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調研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鄉村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調研報告

鄉村調研報告1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對石堆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石堆鎮位於安丘市東部,面積67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1.06萬戶,人口3.9萬,耕地面積6.4萬畝。今年以來,石堆鎮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着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爲目標,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爲主線,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基本情況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面摸清每個村底數,包括人口、房屋、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村規民約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糾紛、村霸村痞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四個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突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

一是產業興旺方面。開展“帶富增收富民”活動。

1.培育一項致富產業。各村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確定一項或多村確定一項能夠有帶動性的增收產業項目,增加羣衆收入。

2.培訓一套致富技能。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舉辦種養業、務工知識等培訓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羣衆培訓達到90%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各村幫助留守人員聯繫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粗加工等項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條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信貸單位,對有意向發展項目缺少資金的家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回鄉創業大學生創辦項目,幫助落實貸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

二是生態宜居方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活動。

1.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通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確保村莊環境衛生長期清潔。堅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後規範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加快美麗村莊建設,全鎮打造西蓮池、前留晃、阿洛、西河窪、董家下坡、馬家亭子、梯門、婁戈8個示範村。

3.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鎮駐地村、社區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引導農村居民向鎮區、社區集中居住。

三是鄉風文明方面。開展“倡樹新風正氣”活動。

1.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每月確定一個評選主題,在“陽光議事日”活動中開展“移風易俗標兵”“石堆好青年”“種養殖能手”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形式,對先進典行大張旗鼓的宣傳,激發全鎮廣大幹部羣衆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目前已評選巾幗標兵117名、移風易俗標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增強羣衆簡辦婚喪嫁娶事宜、遠離不良習俗的自覺性。

3.開展系列羣衆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消夏晚會、農民趣味運動會、書畫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羣衆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4.每村打造1條文化長廊,重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知識,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導觀念,讓大家感受到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開展“街頭巷尾平安”活動。每村配備1名警務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邏隊伍,警務助理牽頭開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網”監視系統,連接派出所治安監控平臺。每村組建一個警民微信交流的羣,提供警務服務、典型案件和安全防範等信息,隨時隨地與羣衆進行互動、交流。

2.開展“全民參與調解”活動。每社區聘請1名法律顧問,在陽光議事日組織法律諮詢和宣傳,讓法律諮詢服務形成常態化。各村成立調解委員會,由支部書記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幹部、優秀村民和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組成,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處“聽證室”,對家長裏短、鄰里爭吵等簡單矛盾糾紛實行村級聽證。

五是開展“幹部能力提升”活動,強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制定了《農村幹部規範化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村幹部工作職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每月召開一次“陽光議事”會議,組織學習農業技術、法律常識、健康保健等知識,充實陽光議事內容,增加陽光議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確定一個淨增收不低於3萬元的致富項目。發展村莊集體經濟,在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土地流轉上下功夫,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確保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低於5萬元。

(三)打造示範點,進行典型帶動。重點打造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四個示範點。其中,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規劃面積3500畝,已建成1500多畝,是集觀光旅遊、戶外運動、休閒採摘、餐飲娛樂、農事體驗、延伸加工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綜合體。目前,已發展阡陌人間、步雲山莊、雲嶺人家、環秀山莊等11家休閒農莊和1處步雲賽鴿文化交流中心。通過園區的示範帶動,發展大櫻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種植大棚80個,發展西瓜、大桃、黃金梨等1500畝。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規劃面積2200畝,已建成1100畝,已發展百匯紫蘇莊園、東順蒜黃種植基地、華仔蔬菜種植基地、田碩洋蔥種植基地、孟戈有機蔬菜合作社種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佔地150畝,已建成高效種植大棚45個。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佔地面積358畝,以生產生活生態、健康文化旅遊爲主題,建設木本糧油博物館、文冠果加工和旅遊綜合體、文冠果健康體驗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種植、選育、高產示範、集散、加工、營銷一體化的全國木本糧油谷。目前,已經栽植文冠果210畝。全部建成後,帶動就業人數300餘人,年可實現利潤2900萬元,利稅700餘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對羣衆參與鄉村振興的教育引導不夠。農民羣衆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尤其在發展產業方面,目前大部分產業項目主要以工商資本下鄉的方式建設,通過引導羣衆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農家樂、鄉村旅遊難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資金扶持。在基礎設施提升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鎮級財政不足,單憑縣、鎮、村三級財力,很難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人才匱乏。目前,廣大農村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學生及高層次人才不願到農村創業。回來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擔任村幹部。

三、意見建議

(一)建議加大對羣衆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培訓力度,調動羣衆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三)建議加大政策扶持、項目扶持、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建設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休閒農莊,打造文化旅遊和休閒度假區。

(四)建議上級職能部門提供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各類支持,爲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鄉村調研報告2

實現上述目標,建議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見實效:

1.強化教育培訓,着力在提高羣衆素質、增強致富能力上下功夫見實效。堅持以培育新型農民爲目標,以政策法規、實用技術、勞動技能爲主要培訓內容,採取印發資料、召開會議、現代遠程教育、“村村響”、舉辦專題培訓班等方式,加大教育培訓力度,着力提高全村羣衆的法律意識、道德水平、文化素質、科技技能和發展創新水平,促進全村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強化法律法規知識培訓,重點加強對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計劃生育、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增強農民羣衆通過法律手段正確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維護利益、化解矛盾的觀念,引導農民增強民主意識,激發農民有序參與村民自治的熱情。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全力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組織羣衆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引導廣大農民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崇尚勤儉節約,營造健康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紮實開展惠農政策宣傳培訓,重點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及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羣衆掌握和運用政策的水平,激發羣衆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農民羣衆建設新農村的熱情,進一步融洽黨羣幹羣關係。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聯繫組織涉農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村社、農戶、田間地頭,採取現身說法、現場指導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農時重點抓好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溫棚養牛、黃改凍配、飼草青貯技術和病蟲草害防治、農業設施應用與管理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努力把種養殖大戶、村社幹部培養成科技明白人、科技示範戶。打造一批農民技術員隊伍,組織開展“一戶一技能”和一幫一結對扶貧,一對一傳幫帶等培訓活動,使全村所有勞動力普遍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面向農村初高中回鄉畢業生和青壯年,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務工技能培訓,使農村富餘勞動力掌握一門以上就業技能。

2.強化產業結構調整,着力在拓寬致富門路、幫助羣衆增收致富上下功夫見實效。農業結構調整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的出路所在,只有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堅持把產業調優、產品調特、規模調大、市場調寬,才能把效益調高,讓農民增收致富。根據石塘村現有的土地資源特點和傳統種植習慣,要把畜牧業作爲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未來八年通過加快品種改良、加強肉牛養殖基地建設、提升科學養殖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專項人才培育、技術服務力度等措施,使牛產業發展得到進一步增強。着力改變獨戶養殖、形不成規模的現狀,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在養牛示範點建設的基礎上,突出抓好以肉牛小區爲主體的優質品種基地建設,同時把小區建成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的.示範基地。肉牛小區實行“五統一分”管理模式,即統一配種、統一出欄、統一青貯、統一防疫、統一飼料配方、分戶飼養,至2020年全村養牛小區達到4個。強化飼草資源的開發、利用,積極開展草粉加工、秸稈青貯等加工轉化工作,研究設計多種類型的飼養模式和飼餵營養配方,按養畜戶的具體情況,提供不同的設計方案,並派專業人員到戶指導,實現科學飼餵,優畜優飼。注重優化品種結構,以本地黃牛爲基礎,引進秦川牛、利木辛牛、南德溫牛等國內外優良品種開展雜交,提高後代生產性能。圍繞畜牧業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進一步提高畝產效益,加大良種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種植比例,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力爭川地良種玉米全覆蓋,山地牧草和糧食種植比例達到 1:1。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提供致富信息,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渠道,努力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逐步建立起勞動力轉移的長效機制。

3.強化政策落實,着力在維護羣衆利益、保障社會和諧上下功夫見實效。貫徹落實好惠農惠民政策,確保各項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是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維護羣衆利益的重要方面。紮實開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宣傳,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會議宣講、面對面交流等多種形式,把政策送到羣衆手中,讓農民羣衆達到“四個明白”(明白惠民政策的目的意義、明白惠民政策的具體項目、明白自己家庭享受的政策及標準、明白惠民政策收益對象的確定原則和審批程序)。要做到公平公開,民主透明,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真正吃透情況,摸清底子,在執行政策上不漏不偏,客觀公正,自覺接受羣衆監督,尤其在農村低保、危舊房改造、惠農資金髮放等工作中,要健全評估機制,嚴格評估程序,結合“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通過召開羣衆大會、羣衆代表會議評議等措施讓羣衆自覺參與到資金落實的每一個過程,讓每一筆惠農資金的分配、發放都公開透明,切實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給每一戶羣衆。要搶抓機遇,整合資源,主動融入百里鄉的遠景發展規劃,以“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爲契機,加大爭取產業發展項目的力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特別針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落後現狀,要積極爭取項目,招商引資,重點解決吃水、行路、居住等突出問題。

4.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着力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全面建設新農村上下功夫見實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儘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滯後的狀況,是廣大農民羣衆共同的願望,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全面實施農田改土工程,按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要求,進一步改善耕地質量,完善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地力,改善羣衆生產條件。分年度完成全村2078畝山地的整修任務,2012年在大溝灣和橋溝兩社實施1000畝梯田建設工程,突出解決道路不暢、耕作困難的問題。加大農村生產道路建設力度,達到社社通農用車路,塊塊耕地實現機械化耕作。2012年配套梯田建設工程,新修大坡(大溝灣—鵲兒山—西山)的生產道路,使大溝灣、橋溝1000畝山地全部實現機械化耕作,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爲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加大人飲工程建設力度,徹底解決人畜飲水困難,2012年新列120戶自來水入戶項目,累計達到148戶,解決70%戶的吃水困難問題;對於無條件引自來水入戶的羣衆,採取政府投入、個人集資等方式,在自家院子或各社劃定地點打深水井,解決水量不足等問題。對村內現有的3口深水井,投入資金進行改造,固定井沿,硬化井邊地面,修建改造危險井房,保證羣衆正常用水。加大農村能源項目建設力度,積極推廣沼氣、太陽竈等清潔能源,大幅度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投資規模,加快普及戶用沼氣,充分利用牛糞等物料,提高沼氣原料的使用率,節約利用現有能源,保護環境,改善羣衆生活條件。全面實施“三清五改”,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村莊整體規劃,重點解決村內道路、垃圾處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提高美化、亮化水平,今年新列危房改造戶101戶。加大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村學教育教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抓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加強村衛生所建設。

5.強化村級班子建設,着力在夯實發展基礎、凝聚發展合力上下功夫見實效。加強黨員幹部的培訓教育,依託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農家書屋”和村村響工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組織黨員羣衆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瞭解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學習掌握產業結構調整和增收致富的技術技能。組織村社幹部赴外參觀學習,開闊視野,啓迪工作思路,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素質的提升。強化村務公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展村級事務,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小組、村民理財小組的作用,加大監督力度。紮實開展以“黨員羣衆商議、鄉鎮黨委審議,黨員羣衆測評、鄉鎮黨委考評”爲主要內容的“雙議雙評”活動,極大地激發黨員羣衆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廣泛開展各類議事決策活動。加強村級陣地建設,搬遷新建村部,加強文化娛樂設施建設,建設村羣衆文化活動廣場,安放健身器材,開放農家書屋,真正把村級活動場所建成黨員羣衆廣泛參與的議事決策中心,實用科技、致富技能的集中培訓中心,先進文化、各種信息的傳播交流中心,羣衆文體娛樂活動中心、村民健康生活的醫療保健中心。積極開展以“致富星、孝愛星、守法星、誠信星、新風星”爲主要內容的“和諧五星”創評活動,每年創評“五星戶”8戶以上,樹立先進典型,形成先進帶後進、齊心促和諧、共同求發展的良好格局。

