶農思想素質還跟不上茶葉產業的發展,茶農不瞭解市場動態,對無公害茶葉認識不足,質量意見差,存在有啥銷啥,以多爲是的思想觀念,只顧眼前利益,濫用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造成環境污染,使茶葉衛生質量受到影響。

三、梵淨山茶葉基地無公害茶葉產業的發展方向

以市場爲導向,以質量爲核心,以科技爲依託,以組建龍頭企業爲突破口,充分發揮聯合整體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強茶園基礎建設,做強做大梵淨山茶葉品牌,理順茶葉管理體制。

(一)統一思想,政策支持。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梵淨山茶葉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爲茶葉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和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必須全縣上下認識統一,保證政策到位,技術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精力到位。茶葉作爲特色產業,要與地方政府的政績結合起來,發展纔會有聲有色。鼓勵和支持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幹部和社會能人領辦茶葉企業。

(二)加強茶園基地建設,全面實施無公害目標。發展有機無公害茶葉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樹立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觀念。注重茶園生態環境,爲實現無公害茶葉優質化打好基礎。要充分發揮利用好無污染、無公害的自然優勢。加大資金扶持,利用扶貧和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項目資金,扶持高效無性系茶園建設和低中產茶園的改造。建立無公害有機茶病蟲害測報點。成立茶科所,抓好茶樹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適合地方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優良品種試驗、示範推廣,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做到訂購茶苗不出縣。

(三)充分利用梵淨山品牌效應,發揮整體優勢。加入wto後,茶葉產業在國際大市場、大流通、大貿易的背景下,茶葉市場的競爭最終歸終於品牌的競爭,沒有競爭力的品牌,就沒有立足之地。梵淨翠峯等梵淨系列綠茶,有很好的名牌效應,打造梵淨山總品牌,利於上規模、上批量、上檔次、上效益,利於減少內耗,集中資源優勢,樹立品牌形象,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成立梵淨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實行股份有限,行業管理。統一產品品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宣傳、統一產品包裝、統一技術要求、統一門面裝璜,採取集中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以市場引導企業,以企業帶動基地,以基地連接農戶的經營模式,產、加、銷一條龍。

(五)搞好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的認證工作,申請無公害茶葉認證,爲了獲得各種認證資格,梵淨山牌系列綠茶應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茶葉展銷展示會、博覽會,找準梵淨山牌等系列綠茶與其它品牌產品的差距,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進,提高品牌質量,把梵淨山牌等系列綠茶打造成國內知名品牌,努力爭取獲得國家認定的綠色證書。

(六)發展科技興茶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茶葉基地發展要高起點、規範化、科學化栽培。增加科技含量,推廣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提高生產者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做好無公害茶葉開發工作的基礎。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加強骨幹培訓,請專家作常年業務指導,創新學習機制,開展多種層次的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努力提高茶葉幹部、從業人員及廣大茶農的專業技術水平。把廣大茶農培養成爲知識型農民,讓他們瞭解茶樹的生長規律、需肥特性及用藥安全性,普及規範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

1、加強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研究和推廣,爲實現茶葉優質無公害,在引進新良種的同時要引進配套的良種栽培綜合技術。

2、科學合理施肥。實行測土施肥,根據土壤所需肥料進行合理配方,以利土壤養分的平衡供應,避免盲目施肥,減少浪費,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肥料要以有機肥爲主,推廣應用精製有機肥,杜絕不宜施用的化學肥料。

3、把好病蟲防治關。以預防爲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好三高,三防農藥和茶葉禁用農藥在茶園上的禁銷禁用。通過電視、專欄、宣傳車、會議、培訓,村規民約等多種形式,公佈禁銷禁用農藥,大力加強農業防治,提倡、引導應用生物防治。

4、優化茶葉加工技術,改革製茶工藝,更新制茶設備,引進新型茶葉機械。特別是新興起的苦丁茶加工技術和設備。開發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罐裝茶飲料。

(七)嚴把質量關。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梵淨翠峯等系列綠茶之所以有很高的聲譽,得益於企業對質量的嚴格把關。廣泛宣傳、強化標準意識和質量意識,成立質量監測機構,加強生產過程控制和質量監督,從大田管理,鮮葉採摘,茶葉加工到成品保管等嚴格按無公害茶系列標準進行,對不符合無公害茶要求的,限期整改,確保茶葉產品安全優質。

(八)開闢窗口市場。建立梵淨山無公害茶葉交易市場,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茶葉龍頭企業,外地客商,販銷大戶進行誠信交易,實現印江既是產茶大縣,又是市場強縣的目標,把印江城變成茶葉城。想方設法在重點綠茶和苦丁茶消費城市設立專買店、鏈鎖店、直銷店。吸納在外地創業且有營銷特長和營銷經驗的人士,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加入茶葉協會,讓他們在所創業的城市宣傳梵淨山無公害茶葉,開拓梵淨山無公害茶葉市場。充分發揮印江駐外地辦事處的宣傳作用。

(九)建立旅遊觀光茶園和旅遊茶館,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和團龍茶王樹爲依託,把自然景觀和生態茶園結合起來,本着高起點、高投入、高標準、高效益的原則,在永義鄉建1000畝科技示範茶園,嚴格按有機茶標準進行生態規劃、設計。建立梵淨山旅遊茶館,弘揚印江茶葉文化,爲茶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利用茶館宣傳中國茶葉文化、印江茶葉文化,發揮茶葉文化的歷史文化力、精神文化力和市場文化力。同時宣傳印江文化之鄉、書法之鄉、土家風情、長征紅色文化。中外遊客旅遊梵淨山的同時,參觀梵淨山生態茶園,品償梵淨山精品茶葉,瞭解梵淨山茶葉文化,欣賞梵淨山的茶歌茶舞。讓觀光旅遊帶動茶葉發展。

總之,爲了全縣茶葉產業健康發展,應採用各種有效措施把茶葉這根支柱做大做強,使茶葉真正成爲富民XX縣的產業,爲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出表率,推進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