鄉村調研報告3

xx年7月20號我開始了爲期十天的社會調查活動,針對近年來環境問題對農村影響日益嚴重這一問題,對保定市徐水縣漕河鎮勉家營村的環境展開調查,進而瞭解環境污染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就這一問題我尋訪了我村的居民。

 一、社會調研過程簡述

1.選題目的意義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環境問題也日益嚴峻,大氣污染,水污等都給居民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研究,就可以瞭解到近些年環境污染給農村居民帶來的影響。

2.調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會事件中,我主要採取了收集資料以及訪問的形式。

3.調查過程

(1)準備時間:年7月20~21號,通過網絡搜尋了一些近些年環境污染的資料,在村中騎車轉了轉,瞭解一下村中環境的大致情況,並計劃第二天的行程。

(2)走訪調查:7月22~24號這兩天我走訪了本村的幾戶居民,其中包括鄰近廢水坑和遠離廢水坑的居民。

(3)調研彙總:年7.25~7.27號將7.20~24這四天蒐集的資料以及尋訪的筆記予以整理,理清撰寫報告的思路。

(4)撰寫報告:年7.25~27號,根據前六天的收穫,參考《社會調研報告撰寫規範》撰寫報告。

二、社會調研結果與分析

我家的門口不遠處有一個土坑,周圍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裏,坑裏還經常有一些野狗,像這種土坑我們村中有五六個,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亂排、垃圾亂扔,這在農村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也是一個很嚴重的污染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村民們對待環境問題也是很重的.。父輩的村民們都記得原來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還有小魚,河蝦,夏天人們經常到河邊游泳,捉魚摸蝦,等到我們小時候河水已經臭了,每次過河人們都掩面而過,罪魁禍首就是河兩邊的造紙廠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來清澈的河水變的黑臭,也把人們的歡笑帶走了。

後來爲了迎接奧運,進行了整改,將造紙廠都關閉了,污水不排了,可由於水資源的缺乏,乾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給河周圍幾個村帶來的問題卻沒有停止,尤其使水質問題,大人們都說原來的白開水都是清甜的,現在的水總有一股臭紙漿味,很難喝,村中的條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沒有資金,居民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沒有幾戶人家喝純淨水。

近兩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開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體會。因爲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難受。妹妹從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學來找她玩,我訪問了一下她們,她們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沒有我妹妹的嚴重。村中的大人們都說是水的問題。

聽村中的人說奧運嚴查後造紙廠將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來越嚴重,村民們對飲水問題更爲關注,

通過兩天的走訪,我對農村居住環境問題有了一些瞭解,發現農村環境問題真的日益嚴重了,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村民們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自身也要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解決存在問題的具體對策與個人調研收穫。

通過調查瞭解到,勉家營村的衛生環境需要更進一步的改善,由於08年奧運,對環境有較大的污染的工廠均已停產,給包括勉家營村在內的多處地方鄉鎮的環境得到巨大的改善,哪麼奧運結束以後,這些地區是否還能保持並進一步優化生活環境,現實給的答案卻讓我們不容樂觀。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了。我認爲相關部門應大力加強監督、管理對環境造成

污染的產業,對違反國家跪地昂的污染性企業應立即令其停產,進行產業優化,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與此同時,加強衛生環保知識的普及,改善農村衛生環境。

通過網上查詢河電視報道,瞭解到近年來我國的環境問題也得到了改善,希望我們能夠堅持,實現低碳環保的生活,也多給農村環境問題多一些關注。我相信,我的家鄉會越變越美,充滿歡笑的。

鄉村調研報告4

一、基本情況

xx鄉、xx鄉、xx鄉都是xx區的農業大鄉,也是最早實現鄉級農合聯全覆蓋的鄉鎮。三個鄉的經濟產業各有特點。調研過程中,許多村民、農業經營主體和鄉村幹部向我反映,農村三位一體改革有效促進了農民利益聯結緊起來、涉農資源統起來、合作運轉實起來,讓農民嚐到了改革的甜頭,區級部門和基層七站八所找到了改革路徑、明晰了改革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化運作體系基本建立。圍繞來料加工、柑橘、中草藥、農精品文章

家樂等十大產業,我們成立了覆蓋主要農業產業和主要涉農經營領域的互助會。同時組建4個區域性三位一體綜合服務中心,把全區540家農合聯會員都納入服務範疇,並由十大產業互助會作爲農業主體對接市場,農合聯全力高效協助配合,實現農民與市場無縫銜接。

2.實體化運行機制逐步完善。區農合聯運營資產經營公司和農民合作基金兩大平臺,優化整合涉農資源,有效破解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銷售拓展、資金來源等一系列難題,形成了以xx鄉方向明、xx鄉鄭華麗、xx鄉徐志輝等一批能人帶動下的合作創業格局,打造農民共建共享、共創共富的利益共同體。

3.精準化服務能力有效提升。比如,xx鄉種糧大戶鄭華麗通過農合聯將現有的45臺農機農具和2條加工設備生產線以租賃方式爲全區40家種糧戶提供服務,將全區2100畝的種糧面積擴大到8450畝,並實現每畝節本增效300元以上。xx鄉村民方向明註冊成立xx早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產品經紀人+農戶模式,僅一個經紀人就帶動輻射500多戶農民,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二、存在問題

1.缺少大機制保障,農合聯服務功能的`完善和涉農部門職能的轉移還有待提升。農合聯是合作經濟組織,政府對農合聯的介入並不是越深越好。按照省委文件兩分離要求:管理與服務分離,監督與執行分離,需要將涉農部門的服務和執行的職能委託給農合聯。但調研中發現,農合聯畢竟是一個合作經濟體,不是行政機構,不具備財政、稅收等方面的資質。而各涉農部門的服務職能是在相對封閉管道內運精品文章

行,職能轉移涉及權力再調整、利益再分配。有些涉農部門在職能轉移時存在挑三揀四拖泥帶水的現象,服務職能打架情況仍然存在。比如,農民技能培訓涉及農辦、農業局等部門,讓農合聯來承接這項服務後,各方之間協調難度較大,在培訓計劃、資金保障等方面也難以統籌安排。

2.缺少大主體引領,農業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不高。目前產業互助會成員均爲本地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大戶,新引進的資本主體很少。調研中瞭解到,目前全區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爲66.1%,在全省來看不算低,但平均經營耕地規模不足0.5畝,全區100畝以上的經營大戶不足100戶,20畝-100畝的不足200戶,經營規模偏小,土地分割零碎,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推行,產業規模化、標準化仍顯不夠。此外,各類農產品品牌過多過濫,在產品營銷、品牌打造、流通創新方面有效方法不多,缺少對接市場的龍頭企業和品牌,柑橘等主導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依然存在。

3.缺少大規劃統籌,資源的挖掘開發、綜合利用不夠。各農業主體更多的還是陷於小農業圈,就農業而發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拉伸得不夠。多規合一、多態融合、一體整治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還不到位,農業、農村、農民三農之間的多要素聯動推進還不足,農村各類要素潛能的挖掘以及農民財產的賦權等力度不大,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與農村三位一體改革結合得不夠緊密。這也導致鄉村許多沉睡的土地資源、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還沒能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4.缺少大產業帶動,願意迴歸鄉村、紮根鄉村、建設鄉村的人才不多。隨着改革不斷深入,確實帶動了一些產業增效、一部分農戶增收,但離形成燎原之勢、推動全面振興還有差距。全區農業戶籍人口爲22.8萬人,可是實際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僅爲5.27萬人,而且50%以上是60週歲左右的中老年人,農民收入的構成中農業收入只佔26%左右。小農意識普遍存在,一些農民將承包地視爲私有,有些兼業農戶把種植業當成副業,即使土地荒蕪也不願轉包或放棄承包,土地流轉難度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依然稀缺,很多農戶不論是生產還是經銷都與市場脫節。甚至二十多年過去了,區裏的農業大戶和帶頭人仍舊是當年那批先闖先試的人。

三、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我們應該把三位一體改革放到實現鄉村振興的時代大背景下去思考,系統謀劃、精準發力。

1.強化規劃的引領。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農房整治爲抓手,把鄉村作爲一個大整體、生態圈,加快做好全域一張圖規劃。通過科學規劃,充分發現和挖掘鄉村的潛在資源和價值,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和功能佈局。通過統一規劃,着力破解農田碎片化、村莊無序化等問題,進一步促進耕地集中連片、質量提升,爲鄉村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提供充足空間。

2.突出產業的融合。要把準市場的需求和趨勢,堅持融合化導向,突出差異化定位,構建專業化的產業發展和服務體系,爲生產合作提供方向。政府要整合好各方資源、資金,有意識地引導產業規模化、精品文章

集羣化發展。重點抓好柑橘、中草藥等產業發展,多產聯動、多態融合,拉長產業鏈、構建生態圈,打造農業+旅遊+科技+文創+運動的新鄉村、新平臺、新社區。

3.加強品牌的打造。品牌打得響,供銷就不愁。要以市場爲中心,圍繞xx有禮城市品牌元素,從質量、設計、倉儲、營銷、保護等方面着手,構建一套標準化的品牌體系。着力扶持培育壯大中澳柑橘風情園、農法自然、浙八味神農蝴蝶谷、大蔭山叢林探險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項目,讓xx特色農業品牌、森林運動品牌、鄉宿xx文旅品牌等系列特色品牌在市場上叫得響、站得住、鋪得開。

4.用好金融的力量。藉助金融的槓桿作用和專業能力,深化拓展信用合作。要結合綠色金融改革,把農村拋荒地、農民宅基地以及農房、農地的使用權、經營權轉變成爲農民融入鄉村振興的註冊資本,讓閒散土地成景區、荒蕪田園成公園、閒置民房成客房,變鄉村的資源、資產爲資本、資金,促進康養休閒、民宿產業、文化創意、運動健身等新興業態在鄉村百花齊放。

鄉村調研報告5

今年3至4月,常委會組成了以李桂珍爲組長的調研組,採取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開展鄉村旅遊進展事情專題調研,赴我區恭城縣和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學習考察有關鄉村旅遊進展的先進經驗。現將有關調研事情彙報如下。

一、梧州市鄉村旅遊進展要緊事情

近年來,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遊工作,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財稅、土地、投融資政策,扶持和推動鄉村旅遊進展,農村產業多元化逐步形成,較好地促進了農村進展和農民增收。

(一)鄉村旅遊初具規模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個(蒙山縣)和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石表山景區);廣西生態旅遊示範景區1家(石表山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遊區9家;廣西星級農家樂32家;廣西農業旅遊示範點5家;廣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2家、四星級鄉村旅遊區4家,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10家。全市鄉村旅遊年營業額675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15人,間接帶動就業2536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二)鄉村旅遊集聚區逐步形成

梧州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扶貧攻堅戰的開展,明確鄉村旅遊進展的定位,合理佈局,加大投入,分類指導,促進鄉村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科學引導鄉村旅遊向縱深進展。經過開展漂亮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旅遊產業與鄉村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爲鄉村旅遊業的進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和條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鎮髙堆村、梨埠鎮沙地村、糯垌鎮古河村、天平鎮新馬村、倒水鎮三貴村、龍圩鎮念村等鄉村旅遊集聚區。

其中:蒙山鎮高堆村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二星級農家樂1家,5公里範圍內還有廣西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3家,而且鄰近永安王城國家4A級旅遊景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模式,帶動經濟進展,該村的仙蹟桃花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爲我市鄉村旅遊區的示範點;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依託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閒、鄉村度假、養生康體、休閒娛樂等爲主體功能的生態鄉村旅遊區;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有明督師袁公袁崇煥故里紀念碑等, xx年北京商戰旅遊單位,把新馬村選入中國旅遊風景名勝大典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依託碧浪灣建設鄉村旅遊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龍圩區龍圩鎮念村依託蒼海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逐步實現旅遊脫貧。

(三)品牌打造初顯效應

梧州市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鮮亮、初具規模、妨礙較大的鄉村旅遊點和特色旅遊名村(鎮),如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遊區、道家村鄉村旅遊區、仙蹟桃花島鄉村旅遊區、萬聖和漁家樂等爲廣闊遊客所熟知。以特色鄉村旅遊點爲吸引物,以都市爲依託,以旅遊大通道爲紐帶,形成了生態鄉村民俗遊、漁家風情遊、長壽養生遊、古鎮古村休閒觀光遊等特色精品線路。鄉村旅遊別僅創出了特色,而且發揮了品牌的市場效應。

藤縣道家村原爲貧困村,20xx年,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石表山景區進村投資建設鄉村旅遊區,修築十多幢農家客棧,建設影視文化區,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劃旅遊體驗項目。經過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區的`帶動,於20xx年成功創建梧州市第一家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蒙山縣長坪鄉充分利用長坪村的獨特民俗風情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大力進展鄉村旅遊,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建設天鵝湖賓館,鼓舞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打造,於20xx年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蒼梧縣沙堤村仙蹟桃花島鄉村旅遊區建設運營主體爲農民合作社,村民以資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統一經營治理,獲利分紅。那個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鄉村土地資源,長遠規劃進展鄉村旅遊,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20xx年春節期間,仙蹟桃花島共接待遊客5.46萬人,營業收入達35萬元。

二、梧州市鄉村旅遊進展存在的要緊諮詢題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鄉村旅遊業有了較大進展,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經營,整體推進別力,進展效果還別夠理想,在促進農村進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進展空間。

(一)特色別鮮亮

從近兩年的鄉村旅遊等級評定工作中能夠了解到,不少鄉村旅遊企業沒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遊體驗項目策劃欠缺。鄉村旅遊靈魂農(農業)、俗(民俗)、情(風情)、趣(趣味)、真(自然)沒有做出來,吸引力別腳、生命力彆強。我市的貧困村也存在特色旅遊資源別腳,旅遊開闢乏力的諮詢題。

(二)進展模式滯後

我市鄉村旅遊點大部分以餐館、養殖小戶自發經營爲主,沒有長遠的進展目標,也沒有很好地整合周邊農民資源,導致鄉村旅遊點建設規模小、進展緩慢、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我市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幫扶、項目分散建設,沒能形成合力。

(三)基礎設施薄弱

我市鄉村旅遊交通條件差,鄉村旅遊重點村進村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薄弱。大部分鄉村旅遊點沒有公共交通到達,鄉村旅遊業損失了一大部分沒有車的消費羣體,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現象,週一至週五冷冷清清,週末停車場別夠用的尷尬現象。

(四)經營水平別高

鄉村旅遊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及周邊村民爲主,大多數文化水平別高,整體素養偏低,經營治理水平和旅遊服務質量別高;從全市層面來看,具有現代經營治理素養的鄉村旅遊企業治理人才和優秀旅遊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旅遊產品開闢、營銷推廣人才嚴峻別腳。

三、推進鄉村旅遊進展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規劃,推進向產業化進展進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遊業在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扶貧攻堅戰的推進,對我市鄉村旅遊資源進行排查摸底,制訂鄉村旅遊長遠進展規劃,把鄉村旅遊作爲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根除鄉村旅遊業進展各自爲政、分散經營、推進別力的弊端,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鄉村旅遊向產業化進展,確保鄉村旅遊業健康穩步進展。

(二)政府主導,形成廣泛參與進展格局。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旅遊業健康進展的主導作用,重點挑選一些鄉村旅遊、人文、民族、民俗的優勢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充分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爲主、農民參與的進展格局,促進鄉村旅遊業快速進展。在這方面,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桐廬縣、安吉縣政府把一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遊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吸引企業資金整體購買這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遊資源,政府明確古建造、民俗的愛護要求,確定企業開展古建造、民俗鄉村旅遊項目建設方向,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後,原古建造、民俗的農民作爲企業職員,參與經營,使鄉村旅遊業成爲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進展。曾在去年召開世界互聯大會的江南水鄉烏鎮算是這一進展模式的典範。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妨礙我市鄉村旅遊進展的一具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如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鄉村旅遊區的道路,山高路窄彎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卻步;藤縣石表山景區道路達別到二級路的標準等,都嚴峻制約了鄉村旅遊的進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我區的恭城縣和浙江省的桐盧縣、安吉縣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他們把有限的資金整合後向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傾歪,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方面,鄉村旅遊道路多爲地點管轄,單靠我們本級財政投入,財力有限,難以取得全然改善。我市有關部門要大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推進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爲了促進旅遊業進展,設立了旅遊進展基金,在開展扶貧攻堅戰中,也有一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一定要大力爭取,與我們本級資金配套,加大投入,爲推進鄉村旅遊進展夯實基礎。

(四)依託資源,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農業基礎好、優質農副產品衆多的優勢,自然、生態、山水等鄉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體現本地鄉土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各縣(市、區)能夠挑選一些具有顯著特色的景區景點,做好進展規劃,設計好鄉村旅遊線路,穩步推進,別斷完善,把優質旅遊線路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建設,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使鄉村旅遊真正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如蒙山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縣等,優勢鄉村旅遊資源豐富,2013年7月蒙山縣被列入20個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以來,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 長壽養生、歷史文化、武俠文化、農業觀光等特色旅遊品牌,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穩步推進,20xx年接待遊客約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8億元。

(五)強化服務,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提高我市鄉村旅遊的市場認知度,廣泛吸引遊客。加強鄉村旅遊治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鄉村旅遊營銷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升鄉村旅遊治理水平,引導遊客從食宿、觀光向休閒、度假轉變,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鄉村旅遊的進展,離別開政府的服務和引導。如浙江省安吉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服務和引導,建造設計部門依照本地特點,爲農民做好幾十種類型的房屋設計,每當農民建房時,都爲農民提供無償設計,經過多年的引導和服務,逐步形成了地點特色鮮亮、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村降,對遊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遊進展。

鄉村調研報告6

根據年初主席會議的安排,縣政協周宗榮副主席帶領財經工委與縣商務局相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於10月、11月深入全縣10餘個鄉鎮、縣級近10個有關單位和近10個相關企業圍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開展了調查研究,並赴儀隴縣、嶽池縣等地學習考察。現將相關情況報告於後:

一、我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目前,全縣已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600餘個,縣級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設,安嶽電商大數據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培育本地電商平臺6個,電商企業超過400戶;據不完全統計,全縣網購人數超過30萬人,培育網店微店4900餘個,電商從業人員超過16000人。20xx年實現網絡零售額13億元。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扶持。一是組織領導保障。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爲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組織協調、日常管理、督促檢查等工作。各鄉鎮、各相關縣直部門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負責本轄區、本領域電子商務工作。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出臺《安嶽縣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安嶽縣支持電子商務發展補助資金使用細則(試行)》,明確在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不低於260萬元支持電商發展;出臺促進以網絡銷售本地農特產品爲主的“六免”、“十補”等相關獎勵扶持政策。三是健全監管機制。加強行業自律,組建成立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改組安嶽檸檬商會;強化安全和質量要求,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制定安嶽檸檬等農特產品網絡流通質量標準,出臺《安嶽縣電子商務行業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規範電商行業交易秩序,推進守法誠信經營,促進全縣電子商務穩定健康發展。

(二)整合優勢資源,提升服務水平。一是抓平臺建設。堅持“招大扶強”,重點打造一個專業性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做強一批區域性、垂直性特色產品交易平臺,努力構建“1+N”電商服務平臺格局。成功培育四川雷蒙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自建或改建電商平臺,完成檸檬、糧油等6個垂直性交易平臺建設。二是抓物流配送。整合縣內快遞服務企業、社會物流企業等60餘戶企業(倉儲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其中冷庫約6萬平方米),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共用,提升農村物流配送能力。鼓勵物流企業優化鄉村配送通道,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目前,依託郵政470個鄉村電商服務及配送站點和6條郵路,新增開通安嶽——成都專線郵路,全面實現69個鄉鎮及沿線重點村“每日達”,偏遠村實現“次日達”。三是抓金融服務。加大對電商創業人授信和貸款支持,協調各類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簡化農村網商小額短期貸款辦理手續,對信譽良好、符合政策條件的農村網商,可按規定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鼓勵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助農取款服務點相互依託建設,開展小額取款等服務。20xx年實現助農取款5121.05萬元、貸款1000萬元、代理繳費343.21萬元。

(三)加快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設,農村淘寶辦公培訓中心和倉儲物流中心啓動裝修,50個村淘服務站加快建設。道路建設方面,完成農村通村通暢工程4924.34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網絡建設方面,大力實施“寬帶鄉村”、“數字鄉村”、“自然村通電話、行政村通寬帶”工程,實現鄉鎮網絡全面覆蓋,741個行政村通寬帶,覆蓋率達80%。

(四)堅持外引內育,壯大市場主體。一是強力引進知名電商企業。先後引進京東集團、易田網購、蘇寧雲商、阿里巴巴以及我連網、樂村淘等省內外知名電商企業。其中京東集團、蘇寧易購分別在安嶽建成服務中心和直營店,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強力推進,樂村淘在130餘個便民超市建成服務點。二是着力培養電商人才隊伍。我縣依託安嶽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安嶽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以及友好合作院校——西華大學,建成安嶽縣網商培訓孵化基地、電商創業實訓基地、電商人才培訓基地,爲培養電子商務創業生力軍提供了堅實保障。20xx年以來,開展培訓超過400期20000人次,成功培育了黃曉燕、唐文萍等1000餘名創業骨幹。引導縣內返鄉創業青年聯合組建安嶽縣衆創網絡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引導本地廠家、經銷商和農業合作社發展成爲公司的供貨商和售後服務商,藉助衆創空間平臺拓展銷售渠道,成倍提高產品銷量。

(五)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競爭力。引導生產企業(基地)抓好生產管理,推進標準化種植,重點支持龍泰達、稼潤檸檬等企業建立電商標準化產品加工基地,開展產品強質工程和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培育電商品牌產品,提高商品化率和電子商務交易比例,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目前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安嶽檸檬、周禮粉條、通賢柚3個,國家計量免檢產品5個,四川名牌企業4家產品4個;中國馳名商標3件、四川省著名商標8件、資陽市知名商標21件。

(六)參加精準扶貧,承擔社會責任。一是以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契機,在具備基礎條件的貧困村率先建立了60個電商服務及配送網點,爲貧困戶提供農資和生活用品代買服務,降低貧困戶生產生活成本。二是組織貧困村第一書記、村幹部、村民和殘疾人等參加電子商務培訓,鼓勵以貧困村爲單位,統一產品、統一包裝,統一設計,打造貧困村特色產品網銷品牌。三是鼓勵四川雷蒙等電商企業實行定點幫扶,協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促進農民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宣傳發動不夠有力,企業、農民認知程度較低。我縣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不大,企業和農民普遍對發展電子商務的意義、作用瞭解不深。一些企業看不到發展電子商務帶來的巨大商機,片面認爲電子商務投資週期長、風險大、維護難,對發展電子商務重視不夠、投入不足。農村由於青壯勞力普遍外出務工,家中留守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對電子商務的認知能力有限,參與熱情不高,電子商務的利用率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二)電商發展規模較小,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全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電商企業數量不多、規模較小,缺少規模較大的領軍型電商企業。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初具雛形,但有近200個村無服務點,特別是服務站(點)建設目前僅僅是覆蓋到鄉鎮和沿線重點村,距離實現全縣鄉、村全覆蓋還有較大差距。同時,已建成的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中,能夠正常運營、完全發揮作用的只佔少數,一些鄉鎮電商服務站、村電商服務點仍是“空殼”。一些能夠運營的村電商服務點,也僅僅爲農民羣衆提供了代購商品、代繳電話費等方便,而在促進“農副產品進城”上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與精準扶貧結合不是很緊密。

(三)支撐體系不夠完善,電商發展存在短板。在寬帶網絡支持方面:一是寬帶網絡覆蓋率較低。全縣網絡覆蓋率僅爲80%,目前仍有185個村未接通寬帶網絡。二是農村寬帶接入速率較低。已實現寬帶網絡覆蓋的鄉(鎮)、村,寬帶網絡普遍存在端口少、穩定性差和資費高、帶寬少等問題的問題。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一是物流網絡覆蓋不全。全縣物流快遞企業中,只有郵政快遞的物流網絡基本覆蓋到鄉鎮一級,其餘快遞企業的物流網絡多數只能覆蓋縣城,鄉鎮無法送達,電子商務物流到村“最後一公里”的瓶頸問題非常突出,致使農村外購商品進村與農副產品進城處於“短路”困境。二是物流成本過高。據統計安嶽檸檬售價中,物流費用就佔30%。由於電子商務物流成本過高,挫傷了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三是配送服務不夠規範。一些物流企業在商品分揀、配送環節對商品造成毀壞,給銷售企業帶來損失。

(四)網銷產品種類單一,特色品牌開發落後。一是網銷產品種類單一。網銷產品種類基本雷同,品種主要以“安嶽檸檬”系列產品爲主,糧油、土特產等地域特色產品種類少、沒有形成規模。二是網銷產品品牌開發相對落後。不注重網銷產品的開發、加工、包裝和宣傳,不及時跟進網銷產品的商標註冊和質量認證。三是網銷產品質量監管不夠到位。全縣對網銷產品的質量監管缺乏手段,難以杜絕網絡銷售中的欺詐行爲。一些不法電商缺乏誠信經營意識,藉助“安嶽檸檬”品牌效應,在網上以次充好,用外地檸檬冒充銷售,給“安嶽檸檬”品牌保護帶來壓力。

(五)專業人員稀少,電商發展缺乏人才支撐。全縣電子商務發展缺乏專業人才,尤其缺乏數據統計分析、活動策劃、包裝設計等方面高端人才。農村普遍面臨“招不來人、留不住人”的問題,雖然初步培訓培養了一些人員,但多數專業技能偏低,只能完成電子商務的.基本電腦操作,缺乏既懂農業農村工作,又懂電子商務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和農村電商帶頭人。

四、工作建議和意見

(一)健全服務體系,培育電商企業。一是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加快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進度,實現鄉(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努力做到應建全建。二是加強鄉村服務站點運營管理。堅持建、管並重的原則,進一步加強縣電商服務中心、鄉服務站、村服務點的日常運營管理,使鄉、村服務站(點)真正在助推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上、鄉村振興上發揮作用。三是培育壯大電商隊伍。積極招商引進國內大型電商企業入駐,引領全縣電子商務業快速發展。在全縣篩選確定一批電商龍頭企業,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鼓勵做大做強,提升電商企業層次。把扶持發展電子商務與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結合起來,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開辦網店、微店,不斷壯大電商骨幹隊伍。

(二)完善支撐體系,彌補電商短板。一是加快通信網絡建設。積極協調移動、電信等運營商,加快農村通信網絡建設,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通信支撐。二是擴大物流網絡覆蓋。積極整合行業資源,鼓勵物流企業加強協作、抱團發展,構建以縣城爲中轉、以鄉村服務站(點)爲基點、以到戶配送爲終端的城鄉一體化綜合配送體系,有效解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到村“最後一公里”問題。同時,結合安嶽檸檬這類鮮活農產品特點,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冷鏈物流供給能力,解決長途運輸保鮮問題。三是降低電商物流成本。採取物流補貼、稅費減免、項目傾斜等方式,加大對物流企業的扶持力度,促其降低收費標準,減少物流成本,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四是規範物流企業服務。指導、監督物流企業建立商品分發、配送、運輸等方面的作業規範,提高服務質量,減少中間損耗,維護客戶權益。

(三)開發網銷產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開發特色網銷產品。依託全縣主導產業,在鞏固提高現有檸檬、糧油等農副產品品質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產品檔次。二是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整合社會資源,加大研發投入,打造地方品牌。高度重視網銷產品的商標註冊和質量認證工作,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全力做好產品質量監管。加強農副產品產地追溯體系建設,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商品等網上欺詐行爲,營造誠信、安全、規範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

(四)培養專業人才,強化人才保障。加強高等院校、專業機構開展合作,加快電商培訓進度,堅持全覆蓋、抓重點、促效果、帶就業,分高、中、低三級9類人員開展培訓,全面壯大本縣電商主體隊伍。在安嶽職業技術學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加強對大學生村官、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壯大電商人才隊伍,爲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鄉村調研報告7

建始縣發展鄉村旅遊起步較早,xx年業州鎮就與旅遊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搞農家樂試點,當時由於經驗不足,沒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實鄉村旅遊是以鄉野農村風光和活動爲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爲目標市場、以滿足旅遊者休閒娛樂和迴歸自然等爲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它是一個市民需要、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產業。

一、建始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現狀與差距

我們認爲,我縣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突出優勢。我們也看到,鄉村旅遊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現在的建始無線通信已完全覆蓋全縣,對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建始已經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鐵路也即將通車。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個小時以內的車程。加上兩條國道、清江水路的立體交通網絡將逐漸形成。便捷的交通將爲建始縣鄉村旅遊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環境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峯,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體氣候明顯。典型的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70%的森林覆蓋率,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爲我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我們除了擁有“人類起源地”的國家級桂冠,還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還有清江發源地之一的野三河,龍骨水瀑布及原始森林,奧陶紀石林代陳溝,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原始的自然風貌迷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異誘人。與此同時,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農民朋友,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爲我縣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深厚的文化底蘊,純樸的民俗民風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形式。我們除了擁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以外,還有《中國名勝辭典》中推介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蹟。絲絃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的獨具特色重要形式。吳國楨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蹟以及中共湘鄂西地下黨革命活動地、官店戰場壩蘇區、紅軍樹等紅色旅遊資源;獨具民俗特色的漢族、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鄉村旅遊勢頭良好,有待於引導

我縣鄉村旅遊是伴隨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着農村改革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

它的發展現狀呈現出幾個特點。

1、因地制宜,農家遊樂應運而生。新世紀之初,步入整體小康的城裏人到鄉下休閒度假漸成時尚,一些農戶就根據自己條件,開發出了以農家樂爲主的鄉村休閒旅遊產品。如對應城區休閒需求的“野韭池新農村”、紅土坪的“xx山莊”、“xxxx”等,對應到風景區觀光遊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高坪的“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因爲市場有需求,農家樂一產生就顯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幾年之間,我縣鄉村旅遊已成穩步發展趨勢。

2、因陋就簡,不記成本廉價經營。起步階段的多數鄉村旅遊經營者由於資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設施都顯簡陋。一些農戶因陋就簡上陣,主要靠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雖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務農爲本農民嚐到了甜頭。

3、因人成事,各自爲政短線爲主。廣大農民在完全沒有看到過農家樂是什麼樣子,更談不上有什麼經營經驗的情況下,自己認爲該怎麼幹就怎麼幹,把一個個農家樂辦了起來。他們大多以接待一天兩天的遊客,提供餐飲住宿、棋牌娛樂爲主的短線經營。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闖出了種田之外掙錢的路子。

4、因勢利導,點多面廣漸成氣候。以農家樂爲主的鄉村旅遊一經出現,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就給予了它足夠關愛和照顧。在大力宣揚鼓勵的同時,還給予了用地、用電、用水、稅費等各方面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扶持,因勢利導,全方位推進鄉村旅遊的發展。如高坪、花坪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範,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的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50多家,接待能力已達上萬人。野韭池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多的時候一天接待遊客100多人。

(三)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

1、認識不足,市場觀念不強。首先是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認爲旅遊只是風景名勝區的事,鄉村地區沒什麼可遊的,從而忽視鄉村旅遊的發展。再就是缺乏對鄉村旅遊基本特徵的認識,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時忽視有效地保持“鄉村性質”和“鄉村意象”,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不少農家樂就是一個“鄉村麻將會所”。

2、基礎落後,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區廣大農村道路差,還不具備可進入性;還有部分農村農電網未改造,電力不穩定;大部分鄉村沒有建成集中供水體系,未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廁所的沖水、洗浴條件沒有改善,接待遊客的硬件設施、景點建設、環境打造等總體上講還比較差,整個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規劃,零亂無序開發。因爲沒有一個規劃作指導,各地的農家樂都是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他們各方面的侷限,導致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費,也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

4、產品初級,特色不夠鮮明。由於缺乏市場理念、產品定位不準、大都缺乏文化內涵、多數是個體經營,大部分農家樂的規模小、檔次低,且多以副業形式開展,故經營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不少村民小農意識濃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農家樂建設和經營中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只顧賺錢,有的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不是真正的農家樂。

二、建始縣鄉村旅遊發展的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我縣完全有條件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鄉村旅遊強區。筆者認爲,我縣鄉村旅遊總的定位是建成恩施、建始城的後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爲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休閒度假勝地、納涼避暑重地、戶外運動場地。

(一)四大基地的市場定位

1、觀光農業基地。依託業州的生態農業大觀園、現代農業展示區、高山反季節蔬菜示範區、藥材種植示範區、生態有機茶園、果園、花卉苗木園、高山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農牧水產業作載體,不斷擴大各片區種養殖規模,提高檔次,增強觀賞性與參與性。逐步形成大觀的大棚時鮮蔬菜,時令水果,反季節蔬菜、藥材和高山牧場,其他大小水庫的生態水產養殖等一系列極富觀賞性和參與性的知名的品牌項目,使之成爲建始縣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

2、休閒度假勝地。依託交通要道、風景名勝區、江河水庫、森林草場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度假村、休閒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羣、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羣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閒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衛生、細緻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使之不僅能留住遊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爲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閒度假的場所,成爲他們的第二個家。

3、納涼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武漢”之稱的花坪、落葉松基地長嶺崗等一系列高海拔山區和海拔在800米上下的廣大農村地區,夏季的'氣溫要比火爐武漢、重慶低十多度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納涼避暑重地。要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納涼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溪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納涼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遊樂的項目,如湖庫垂釣、游泳、深潭跳水、溪流戲水、地宮探洞、林間遊戲、散步、棋牌等;還可爲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爲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鬆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4、戶外運動場地。依託享譽全國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打造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山地戶外運動場所。既可舉辦如國際國內的山地越野車賽、山地自行車賽、軍事體育五項賽、攀巖比賽等正規的體育賽事;也可爲廣大的“車友”、“騎友”、“驢友”等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活動場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驢行”活動,他們就特別鍾情於像長嶺崗等一些空氣新鮮人跡罕至的地方。可以設計若干條或長或短、或難或易的線路,沿途羣衆爲他們提供食宿、生活物資補給、嚮導護送等服務,也是高山偏遠地方開展鄉村旅遊的一條路子。

(二)典型引導樹立樣板

建始縣的鄉村旅遊發展了近十年,但是由於沒有很好的引導,大多數都辦成了農村飯館、麻將館,還有個別辦成低級趣味的場所。筆者在長期的旅遊實踐中,多次到全國鄉村旅遊辦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溝、海南的萬泉河、桂林的灕江等,都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政府旅遊主管部門的引導下,有效發揮資源的作用,極大地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在旅遊開發和實踐中得到實惠。旅遊業才能可持續發展。筆者建議在大沙河辦鄉村旅遊試點,大沙河離城區近,生態環境好,時令水果有特色,農家樂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設施給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遊碼頭(繞過了險灘),讓農民打造船,接城裏的人們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風光優美、時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優良品種,在大沙河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旅遊局曾經在那裏做過探討,要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習和打造黃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礎設施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設施等。二是旅遊部門要有專人指導,抓好樣榜帶動全縣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

三、建始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我們認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應當堅持四項原則,採取四項策略

(一)堅持四項原則

1、突出鄉土特色的原則。對於都市人羣來說,鄉村旅遊就在於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鄉村旅遊資源的原汁原味。

2、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要遵循保護性的開發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爲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原則。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標誌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4、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爲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遊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遊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二)採取四項策略

1、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遊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我縣鄉村旅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要對這些地域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遊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遊產品的開發進行細緻謀劃,對旅遊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佈局,對旅遊風貌的設計加以規範。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傳統飲食和製作工藝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餚型農家樂。

2、藉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於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遊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遊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爲契機,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爲籌資方式,採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村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爲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

3、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建始鄉村旅遊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農家樂的發展,使鄉村旅遊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4、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首先要做出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一樣的幾個精品項目,緊接着就要大力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藉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交通便捷、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知青年代、週末休閒、迴歸自然等等爲賣點對外營銷。要在對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的基礎上,舉辦鄉村旅遊展示會、新聞發佈會加以宣傳推介,並以各種節慶活動促銷,促進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鄉村調研報告8

自貢市政協外事聯誼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市委農工委、市農牧業局等單位的配合支持下對我市鄉村旅遊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村旅遊是指以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爲感受對象的旅遊方式,包括在傳統農村休閒遊和農業體驗遊的基礎上拓展度假、休閒、娛樂等項目的旅遊內容。我是市發展鄉村旅遊有着較強的需求和較好的條件,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歷經自發發展、規模發展和規範發展等階段,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形成了一定規模,產生了較好成效。

(一)鄉村旅遊發展條件較好

我市是老工業城市,城市居民對業餘生活質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鄉村資源良好,發展鄉村旅遊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鄉村旅遊需求較大。我市是一個城區人口過百萬、主城區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過2萬的大城市,居民業餘閒暇生活選擇出城返鄉、迴歸自然的方式已成爲主流。按照旅遊部門統計測算,去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總數已突破700萬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對鄉村旅遊需求巨大。隨着城區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鄉村旅遊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鄉村旅遊條件較優。我市處於川南淺丘地帶,氣候溫和溼潤,降水豐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態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自然條件較好,便於開展鄉村旅遊。我市自然和人文資源富集,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鹽業文化、鹽幫美食風味文化和衆多的歷史人文古蹟,對遊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鄉村旅遊發展契機良好。我市是全省統籌城鄉試點市,在統籌城鄉、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新村建設統籌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鄉村旅遊發展已成產業

鄉村旅遊已成爲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同時已成爲全市大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旅遊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鄉村旅遊已初具規模。20xx年從事休閒旅遊的經營主體已達600餘個,其中休閒農莊108個、特色農家樂450個(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57家)、休閒農園48個,從業人員1.79萬人,輻射帶動4萬多農民致富。已形成市區近郊南北環路沿線集中佈局的鄉村旅遊產業帶,出現了以貢井區長土元壩、建設固勝、大安區江姐故里、自流井區尖山農團、沿灘區箭口村、榮縣雙石金臺村、富順縣永年鎮等鄉村旅遊集中發展區。其中自流井區尖山一飛龍峽景區、貢井區建設鎮固勝村被評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鄉村旅遊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農林果漁業爲基礎,以農家樂和鄉村酒店爲載體的觀光農業園、森林旅遊、科技農園、漁業風情等觀光休閒爲內容,基本形成了農家旅遊、農村旅遊及農業旅遊三種主要類型的鄉村旅遊發展形態,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態、地方人文、休閒體驗等特色。

鄉村旅遊佈局合理。鄉村旅遊形成了以環城爲重點,遍及全市農村;以重點項目爲支點,帶動多線多片發展的鄉村旅遊佈局。目前,基本構建起“一環五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以“南環花卉、北環農耕、飛龍生態、古鎮風情”爲重點品牌,打造了19個鄉村旅遊重點項目,開發了33條旅遊線路。

(三)鄉村旅遊發展效益可觀

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既有較大經濟效益,又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社會進步,還對城市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經濟效益較大。20xx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2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1億,佔全市旅遊綜合收入160億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級農家樂爲例,一般正常年份經營收入能達到200 -400萬元,利潤20-50萬元,稅收20-40萬元,吸納就業20-30人。辦十幾個農家樂比辦一個鄉鎮工業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財政收益更好。

社會效益明顯。鄉村旅遊發展拓寬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形成農村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局面,促進了現代農業和新型小城鎮建設。通過城市居民到農村旅遊,把城市現代文化、城市文明帶到農村,有利於促進農村形成新的文明鄉風。大多數城市居民選擇市郊就近參與鄉村旅遊,感受自然山水,享受農村風光,體驗農家生活,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有利於創造城鄉寬鬆和諧友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

二、存在問題

我市在發展鄉村旅遊上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措施,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還處在較低的發展階段,在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發展觀念滯後,創新動力不足

多數地方對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僅僅把這項事業當作一個單純的找錢的門道,很少站到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和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一些地方把鄉村旅遊發展認同爲搞吃喝玩樂,認爲旅遊只是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蹟的“專利”,鄉村旅遊資源不被重視,對開發、發展鄉村旅遊特別是農業旅遊不屑一顧。還有些認爲發展鄉村旅遊只是旅遊部門的事情,農家樂、鄉村旅遊是低檔次的旅遊產品等。

(二)缺乏統一規劃,統籌協作不夠

鄉村旅遊發展20多年來,全市規劃引導總體上沒有跟上發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統一規劃引領,發展檔次、規模和佈局隨意性大。全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工作,分散在幾個部門開展,各有一些開展工作的優勢,雖然互有聯繫,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統籌和協調不夠的問題。

(三)政策扶持力弱,發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我市鄉村旅遊總體上還是自由發展狀態,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只是通過評選旅遊示範村、星級農家樂和農業旅遊示範點來規範鄉村旅遊的發展,管理力度不大,導致我市鄉村旅遊無規劃、無序、低水平發展。因目前農家樂對財政的直接貢獻率低,相關部門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一些重要項目建設受到現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開發、改造和升級。鄉村旅遊開發總體上資金投入不足,大多項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開發,項目難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資渠道少,政府支持資金不多。

(四)總體水平較低,服務質量不高

基礎配套設施薄弱,大部分的鄉村旅遊景區點與省級、縣級公路幹線連接比較差,鄉村道路大多是隻能單車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鄉村道路管護不力,路況差,標識缺乏,安全隱患多,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發展。投入嚴重不足,多數鄉村旅遊點上旅遊住宿、餐飲、購物等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步道、觀賞休憩設施、旅遊廁所、垃圾收集等設施的建設不配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旅遊人才缺乏,缺導遊、缺服務規範、缺旅遊知識、缺衛生和安全常識。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休閒接待場所很少,忽視了對農耕文化、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開發。產品結構單一,現有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以棋和牌、垂釣娛樂爲主,體驗性、參與性、文化性和創新性不夠。同質現象嚴重,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隨現象,投資者及經營主體對當地資源優勢和風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場調研不充分,規劃設計質量較低,定位不準,盲目從事休閒農業,脫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基本原則,脫離了休閒農業內涵,開發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競爭盲目,經營效益不高。

(五)項目包裝較差,宣傳推廣不夠

從目前鄉村旅遊遊客結構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數幾個旅遊點外,其它鄉村旅遊項目的市外遊客還不多,說明對外宣傳推廣的工作還做得不夠。

三、發展建議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調研中各方面提出的發展要求,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鄉村旅遊發展工作領導

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爲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有利於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促進形成新的文明鄉風;有利於擴大城市生活空間,舒緩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工作的領導。

(二)完善規劃,促進城鄉旅遊有序發展

根據我市鄉村旅遊特色資源,進一步修訂完善旅遊發展規劃,使市縣(區)兩級規劃銜接、配套,與基地產業互融,協調發展,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彰顯地方特色,提高鄉村旅遊發展品位。

(三)優化項目,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依託各鄉鎮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整合旅遊資源,積極串珠成鏈,緊貼市場,開發具有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着力打造一批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精品,設計推出更多文化內涵豐富,趣味性、參與性強的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四)加強培訓,提升鄉村旅遊服務品質

加強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積極引進和培養懂市場經濟運作的高素質人才,壯大鄉村旅遊人才隊伍。重點培養管理人才、經營人才、解說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發和加工人才,使我市鄉村旅遊有一個穩定的人才集羣,促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政府應積極引導和推動,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態農業新路子。

(五)配套建設,打牢鄉村旅遊硬件基礎

着力改善鄉村旅遊景區(點)道路交通狀況,整治村容鎮貌,完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改善鄉村旅遊區(點)的供電、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條件,積極培育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努力提高旅遊景區(點)的可進入性與旅遊活動的安全性、舒適性。

(六)加強宣傳,着力推介鄉村旅遊品牌

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等多種手段,開設鄉村旅遊欄目,加大鄉村旅遊的宣傳推廣力度。舉辦西南旅遊聯盟年會,邀請雲、貴、川、渝的旅遊同行來自貢共商旅遊合作,與川南五市一同開展“川南一線遊”爲主題的聯合促銷,組織各類項目推介活動。進一步辦好“豆花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辦好自貢旅遊網絡營銷全媒體平臺,做好電子宣傳和營銷工作。

鄉村調研報告9

一、基本情況

鄉地處市東北部,距城區55公里,與三面交界。全鄉轄8個村1個居委會,共3156戶10127人。幅員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8890畝(其中水田5121畝,旱地3769畝)。場鎮面積0.5公里,常住人口1400餘人。鄉機關幹部職工25人,其中行政12人。

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特色產業情況

鄉是典型的農業鄉,全鄉以種養業爲主。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紅苕及各種豆類;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生薑、水果、蔬菜等;養殖業主要以生豬、肉羊、肉牛、家禽爲主;工副業主要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等爲主。近年來,我鄉依託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其中建有國家級示範專業合作社1個--雪洞生薑專業合作社,並以此輻射帶動全鄉生薑發展,培育出了雪洞、柏楊、石星三個生薑專業村,建生薑良繁基地300畝,20xx年全鄉種植生薑3200畝,生豬專業合作社3個,200畝的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1個,其他合作社3個。近年來,養殖業發展較快,其中肉牛養殖場1個,肉羊養殖場2個,家禽養殖場2個。全鄉居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爲主,種養業爲輔。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薄弱。

(1)交通狀況較差。時至今日,全鄉仍有2個村60%的社道未硬化,造成羣衆行路難,農產品銷售難。

(2)公共設施滯後。場鎮設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沒有一個公共羣衆娛樂場所,場鎮亮化、綠化較差,仍有3條街道未亮化、綠化。

(3)水利隱患嚴重。全鄉七座小Ⅱ型水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險隱患,排水渠道不暢、蓄水設備老化現象嚴重,沒有控制性水利工程,農業抗旱排澇能力較差,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災害性極端性天氣增多的大環境下,旱澇災害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2、農村社會發展滯後。我鄉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較低,由於經濟狀況差,導致大量人員外出,其中不乏一些鄉土仁人志士和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他們在事業有成後由於看到家鄉各方面比較落後也就不願回鄉發展,這就造成我鄉社會發展嚴重滯後。

3、農民致富增收困難。我鄉農業生產仍處於傳統小農模式,一是分散經營,二是生產規模小,三是銷售渠道不暢通,信息不靈,同時銷售的.產品經濟價值不高等這些原因就導致了農民增收困難。

四、設想及建議

設想:完善場鎮功能配套設施,計劃今年投資40萬元建一個500平方米的羣衆娛樂活動場所,計劃投資50萬元完成場鎮深街道的綠化及亮化工程,同時,爭取今年完成玉帶峽旅遊景區的簽約工作。

建議:1、增加資金投入。完善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尤其是農田水利設施,爭取建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增強防洪抗旱的能力,既可改善我鄉生態環境,又可保障經濟發展。

2、扶持農村發展。加大對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改善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出農民返鄉創業,再者號召本地各類高校(中職高校)學生畢業後回鄉創業,發展新型農民。

3、幫助農民增收。總體上通過工業發展反哺農業發展的模式,促進農民增收。一方面繼續擴大種養殖業發展規模,壯大規模促發展;一方面發展糧食深加工產業,同時延長產業鏈,以農產品爲基礎,打造產業羣,創新“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鄉村調研報告10

近年來,大新縣雷平鎮安平村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特色文化資源,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子。爲進一步促進雷平鎮鄉村旅遊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雷平鎮組織調研組就鄉村旅遊發展情況,深入安平景區進行實地調研。

一、安平村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近年來,安平村依託黑水河獨特自然風光,巧借安平國際旅遊度假村項目落戶本地的機遇,借力電視劇《花千骨》取景地之一的影響力,加大宣傳力度,大力發展水上觀光旅遊、“農家樂”、農產品採購等鄉村旅遊休閒項目,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帶動了全村經濟發展。截至今年8月,安平村黑水河沿岸羣衆發展大大小小特色“農家樂”18家,水上游覽觀光船隻51艘(旅遊局執法船1艘,駱越田園農家樂汽油船5艘,羣衆自建簡易柴油船45艘),建有大大小小靠岸碼頭16座,遊覽觀光涼亭1個,島上瞭望塔2座。其中“農家樂”以駱越田園自駕營地規模最大、檔次最高、最爲有當地民俗特色,其餘均爲羣衆以自建房開辦或搭建鐵皮棚經營農家菜,主要集中在安平村譚站屯和黑水安平河段沿河岸邊上。“農家樂”和水上船隻遊覽觀光等項目均爲當地沿河兩岸羣衆以家庭式自主經營或以多戶入股、全屯集資共建等方式經營發展,全屯集資共建最具代表性的爲安平村百辣屯和科度屯,計劃通過全屯羣衆集資入股的形式自主美化綠化屯內環境(現正施工建設),以發展特色“農家樂”、娛樂休閒和水上游覽等項目創收分紅。前來安平遊覽觀光的遊客主要集中在雙休日和節假日,以家庭遊客和散客爲主,現已逐步與旅行社對接,接待中小型旅遊團,據不完全統計,安平景區年接待鄉村旅遊遊客量達30000多人次,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安平村鄉村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不斷投入,促進了鄉村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鄉村旅遊業也逐漸成爲安平村的重要產業,在推進鄉村建設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推進安平村鄉村旅遊開發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滯後,盲目開發現象較嚴重。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安平景區的旅遊開發狀況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目前景區涉及到的村屯建設仍缺乏合理有效的生態保護和規劃設計方案。部分羣衆受經濟利益驅動,大肆搶佔黑水河沿岸耕地,破壞黑水河沿岸植被和奇石等自然景觀,違規建房和非法經營農家樂現象較嚴重,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二)農家樂開辦無規劃,經營服務檔次低。農家樂發展主要以家庭爲單位,缺乏統一管理、規劃、營銷,開辦農家樂的農戶依個人主觀意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絕大部分在黑水河沿河邊上建設,容易造成水質污染,且開辦者大多手續不全,證照不齊,廚房、就餐廳、廁所等配套設施相對比較簡陋,均爲綠色鐵皮棚搭建,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市場觀念、全局觀念不強,服務質量不高。

(三)資金投入不足,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後。突出表現在道路建設、規範的旅遊引導標識系統、公共廁所、環境衛生等基礎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還很不完善。道路建設等級低,徒步休閒遊區的小徑小道仍是泥土路,缺乏特色設計;遊覽景區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旅遊標識系統不全,缺乏規範的引導標示和指示牌;景區內沒有公共廁所,且景區環境髒、亂、差現象和河面垃圾仍隨處可見,雖然“農家樂”經營業主已經注意周邊環境衛生的改善,但一些沒有從事鄉村旅遊的農戶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環境保護的意識仍然較低。

(四)產業規模小、檔次低,缺乏內涵和特色。遊玩的項目功能和內容單一。多數農家樂經營者對鄉村旅遊的內涵、本質歸屬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到安平旅遊的遊客大多隻能坐遊船觀光、燒烤、玩牌和聊天等,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不明顯,遊客逗留時間短,重遊率較低。

(五)安全隱患較大,大多數船隻駕駛員爲無證駕駛。農家樂所使用的船隻大多爲改裝自造柴油船隻,多數駕駛員未經專業機構培訓而駕駛船隻,安全行船的'係數明顯較低,安全隱患較大,同時部分旅遊船隻上未配備安全救生衣。

(六)乘坐遊船價格不一,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在整個遊船行業中,缺乏統一的價格定位,遊客往往選擇報價較爲便宜的船隻進行遊船觀光,這樣會造成各船主爲了攬客而惡意降低遊船價格,擾亂市場價格。

三、安平村鄉村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工作的建議

(一)政府做好引導工作,健全管理體制。對安平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範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二)科學規劃,整體發展。現規劃建設“廣西大新安平國際旅遊度假區”,將其納入中越跨境旅遊合作範疇,與附近相鄰的“大新德天瀑布”、“明仕田園”旅遊景區優勢互補,強強合作,打造以德天瀑布爲前沿、明仕田園爲重要延伸景區、安平度假區爲境內外遊客中心遊覽地與中心休閒目的地。

(三)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增強遊客參與性。依託黑水河獨特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挖掘安平土司文化內涵和駱越文化等濃郁的壯族特色,傳承餈粑、糉子、五色糯米飯和壯鄉米酒等壯鄉美食,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安平特色的產品,增強旅遊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

(四)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爭取項目建設,加大對安平村道路硬化、垃圾處理、污水排放、公共廁所等方面投入,不斷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將安平村打造成一個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乾淨整潔的宜居宜遊生態名村。

(五)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安監局等政府部門要不定期對遊船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重點查處無證駕駛、船上急救物資備用情況。同時要建立定期培訓機制,定期對船主進行安全行船培訓。

(六)規範集體經營。通過引進外商投資成立公司,或以合作社模式經營,統一規範,統一開發,統一價格,形成一個多項目產業開發項目,集旅遊、休閒、娛樂、餐飲、住宿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增大景區旅遊價值,吸引更多遊客,促進全村乃至全鎮旅遊經濟發展,爲增加經濟收入添磚加瓦。

鄉村調研報告11

(一)基本概況

楊市村位於樅陽縣白蕩湖東北稍,境內省級、縣級四條公路貫通,交通便捷,是金社鎮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55個脫貧幫扶村之一。全村區域面積6.3平方公里,轄53個村民小組,33個自然村莊,1個街道,人口5700餘人(含城鎮居民),耕地面積3367畝(其中水田2597畝,旱地770畝)人均耕地0.6畝,山林面積801畝,有三個圩口。今年以來,該村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着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爲目標,力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二)經濟狀況

1、人口、勞動力、在外務工人員等情況

目前全村現有農村總戶數1548戶,農村總人口5350人,全村勞動力約3870人,在外務工人員有3120人,其中脫貧戶外出507人。

2、脫貧攻堅及鞏固脫貧成果情況。

該村20xx年有建檔立卡279戶,人口10xx人,貧困發生率19.80%。20xx年脫貧48戶215人,20xx年脫貧19戶78人,20xx年脫貧25戶109人,20xx年脫貧61戶244人,20xx年脫貧65戶250人,20xx年脫貧63戶12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7%,貧困村順利出列。20xx年脫貧1戶4人,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爲零。目前該村易致貧邊緣戶 5戶,人口數xx人 ,脫貧監測戶 xx戶, 人口數42人。

3、村集體經濟情況。

該村利用集體資源,盤活存量土地資產,想方設法擴展增收渠道,村集體收入由20xx年3.4萬元到20xx年24.0997萬元,主要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是圩田、和水面流轉、光伏收益和扶貧專項資金入股分紅收益,集體經濟狀況薄弱。

(三)村兩委班子情況

村兩委幹部職數有10人,,其中黨委5人,村委會委員5人,村務監督委員會3人,後備幹部1人,扶貧專幹1人女性4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人,村民代表81人,村民組長36人,組織機構健全。

(四)村容村貌

該村通過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落實了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使村莊環境衛生長期清潔。保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後規範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五)近年來扶貧專項資金、幫扶單位扶持資金支持的項目情況

20xx年黨建引領扶貧資金10萬元入股富源制香廠,20xx年新型農民經營主體扶貧資金10萬元入股樅陽縣富民糧食加工有限公司、產業發展扶貧資金10萬元入股樅金羊業養殖合作社;2019年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實施了5條鄉村公路硬化、水利興修12萬元用於4個塘口清淤,村級發展專項20萬元入股樅陽縣富民糧食加工有限公司、中央財政發展資金10萬元入股樅金羊業養殖合作社,20萬元行業資金實施“萬千工程”入股烏金白茶生態有限公司,銅陵市總工會、樅陽縣總工會提供幫扶資金37萬元新建村爲民服務大廳,20xx年扶貧19.5萬元進行樓莊小套泵站建設,扶貧專項資金72萬元實施老茶園改造和新建鋼構廠房。

(六)今後發展方向的幾點建議:

1、堅持黨建統領發展,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鄉村振興,基層黨建是關鍵。完善農村工作領導機制,建立實施鄉村戰略領導責任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強化幹部服務意識,提高幹部隊伍對新思想、新任務的認識,緊抓落實,提高辦事效率;加大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要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要提高基層黨組織爲羣衆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樹立踐行人民羣衆主體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村黨委經常請農技專家及勞模指導糧食種植大戶、水產養殖戶傳授農業技術以至於科學種田、指導稻蝦養殖技術,以勞模對接的方式對一部分脫貧戶進行傳、幫、帶;幫助指導他們如何科學飼養家禽家畜、種植草莓、茶葉、烘乾糧食等來增加收入,利用幫扶單位宣傳和互聯網直播等方式營銷農特產品,

2、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一是加強產業發展利用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合理優化佈局,整合自然資源,利用縣文化旅遊集團平臺搭建、休閒採摘、農家餐飲、農事體驗活動,與附近的白雲岩風景區、狂獅河漂流等觀光旅遊、戶外運動對接起來,增加部分幫扶戶的收入。二是大力培養農業產業發展的'實用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農村專業技術、熟練技術和種養殖技術的能手隊伍,使之成爲新型職業農民、電商服務人員,利用遠程教育和現場教育相結合,開展科技培訓入戶、技術服務入戶、農業信息入戶,提高科技帶頭人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帶動輻射能力。三是主動聯繫縣農業農村投資發展公司流轉部分村民自留山山林和村集體山林對接國家儲備林項目,這樣可以增加村民和集體收入,村集體可作爲縣農投公司委託方對山林進行有效管理,協助公司砍伐經濟價值低的雜狀樹木,種植經濟價值高苗木替代這樣可以獲得一定管理收益。四、空心村現象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主要原因村裏中青年大量外流導致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成爲生活的主體;使之社會活力弱化。表現爲村莊內生組織乏力和公共生活退化;房屋閒置老化。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阻礙了鄉村振興建設的步伐。呈現”斷壁殘垣、破敗無序、人畜混雜”等髒亂差現象,既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又影響了村容村貌及環境衛生,與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格格不入。村兩委要緊緊抓住當前的國家政策,主動對接縣政府鄉村振興局、交通、規劃等相關職能部門,力爭把改造“空心村”落到實處。將農村危房改造、清潔工程、通村公路、美麗鄉村創建、農村環境整治結合在一起,可以用補償金彌補或規劃興建安置房,這樣一來,農戶得到了應有的補償,村集體實際掌握了土地使用權,農地的整治可以增加土地的增減指標掛鉤,村集體可以增加較多的收入。

3、鋪築返鄉人才創業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民經營主體,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親的人更有信心,讓願意返鄉創業的能人更有決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七)當前村集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0xx年度,縣政府安排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2萬元。根據規劃,村集體新建800平方米(造價成本:900元/每平米)鋼構廠房一幢,根據預算,附屬工程圍牆、水泥地坪、排水溝、簡易綠化、公廁等尚有資金缺口45萬元。目前幫扶單位中:銅陵市總工會承諾支持20萬元,樅陽縣總工會承諾支持15萬元,缺口資金大約10萬元。

因村集體經濟困難,迫切需要有關單位給予幫扶支持,目前鋼構產房項目已在線上掛網拍租,浙江義烏市老闆已經有意向合作,主要生產玩具。爲了吸引外商投資,村集體研究決定對廠區水、電、路、通訊、土地平整及附屬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截止目前,水、電、路土地平整、通訊設施已基本完成,尚有公廁和簡易綠化等尚未完成。此外,該項目的實施,可使脫貧羣體28戶收益,解決就業崗位78人,人均每年可以獲得3萬多元穩定收入。

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是根本。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築好巢,引好鳳,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還實現了農民“離土不離鄉”,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從而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更是首要的政治任務,(我是農發行幹部,縣鄉村振興局同志說農發行不是幫扶單位,另有藕山鎮萬橋村是幫扶單位,縣農發行領導表示不能支持兩個單位),作爲鄉村振興工作隊成員,我建議村兩委一方面向鎮幫扶聯繫人-人大主席彙報,再主動向縣人大負責同志彙報,取得支持;建議對接獲得我行項目貸款支持的縣投發、縣建投、縣農投等相關企業,共同解決楊市村鋼構廠房的10萬元資金缺口,力爭村辦企業早日開工投產發揮效益。

鄉村調研報告12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衛生服務網絡的樞紐,承上啓下,直接擔負着農村的預防保健、衛生監督、基本醫療、衛生管理等任務,在農村衛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既是農村衛生工作的熱點,也是難點。9月28日至30日,根據縣委書記劉新利的要求,政府組織了調研組一行6人,在魏國華常委的帶領下,對我縣鄉鎮衛生改革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深入到五鄉兩鎮實地瞭解鄉鎮衛生院發展現狀,以及當前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狀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鎮衛生院的發展情況

1、鄉鎮衛生院的基本情況。我縣五鄉兩鎮,41個行政村。全縣共有鄉(鎮)衛生院6所(牧業醫院1所、中心衛生院2所、一般衛生院3所);村衛生室15所;鄉鎮衛生系統61人,佔全縣衛生系統人員的34%;衛生技術人員53人,佔全縣衛生技術人員的35%;鄉鎮衛生院有牀位數25張,千人均牀位編制數2.5張。

2、鄉鎮衛生院的經營情況。據衛生部門統計,xx年全縣5所鄉級衛生院的收入(不含財政撥補)略有節餘,通過財政撥補,沒有虧損的衛生院。衛生院業務收入構成中,以藥養醫的狀況普遍存在。調研組所到衛生院,藥的收入佔業務收入很大的比例。調研中發現哈爾交的衛生院屬於危房,住院部前面突出的平臺一直用兩根大柱子支撐着。

3、縣委、縣政府爲民辦實事項目,積極引進新的醫療設備。目前,各鄉鎮衛生院已配備了x光機、b超等相關的儀器。衛生院完善了病房生活設施,藥房中配備了基本的日常用藥,每個鄉(鎮)都設有村衛生室,解決農牧民日常病找醫生難的問題。

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感到縣委、政府對農村衛生工作是重視的,對衛生院建設發展是關心支持的。但從總體上看,農村衛生工作發展嚴重滯後,衛生院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具體表現:

1、基層衛生院設備簡陋,危房加固、重建進展緩慢。雖然衛生院引進了x光機、 b超等設備,由於沒有專家人員的指導,缺乏技術操作人員,許多設備成“花瓶”擺設。診病僅靠“老三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

2、人才缺乏。近年來一直沒有本科畢業生進入鄉鎮醫院,在職的培訓成材後又流向縣城。再加上基層基礎條件差,待遇低,難留人。

3、醫師老齡化嚴重。平均年齡在38-40歲之間,他們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專畢業生,部分醫師開出的處方已不適用,面臨退休的醫師,卻因後繼沒有人,遲遲得不到退休。大部分年輕的鄉村醫師因沒有醫師資格證,不能開處方。衛生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當前農村實施合作醫療狀況

由於我縣是個貧困縣,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農牧民生活較爲困難,對籌集合作醫療資金熱情不高,造成醫療業務量少,村醫隊伍極不穩定,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的鞏固和發展。出現這些的原因:一是宣傳力度不夠,部分農牧民沒有真正認識到合作醫療的好處。二是農牧民對醫療合作有誤解,認爲衛生院無法生存纔出此對策;擔心衛生院和醫生會搞人情關係,看病、報銷不公平。三是鄉、村集體經濟支撐保障困難;有些農牧民幾年未生病報銷,認爲吃虧了,藉機不參加,農牧民個人繳費拖欠面不斷擴大。

三、幾點建議和意見

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羣衆的身體健康,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要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必須以鄉鎮衛生院建設爲切入點,從思想認識、政策、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上,支持鄉鎮衛生院的發展。

在全面抓好改革創新措施落實的同時,針對農村衛生工作點多面廣、情況複雜、任務艱鉅的特點,突出抓好一些重點難點工作,以增強實效,帶動全局。要本着“計劃可行、目標可達、措施可做、效果可測”的原則,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各項具體工作目標和任務。

1、縣鄉兩級政府要把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列爲今後工作重點,在財政與政策上切實加以扶持。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提出“從xx-xx年各級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經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縣鄉兩級政府要落實好中央政策,逐年加大財政對衛生投入力度,投入要重點向農村傾斜,確保新增衛生經費大部分用在農村,做到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

2、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如何爲農村衛生機構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一項十分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必須要認真研究和解決,通過建立完善以下機制,逐步解決:一是建立農村衛生人才穩定機制,要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礎上,實現待遇留人的突破。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實行一流人才一流報酬。對在鄉級衛生機構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享受基層衛生崗位津貼,津貼從單位節餘中列支,不列入工資基金管理,並在服務期滿一定年限後開始領取。二是建立符合農村需要的人才的培養機制,要重點解決在職培訓成材後流失的問題。對選送外出進修學習人員,要明確任務課題,力爭做到送出去一個人,帶回一項新技術新療法,形成一個特色專科。

3、制定規劃,逐步解決農村衛生院危房。縣政府應該每年從財政安排一定專項資金,規定一定的期限消滅危房,完成其他衛生院整體規劃,爲病人提供一個好的就醫環境。

4、應該加大宣傳力度穩步開展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各鄉鎮衛生院通過在各村主要街道、路口張貼宣傳標語,懸掛橫幅,營造宣傳氛圍。各村委會利用廣播每天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有關政策和具體內容進行宣傳,使農牧民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

鄉村調研報告13

思考之一:系統認識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

1、鄉村旅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消費形式。鄉村旅遊的主要消費羣體是城市居民。

2、xx鄉村旅遊資源豐富。按照國家分類標準,xx旅遊度假區的鄉村旅遊資源涵蓋了地理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物、建築與設施和人文活動6個主類、14個亞類、24個基本類型和48個資源單體。

3、xx發展鄉村旅遊的兩個遊客資源。一是本地客源。擁有60萬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區周邊,離城市中心不過20公里路程,同時,以鄉村旅遊景區爲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內,覆蓋了約200萬城鎮人口。二是外地客源。xx作爲xx旅遊業的龍頭,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閒度假旅遊的龍頭而努力。

4、發展鄉村旅遊既能拓展xx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更能促進新農村建設,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

5、發展xx鄉村旅遊有待解決的四個基本問題:一是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有待提高;二是對鄉村旅遊資源的認識有待拓寬;三是對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四是對鄉村旅遊的系統開發思路還有待進一步確立 。

思考之二: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思路

1、樹立“科學保護即開發”的鄉村旅遊開發理念。

2、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爲發展鄉村旅遊的目的。

3、政府主導整體規劃xx鄉村旅遊發展戰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贏的合作開發經營模式。

思考之三:發展xx鄉村旅遊必須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質,夯實xx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一,開展村民環保素養和文明素養培訓,改善村民的衛生習慣和行爲習慣,培養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新農民;

第二,開展旅遊經營管理職業道德與基本常識培訓,造就一批守法紀、懂技術、會經營、講誠信的鄉村旅遊經營人才,進而扶持一批經營信用好、經營效益高、經濟實力強、發展後勁足的鄉村旅遊戶和企業組織;

第三,開展新型農業技術知識培訓,促進農業生產的改良與改進,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收益水平。

2、制定標準,規範管理,塑造xx鄉村旅遊良好品牌。

一是針對xx鄉村旅遊經營開發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爲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並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xx鄉村旅遊評價標準;

二是制定並推行xx鄉村旅遊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遊經營戶的信用考評和公示制度,促進經營戶規範經營;

三是針對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建設與宣傳;

四是積極倡導與扶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研究會等民間組織,制定互助合作規範和行業自律規範公約,促進鄉村旅遊經營者的自我提升與發展。五是建立由經營戶代表、遊客代表、旅行經銷商代表和專家組成的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對xx鄉村旅遊發展質量進行年度評審,促進xx鄉村旅遊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進步。

鄉村調研報告14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實施“旅遊富民”工程,把鄉村旅遊作爲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寬羣衆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着力打造了一批生態、文化、養生、休閒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特別是在“尋夢·中國最美村鎮”評選中,康縣陽壩鎮、大水溝村被評選爲全國最美村鎮。全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羣衆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農民就業率,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脫貧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國家鄉村旅遊模範村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0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點村12個,市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65個,農家客棧達到876家,8191張牀位,農家樂達到1321戶,其中星級農家樂54戶,星級農家客棧8家;發展旅遊專業合作社74家,旅遊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480家。20xx年,隴南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828.79萬人,同比分別增長20.5%,收入1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

一、隴南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做法

按照市委“433”發展戰略中“努力把隴南打造成爲甘陝川毗鄰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我市以創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市爲契機,在打造隴南十大旅遊景區、提高旅遊開發水平的同時,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爲打造隴南旅遊品牌的重要內容,着力建設一個不要門票的大景區,在發展全域鄉村旅遊中促進精準扶貧。

1、明確目標,聚力扶貧

全市各縣區以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爲依託,把旅遊扶貧村作爲景點來規劃設計,把鄉村旅遊作爲重要產業來培育,把旅遊扶貧村建成有個性、有特點、有核心競爭力的旅遊精品,使鄉村旅遊成爲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突出“旅遊扶貧”主題,緊緊圍繞旅遊扶貧來做鄉村旅遊建設項目,儘可能吸收全體村民參與,讓精準扶貧的村民參與旅遊發展,成爲發展鄉村旅遊的主力軍和最大受益者。旅遊扶貧村建設依託當地旅遊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堅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較優勢轉變爲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充分體現“原鄉”原真性,把保護好歷史遺存,留住“鄉愁”作爲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體現在旅遊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

2、政府引導,行業規範

制定了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建設了康縣陽壩、宕昌哈達鋪等10個旅遊名鎮和康縣大水溝、文縣哈南等一批歷史文化旅遊名村。同時要求各縣區結合地域特點,儲備鄉村客棧建設圖紙,免費向鄉村旅遊戶提供,並指派專業人員現場指導施工,出臺以獎代補政策,每建成一間鄉村旅遊標準客房,政府補貼一部分,雙聯單位幫扶一部分,農戶自籌一部分,引導羣衆打造標準化農家客棧。

3、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各縣區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金,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道路、供排水和房屋風貌改造、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爲抓手,加快鄉村旅遊示範村的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山、水、田、林、建築等原生資源的保護利用,標準化打造農家客棧,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涌現出了一批道路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潔、彰顯地方文化和自然生態特色的旅遊示範村。市上自籌資金2億多元,建成了貫通兩縣三片區的五陽路,爲向南開放、帶動沿線羣衆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重要條件。全市旅遊扶貧村通寬帶率達到90%以上,隴南市區公共場所和30個重點旅遊景區、所有星級賓館飯店均實現了免費無線網全覆蓋。

4、統籌聯動,金融發力

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雙聯幫扶單位的'優勢,幫助鄉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旅遊扶貧,引導企業在貧困村創辦旅遊公司,鼓勵能人大戶領辦旅遊合作社,帶領貧困羣衆發展鄉村旅遊,助力精準脫貧。市上重組市信通公司,追加1億元資本金,組建成立新的市級文化旅遊投融資平臺公司,並要求每縣區至少成立一家旅遊發展公司。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各縣區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500萬元的旅遊發展基金,用於獎補貧困村編制旅遊規劃、開展宣傳推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

5、創新模式,示範帶動

一是“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的花橋模式。由市龍江公司投資,縣裏提供土地,共同組建鄉村旅遊發展公司。二是“幫扶單位+支部+公司+農戶”的鳳凰谷模式。康縣城關鎮鳳凰谷以村集體控股、羣衆參股、貧困戶持股的方式,成立鄉村旅遊度假有限公司,將幫扶單位和鎮上幫扶資金的一部分作爲集體股由村上持有,另一部分按每戶3000元的標準作爲19戶貧困戶的股金,其他農戶自籌資金入股,年終按股份分紅。三是“合作社(協會)+農戶”的鹿仁模式。宕昌縣城關鎮鹿仁村成立了羌寨旅遊專業合作社,將村內從事農家餐廳、農家客棧經營和旅遊商品營銷的農戶納入合作社。四是經營大戶帶動的草河壩模式。文縣鐵樓鄉草河壩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能人大戶創辦白馬風情園,引導農戶發展農家客棧、農家餐廳,所需蔬菜、土雞、豬肉及各種雜糧均由周邊農戶供應,帶動當地農戶致富。

6、新媒助力,加大宣傳

全市大力推進“互聯網+旅遊”戰略,整合各類新聞媒體,利用全市2690個政務微博、560多個政務微信公衆平臺和大量的新聞網站、政務網站、商業網站,海量發佈與鄉村旅遊等相關的攝影及圖片。許多農家樂、農家客棧與美團、去哪兒、攜程等全國知名平臺合作,實現了全民分銷和全網營銷,吃、住、行、遊、娛、購全面觸網,爲遊客帶來多元立體的旅遊服務體驗。

二、我市發展鄉村旅遊存在的問題

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但我市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着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扶持政策仍需不斷完善。

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與強勢推進的形勢不相適應。目前,各縣區鄉村旅遊發展呈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對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打造,主要靠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專項發展資金少。由於旅遊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力度不夠大,投融資渠道較窄,鄉村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態勢尚未形成,單純依靠政府開發投入,投資嚴重不足。農民籌資有限,資金、項目等原因嚴重製約鄉村旅遊的發展水平和速度。此外,當前的環保、土地政策也制約了鄉村旅遊的規模化發展。

二是配套服務設施不盡完善。

鄉村旅遊道路、環境衛生、旅遊標識等基礎配套設施還很不完善。縣鄉公路等級較低,路況差,標識標牌缺乏,不便於旅遊車輛通行。鄉村旅遊點的停車場、供水供電、應急救援、購物商店、遊覽步道、觀賞休憩、旅遊廁所、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設施還不完善。農家樂、農家客棧建設標準低,接待能力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三是開發層次低,產品形式單一。

當前大部分鄉村“空巢化”現象嚴重,缺乏鄉村旅遊經營主體。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爲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遊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的現象。大部分鄉村旅遊項目在開發前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指導,建設水平低,鄉村旅遊產品粗糙、深度開發不夠,不能滿足遊客需求。

四是鄉土文化特色不明顯同質化現象嚴重。

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地域特色不突出,旅遊產品雷同現象突出。在鄉村旅遊打造中存在千篇一律、風格雷同現象,人工痕跡過於明顯,無法體現鄉村旅遊環境的生態、自然之美。

五是文化內涵有待深度挖掘。

在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中,對各地獨特的生態資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深層次挖掘、開發和利用不夠,致使景區開發檔次低、文化內涵少。特別是對散落在鄉村的大量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保護挖掘開發不夠,致使鄉村旅遊產品單一,體現不出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對鄉村農耕文化的挖掘利用保護工作滯後,對獨特的無公害綠色農特產品開發滯後,鄉村旅遊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離規模化、品牌化還有很大差距。

六是從業人員管理服務水平較低。

在實際的鄉村旅遊實體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鄉(鎮)、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都是本地農民,旅遊領域管理服務技能方面的知識較爲欠缺,且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其管理水平及綜合服務質量相對偏低。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與低素質鄉村旅遊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矛盾突出,鄉村旅遊處於粗放、低級的管理營運狀態,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三、做好全市鄉村旅遊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1、制定扶持政策,創新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

加強統籌,建立由旅遊部門牽頭,文化、農業、交通、環保等多個部門參與配合的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合作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資金整合等問題。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遊,推動農家樂的產業化發展和提質升級。加強與省農委、扶貧辦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的扶持。在重點推進農家樂集中連片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專業合作社、企業主導型、產業集聚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實施品牌化、專業化、企業化經營。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完善鄉村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統籌協調全社會力量,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大對旅遊扶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的遊客接待服務中心、停車場、購物中心、餐飲服務、標識標牌、旅遊廁所、村容村貌改造、農家客棧、農家樂等項目的建設進度,提升旅遊接待條件。推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多種形式興辦鄉村旅遊經濟實體,形成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

3、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作用。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與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結合起來,重點做好政治引領、組織建設、政策宣傳、能人培養、機制建設等工作。積極落實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出臺的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轉化爲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實踐,結合當地實際,引導科學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做好鄉村旅遊發展要素保障,“牽頭”形成推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合力。通過“黨建+鄉村旅遊”聯動融合,將黨建優勢轉化爲鄉村旅遊和電商發展優勢,對於閒置農房,由村黨支部或村民委員會收回農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權,對地上建築物實行補償,產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並通過房屋修繕後,出租給原住民或社會投資人創辦旅遊項目。

4、全面提升鄉村旅遊要素品質。

緊盯旅遊發展新業態,以旅遊爲導向,以“1+N(養老、養生、體育、親子、研學、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爲模式,積極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林業等資源要素與旅遊的疊加效應,大力開發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康養服務、旅居養老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產品,着力打造現代農業莊園、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特色小鎮、旅遊特色村、農家客棧和鄉村旅遊點。鼓勵農民以土地流轉、帶地入股等方式參與鄉村旅遊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旅遊景區周邊、城市周邊、高速公路出口(休息站)及沿線地區的鄉村旅遊,着力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聯動發展的有效平臺,實現鄉村旅遊的鏈條式、連片式發展。

5、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以鄉村旅遊資源爲依託,以農民爲主體,以參與性、休閒性爲賣點,逐步實現由單一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生態、農業、民俗等旅遊產品轉變。注重打造鄉村旅遊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讓旅遊者親自參與操作、實踐、設計等環節,使旅遊者體會勞動生產和產品製作的過程,既體現旅遊者自身的價值,也顯示出其體驗的樂趣。挖掘具有典型的、古老的、鄉土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鄉村旅遊產品滿足遊客對歷史知識、跨文化差異的瞭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鼓勵鄉鎮舉辦旅遊藝術節慶活動、推廣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建設鄉村信息垂直平臺、發展鄉村電商等,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鄉村旅遊宣傳營銷。

6、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育。

對從事鄉村旅遊工作的在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學習旅遊政策、市場動態、經營和操作程序、環境教育等專業知識;利用旅遊院校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以及請進人才、派出學習等方法培養一批鄉村旅遊管理人才,爲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注意從本地農民中培養一批導遊人員,以密切旅遊區和當地農民的相互關係。在原有康縣花橋村全省鄉村旅遊培訓示範基地基礎上,增建幾處市級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基地,鼓勵旅遊企業或有資質的相關機構對農戶進行運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市場營銷等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技能。

鄉村調研報告15

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於近期在全省16個省轄市、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調研,共收取2300份村民問卷和115份村幹部問卷,調研時間截止20xx年3月。

調研結果顯示,我省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垃圾治理基本全面覆蓋,糞污治理初見成效,污水治理穩步推進,村莊環境基本整潔有序,村容村貌顯著提升,村民滿意度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取得的成效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發文件、建制度、撥資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推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調研的115個村中,參與調研的村幹部都熟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政策,瞭解相關要求;所有村都是村“兩委”班子專人負責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91.3%的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有資金投入或項目,其中52.2%的資金來源於上級政府,32.2%的資金來源於村集體;61.7%的村享受到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設施建設用地、用水用電保障和稅收減免等政策;所有的村都有上級單位針對本村人居環境整治督促檢查。

全省各地通過村廣播播報、張貼明白紙、懸掛條幅等形式對環境整治行動進行全方位宣傳,大力引導村民養成“共建、共創、共享”的良好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調研結果顯示,91.6%的人聽說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政策,其中,71.2%的人通過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得知,84.0%的人通過鄉鎮或村幹部宣傳得知。99.6%的村民知道本村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河南省全面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在調研的村民中,使用衛生廁所的家庭達到94.0%,其中93.3%的家庭是自願按標準改廁,68.2%的家庭廁所糞污是聯戶、聯村、村鎮一體處理的。94.6%的村已沒有較大面積的黑臭水體。

河南省農村基本實現了垃圾集中處理全覆蓋。在調研的115個村中,63.8%的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99.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99.0%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35.7%的.村建築垃圾沒有就地就近處理,94.9%的村實施了“三清一改”,在調研的2300個村民中,94.2%的人知道垃圾分類。

河南省村莊綠化、美化進程加快,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在調研的115個村中,113個村開展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63個村有園藝、環境等行業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定期駐村指導。鄉村旅遊業不僅使農民增收,還對振興村集體經濟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有30個村開展了休閒農業、農家樂民宿和鄉村旅遊接待,其中有3個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在100萬元以上。

近年來,我省着力加強鄉村規劃管控,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調研的115個村中,70.4%的村有經上級部門認證的村莊規劃,村幹部均認爲規劃是合理的;77.0%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92.7%的村有圖書館、文化站,98.7%的村有衛生室,99.1%的村有體育健身鍛鍊場所,91.8%的村有農民業餘文化組織,99.8%的村內主要道路是柏油或水泥路,87.0%的村飲用水是經過集中淨化處理的,94.1%的村已完成電網升級改造,98.3%的村民家庭安裝光纖寬帶或移動互聯網或數字電視網等。

鄉村服務得到推進,鄉村治理初見成效。在調研的115個村中,有100個村有集黨務村務、監督管理、便民服務於一體的智慧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一年來102個村沒有發生信訪案件,113個村沒有發生過羣訪事件,96個村沒有發生過報警或刑事案件,99.1%的村將村莊環境衛生等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在調研的村民中,99.1%的村民知道村規民約,92.9%的村民對本村的治安環境滿意,7.1%的村民基本滿意。

村民廣泛參與,滿意度高。在調研的2300名村民中,98.8%的人願意或主動參與本村人居環境整治;76.9%的人願意爲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合理付費,其中90.0%的人願意每年支付100元以下。在調研的115個村中,94.3%的村設立村莊清潔日、“門前三包”等制度。在調研的2300名村民中,91.3%的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滿意,8.5%的人基本滿意;95.2%的人對本村“兩委”班子的鄉村振興工作滿意。村民認爲開展環境整治以來變化最大的三處是:

1、生活垃圾治理變好;

2、能夠使用衛生廁所;

3、生活污水治理變好。

二、村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期待和建議

根據調研問卷,村民最希望環境整治中加強治理的三個方面爲:

1、鼓勵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2、建設統一的生活污水管網;

3、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設備有人管。

根據調研問卷,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意見和建議多爲:

1、通過宣傳引導、示範帶動等方法,讓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建立長效管護機制,鼓勵人人蔘與;

3、加大資金投入,處理好生活污水,治理好河渠溝塘;

4、根據農村生活生產特點合理規劃,有序佈局;

5、持續推進村莊綠化,環境美化;

6、加大背街小巷的清潔力度,做到全面衛生。